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鸿指出,十六国的在政治体制与史家描绘上都有着明显的华夏化痕迹
在汉晋华夏帝国旧壤建立的“五胡十六国”政权,随着政治体规模的扩大,普遍袭用两汉魏晋的官僚制度来组织政府,运用华夏式的礼乐制度来进行各种仪式,在论证政权的合法性时,也利用华夏原有的符号系统如祥瑞、图谶、德运等,甚至利用华夏传统的天文星占和史书编撰体例来论证自身的正统地位。
史书的模式化叙事,其要义在于通过复制华夏史书已有的叙事, 让人在读十六国北朝的历史时,自然联想到秦汉魏晋的类似事件。从而在不知不觉间, 将十六国北朝的历史当作秦汉魏晋华夏帝国历史的自然延续。帝王神异,同样是有选择地模仿华夏历史上帝王的神异,因此它也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模式化叙事。十六国君主是否“有文学”的问题,如同“有神异”一样,主要也是史学文本上使用模式化叙事的结果,其实质是利用专属华夏帝王的符号, 来塑造十六国君主作为华夏帝王的“史相”。一方面, 用这些史料直接得出十六国君主华夏文化修养深厚,不免低估了史料文本与史实之间的距离;另一一方面,这些不断模仿、复制的文本得以产生,正透露出十六国政权的政治文化并未远离华夏帝国的传统。这些文本与政治文化氛围一起,塑造着君主、统治阶级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认同,最终将史书文本中的“历史”变成历史,让十六国北朝重回华夏帝国的轨道。

在汉晋华夏帝国旧壤建立的“五胡十六国”政权,随着政治体规模的扩大,普遍袭用两汉魏晋的官僚制度来组织政府,运用华夏式的礼乐制度来进行各种仪式,在论证政权的合法性时,也利用华夏原有的符号系统如祥瑞、图谶、德运等,甚至利用华夏传统的天文星占和史书编撰体例来论证自身的正统地位。
史书的模式化叙事,其要义在于通过复制华夏史书已有的叙事, 让人在读十六国北朝的历史时,自然联想到秦汉魏晋的类似事件。从而在不知不觉间, 将十六国北朝的历史当作秦汉魏晋华夏帝国历史的自然延续。帝王神异,同样是有选择地模仿华夏历史上帝王的神异,因此它也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模式化叙事。十六国君主是否“有文学”的问题,如同“有神异”一样,主要也是史学文本上使用模式化叙事的结果,其实质是利用专属华夏帝王的符号, 来塑造十六国君主作为华夏帝王的“史相”。一方面, 用这些史料直接得出十六国君主华夏文化修养深厚,不免低估了史料文本与史实之间的距离;另一一方面,这些不断模仿、复制的文本得以产生,正透露出十六国政权的政治文化并未远离华夏帝国的传统。这些文本与政治文化氛围一起,塑造着君主、统治阶级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认同,最终将史书文本中的“历史”变成历史,让十六国北朝重回华夏帝国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