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吧 关注:17,057贴子:215,122

浅谈如何由松入手练太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练松能够练出太极功夫吗?
是的,松了才能产生劲,太极拳的多数功法都是为了松,从古到今学有所成的宗师人物也没有那个不强调松。不松就会练成外家拳,外家拳也很厉害,但没有必要在这里说。
2、松紧是不是相对的?
是的,松都是由紧过来的,所以紧不怕,不紧也不知道什么为松。松紧沉轻是相对的,不怕紧,怕不会松,不敢松。
3、为什么会有不敢松的问题?
没练过太极的人,只有亲身体会到松确实可以克紧,柔确实可以制刚,才敢这么练。多数人,看拳谱说大松大柔,但练的时候犹豫不已,心想如此懈怠,能打人么?所以慢慢又硬上去了。


1楼2012-12-03 21:00回复
    4、那松怎么练呢?
    那松怎么练呢,有很多方法,初学的人可以尝试站松。站桩一开始哪儿都紧,比不站时候都紧,但慢慢自然就有体会。胳膊用力撑累了,自然沉肩坠肘,腿抖过以后就无比轻松,慢慢你会从自己身体上找到一些松的感觉。
    5、松的过程一般是怎样的?
    松的过程通常是从上自下的,首先是肩颈,腰腿,最后到脚。松也有不同的层次,层次是相对的,你松完一轮以后,你感觉更加细腻,你会意识到,其实还可以更松,之前认为松到的地方,还能更松,松无止境,学无止境。
    6、松的感觉是什么?
    推手是检验松的有效方法。如果你身体僵硬,对方的力或者劲,就很容易打上,你化也不掉,总觉得人家一推,你被卡住,拧转化都很不协调,被打出去。慢慢你会觉得居然有那么一两下化掉了,这时候你自己就会有感受,必须这么松才行,回去站桩也要带着这个感觉,然后再用推手检验,逐渐到对方来任何力度,方向,速度,都摸不上你,都被你听到并化掉,功夫就上了一层。


    2楼2012-12-03 21:06
    回复
      2025-07-21 23:26: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7、腿部受压承重是否也要松?
      是的,很多练太极的朋友求低架,或者站桩求低,腿部肌肉最后练出了力量,认为这是基本功,其实不对。和身体其他部位一样,松则通,紧则滞。腿部尽管负责承重,但也不是越紧越好,从实际效果来说,僵硬则明显受滞。“举步轻灵神内敛”要做到轻灵,必须周身一气,通畅无碍。腿部松不下来,是绝对做不到的。
      8、承重的腿部怎么松?
      腿部担着体重呢,而且行动,跳跃,都靠它,怎么可能松下来呢。还是需要从站桩是体验,你为了站住,站稳,站久,肯定是要动肌肉,充分调动腿部肌肉群来支撑,这是习惯。但当你站了一段时间以后,随着你的气息不断沉淀,下行,随着不断入静,随着你的肌肉不断劳累,到极点,酸痛,抖弹到极点,不得不放弃放松下来的时候,这时候你会察觉到,你依然站着,你肌肉已经没力支撑了,你还站的好好的,甚至还挺稳当,那是什么支撑着你呢,可以理解为筋骨,也可以理解为内气。这时候会有骨肉分离的感觉,你开始尝试让肌肉紧,松,体会这两种状态下身体的感觉。唯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体会到腿也是可以松到的。
      9、下蹲是否有助腿部的松?
      不提倡下蹲,低别是蹲的过低,太低肌肉会过度紧张,使人根本无暇体会筋骨或内气支撑之力,变成纯练肌肉。站桩也不能一味死撑,这死撑时候往往都在站肌肉,我要求要体会这种临界带给你的不同。从中找到可松的感觉。在你懂得放松,气能一沉到底以后,这时候可以站久些,越久出的东西越不同。


      3楼2012-12-03 21:20
      回复
        10、松了以后出拳速度是否会变快?
        肯定会,太极的快、重和拳击散打的快,重完全两个思路,两种练法,效果也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练不出来的原因所在。因为太极的练法貌似完全是反的。比如太极的快,是从慢过来的,必须通过慢,把身体松透,刚开始看起来软绵绵,松跨跨,但必须把身体松空,松透,并且非常静,然后用意识,狠心带出来的快,才是真快。肌肉绷紧的快,再快都是阻滞的,慢的(相对而言)。重也是,往往要练的松,沉,透,轻,虚,才能劲从地起,身体传导无阻碍,气息顺,合,劲吐得才纯,透,打击效果才真正的重,比肌肉紧张的局部击打重很多。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敢柔练,松练,一般不相信这玩意能出来。
        11、初学者求松站无极桩是否可行?
        可以,无极桩的要领其实很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大毛病不要犯,不要挺胸提腹,不要拙力。双脚平开大概与肩同宽,双膝微微弯曲,注意是微微,不要搞成下蹲。双臂自然抬起,在胸前环抱,手掌向内,沉肩坠肘,呼吸自然等。其实还有更细的细节,为什么我不说呢,因为再细的说已经没用了,因为站桩没有一步到位的,基本都是师父给一些基础的先站,站到一定时间,再进行微调,慢慢调整由粗糙到细腻,否则上来就抠细节,是站不出来的,因为初期根本无法兼顾细节。所以初学者首先不要求全,要先不违背大问题,站,站出感觉来,站出功夫来,然后再往细里调,再站,不断提升。任何一个规矩的桩,没有10-20次的微调,是不可能达到最后的标准的。
        12、站桩的时候是站到累的不能再坚持了才停吗?
        要想达到练功的效果,最好是练到不能再站的情况下,咬牙再坚持一会。每次多一会,时间长了,功夫就上去了。但要了解自己的身体,不要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前提是你站的方法对,懂放松。否则站的时间长,不会放松,或者呼吸不好都会导致一些问题。


        5楼2012-12-03 21:31
        回复

          好贴


          6楼2012-12-04 08:30
          收起回复
            了解,了解


            IP属地:上海7楼2012-12-04 09:10
            回复
              13、是不是由松增强协调性并产生劲?
              松和协调性相差甚远。协调性和劲也相差甚远。不过可以理解,没见过没体验过劲的朋友,有这种想法正常。市面上许多也叫劲的拳术,基本上95%以上都不是真的劲,大多是比较整的力,简单的说,不是大松大柔出的劲,都不能也不可能是真的内劲。
              14、是不是放松后全身一紧就可以发劲?
              用平时放松,发力瞬间紧一下来形容内劲不对,那样就不需要练松柔了,练成一块死疙瘩,更整了,直接撞就行了,很多人认为肌肉群一起发力,整体移动,就是整了,所以很多练法都练成了僵柔劲,就是身体仿佛一块大弹簧,被人打也整体飞出去,移动说手脚身齐到,所有肌肉一起用力朝一个方向,就是整,这些都是误解。真正发劲的时候,身上并不紧,如果非说要用到力的话,也不过只是在松的基础上加一点力,但产生的打击效果却很好。
              15、整是不是指由脚到手节节用力?
              不是,整是由内而外的合顺,通畅,这种合顺、通畅是松出来的。初步的整是外在动作的协调,合顺。内在的整,是身体,劲路,气息,特别是意识的统一和契合。并不是说整体移动就叫整,如果非要比喻,说劲路在走的时候没有其他方向上的阻碍还比较靠谱,在这个方向上你的整体作用由于没有其他方向的阻碍而纯粹,无消耗,因此效率巨大。整的状态下,人仍然是松的,不是从脚上一节节传送力到手指,那样会从脚下紧到手指。


              8楼2012-12-05 10:11
              回复
                收藏


                IP属地:贵州9楼2012-12-05 10:20
                回复
                  2025-07-21 23:20: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6、发劲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劲的技巧在于巧字,就是清楚的知道对方的根,知道什么时候最合适,用多大一个劲刚刚好,达到一个什么效果,都清清楚楚,把控于心。不仅仅是个猛字。出猛劲很容易,难在细腻,难在恰到好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刚刚好。这要经过非常细致的磨砺才能获得,这也是层次高低的一个体现。发劲一瞬也不能说是紧,尤其是肌肉紧,因为肌肉紧根本就出不来劲,即使在那瞬间也必须周身松柔,只要意到即可出劲。也有身松心狠一说,任何时候紧都不出劲’或者不通透’任何时候紧都容易僵化挨打。
                  17、劲有没有层次之分?
                  劲和意是内家的核心,体现功夫层次。本能是比较基础的层次,而且人与人本能差别不大,那么高手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层次体现在哪里?一个是劲的细腻精纯程度,化高过打,也就是说高手不是你一个劲能发多大破坏力,而是你不管多大你压根儿摸不到我,劲根本按不上我身,如果一个人你怎么也打不上身,趁早停手,人家能完全的化你就能随时打你,你在他眼里你处处破绽,这就是层次的区别。
                  18、听劲和发劲有层次之分吗?
                  有,体现在听劲和发劲的细腻程度上,为什么说高手摸下手高低立判呢?因为听劲细的你细小的微动已经打了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出去的,也叫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更体现在意的细腻和运用上,太极拳在意的运用上才真正体现出智慧兵法和想象力的差距,不是本能反应能及的,不加思考的拳又怎能叫拳术?西方拳击都要讲究战术呢。没有兵法思想的拳岂不简单粗暴即可,又有什么琢磨和悟的乐趣。“吾未及彼身,意已入彼骨里。”只有练到的人才知意才是核心精华’也是最难练的高级功夫。


                  10楼2012-12-05 10:26
                  回复
                    好象在那里见过,再学习,谢谢楼主。


                    11楼2012-12-05 10:55
                    回复
                      这篇文章在网上也看过,我觉得写得很好!赞同!杨澄浦的“十要”说过,用意不用力,只有松才能使全身经络畅通,才能练出内劲。


                      14楼2012-12-07 14:14
                      收起回复
                        继续围观、学习中


                        15楼2012-12-07 15:02
                        收起回复
                          学习了, 谢谢楼主。


                          IP属地:加拿大16楼2012-12-09 10:56
                          收起回复
                            22、站桩时是否要把重心固定在一个点上?
                            不是这样。站桩站一定功夫的人就会有体会,站到一定程度以后,你会发现静态的桩其实内里是非常不平静的,你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微动,这种微动外面几乎看不到,但你能看到。另外你在行拳时你的身体也无时无刻不在动态变化,你能告诉我你能把你的重心固定在哪一点上么. 另外重心不仅是被动变化,你需主动感觉这种变化。
                            23、双重是不是指重心同时压在两条腿上?
                            不是,太极所说的单重和双重说的不仅是重心的转化和侧重,而是变化的意识,如果时刻具有瞬间可变化重心的意识,此时的状态就是单重,哪怕站一个小时的桩也是单重。如果思想固化毫无随时可变化移动重心的意识,那么你即使站三分钟的桩也同样是双重。所以只要具有单重的意识,一个脚上也分阴阳,重心也会在一个脚的不同部分变化,所以站桩时,需要体会重心在脚的不同部位的感觉。
                            24、站桩和练拳的作动是不是都必须非常规范?
                            不是。初学太极的人通常都生怕有些地方出错,希望做的非常精确,所以会问站桩重心放哪一点,手放多高等的问题。内家拳确实有规范精准的部分,也同样有模糊随便的练法,比如写字时候如果你一定要问笔和纸面多少度角,那我只能告诉你,通常45°,但不定性,如果你执意按这个角度写,并且时刻留意不能变化调节,那么过于执着的意识会破坏整体的协调,写出来的字就很难看,练太极如样是这个道理,如果真这么做了,也很难练好。


                            17楼2012-12-09 20:28
                            回复
                              2025-07-21 23:14: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又有新内容,继续学习。


                              18楼2012-12-10 14: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