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19,841贴子:89,494,630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贾诩,字文和。由于易老爷子,很多人知道了另一个词,也就是全扩第一限定技(当然,要配合完杀效果)——乱舞
贾诩这人,实在是不简单,作为曹操初期的五大谋士之一,一气安然活到曹丕年代,终年77岁。
不过这几大军师也可以分一下类。大荀的谋略,以战略为主,倾向于阳谋和大局。郭嘉的谋略,以奇计为主,倾向于阴谋。而贾诩则独开一派,纵观他一生的计谋,都是以研究人的心理为主。
如果他不是生在乱世,而是和平年代的话,他很可能成为费洛伊德·贾,也创个什么什么学派。
他的第一次计谋亮相,是因为碰到了一群少数民族。


123楼2012-09-08 01:18
收起回复
    当时贾诩刚刚因病回家,顺道跟了个旅游团观览一下各地风光,到了汧阳县(今陕西千阳)的时候,被劫道了。
    劫道的是氐族的少数民族兄弟,他们将旅游团全部抓起来,一搜,一帮子穷光蛋,怒了,于是打算全部埋掉。
    大家都吓的连叫大王饶命,但没什么用的时候,贾诩不慌不忙的说话了。


    125楼2012-09-08 01:19
    收起回复
      2025-07-25 09:05: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是段公的外孙”
      别看简单的一句话,他深刻体现了贾诩对人心理的洞察力。
      所谓段公是谁呢?
      就是当时的太尉段颎 ,他曾经任西部边将,威镇西北,氐人很惧怕此人。
      贾诩当然和老段没什么关系,但没关系不要紧,现在可以有关系。所谓狐假虎威,没老虎,一样可以假。
      不过这句话看起来好像和“我爸是李刚”差不多,就是自抬身份嘛,没什么了不起。
      别急,关键在于,贾诩还有后面的话。


      126楼2012-09-08 01:20
      收起回复
        贾诩不是说“我爸是李刚,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他接下来的话,神奇的换了一个角度。
        他说“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这意思就是说,埋了我有什么用?我死了,你还什么得不到。不如给我家写封信,让我家多拿点钱来赎人。这样我不用死,你还得了钱,双赢,多好啊。
        这就比“我爸是李刚,你们能拿我怎么样”高明多了。
        因为他这句话,是把角度换到了劫匪的角度。
        他在帮劫匪想问题,亲身指导一下他们的劫票技术。
        这样劫匪就懵了。
        我们站在劫匪的角度上,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懵。


        127楼2012-09-08 01:21
        收起回复
          从劫匪的角度,来对比一下两句话的区别。
          第一句话,劫匪听到了会怎么想?“好小子,能拿你怎么样?老子治的就是李刚的崽!”你不是激我火么?好,我就让你看看马王爷发火了什么样!
          结果就是贾诩会死的更惨。
          而第二句话呢?因为贾诩并没有去拿这个身份嚣张,而是认真的在帮他们分析 怎么做更有利,于是,这不是在激火,而是将他们的思维引向了个人的利益。
          劫匪懵就懵在,在贾诩的话之后,他们要开始想自已的事了。
          这娃子说的不错,写封信过去,是比杀了强,能得钱。他们的利益就提高了一步。这是他们思考个人利益的第一步。
          有了一,就会有二。又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两者可得,他们接下来要思考,
          有没有更大的利益?
          有。


          128楼2012-09-08 01:23
          回复
            老段,那是个老虎,惹不得。给他写了信,要来了钱,一时好了,以后可能就惨了。所以这事儿还不够好。不如把这孩子哄的高兴的,再订个互不侵犯条约,这就是一世好了。
            ok,就这么办!
            劫匪“与盟而送之”,签了合约,还亲自送出去,路上还不忘说,问段老他老人家好啊,在段老面前多美言几句啊。而贾诩呢,当然点点头,说放心吧,俺外爷爷最疼俺了。
            就这样,贾诩成功的采用了心理学的引导方法,拯救了自己。
            而其他人呢,都被劫匪杀了。
            贾诩的第一计,很成功。效果嘛,就是自己一个人。
            但他的第二个计谋,就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了。


            130楼2012-09-08 01:25
            收起回复
              他的第二个计谋,就是他“乱武”的由来。
              当时董卓身死,李傕打算回家,王允把持了朝政。
              被董卓搅乱的天下,看起来终于要开始平静了,贼首死了,贼众跑了,王允又是个政务人才,虽然不一定会有什么中兴,但有他在,起码是可以维持个朝庭安定的。朝庭安定,诸侯就没什么理由去兴兵了,就算是权力大些,总也可以平静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不能随便乱打了。
              然而,事情没有走向这种格局,而是走向了更加明目张胆的混乱,这一切,只因为贾诩的一个计谋。


              131楼2012-09-08 01:27
              收起回复
                各位看官(不知道这个点儿还有没有。。) 小弟先行睡了= =。。 明儿有空定继续更,@misskagome 一定有奉孝~


                133楼2012-09-08 01:30
                回复
                  2025-07-25 08:59: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来黄巾乱,那时还有个朝庭,各地起兵还是团结在以汉帝为核心的朝庭周围,去平乱,一来二去,平的也差不多了。
                  后来董卓乱,虽然搞的朝庭不朝庭了,但好歹大家目标一致,都联盟反董。
                  这下好,李傕郭汜他们虽然打回长安,杀了王允,但这些人毕竟者没有董卓的能力,没谁能领导群贼,李郭自己就打了起来。
                  他们打了起来,诸侯也没共同目标了,但士兵不能白养着,于是,也打吧。打谁?不知道,看谁不顺眼就打谁吧。
                  最混乱的局面,自此开始,贾诩“乱武”之名,绝非虚言。
                  而贾诩这个时候,似乎也开始认识到什么了。


                  144楼2012-09-08 10:12
                  收起回复
                    虽然贾诩是这次大乱武的实际挑起者,但这却并非他的本意。
                    弗洛依德。贾,之前的所作所为,对他而言,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心理分析案例。不管是李傕还是郭汜还是王允,在他而言,都只不过是一个个的病人而已。
                    但事情到了现在地步,他才认识到,心理分析是如此的重要。当你的病人是有着足够权力的人时,他的案例对象就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天下格局。
                    他觉的他错了。
                    他决定要弥补这个错误。


                    145楼2012-09-08 10:26
                    回复
                      他再次展开他的心理分析学,不过这次不再是当作单纯病人案例,而是从宏观去思考。他运用一系列的方法,保护了皇帝和大臣,算是间接为之后的曹操奉迎天子作出了贡献。
                      如此之后,他也不打算在李傕这儿呆了,辗转跑到了张绣那儿。
                      却没想到,在这里,他会碰到另外一个心理学分析大师,并有了几次绝对足份量的交锋。


                      146楼2012-09-08 10:28
                      回复
                        另外一个大师,就是曹操。
                        弗洛依德.贾,终于遇到对手了。
                        而两人的第一次交锋,却出人意料的简单。那就是曹操第一次兵败,折了典韦那次。 原因就是曹操这时不在状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一系列的昏招之后,就败了,让贾诩很不过瘾。
                        不过不要紧,还有第二次。第二次,就是一场真真正正的心理大较量了。


                        147楼2012-09-08 10:30
                        收起回复
                          这场较量出现在曹操还兵之时。当时的曹操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是田丰煽火袁绍,要偷袭许昌,于是连忙赶回去坐镇。
                          张绣则打算联合刘表,一起带兵去追。
                          就在这个时候,较量开始了。
                          张绣正兴高采烈的要去追击曹操的时候,贾诩站出来说,不能追,追必败。
                          张绣不听,去追,结果果断败了。
                          而贾诩说不能追的原因,是因为他想到了曹操在想什么


                          148楼2012-09-08 10:33
                          回复
                            曹操在想什么呢?
                            张绣刚刚要追击之时,曹操就给荀彧写信(真有闲功夫),说放心吧,这次他追击必败。荀彧问他为什么,他分析说“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曹操运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理论,作了充足的准备。
                            所以张绣败了。
                            曹操的分析很准确,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切竟然都在贾诩的掌握之中。
                            而且贾 诩还比他多考虑了一个问题。
                            “置之死地而后生。那后生之后呢?”
                            这个问题曹操没有想到,但贾诩想到了,于是他向张绣提出了下一步的方案。


                            151楼2012-09-08 10:40
                            回复
                              2025-07-25 08:53: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正当张绣悔不听贾诩之言,兵败回来,打算向贾诩道歉的时候,没想到贾诩却不容分说,让张绣马上收拾收拾,再去追。
                              张绣蛋疼了
                              先说不要追,这败了反倒说要追,到底什么时候该追,什么时候不该追?
                              不过好在他现在对一个问题认识还是清楚的。“凡事是贾诩的话,都是正确的。凡事贾诩的计谋,就应该坚定不移的执行”
                              搞不清楚就搞不清楚吧,既然贾诩说了,那就执行。
                              于是,张绣胜了。
                              得胜之后,张绣乐的屁颠屁颠的过来,问弗洛依德。贾这是怎么回事,还请大师指点迷冿。
                              贾诩向张绣说出了原因。
                              那个曹操没有进一步想到的原因。


                              152楼2012-09-08 10: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