我出生在甘泉洞东边的沙堤村,母亲陈氏夫人则来自甘泉洞西边的西洲村。西洲陈氏这一支,源自沙村陈氏是增城名门望族,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汴梁(今河南开封)。始祖陈铎在北宋时任承事郎,为躲避靖康之乱,先迁到杭州,后又迁至广州番禺定居。陈铎生下承信郎,承信郎又生下忠训郎,忠训郎生下朝散大夫,朝散大夫生下粮料院判(陈炎震),粮料院判生下清海军副使,清海军副使生下学正,学正生下将仕郎,将仕郎生下陈仲裕(陈瑞贞父亲),传到竹窗公这一代。竹窗公从沙村迁居到西洲的东边,因此我们被称为“东边陈氏”。竹窗公的儿子陈斌,号云溪公,他天生身材魁梧,腰围粗壮,双目炯炯有神如晨星般明亮,声音洪亮如钟,让人见了都不由自主地敬畏。他白手起家,置办了三千亩田产。我小时候曾随母亲到他家避难,受到云溪公和他的母亲熊夫人的悉心照顾,这份恩情我终生难忘。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二月三日,云溪公的嫡孙陈柔等人选择在住宅的东南方向,建造了一座坐西朝东的三间祠堂。正殿供奉云溪公和熊夫人的灵位,以纪念他们开创家业的功绩;侧殿安放竹窗公的神主牌位,以铭记家族迁居的起源。祠堂的建立,虽然古代礼制中没有记载,但却是合乎情理的,它成为家族祭祀祖先、传承家风的重要场所。为了表达对家族中担任过司彩女官职(指广绣先师陈瑞贞)的祖先的尊敬,祠堂的寝室也供奉了她的牌位,这既体现了亲情的深厚,也彰显了对高贵身份的尊重。虽然这种做法在古代礼制中未曾有过记载,但它是基于义而兴起的男女平等合理行为。我作为外孙,深感惭愧,没有为祠堂的创建做出大的贡献,只能谨慎地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此告慰子孙后代。竹窗公以上的世系已经无法考证了。我过去听说云溪公有四大美德,远超常人,那就是智慧、礼仪、道义和勇气。有一次,云溪公和几位族中的年轻人乘船去广州,效仿古人桓温、刘毅玩掷铜钱赌博游戏。他大获全胜后却说:“这是灾祸的根源。如果我贪得无厌,将来必定会导致家破人亡,让子孙后代蒙羞。”于是,他把赢来的钱都买了酒肉请大家吃喝,剩下的钱都扔进了江里,以绝后患。云溪公的智慧让他明白事理,勇气让他坚守原则。看看世上那些贪婪之人,为了钱财不惜抛弃祖先田地祖业,甚至变卖妻妾儿女,这又是何等的悲哀!云溪公的智勇双全,让他们望尘莫及。我记得小时候,陪着舅舅在宗庙的廊房过夜。半夜时分,有盗贼明火执仗闯入,他们用刀威胁云溪公,逼他交出财物。云溪公任由他们取走财物,自己却毫不畏惧地与他们周旋,最终盗贼没有伤害他,带着财物逃走了。云溪公面对盗贼时的勇敢和镇定,让我深感敬佩。看看世上那些贪生怕死之人,为了苟活不惜向敌人摇尾乞怜,这又是何等的耻辱!云溪公的义勇双全,让他们无地自容。因此,云溪公的后代子孙如果能够效法他的道义和勇气,就可以抵御外敌、惩治奸邪;如果能够效法他的智慧和礼仪,就可以明辨是非、持家有道。云溪公的四大美德是我们家族的宝贵财富,后世子孙应该永远铭记并传承下去。现在,我将云溪公的事迹刻在石上,并作词一首以表纪念铭记先祖啊修养美德:
兴建祠堂啊永世长存。
祠堂不朽啊殿宇常新,
念你血脉啊同出一源。
孝慈敦厚啊福泽无尽,
祖先安享啊世代永延。
嘉靖三十年九月二十二日
赐进士翰林院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国子监祭酒,诰封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奉勤参赞机务、外孙湛若水撰写。

兴建祠堂啊永世长存。
祠堂不朽啊殿宇常新,
念你血脉啊同出一源。
孝慈敦厚啊福泽无尽,
祖先安享啊世代永延。
嘉靖三十年九月二十二日
赐进士翰林院侍读,同修国史,经筵讲官。国子监祭酒,诰封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奉勤参赞机务、外孙湛若水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