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吧 关注:12,101贴子:259,797

回复:梦归西风(案件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但包拯依然劝丞相不可改道:“丞相,今日退一步,辽人气焰高一丈。今日退一步,他日边疆退一丈。丞相,退不得。”
“耶律王子乃辽弟亲侄,这连圣上也都让他三分。”
“哼,今日就为圣上讨回这三分。”说罢便转身对公孙策道:“公孙先生。”
公孙策会意道:“是。”于是便走到辽人队伍前道:“大宋丞相在此,闲杂人等一律改道回避。违者送开封府就治。”
但公孙策一介书生,那辽人又岂会放在心上依然盛气凌人。刚刚那名副使道:“哈哈哈......哼,你小小一个开封府,当年蠢事还没做够,现在居然还敢叫我们改道。你给我滚!”
这人的话完全触动了开封府所有人的底线。在那人说了滚字之后,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立即冲了上来,而包拯也即可命令道:“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在!”
“开道!”
“是!”
只见开封府众人上前为丞相开道。
包拯行礼道:“丞相请上轿。”
王延龄依旧担心:“包大人,万一这辽人依旧不退让?”
“包拯为丞相开道。”语毕只见包拯挺身走向那辽人仪仗队。
就这样一场宋室的尊严之战就此打响。
这时包拯直视着那耶律梦龙不卑不亢,而耶律梦龙则暗示属下造势。见此情形丞相的亲军也上前协助包拯,王朝等人则同时拔刀以备不测。但他四人被包拯制止。
只见包拯大义凛然的走向耶律梦龙,这让在场的宋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而见到包拯如此不屈的耶律梦龙心中除了恼怒不已外倒还略带了几分欣赏。他总算明白当年的事情为何会发展成那样,只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才可以使一个柔弱女子做出那样的决定。
此时包拯已来到他的面前,两人对视了良久,只见包拯行礼道:“请让道。”语罢,两人又僵持了许久。
那耶律梦龙见包拯如此,又碍于此为宋室都城,不得太过造次。于是便骑马改道。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以包拯的不屈挽回了宋室的尊严,在场所有人无一不为之欣喜。但此时的王延龄除了欣喜外倒是增添了几分担忧。


46楼2012-09-01 15:39
回复
    文章不错


    IP属地:北京47楼2012-09-01 16:39
    回复
      2025-07-27 13:56: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上的你嘛意思啊


      49楼2012-09-01 19:37
      回复

        是夜,驿馆内耶律梦龙正研磨挥毫。身旁的副使气不过白日被包拯当街羞辱向耶律梦龙请示道:“王爷,那包黑子不知好歹,臣即可派人取他首级,以慰王爷。”
        见耶律梦龙毫无反应,那副使好不尴尬。但没过多久,只见那耶律梦龙微微一笑。这让副使好不疑惑:“王爷何事可乐?”
        耶律梦龙笑着反问道:“何事不可乐?”
        那副使义愤填膺道:“今日遭包拯挫了威风,令人气恼。”
        耶律梦龙说出心中的可乐之处:“宋室只有一个包拯,包拯只掌一小小的开封府。这就是我所乐之处。”
        副使佩服道:“王爷高见。幸亏包拯不是当朝宰相,否则......”
        “否则大辽焉有今日只局面。”说着耶律梦龙命令道,“立刻到相府面见丞相,痛斥一顿。要狠,要辣。”
        “臣准旨。”
        那副使正要去执行,耶律梦龙又对他命令道:“慢着,立刻将这副字裱好送到开封府。”


        50楼2012-09-02 16:22
        回复

          当夜开封府便收到了这幅字画,那字画上写着‘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包拯看到这幅字画不禁皱起了眉头,公孙策见状问道:“大人似乎不开心?”
          包拯凝重的说道:“有何可乐?”
          马汉在边上道:“今日大人灭了辽人威风,长了我朝志气。这耶律梦龙也乖乖送上礼来了。”
          包拯听后摇了摇头道:“这耶律梦龙不同与耶律旭,在辽国素以狠辣著称,而且城府极深。今日他当众遭辱,却能知所进退,没有一般契丹人的狂傲浮躁。他派人前往王丞相府中谩骂,却送礼来我开封府。手段玲珑,心机技工。这点与那耶律旭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而且他又是主战的核心人物。哎......”
          公孙策同时回禀道:“王丞相已经送了一份厚礼,以示歉意。”
          包拯听后更是悲哀:“这正是本府最担心的一点。如今朝廷中有些人对辽政策,以退让为根本,以求和为目的。输银纳贡,割地赔款,只求偏安与一方。全然忘却了北方的大好河山,忘却在铁蹄下生活的同胞。”
          公孙策劝道:“大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人又何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再说公孙先生你是最不应该说这话的。”
          公孙策知道包拯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只轻轻的道:“是。”
          这时云烟提着灯笼走了进来:“叔公,娘不让云烟出去。”
          公孙策及众人岂会不知公孙玉的想法,于是他只得劝道:“云烟啊,叔公也知道你想出去,但你也知道今儿早上发生的事情。你娘也是怕那些契丹人再出来惹事,才不让你出去的喔。”这时公孙玉也进来说道:“云烟乖,今天我们就在府里过节。来,娘带你去后院给你做兔子灯去。”
          云烟虽然还是想去外面玩,但见到所有人都很为难的样子,只好作罢。乖乖的同母亲去了后院。
          见她母女二人走后,公孙策叹道:“不知这次辽使访宋又会掀起何等风波。”
          包拯同样也担心此次辽使访宋,于是他命令张龙赵虎:“张龙、赵虎,监视那耶律梦龙。”
          见包拯有如此举动,公孙策忙阻止道:“大人,这......不妥吧。开封府不理外事。而且玉儿的事情已经让辽人恼火,如若再出意外,那耶律梦龙可不比耶律旭。”
          包拯并不理会公孙策的阻拦,只是催促道:“快去。”
          紧接着王马二人也同时去丞相府探访消息。
          而在内院,云烟一边看着母亲帮她做兔子灯,一边问道:“娘,那辽国的使节为什么要这个时候访宋嘛。我听王朝叔他们说那些人早上还挡了王丞相的官轿。”
          公孙玉只是笑而不语,心想这倒很符合契丹人的性格。不过说到性格‘他’也有,当年未知他身份时就已觉察出那天生的霸气。这次的辽使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有可能比他还会工于心计。又或许又有谁会深陷苦海。
          “娘,你说嘛。不要笑啦。”云烟嘟囔的嘴,“为什么有辽使在我们就不能上街啦,他们真坏。”
          公孙玉摸了摸女儿的头,笑道:“不让你上街就说他们坏啦。”
          “可是他们真的很坏啊,府里的人都这么说的。他们最坏了。”
          公孙玉将女儿搂在怀里,心中苦笑道:其实你的血液里也流着一半与他们相同的血。


          51楼2012-09-02 18:29
          回复

            其实那探子回报的事情很简单,今日圣手书生张宏祖灯会献艺,而那耶律梦龙想要买下那副中堂。这事情本不奇怪,但事情恰恰就出在这幅中堂的意义上。
            只听那张宏祖道:“小可所书这‘尽忠报国’这国字指的乃是大宋国。卖给王爷有所不便。”
            耶律梦龙答道:“辽宋两国友好邻邦,有何不可。”
            张宏祖怒斥道:“契丹自后唐侵占我燕云十六州以来,气焰嚣张。仗其权势武力,掠我土地,杀我百姓,淫我妇女,毁我屋宇,血债累累,罄竹难书。”
            “张宏祖,本王买你字画,价高者得。你胡说八道些什么?”
            张宏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道:“宏祖书此中堂,正欲振奋民心,抵御外辱。如果居然卖给了契丹,岂不荒天下之大唐吗。”
            张宏祖此言一出台下掌声雷动,都为张宏祖的骨气所钦佩。
            之后张家老仆对台下众人道:“我家公子此幅字画只卖给大宋子民,刚刚出价五十两的那位,请上台来取字画。”
            耶律梦龙冷笑了声:“我倒要看看,是谁敢来买这幅字画。”此话一出,只见他的几名随处即可拔出了手中弯刀。这阵势让刚刚出价的人个个退缩了。
            正在这危急时刻,有一书生站了出来:“我出一白两。”说着那名书生站上了台,面对那几名辽人的威胁无畏道,“哼,友好邻邦?敢问王爷,这就是你的友好?”
            他的话让耶律梦龙无话可说,只得命令道:“退下。”
            侍卫退下后,那书生来到张宏祖身边道:“这是一百两的银票。”
            张宏祖接过银票后感激的问道:“敢问尊姓大名?”
            那书生行礼道:“在下秦冰。”说着不忘望一眼边上的耶律梦龙强调道,“大宋子民秦冰。”
            张宏祖佩服此人的勇气:“待小可加上提款。”
            面对如此境遇,耶律梦龙也只有郁闷退场。张宏祖提完字之后谢道:“秦兄,多谢。多谢你为大宋挣回面子。”


            53楼2012-09-07 21:58
            回复

              耶律梦龙离开灯会之后来到了一僻静的小道上,而张龙与赵虎依旧尾随在其身后。只见一辆破旧马车缓缓驶来,马夫好似一山贼打扮。耶律梦龙望了望身后冷笑一声,吩咐侍从左右退下,自己同时跃身上车飞驰而去。张龙与赵虎正欲跟上,但谁知刚刚那两名侍从正等着他们。于是一场战斗免不了要开始。
              由于对方是辽使,张龙赵虎只有招架。但对方却明明想置他二人于死地。眼见他二人招架不住之时,一黑衣蒙面人迅速击晕那两名侍从。
              张龙见有人前来相助便问道:“不知壮士如何称呼?”
              那蒙面人只是望了一眼他们,随即便飞身而去。
              看他飞身而去的样子让张龙他们想到了一个人。他?
              待他二人回到开封府之后,将事情的经过告知包拯。
              公孙策听后对包拯说道:“大人,学生早就说过跟踪辽人乃不智之举。这契丹人生性刚烈,见到有人跟踪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幸得有人相助,要不然又要生出何种事端。”
              包拯知道公孙策为何不让他多察耶律梦龙的事情,但他心中的那股正义不允许契丹人在大宋的国土上猖狂:“公孙先生,就算他生性刚烈,那那辆马车又从何说起?”
              公孙策思索道:“这......也许是耶律梦龙想乘车散心。”但这个理由连公孙策自己都不相信。
              包拯当然更加不同意公孙策的观点,他转身问赵虎道:“赵虎。”
              “属下在。”
              “你可曾见那马车模样?”
              赵虎回禀道:“启禀大人,看那马夫扮相似同山贼。”
              听了赵虎的答复后包拯沉思的站了起来:“公孙先生,可觉得蹊跷?”见公孙策点头包拯接着问王朝丞相府的情况,“王朝,令你等打探之事如何?”
              “启禀大人,卑职从丞相府得知,今夜灯会,丞相为了礼遇辽国王爷特地备下金辇马车、八人大轿,在汴河之中还准备了三层龙舟。然而卑职监视了一夜,这马车和大轿辽人皆未使用。”
              接着马汉跟着回复道:“卑职在汴河中监视龙舟,也不见耶律梦龙上船。”
              听了他二人的话后,包拯低头说道:“知道了。你们幸苦了,都下去吧。”
              王朝他四人遵命后离开了房间。包拯分析道:“堂堂辽国王爷,在白日里与丞相争道,何等要面子。到了夜里却弃金辇而就山贼,难道......”
              公孙策接个他的话说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公孙先生,那辽人亡我之心不死啊。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公孙先生可知此句出处?”
              公孙策答道:“此乃魏武帝曹操的名句。”
              包拯点点头道:“那耶律梦龙一心想做曹操,本府可不能让他得逞。”


              54楼2012-09-07 22:02
              回复
                今日退一步,辽人气焰高一丈。今日退一步,他日边疆退一丈。支持一下这句


                55楼2012-09-16 15:57
                回复
                  2025-07-27 13:50: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刚刚忘记改词了
                  今日退一步,他国气焰高一丈。今日退一步,他日边疆退一丈。


                  56楼2012-09-16 15:58
                  回复

                    果不其然,类似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这日夜里,大雨倾盆。开封府外有一书生击鼓,于是开封府照例升堂。但说来奇怪,这书生既无状纸又说不出所告之人,这让府衙上下的人都好不疑惑。他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呢?
                    不过包拯好似看出了点眉目,他只是让那书生回去而并未对他杖刑。
                    包拯的此举让公孙策疑窦丛生:“大人,学生有一事不明。”
                    而包拯则说起了其他事:“不明那耶律梦龙身为夷狄,却如何能写的一手好书法?”
                    “不,学生不明白的是,适才那位书生胡乱击鼓,戏弄公堂,大人却特别宽容。”
                    包拯笑道:“公孙先生难道没有看出来,此人并非书生,乃是一名女子。”
                    公孙策这才恍然大悟:“请恕学生眼拙,大人是否因此而不愿责罚与她?”
                    包拯摆了摆手:“先生试想,一介女流之辈,甘冒风雨之苦,甘愿易钗而昪。若非有重大事情,岂会如此冒险。”
                    “开封府的鼓岂是那么好击的?”
                    “不错,她明知要挨五十大板,却坚持不告,由此可见她绝非戏弄公堂,必定是另有苦衷。”
                    公孙策听后叹道:“可惜她已离去。”
                    不过包拯并不以为然:“她若有路可走,又怎会到开封府来击鼓鸣冤。”
                    “大人断定她会再来?”
                    “先生不信?”
                    正当包拯想于公孙策打场赌的时候,马汉进得屋来:“启禀大人,那名书生又回来了。”


                    58楼2012-09-23 21:35
                    回复

                      而此时的秦彭年已经知道女儿去开封府击鼓鸣冤了,这让他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乎一向与冰姬不和的秦夫人说道:“开封府的鼓一击,这件案子就会落到包拯的身上。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秦彭年护女心切:“夫人,冰姬她不会告我的。”
                      秦氏冷笑了声:“包拯一向跟你不合,他当然会借机煽动冰姬,离间你们父女的感情,打击你的官声。”
                      听了夫人的话秦彭年气道:“他敢。”
                      “他有什么不敢的。你可别忘了,他们开封府可是有个良好的例子摆在那里。当年公孙玉不堪受辱跳下白河沟,这件事情震惊朝野内外。虽然开封府中人无一不受重罚,但当时有多少人为那个女人歌功颂德啊。如今冰姬的事,这包拯大可以将当年之事拿来做表率。就算不做的像公孙玉那样决绝,也会去效仿卓文君离家私奔吧。”
                      听到夫人说到公孙玉之事,秦彭年再也忍不住了:“包拯!我绝不会让冰姬做出那种事情来的!”
                      秦夫人继续说道:“还有,当年要不是他,你那个老婆怎么会死呢?”
                      接二连三的被妻子戳到痛处的秦彭年不由一惊,秦夫人满意的看着他那吃惊的表情:“你岳父当年私通西夏,关他包拯什么事啊?他居然有虎头铡把他给铡了。父亲被铡,你那个老婆自然也就没脸再留在这世上,只好愤而悬梁自尽了。你家破人亡,全都要拜包拯所赐。”见秦彭年已经气的说不出话来了,她决定再浇上一盆油:“唉!可怜呐,你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才父代母职的把冰姬给养大,这会,又要让包拯给夺去咯。”
                      于是她如愿的看到秦彭年怒拍了下书桌,见状她侧敲道:“老爷,别人都怕包拯,你可用不着怕他。”
                      “我干嘛怕他。”
                      “这就对了,你赶紧到开封府去找他要人啊。”
                      于是在秦夫人的唆使之下秦彭年决心去找包拯要回女儿。


                      59楼2012-09-23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