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0,001贴子:89,504,629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自己去谈判”。
进行到这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说张辽是一份独有的生猛了。
猛不?绝对猛,这点一直会有证明。这个并非最大的特点,吕布张飞都猛。然而张辽的独特就在于,他的猛,用句常用词汇来形容,就是“有勇有谋”。
接下来的事情倒简单了,张辽一身一骑,独上三公山,单骑赴会昌霸,陈述利害,并顺便对其家人表示了亲切的慰问。昌霸惧曹操之威,又感张辽之诚,于是投降。
这件事,连曹操都觉的后怕,事后专门找到张辽说,将军你太鲁莽了,怎么能轻易以身犯险呢?这可不是为将之道。
曹操这样说,也是有依据的。或许是他有了孙策骁勇,却为刺客所害的深刻印象,于是他很害怕自已的将军过分勇猛变质到鲁莽,多次向部下指出。
然而张辽却从容回答道,我并不是轻易犯险。曹公你恩信布于天下,兵势又极强,昌霸心有所忧,我趁这个机会,奉旨前往,这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身后几万的兄弟们支持,所以他绝对不敢害我。
曹操一听,知道了张辽并非徒勇武夫,也就不说什么了。
而张辽这个时候可能还会另有想法。如果他写个回忆录的话,大可以在此加个后缀
“这就算猛了?且看我张文远十五年后的那一战吧。”
好,一段插曲,将三宗里的最后一位,夏侯渊出场了。现在,曹操军团之中的最强将军序列“五子三宗”,就只剩下一人了。
然而这最后一人,他在曹军中的登场,却比其他任何人都要风光的多。


480楼2012-09-14 13:43
收起回复
    先让我们来看看张郃最著名的两种艺术形象。
    第一种,演义龙套帝。
    一部剧,最好的无疑是主角儿。万千光环集于一身,不用多说。
    再次是配角,虽然戏份可能不多,但起码有自己的性格,有发挥空间。就像唐悠悠说过的那句:戏份少不要紧,关键要有人物性格
    最差的就是龙套了,龙套就是一种纯粹为了剧情服务的东东,和布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好像大名鼎鼎的周星星同学,在演被梅超风抓死的那个著名宋兵乙时(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星爷当年也是个大龙套啊。。),向导演提出“我能不能第二下再被抓死,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结果导演送他两个字“擦,滚”。。。。一个龙套,要个毛内心世界?
    张郃在演义里,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龙套角色。


    483楼2012-09-14 13:53
    收起回复
      2025-07-27 18:21: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打一出场开始,就是一个纯粹的龙套。他在演义的一生,就是为主角们服务,一切根据主角乃至配角的剧情发展需要,弹性表现自已。为体现马超之勇,他就干脆三合即败;为体现阿斗天命红光,他又专门从从大东北跑去长坂坡去被阿斗吓一跳。
      好不容易导演给他一次发彪机会,与张飞大战百余合,那是为了突出猛张飞也有智。最后被孔明提到一次,那是因为马上要在木门道被射死,也就是传说中的膝盖中箭。“我张颌本来可以安度晚年,直到我膝盖中了一箭”
      张颌一生最大的功绩---破街亭退诸葛,被后期主角司马懿抢了,平破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更好,直接抹掉。
      张郃,在演义里,就是个大龙套。虽说行行出状元,但龙套做得再好
      也还是个龙套
      再来看第二个形象。


      484楼2012-09-14 14:01
      收起回复
        三国无双
        张郃在三国无双中,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角色,也是我小学刚接触PS(游戏机)的时候对张颌的最初印象。
        那妩媚的眼神,妸娜的身段,华美的舞姿,性感的声音,笼着黑丝袜的修长双腿,以及那长达十分的高跟鞋…………
        你没看错,这就是在三国无双里的张颌
        不过换个角度去想,这个形象,比演义的形象要好。起码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不再是龙套帝了。虽是绝对的女性打扮,但在并非重视历史,都是另类的三国无双的游戏世界中,完全算不得什么,反而更添一股东方不败似的诡异之强。
        现在,再来看看他在三国志中的形象。


        485楼2012-09-14 14:06
        收起回复
          三国志中,张郃还是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形象的。
          首先一个特点,就是“虽武将而爱乐儒士”,十分喜欢和文人交朋友。没事还组织个沙龙,叫上文人雅士来一起唱唱歌写写赋。这样的熏陶之下,可想而知张郃的形象气质里,都会有一股书卷气。
          第二个特点,就是“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这个特点总结一下,张郃者,智将也。
          哥们儿最擅长的就是没事往那儿一坐,看着地图,分析分析敌情,完事微微一笑,第二天真就这么发现了。听起来这好像是谋士干的事,但确确实实就是张郃。
          而第三个特点,就是,一直活的混混沌沌。一身的才华,在袁绍那里却总也没有用武之地。
          其实他个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在不断的思考之中,总还想坚持自己的原则。
          乱世之中,坚持原则是困难的,因为你不知道这原则是对还是错。他的原则,就经历了三次的巨大挑战。


          486楼2012-09-14 14:10
          收起回复
            第一次,鞠义之死。
            公孙一战,张鞠二人立功最多。鞠干脆没被赏,张郃呢,混了个中郎将(大校)了事。而这之后,鞠又被袁逼反而死。
            这个时候,一次挑战就到来了。
            张郃,是去是留?留,无赏也就罢了,一旦罚,怎么办?会不会步上鞠的后路?那要不要去呢?
            张郃经过一番思想争斗,最终作了决定。
            留。
            还是忠义为先吧。许君负我,我不负君,就这么着吧。于是张郃留了下来。
            第二次,官渡之初。
            能在史上留名的人物,都不会是庸人。而任何留名的人物也是人,不会完美。所以一般在说一个人时,总是尽量的去搜集他两方面的资料,一面夸夸一面损损,尽量让这个人物更鲜活一些,更立体一些
            但有两个人,还是著名之人,我是实在找不到他们有什么亮点。
            颜良文丑。
            这两个人简直像横空出世一般,突然的就出现在了袁军的名单之中,还是袁绍的领兵大将,完事儿唯一的事迹就是,他们怎么死的。
            没什么什么资料表明,这两人有什么战绩,有什么特点,想夸都没的夸。唯一的“亮点”,也就是颜良被关羽杀了吧。就像武侠剧里常说的那句“能死在阁下的手里也是一种荣幸”吧。
            而文丑也是差不多的时间死的。或许,这就是他们唯一的可圈可点之处吧。
            也正是因为这个,颜良也被演义塑造成了败徐晃败张辽的超一流猛将,欲抑先扬,以突出被关羽的那一刀。
            不过大家也不想想辽神和局长是谁,可是轻易就能战败的?
            实际上,颜良是被关羽张辽徐晃先后完虐之后,最终由关羽在乱军之中将其突杀的。
            毫无出彩之处的两个人,为什么会被袁绍委以重任呢?
            很纳闷
            张郃也很纳闷。
            征公孙,战河北,张郃战功多,手下又有精兵,是袁军中不折不扣的名将。然而官渡一开始,颜文两个废物都被派去统兵了,沮授反而被压了兵权,张郃也没了什么事干。
            窝囊,实在窝囊。
            于是,那个问题又来了。去,还是留?


            487楼2012-09-14 14:25
            收起回复
              张郃又选择了留,原因同上,还是为了忠义之名。
              这个时候,就充分体现了多才多艺的好处。张郃通过办沙龙,结交文人雅士的办法,自修了个双学位,这时既然不能统兵了,他就发挥【巧变】的特长,当起了袁绍的军师。
              于是在三国志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沮授田丰被囚之后,主要为袁绍提出谋略的人物,就是张郃。
              艺多不压身啊。
              然而没想到,正是这个“艺”,为他迎来了一个信仰的最大挑战,最终把他逼到了一个必须二选一的绝境。


              488楼2012-09-14 14:29
              回复
                而这个时候,也正是曹操的关键时候。
                曹操一直在盯着袁绍的军粮。徐晃去烧了一次,大获成功,但毕竟只是机动兵粮,还没伤了他的筋骨。曹操要寻找一个更大机会。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许攸叛变,为曹操泄露了重要军情。
                “袁绍大军的屯粮之处,在乌巢。”
                曹操笑了。他人生的最大的一次机遇,同时也是最大的一场豪赌,就在这个时候要开始了。
                然而其实这个时候,在他的对面,有一个人的话,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这个人就是张郃。
                在曹操做出攻烧乌巢决定的时候,张郃,在军师的岗位上,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任务。
                他对袁绍提出:“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方案,马上援救乌巢。
                如果这样做,等待曹操的,就是一个字,死。
                如果袁绍采用了,历史就会从此改写。
                然而“历史不可假设”
                这个时候,另一个人出来,反驳了张郃这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489楼2012-09-14 14:31
                收起回复
                  2025-07-27 18:1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郭图站出来了。
                  他对张郃这个自修的军师本科学位非常不满,“咱怎么说也是博士,是专家,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郭图当即反驳了张郃。
                  “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应该说,郭图的专业课学习还是比较到位的。他这一个计谋,完全就是孙膑“围魏救造”之计的翻版。
                  然而可惜,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流传下来的理论都是真理,但没有一个真理是放之万世皆准的。
                  郭图学了这个计谋,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实践因素。
                  曹操,是庞涓吗?你郭图,是孙膑吗?
                  张郃却没有这个问题。他是理论实践双修,带兵经验丰富的他,马上指出了郭图这个计谋的空想性,他说“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他的意思就是说,曹操不是庞涓可比的,他的本营,不会是你说攻就能攻下的。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好!连郭图也无法反驳了,于是袁绍该采纳了吧?
                  然而事实是,论证会开完后,袁绍马上就做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490楼2012-09-14 14:33
                  回复
                    开论证会目的是什么?肯定是为了讨论可行性方案。张郃在论证会上做出了精采的发言,让与会者都哑口无言,这时的结果,就应该是按张郃的办了才对。
                    然而袁绍偏不。
                    三国志记载里面,这段非常有意思。记载了张郃与郭图的争论,最后胜者是张郃。然而接着张郃那句发言的,就是一句无前因无后果的“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张郃论证胜了,于是袁绍马上去按郭图的办。(注意看清句中的名字)
                    实在不知道袁绍开这场论证会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结果,一如张郃所料,袁绍虽攻而不能下。张郃虽然计不得用,然而还是去执行了命令,谁知这个时候,一场杀身之祸就要到来了。
                    郭图见自己理论错误,不好意思从自身找原因,而是马上归罪于张郃,说张郃“快军败”,听了攻不下的消息,非常高兴。
                    袁绍一听,突然想起来开过论证会的事儿了。一回想,张郃论证会上就是建议不要这样的。那么郭图说的肯定就是真的了。袁绍大怒,召张郃回来。
                    张郃不是傻子。他能事先就看出战局的发展,连这个召兵回去的目的能不知道?他一旦回去,结果肯定就是军营外被拿下斩首,郭博士不会给他再次论证的机会。
                    于是,张郃一生之中,最大的抉择到来了。
                    是为了这个“忠义”之名,甘愿被杀。
                    还是…………干脆不要这份虚名,留得青山在?


                    491楼2012-09-14 14:36
                    回复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一方面是名声,一方面是才能的发挥,如能两全,像诸葛那样,那是最好不过了。
                      但可悲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
                      张郃选择过两次,都选择了前者,他很想为主公倾尽全力,但无奈,他遇到的不是刘备,而是袁绍。
                      张郃这个时候感到疲倦,也会感到愤怒,为什么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效忠,却总是被无视。不但无视,那个他一直效忠的人,还非要把他逼上绝境?
                      罢了,天意弄人。既然不能两全,那从此之后,我张郃的命运,由我自已掌握吧。
                      张郃在第三次,终于做出了一个不同的选择---------“去”。
                      张郃归曹。
                      这是官渡之中的一件重大转折。
                      张郃的计谋不被用,为曹操赢得了取胜的机会,张郃这样一员能将的去袁归曹,为曹操赢得了取胜的实力。
                      自此之后,曹魏五子三宗,终于齐聚一堂。
                      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只待曹操挥出致命一剑了。
                      然而,这划时代的致命一剑,要由谁去完成呢?


                      492楼2012-09-14 14:40
                      收起回复
                        曹操手下的强将很多,五子三宗,都可以作为此役的人选。
                        但是,现在这里,不是搞民主选举,也不是开会少数服从多数。
                        这里是最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
                        这里只要第一,不要第二。一个“都”字,你们就全部淘汰吧。
                        曹营第一指挥官,从来,一直,必须,都只有一个,毫无争议。
                        曹操自已。
                        唯有曹操,才可以将曹军的战斗力发挥至极限,才可以用最强的指挥,最完成这最大的使命。
                        先来看看什么叫“指挥官”。
                        为此,不妨先来看看这一角色是如何出现的。


                        493楼2012-09-14 14:42
                        回复
                          “战场”其实就是一个专业化后的称谓。它的出现,就和黑社会砍人差不多-----只不过那是名字不一样,是各阵营互相砍人。
                          不一样的是,黑社会砍人是违法的,而各阵营砍人是合法的。不但合法,砍的多了还有荣誉。于是,它必然会不断发展进步,好好砍人,天天向上。
                          第一阶段,砍人就是和一切普通古惑仔一样。两边几十个人,操家伙上。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个把猛人,一个能砍几个,于是他们被称为“勇士”,成为砍人的老大。
                          第三阶段,砍着砍着,开始有人想出怪点子了。“咱不这么傻乎乎的砍好不?能不能前面人拿个锅挡挡,后面人狂扔板砖?”一试,嘿~效果特棒,大家就都开始这样办。于是开始出现手持不同武器的人。。。后来这就被称为兵种。
                          第四阶段,随着砍人经验的日益丰富,不少人开始发现,如果先扔一阵子板砖,然后再拿手上去砍,效果会更好。。。。于是出现了“战术”。
                          第五阶段,先扔板砖再去砍,效果好是好,但好像大家都会用了,这就又同一起点了。所以又有人开始琢磨,我能不能这几十个人这样,那几十个人那样,各自采取不同的战术,让对方不知道我再干什么?。。。。于是出现了“多样化的战术”
                          第六阶段,即然出现了多样化的战术,那就会出现一个专门研究战术并用之于实践的专业群体。随着进一步的分工,他们渐渐开始脱离了一线的砍人工作,专职进行各种战术的实战应用。。。。于是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指挥官”。
                          指挥官还有一个通俗称谓就是,
                          将军。
                          这就是指挥官的形成。
                          而将军的工作,就是指挥。
                          军队是一个高精度的专业化细分体系,它有着自己严格的一套系统。就三国时代而言,一切军队,它都是由“伍,什,队,屯,曲,部”组成的。
                          指挥官,或者干脆称将军,就是这套体系的掌控者。
                          所以,任何一个将军,他指挥的都是一套体系,而不是对上万人使用同一个命令。不是大喊一声“冲啊”,然后就几万人彪乎乎的“挥军掩杀”。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将军在战场上,要做些什么。


                          494楼2012-09-14 14:51
                          收起回复
                            假设有个指挥一万军队的将军。
                            他手下,有各级指挥系统,而他不可能下达到每一级,去对每一个士兵做出指示。
                            他直接掌管的,大体有这样几个人。
                            第一,参谋部,也就是谋士、参赞所在的地方。这群人直接受将军的领导,为将军出谋划策,提供可行性作战方案。
                            第二,特务连,在古代,这个被称为“斥侯”。他们要做的是,就是事先搜集情报,事中执行秘密任务。
                            第三,后勤部。后勤部部长直接向将军负责,解决一切军需粮草问题。
                            第四,若干少将。这个视军队规模而定。将军手下一千人,大体就会有三个少将(偏将军),每人统领一“部”,三千多人。将军的作战任务,只须向这三个人传达,而由他们去负责实施。
                            而这三个少将,他们手下也会有一套系统,原理同上。
                            通过这些层层管理,军队才能完成非常细致的战术进行工作。
                            由此可见,将军的任务,就是“组织管理”,他的管理对象,就是军队。他要通过他的管理,通过纪律、军队文化等一系列手段,将这支军队凝聚起来。
                            任何一个将军,都是如此。不要看志上、演义上记载的都是“谁谁谁出发了”,就以为一支军队的指挥官就只有这一个人。他们和所有军队一样,手下都是有许多的校尉、都尉、都伯、队率、什长、伍长。
                            只不过那些人没被留下名字而已。
                            所以,不要以为做将军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什么都不用想,站几万人前面,一句兄弟们上啊就完事儿。。。就算是孙策那样喜好个人身先士卒的,也是在完成了所有的指挥工作后,搞点兼职,去做突击队队长的,纯属个人爱好。
                            而这些,只是将军的一个本职工作,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将军,还要有一个重要能力。
                            决断力。
                            战场上,瞬息万变,预设的指令,可能在到达战场上的一瞬间就不适用了。“敌人突然从侧翼出来了怎么办?突然下雨了怎么办?突然有一部迷路了怎么办?”,到处是突发事件,这就要将军有着绝佳的临场反应,可以在第一时间下达最准确的指令。
                            这一能力的有无,也就是谋士和将军的重要区别。前者可以出谋划策,但他不具备这种决断力,当不了将军。
                            将军的定义,搞清楚了。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好将军呢?
                            孙子兵法开篇明义,就提出了评价一个好将军的标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现在,就用曹操的这次挥剑出战,来看看,为什么说他是曹军之中最好的将军,最好的统帅。


                            495楼2012-09-14 14:57
                            收起回复
                              2025-07-27 18:09: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OK 先去睡会儿咯,晚上进行最后一场面试


                              496楼2012-09-14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