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19,753贴子:89,488,452

【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背景:最近有看 嘉美尤维丹 的帖子,写得很不错,轻松诙谐说历史,时不时还带上三国杀的技能。看得很过瘾,不过 更新速度有点儿。。
于是,我就准备亲自来开一帖,用类似的风格来给大家说一说我心中的正史吧,当然也会有些主观的东西在咯
PS:文章中有些段落是参考311和966帝的,不是100%原创,但绝对有很多原创部分
OK,开帖!



1楼2012-09-07 14:51回复

    在说CC奉天子之前,先说说杨奉这个人。
    杨奉,原为黄巾余党白波贼帅,后成为李傕的部将。李傕郭汜交兵之时,杨奉率兵救驾,护送汉献帝从长安东归洛阳。
    徐晃为杨奉献计,“令与天子还洛阳”,杨奉“从其计”,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不太真实,献计?这是徐晃还是徐庶?
    千万别以为徐晃只会【断粮】。
    将军,不是打手。将军做的事情,是指挥军队,指挥军队是靠脑子的。所有的名将,都是有 着出色的军事头脑。也就不靠脑子单靠四肢的,比如典韦许禇,不过对不起,那是保镖,只不过挂了个将军衔而已。更何况咱徐晃还是未来五子良将之一!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没有目的的打仗,为打而打,那是瞎打,瞎打是最累的,因为劳而无功。
    身为战争当事人的将军,当然会更加明白自己打仗的,是有功还是无功。
    于是很多将军,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正如孙武所言:“夫将者,国之辅也”
    而徐晃就是三国时代,这“国辅之将”中的优秀一员。
    他为杨奉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为杨奉赢得了第一步主动权。
    不仅如此,在曹操来了之后,他又为杨奉制定了第二个正确的战略方针。
    


    7楼2012-09-07 15:18
    收起回复
      2025-07-24 02:36: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
      杨奉听了一半,后悔了,不想卖金子了,想拿着再升值。
      那就对不起了。
      “一万卖不?”“不卖”“十万卖不?”“不卖”“一百万卖不?”“不卖”“哦,那算了,我直接抢过来吧。”“呜呜呜呜”
      不卖不要紧,老子本来就是给你客气客气,即然你给你好脸你不要,那你就别要脸了。
      曹操直接出兵攻打杨奉,把汉帝抢了过来。
      这就是乱世的法则。
      什么正确不正确的?杨奉老早就想“奉天子以令不臣”了,多正确?但是,空有正确的想法,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那就屁用没有。
      于是,曹操用最黑暗的方式,赢得了最光明的道义。他新的时代到来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的时代,也真正到来了。
      


      9楼2012-09-07 15:30
      收起回复
        荀彧的时代。
        荀彧不只是一个谋士。更是三国杀里的八神之首…..
        他有着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单就这两方面讲,不在曹操之下。随军参谋这种工作,荀彧临时做做还成,一直做,那就是高射炮打蚊子了。
        迎得汉帝后,荀彧又推荐了那个比自己年龄大的侄子,荀攸,来担任参谋工作。荀彧,则被任命了一个更重要的工作。
        


        10楼2012-09-07 15:33
        收起回复
          赶上学校新生入学事儿就是多。。先下去接个学弟,晚上再来更吧


          11楼2012-09-07 15:34
          收起回复
            荀彧被任命为侍中,守尚书令。
            单纯从汉室角度的实际权力讲,他比曹操还要大。
            比曹操还要大?这怎么可能!这尚书令是个啥啊?哪能有曹操的丞相大啊?
            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曹操不是丞相。
            各种影视戏曲都是一口一个曹丞相如何如何。于是很多人也以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就是丞相了。
            而实际上,曹操直到南征刘表,也就是208年时,才成的丞相。此前他一直担任的职务,是司空。
            曹司空。


            13楼2012-09-07 17:09
            收起回复
              第二,什么叫尚书令?他在千年之后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内阁首辅。
              丞相一职,在汉武帝时期就被废掉了。
              丞相是废了,但全国这么多事,还是要有人去做。皇帝不是超人,他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多事,于是就要有一批人去帮助他做。皇帝废丞相就是怕大权旁落,所以他不会信任那些位高的大臣,于是选用自已信任的一些青年才俊来做。
              最初,这批“青年才俊”就是宦官。后来,由于事务渐重,到成帝时,便换成了士人。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可远非那些太监可比,将事务都一一处理的井井有条。
              于是,朝庭内部就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票领着超高工资,享受着超高级别待遇的老头子们,却无事可做。而一票工资一般,级别也不高的年轻人,手头却掌握着各种核心机密。
              当这种事情成年累月的继续下去的时候,只能出现一种情况。


              15楼2012-09-07 17:11
              收起回复
                大权尽归这票年轻人。
                而这票年轻人,也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组织,有了固定的名字----尚书台。
                尚书台之下,又有“尚书六曹”。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管选举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
                看到这里,各位就应该很清楚了--------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六部原型!
                到这里,就可以知道,所谓尚书令,是一个什么职务了。他掌管着六部(六曹),负责官员考核、财政核算等一切事务。
                他就是皇权之下的政府首脑。
                荀彧,就是担任这个职务长达十数年,所以有了“令君”的美誊。但我大令君一定不会料到,多年后的今日却多了“狗货”这么个雅号- -


                16楼2012-09-07 17:17
                收起回复
                  2025-07-24 02:30: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帮曹操的。比如那个趁机端曹操老窝的吕布。
                  吕布这个时候跑哪儿去了呢?
                  吕布去投奔刘备了。


                  20楼2012-09-07 17:25
                  收起回复
                    其实吧= =大耳虽为常备主,但现在真心还不算是什么人物。
                    目前实在没什么好写的。曹操逐渐在中原露出霸气,孙策周瑜两个年轻人也在江东成功的创了业,而此时的刘备,只有一个字。
                    混。
                    我们来看看刘备同学在这段时间里,“混”的成果。


                    21楼2012-09-07 17:28
                    收起回复
                      “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黄巾起时,跟着邹靖打怪,混了个安喜尉。
                      上来就混了个副处级,看起来好像不错。但他的脾气害了他。
                      【仁德】这个技能纯属是后话了
                      起初刘备并不像演义里那样,带着对大耳朵到处上演悲情节目。哥们儿一开始,也是个楞头青。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人家督邮来了,也就是有点事没见你,还不许人家有个头疼脑热?就算没头疼脑热,还不许人家稍微摆摆官威?好家伙,刘备烦了,咽不下这口气,直接冲进去一顿爆打。
                      爆打领导的结果是什么?
                      “解绶系其颈着马枊,五葬反。弃官亡命”
                      刘备的第一次亮相,以混结束。


                      22楼2012-09-07 17:31
                      收起回复
                        正如同所有的英雄,一开始都有股草莽气一样,刘备也是草莽十足。
                        又正如所有的英雄都会学到“能屈能伸”的本事一样,刘备也会学到。
                        刘备丢官两次后,深刻反思了这个问题,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痛定思痛,躲在家里研究一下新的人生方向,认识到想要在这个乱世中生存,要先改掉自己的火爆脾气。
                        于是刘备一改往日风格,见了同事会来事儿了,看到领导喝水时脖子仰的颇高,知道去续水了,成天一付笑迷迷胖乎乎的样子。以前认识他的人纷纷无比惊异,这还是那个刘备么?怎么从老子天下第一变成天下我是孙子了?从大伸变成了大屈,从狂士变成了懦夫,这是受什么刺激了?
                        他不是受刺激。屈,不是懦弱,而是为了更大的伸。它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是英雄和懦夫的区别。
                        足够的屈之后,一个可以伸的机会到来了。
                        


                        24楼2012-09-07 17:40
                        收起回复
                          “为高唐尉,迁为令”
                          又成了副处级,并升到了正处级。
                          刘备这人的确不简单。
                          但性子好改,另一样事却难改,于是以为终于明白了人生道理,从此可以开始事业的刘备同学……
                          又要继续混的生活了。


                          25楼2012-09-07 17:41
                          收起回复
                            “为贼所破”
                            四个简单的字,这是刘备心中巨大的痛。
                            脾气,我可以改。处事态度,我可以改。但有一样东西,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带兵能力。
                            同样是对“贼”,人家孙坚是“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人家曹操是“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而自已呢?带着关羽张飞一起,“为贼所破”,这倒是真心简洁明了。
                            没办法,带兵能力这玩艺不是说提升就能提升的,虽然刘备挺像那种RPG游戏里的主角的……
                            继续混吧。刘备跑到了一个新地方。
                            


                            27楼2012-09-07 17:42
                            收起回复
                              2025-07-24 02:24: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往奔中郎将公孙瓒”,跑到老同学那儿去了。
                              公孙瓒还是很厚道的,毕竟都是卢植的学生,搞不好还一起罚过站,不能亏待了你。“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
                              这个时候,刘备同学估计没少学习,带兵能力有所提升,对袁绍时还“数有战功”,被升为了平原令、平原相。
                              事业好像又可以从这里开始了?但不是这样,刘备同学又要开混了。
                              


                              28楼2012-09-07 17: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