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0,014贴子:89,505,516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他就是即将赴任荆州刺史的李胜
李胜长期依附于曹爽,而当年攻打汉中的馊主意,就是他和邓飏的“杰作”。
曹爽一伙虽然将司马懿排挤出了朝廷,但对他还是有着一丝戒心,于是就让李胜以辞行及求教的理由来探探司马懿的底细。
当时司马懿已是古稀之年,但曹爽的这个小把戏依然瞒不过他的法眼。于是,司马懿决定演一场好戏,来招待这位客人。
李胜见到司马懿躺在病床上,连站立起来打个招呼的力气都没有,不禁大吃一惊:“天子隆恩,任命我为荆州刺史,特地来向太傅您辞行。早就听说您贵体欠安,但没想到病得这么厉害。”
司马懿故意气喘吁吁地胡说一通:“我年老体弱,恐怕难以长久了。您屈就并州,那里靠近匈奴,要好好注意边防。我死后,两个儿子就托付给您了。”
李胜一听,并州?于是赶紧解释到:“太傅,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仍然装作听不清的样子:“您刚从并州回来?”
李胜没办法,只好大声缓慢地说:“我是就任荆州刺史,不是并州。”
司马懿这才听清,叹息道:“年老耳聋,听不清了。您是衣锦还乡啊,可喜可贺。到任后,希望您再立新功。”
说完后,他示意口渴,旁边的侍女便端来汤水。然而司马懿才喝了几口,就弄得到处都是。李胜看到这个样子,自觉不便打扰,便客套几句后,告辞离开。
李胜一定没有注意到,自己关上门时司马懿的笑容,以及司马懿床头放着的那个,
闪闪发亮的奥斯卡小金人
回去后,李胜将司马懿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爽,从此,曹爽一伙儿也就不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了。
————————————————————————————————————
从古至今都有这么一个定律:再糊涂的一伙儿人中总有个聪明人
曹爽一伙儿,也不例外


2029楼2013-02-27 16:17
回复
    这个聪明人就是魏国的农业部长,人称“智囊”的桓范
    桓范这个人对于曹爽,就好比田丰对于袁绍,虽然忠诚又精明,但就是和上司搞不好关系。他曾经因和妻子吵架,一言不合,就把已经怀孕的妻子给误伤致死了,所以曹爽对他也是敬而远之,更谈不上言听计从了。
    公元249年正月,魏国小皇帝曹芳照例要去祭奠曹睿的陵墓(高平陵),曹爽也跟着去了
    曹爽这个人很爱游山玩水,平日里就经常带着自己的几个兄弟到处乱跑。桓范看到他这么做觉得很危险,于是经常劝曹爽要多多防范。自己带着亲兄弟全都出城,万一有人在城里发动个政变,还能回得来吗?因此,曹爽稍稍收敛了些。这次皇帝要去高平陵扫墓,曹爽就打算顺手在附近打打猎散散心,一高兴还把自己的亲兄弟全都带走了。

    本来你曹大人就不是一定要去的,去就去吧,还拉着自己的兄弟全都出去,一条后路也不给自己留
    我们能说啥呢?
    自作孽,不可活
    曹爽出门前,桓范还又劝谏了一次:“您这一走,城中要是有什么变故可就回不来了啊!”曹爽却不以为然:“呵呵,哪个不要命的敢反老子!”然后就信誓旦旦地出门了。
    呵呵,这样的人是当领导的料么?
    曹爽的大意,自然早被司马懿看在眼里,这个他苦苦等待的跳内的最佳时机,
    终于到来了
    ————————————————————————————————————————
    几年前,司马懿称病告老还乡后,也让长子司马师以照看父亲及母亲去世守孝为由辞掉了那个有名无实的职位,并专心准备政变事宜。然而,他并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司马昭,直到动手前的那一晚。
    当天夜里,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司马昭,你是什么心情?兴奋?激动?紧张?总之有一点肯定没跑,就是睡不着!而反观司马师,早就鼾声如雷了。第二天,司马懿再次确定了曹爽出城的消息后,终于开始了那个,
    改写三国历史的计划


    2030楼2013-02-27 16:19
    收起回复
      2025-07-27 22:05: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行动开始
      首先,他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了洛阳城的各个城门。而司马师则是在暗中早已准备了三千死士,此时统统发难,分别在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带领下占据了武器仓库及皇宫。然后司马懿命令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一职,以太仆王观代理皇宫禁卫队队长,分别夺取了曹爽和他弟弟曹羲的军营。
      曹氏兄弟的军营因为群龙无首,而来的又是三公九卿,谁都不敢乱动。待洛阳城被控制后,司马懿经郭太后批准,立刻上表曹芳,将曹爽的罪行一一列举,并亲自带兵占据洛水桥头。
      在路过曹爽家门口时,一个曹爽家的侍卫突然弯弓搭箭瞄准司马懿。
      箭已上弦,一触即发!难道司马懿的计划将被此箭戏剧性地终止吗?


      2031楼2013-02-27 16:20
      回复
        眼看那个侍卫就要将箭射出,他的身旁却出现一人大声呵斥:“太傅打算干什么还不清楚呢,不能鲁莽行事!”于是,这支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箭,最终还是未能射出。
        很快,司马懿就顺利地占据了洛水桥头,彻底断绝了曹爽回洛阳的道路。
        原本正在郊外吹着口哨的曹爽,在看到司马懿的上奏后,下巴都下掉了一半:“我勒个擦,那个老头不是早残血了么?怎么又突然来这么一手!”
        惊慌失措的曹爽不敢将表上奏曹爽,只好在郊外草草扎营,带着小皇帝一起风餐露宿。
        说起来,在司马懿还未完全控制住洛阳的时候,曹爽府上的司马鲁芝和辛敞就突围去向曹爽报信了。不过他俩倒没啥,司马懿担心的只有,
        那个人


        2032楼2013-02-27 16:20
        回复
          “智囊”桓范
          为了稳定住他,司马懿立刻以太后的名义任命桓范为中领军。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桓范也知道现在是个什么形势,跟着司马懿绝对比跟着曹爽混要有前途,所以他准备接受司马懿的封赏,但他的儿子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劝他还是赶紧去给天子(实际上自然是曹爽)报信。
          此时,城南昌平门的守将是司藩,是桓范的老部下,于是桓范就直奔城南,还口称有太后诏书,司藩犹豫了一番,还是开了城门。但没想到的是,桓范刚出城就换了一副口气:“太傅谋反,你还不和我一起去出首?!”(他不该这句话的)司藩这才明白上了当,立即派人追并报告司马懿,只可惜桓范动作太快,没能被追上。
          司马懿听说此事后大吃一惊,身旁的蒋济却淡定地却说着:“像曹爽这种废物,要是能听桓范的也不至于有今天。他平常不听,今天又能如何?”司马懿这才安心了下来,并接二连三地给曹爽派去使者,说自己只是为了夺权,并无意加害于他。
          说了这些还感觉不够,司马懿又加上了一句:“如今我和蒋太尉已经对着洛水发了誓,如果你能放弃兵权回来,仍然不失封侯的爵位!”(只能说司马懿还是很了解曹爽的草包特性的,这句话必将发挥出很大的效用)
          【镜头切到郊外】
          鲁芝辛敞和桓范先后到达曹爽所在地,把洛阳城变故的过程告诉了他,并称司马懿已经据守洛水。眼下洛阳肯定是回不去了,不如请陛下去许昌,然后调集各地军兵讨伐司马懿。正说着呢,司马懿的使者就到了。
          司马懿为了安抚曹爽,派的使者都是曹爽平日的好友。果不其然,曹爽开始动摇了。桓范见状,急坏了:“匹夫临难,还知道求生反扑呢,何况您还有不少军兵在这附近;而这里到许昌不过一天的路程,那里的武库足以支持大军的用度;我们所担心的,只是粮草而已。我身为农业部长,又带来了印绶,就连这唯一的担心都没有了呀!”(你还动摇个**?)”
          曹大将军思考了片刻,却窝窝囊囊地决定再好好思考一夜,于是曹爽一伙就这样在洛阳郊外度过了自己人生中
          最漫长的一夜


          2033楼2013-02-27 16:22
          收起回复
            次日五更,大家早早地聚集在了曹爽的军营外,等待着大将军最后的将令。
            一夜无眠的曹爽看起来十分地憔悴,他缓缓地走出营帐,无力地丢下手里的宝剑,无奈道:“太傅要的只是兵权,我大不了不起兵,回家安心当个地主也好啊!”桓范一听,当下就不能忍了:“废物,废物啊!虎狼之侧岂容酣睡!艹,连我都要跟着灭族了!”
            说完后,他仰天大哭:“曹真大人啊,您一世豪杰,怎么生了这么个水逼!”
            曹爽麻木地将司马懿的表章上奏了曹芳,并称愿意卸甲缴枪,请求曹芳免去自己的官职。同时,他还派人将大将军的印绶交出,送给身在洛阳城中的司马懿。
            曹爽的主簿杨综一把把他拉住:“大将军,您要是交出此印,恐怕难逃一死啊!”曹爽却摇了摇头:“太傅不会失信于我的。”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就这样,高平陵一行草草收场,曹芳君臣启程返回洛阳,一路无话。想当初曹爽出城时,他的仪仗甚至超过了皇帝曹芳,而回来时则是灰溜溜的,兄弟几个连个随从都没有。
            见皇帝一伙回城,司马懿赶紧微笑着上前迎接曹芳,并仍然按照君臣身份行礼,但对曹爽一伙,则是看都不看一眼。然而,曹爽的苦难,
            才刚刚开始


            2034楼2013-02-27 16:23
            收起回复
              曹爽回到府第后,司马懿就立刻拨了洛阳平民八百人将他的大将军府团团围住,并在四角建高楼密切监视。
              用八百人来监视,想想就觉得慎得慌
              曹爽往东,他们就跟着往东;曹爽往西,他们也跟着往西。曹爽闲暇无事,拿着弹弓想到后花园打鸟解解闷,他们就立刻大喊:“前任大将军到东南角去了!”
              谁顶的住这份压抑?
              曹爽气的直接把弹弓向地上一扔,做什么事儿的心情都没有了
              这样的待遇,自然引起了曹爽对其前途的不安。他的弟弟曹羲就给他出了个主意,以家里断炊为由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见到信后倒也没说什么,立刻拨了一百斛米粮,并且附带了大量的肉脯食盐大豆等副食,还亲笔写信好言抚慰。
              这下曹爽的小心脏算是平静了:“看来太傅没有害我的心思嘛~”正当曹爽松了口气,安心一笑之时,司马懿也笑了。只是司马懿的笑,
              却显得那么的意味深长


              2035楼2013-02-27 16:24
              收起回复
                “饿死你?饿死你可就成了陷害了呀”司马懿微笑着喃喃自语道“下面可有你受的!”
                司马懿先是任命了受曹爽一伙迫害丢官的卢毓为司隶校尉,并立刻将勾结曹爽的黄门张当捉拿归案(曹爽能从皇宫中得到贡品和宫女,就是这个张当的"功劳")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更何况曹爽等人本来就是恶贯满盈。于是没用几天,司马懿就审出了“曹爽要在当年三月兵变谋反的罪行”
                司马懿本来是不知道桓范出城时曾称自己谋反的,并打算将他官复原职,但那个守将司藩却不敢不把此话上报。司马懿听后,脸色大变:"居然诬蔑我谋反,这是什么罪名?"还用说吗?自然是死罪
                审讯过程中,司马懿重用了那个原本是曹爽死党的美男子驸马,何宴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司马懿看透了何宴的心理,他有为自己开脱的机会为啥不把握住呢?
                why not?
                果不其然,何宴在审讯曹爽“***集团”时可谓是倾尽所有,不遗余力。而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最后终于换来了司马懿对他的肯定
                ——安心去吧


                2036楼2013-02-27 16:25
                回复
                  2025-07-27 21:59: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司马懿微笑着看着何宴:“兄弟,辛苦啦。托你的福,如今他们的罪行都已经查清了。按照法规,共有八家应该下狱灭族。”
                  何宴赶紧堆笑着附和道:“哪里哪里,还是太傅英明神武!我对您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黄河泛滥一发。。”
                  不是我忘词了,而是何宴说不下去了。
                  他愣了一下,开始掰起手指头数数:曹爽兄弟,邓飏李胜,丁谥毕轨,桓范张当,怎么数都只有七家啊。。司马懿脸上的微笑一下子就消失了:"数完了没?第八家的!"就这样,何宴在出了生平最后一次洋相后被下狱了。
                  司马懿将整理好的罪证上奏朝廷,并召集群臣商量将这些人灭族的事情,这时太尉蒋济却站了出来:"曹真(曹爽父)的功劳很大,怎能让他断子绝孙呢?"客观地说,曹爽一伙的所作所为已是无可饶恕的重罪,如果只是要杀他们本人的话,司马懿根本不必如此大动干戈。而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地斩草除根,怎么会允许留下后代?于是司马懿很干脆地否决了蒋济的提议"我们不能无视国法!"
                  就这样,何宴,以及他亲自数出来的另外七家统统被斩首示众,灭三族。
                  曹爽的时代,就此结束


                  2037楼2013-02-27 16:26
                  收起回复
                    高平陵政变的影响是难以言喻的,尽管没有刀光剑影,但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三国时期的任何一场战争,因为它奠定了三分归晋的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具体说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反目的却并不容易。我梳理了一下,估计公元244年曹爽攻汉中的那场战役是他们关系彻底破裂的开端。
                    在此之前,双方基本还是以合法的手段来争夺权力的。毕竟曹爽尊司马懿为太傅后仍然给他留下了相当的军事权力,只不过是想以自己的战功压过司马懿而已,并没有太大的不妥。然而,汉中大败后曹爽似乎认识自己的才能和政绩战功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司马懿了,于是就开始不惜以随意改动国家法令制度的方法来打击司马懿的权势。
                    这样的不择手段兼明目张胆,司马懿还能忍吗?或许有人会说,司马懿早就筹划好反叛了。但我只想说,这所谓的“反叛”是必然会发生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司马懿在筹划发动政变时,连司马昭都没有告诉,当然更不会事先就去拉拢什么人,而当他动手的时候朝中却一呼百应,连三公九卿都几乎全倒向了司马。其中原因,不外乎两条:
                    司马懿德高望重,而曹爽却不得人心
                    于公于私,司马懿灭曹爽三族都显得稍微狠了点,但这并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他对魏国的反叛以及对个人权力的追求。毕竟,曹爽的作为,是任何忠于魏国的正直人士都无法忍受的。
                    就这样,司马懿默默地在身份卡上,图上了
                    冷冷的蓝色

                    【本话完】


                    2038楼2013-02-27 16:31
                    收起回复
                      好帖,收藏之。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040楼2013-02-28 22:52
                      回复
                        留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1楼2013-03-01 02:18
                        回复
                          马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2楼2013-03-01 09:07
                          回复
                            楼主终于回来了


                            来自手机贴吧2043楼2013-03-02 0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