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新焦作,魅力宜居城
-----------------------------------------------------------
经过27位专家学者的深入讨论和认真评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3号方案《从“黑色煤城”走向“五彩焦作”》最终胜出。
“3个竞标方案各有特点,各有特色,思路各不相同,为什么3号方案胜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董黎明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3号方案的基础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按照招标要求基本上都做到了,对焦作新区的分析比较深入。二是该方案继续了焦作整个城市向南发展的思路,重点构筑了城市向南发展的轴线,因为未来焦作新区向西、向东发展的潜力都没有向南大,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趋势。三是该方案在西南部与博爱接合的地方,预留了较开阔的空间,具有一定弹性,有利于生态环境,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处理也做了充分体现,成为其亮点之一。
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委员会主任赵宝江介绍,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评审活动采用综合计分评议,评审委员会的专家都是以实名制进行打分,3号方案的得分最高。
【专家声音】
四点建议助推新区建设
3号方案尽管胜出,但在董黎明看来仍有不少需要深化完善之处。这位头发斑白的知名专家,以自己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畅谈了他对焦作新区规划建设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突出焦作新区的特色,是他开门见山强调的第一点。“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多个城市新区规划,由于地位、作用不同,焦作新区就应与其他城市新区不同,应从每个城市的实际出发,结合历史、地理等规划建设,不要雷同。”董黎明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加强区域分析,比较郑州、洛阳、开封、新乡新区的特色,才能显现出焦作新区的特色。在这方面3号方案体现得较平淡,下一步需要突出这一点。
虽然3个方案都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理念、思想,不过董黎明认为最重要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资源。他提出的第二个建议是焦作新区以产业为主,如何贯彻这些思想,不能只停留在规划口号上,要把国策落实到空间上,如土地利用如何集约,水资源如何重复多次利用、如何降低能源能耗等。
布局上不要标新立异,要充分与原有的城市规划相协调,与老城区发展相呼应,同时还要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相衔接,这是董黎明提出的第三个建议。
创新是董黎明提出的第四个建议。他说,焦作新区现在是一个复合体,范围涵盖了部分县和部分城区,有了好的规划,真正实施起来还要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制度创新。
【全力打造】
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揭开神秘的面纱,焦作新区的美丽模样已经呈现。大沙河绿带缠腰、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中央水公园画龙点睛,一座“五彩之城”令焦作市民万分期待。那么,如何让这幅美丽的画卷成真?如何打造焦作新区?
“规划建设焦作新区,是焦作走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建设前列的战略举措,是遵循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是焦作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新区管委会主任杜宇认为,规划建设焦作新区,必须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即把焦作新区建成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还需要明确发展的总体目标,那就是把焦作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点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争取到2015年,焦作新区GDP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0%以上,容纳人口达到50万;全区范围内骨干联络系统和生态系统基本形成,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核心区复合型城市功能完善,新中心城区形象闪亮显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为豫西北、晋东南地区服务的区域服务中心。全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完善,“三化”协调发展、产城融合、要素集聚、开放发展、布局科学、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焦作新区成为新的复合型中心城区,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新区党工委书记郜小方说,焦作新区的规划建设轮廓和愿景已经比较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下一步将广泛征求意见,会同设计单位对初步方案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改、论证,制订出更为成熟完善的方案。“规划经法定程序确定之后,我们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集聚各方力量和各种要素,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使蓝图变成现实,力争用十年时间把焦作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发展之城、开放之城、复合之城、生态之城和人文之城。”郜小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