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仪吧 关注:656贴子:4,889
  • 0回复贴,共1

手机屏幕裂得快?也许是表面应力不达标-东仪精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智能手机,屏幕几乎是最脆弱、最容易受损的部位。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手机刚买没多久,不小心滑落在地上,屏幕立刻出现裂痕,甚至碎成“蜘蛛网”。我们常常归咎于自己“手滑”或运气不好,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屏幕裂得快,背后可能另有技术原因——表面应力不达标。

那么,什么是“表面应力”?它又为何影响手机屏幕的抗裂性能?
一、什么是表面应力?
表面应力,通常是指材料表面层在受到热处理或化学处理后形成的一种残余压应力。在玻璃制造中,尤其是用于手机屏幕的高强度玻璃,会通过一道名为“化学强化”的工艺,将钠离子从玻璃表面交换为更大的钾离子。这种离子交换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个压缩层,从而提升整体的抗裂强度。
表面应力越高,意味着压缩层越厚、越强,玻璃表面抵抗外力破裂的能力就越强。换句话说,玻璃“被打碎”之前,它会经历更强的抗压阻力。
二、裂得快,不一定是你太粗心
很多人习惯给手机贴膜,甚至装上厚重的防摔壳,但仍然不能阻止屏幕碎裂。其实,贴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细小划痕,并不等同于提高抗冲击性能。而防摔壳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还可能将冲击力集中传递给屏幕本体。
更深层次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玻璃自身的力学结构上。如果表面应力值偏低,玻璃的“压缩保护层”就会变薄、变弱,哪怕只是一米左右的轻微跌落,也可能造成微裂纹,进而迅速蔓延成屏裂。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手机玻璃虽然号称“强化处理”,但表面应力的具体参数并不透明。部分厂商可能在工艺控制上存在差距,未能让强化过程充分完成,或为了降低成本而缩短了处理时间,导致应力值未达标。
三、表面应力不达标会带来什么后果?
裂屏风险增加:在没有明显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屏幕也可能因为冷热交替、轻微磕碰而出现裂纹。
耐久度下降:长时间使用后,边角或微划痕处容易成为裂缝起点,最终形成大面积损伤。
维修成本高:一旦裂屏,不仅影响美观和触控灵敏度,更换整块屏幕的费用往往占手机总价的20%甚至更多。

四、有没有办法判断表面应力是否合格?
普通消费者并不具备直接检测表面应力的能力。工业上常用“表面应力测试仪”来检测玻璃表面的应力值和压缩层深度。这些数据决定了玻璃的真正抗裂性能。但这些参数一般不会出现在手机说明书中,消费者也难以获取。
不过,有几个间接的判断参考:
如果你发现手中的手机在正常使用中频繁裂屏,且并非重大摔落,可能其屏幕质量存在问题。
某些劣质换屏维修后屏幕容易再次碎裂,很可能就是使用了低应力、甚至未经强化的玻璃。
高品质玻璃通常会在产品检测环节控制表面应力值,一般要求大于400MPa,压缩层深度不少于35μm,但这些数据是否达标,还需第三方检测机构来验证。
五、写在最后
“裂屏”并非完全源于人为操作不当,更多时候是源于屏幕玻璃本身的强度未能达标。而决定这项强度的核心参数之一,就是“表面应力”。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关系到你手机屏幕能不能挺过那一次意外跌落。
在智能终端越来越轻薄化的今天,屏幕强度的标准和透明化,应该成为行业与用户共同关注的话题。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不只是通信工具,更是一块每天都在使用的“生活界面”。
如果说手滑是“不可控变量”,那么屏幕是否强化到位,就是我们可以追问与改进的方向。
深圳东仪精工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行业知名的品质检控及实验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生产及代理国内外领先检测仪器、试验设备及耗材。公司以“专业水平、优良品质、星级服务”为理念,致力于为光电玻璃、电子电器、塑胶五金等行业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并辐射全国。


IP属地:广东1楼2025-07-10 09: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