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甘泉吧 关注:1贴子:21
  • 0回复贴,共1

《八咏答湛甘泉》王阳明 写于 1507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你不要唱那悲伤的《九章》,一唱就让我心难过。 即使是轻声细语也能打破沉寂,更何况是充满离愁的歌声。 分别的悲伤并不算深,但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却更让人感动。就像瓦罐做的乐器容易迎合俗人,又有谁能分辨出真正高贵的黄钟之音呢?也请你不要唱那《五诗》,只会增添我们离别的忧愁。难道我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吗?真心想和您一起畅游。 就像那桃花和李花并不是刻意储粮而开,而是自然绽放。洙泗(孔子儒家)学说已经渐渐衰微,伊川程颢和洛水程颐的传承也像细线一样微弱。 后来朱熹、陆九渊等几位学者虽然有成就,但也难免有些瑕疵。唉,我不自量力,想继承这大道,期望走得更远。 可总是刚刚兴起又很快跌倒,常常惊惧不安,几乎难以坚持下去。在路上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坚守节操,鼓励我勇敢前行,我们力争分毫的进步,或许能走完万里征程。可惜后来因风波而分离,再提起这些往事,只能流泪叹息。只要内心契合天理,何必计较是自己还是他人? 千古以来,人类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谁又会感叹离群索居呢?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万物都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想起您我就充满力量,不会被世俗琐事干扰。 只要我们心意相通,即使相隔万里也像在身边。 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朋友,最终都会堕落。器物和道理是不可分割的,把它们分开就不是真正的本性了。 孔子主张“沉默是金”,但也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君子要认真做好小事,积累德行才能成就大事。 我读了您的《穷索》篇,已经明白了您的教诲; 可为什么那些隐士,非要躲到深山老林里修行呢?静心修养不是追求虚无,而是要体会内心未发的善念。 这善念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它,人生就变得空虚。 只有抛弃私欲,才能见到真正的本性,刻意追求或放任自流都不行。 这玄妙的造化之理,除了您还有谁能和我一起探讨呢?想起和您分别时,您送我青玉书函。 我不敢随便打开,焚香后才恭敬地阅读; 越读越觉得意味深长,您期望我继承濂溪周敦颐、洛学(程颢、程颐)理学思想。 这条路太遥远,恐怕难以到达,但我希望能做到不辜负你,不让自己羞愧。临别时送我一件云锦,云锦衣裳虽华美却不足为贵,更珍贵的是赠我的高洁品格。誓言终身此志不渝。 我会珍重彼此的情谊,等到深秋时节再相聚。
原文:
《八咏答湛甘泉》王阳明 写于 1507年
君莫歌九章,歌以伤我心。
微言破寥寂,重以离别吟。
别离悲尚浅,言微感逾深。
瓦缶易谐俗,谁辩黄钟音?
君莫歌五诗,歌之增离忧。
岂无良朋侣?洵乐相遨游。
譬彼桃与李,不为仓囷谋。
君莫忘五诗,忘之我焉求?
洙泗流浸微,伊洛仅如线;
后来三四公,瑕瑜未相掩。
嗟予不量力,跛蹩期致远。
屡兴还屡仆,惴息几不免。
道逢同心人,秉节倡予敢;
力争毫厘间,万里或可勉。
风波忽相失,言之泪徒泫。
此心还此理,宁论己与人!
千古一嘘吸,谁为叹离群?
浩浩天地内,何物非同春!
相思辄奋励,无为俗所分。
但使心无间,万里如相亲。
不见宴游交,征逐胥以沦?
器道不可离,二之即非性。
孔圣欲无言,下学从泛应。
君子勤小物,蕴蓄乃成行。
我诵穷索篇,于子既闻命;
如何圜中士,空谷以为静?
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
中有亦何有?无之即成空。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
忆与美人别,赠我青琅函。
受之不敢发,焚香始开缄;
讽诵意弥远,期我濂洛间。
道远恐莫致,庶几终不惭。
忆与美人别,惠我云锦裳。
锦裳不足贵,遗我冰雪肠。
寸肠亦何遗?誓言终不渝。
珍重美人意,深秋以为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04 19: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