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最初是一位话剧演员,40年代前期曾演过《群莺乱飞》中的三老爷和《夜店》里的闻太师。40年代后期登上银幕,在石挥和李丽华所主演的《假凤虚凰》中,扮演了五号理发师(石挥演的是三号理发师)。解放后,程之在电影里演过《红日》中的敌参谋长董耀宗,《沙漠追匪记》中的匪首金治中,在《我这一辈子》里扮演过营察局长。粉碎“四人帮”后,在喜剧片《爱情,你姓什么?》、《她俩和他俩》、《儿子、孙子和种子》中,又有他的一些妙趣横生的镜头。
程之所说的相声能令人捧腹大笑,前些年他曾领衔贵州省歌舞团上演于汉口人民剧院,汉口人又欣赏了他的相声艺术。他在电视剧《名优之死》中,演出了《打渔杀家》中的京剧老生,唱腔为“老谭(鑫培)派”。他的京剧拿手戏是扮演铜锤花脸行当的《草桥关》中的姚期,到昆明时,曾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和另外一位老生演员,合演了《二进宫》,他扮演的又是铜锤花脸徐延昭。根据程之自己的回忆,他的父亲在他六岁时就教他拉胡琴、唱京剧。11岁时,他在《御果园》中的花脸唱腔,就被上海电台灌制了唱片。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程之的父亲程君谋先生,在欧阳予倩先生主持的江苏南通伶工学校任京剧教师,曾在汉口演出的著名前辈小生演员葛次江,当时就是他的学生。
君谋先生对京剧“老谭(鑫培)派”老生艺术很有研究,余叔岩先学“老谭”,后成为自己的“余派”;言菊朋也是先学“老谭”,“下海”后自成了“言派”。之后,唯一保持“老谭派”风格的仅程君谋一人,故也被称之为“老谭派正宗”。
1928年,他在汉口参加了先父万奉一与赵菊存等前辈京剧名票所组建的汉口戊辰票社(因1928年为农历戊辰年),与“余(叔岩)”、“言(菊朋)”兼长的吴伯清(老生),和被誉为“汉口梅兰芳”的南铁生一道,研究京剧艺术,经常搞义务演出活动,因而与先父成为知音。
君谋先生善书正楷,先父则长于隶字,故三人又是书法朋友。君谋先生当年在汉因生活拮据,乃于30年代前期在汉口新市场大舞台“下海”,成为了挂头牌的“老谭派”老生。当时在汉口新市场大舞台大京班挂头牌的花旦朱雅南(坤伶)则屈居二牌,为君谋先生配戏。他们合演了《二堂审子》一剧,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君谋先生又主演了《击鼓骂曹》一剧,他扮演的祢衡,除唱腔是纯正的“老谭(鑫培)”味外,他的鼓法也是十分高明的。当时君谋先生在汉“下海”时,还有一段“双君”变成了“单君”的趣话。过去票友在演出时,在节目单上都称×××君或×君×x,君谋先生是票友时,节目单上即为“程君谋君”或“程君君谋”。“下海”之后,这个尊称的“君”字就被去掉了,成为了程君谋三字,所以说原来的两个字即“双君”,就变成了一个“君”字了,成了“单君”。别人谈起来是趣话,可君谋先生当时听来却有点悲凉,因为他是在旧社会为生活所迫才“下海”的。
程之和他的父亲程君谋一样,除京剧唱得好以外,也写得一手的好字,他给我的来信都是用毛笔直书的,又是繁体正楷,难度很大,说明他的书法功力之深。
君谋先生生前曾整理过“老谭(鑫培)派”京剧的《空城计》、《捉放曹》、《击鼓骂曹》、《李陵碑》、《举鼎观画》等5个本子,署名是《程君谋整理,程之记谱》,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再版过。
程之已于1995年元宵节之夜离开了人间,他的儿子程前,现在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曾在电视剧《新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演过马文才,又主演了另外的一部电视剧,程氏三代,都是从艺的好手。
《武汉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