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尔丝吧 关注:89,050贴子:1,400,979

医生和你一起讨论战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高中开始长痘,当时非常严重,后来考入医学院,“久病成医”对痘痘有一些理解和认识,很理解痘痘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痘友可以发表自己的战痘经验,我们一起讨论最佳治疗方案,和预防复发的方法。


1楼2013-03-26 17:20回复
    我的体会治疗痘痘,不仅仅是把现有的痘痘,痘印治疗好,关键是预防复发,特别是对于18岁左右的年轻痘友,找到简单可行的预防措施是根本。一般说,一旦长痘痘,痘痘就会跟随你整个青春期。只要将其控制到一个很低的程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赶尽杀绝。所以各位痘友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如果一个人告诉你,用药后一个也不再长”,以我多年的战痘经验:他是骗你的。


    2楼2013-03-26 18:11
    收起回复
      2025-07-23 00:09: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首位分离结核杆菌的人——特鲁多的座右铭.不是站在医生的角度,也不是站在患者的位置上,而是站在人的角度上说话.


      14楼2013-03-29 20:57
      收起回复

        雄性激素与痘痘关系
        雄性激素可使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瘀积于毛囊内形成脂栓,使皮脂腺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形成粉刺。患者血浆、皮损区及无皮损区皮肤组织双氢睾酮均明显增高。雄性激素与肾气有相似作用: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可促进精子生成、刺激生殖器官和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性欲;肾气对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和温煦作用,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生殖起到重要作用。肾气随年龄增加呈现出由弱到强再到衰的过程,睾酮也有类似改变:研究发现血浆睾酮含量随增龄而下降,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血清睾酮含量随年龄增加、性征发育在青春期突增明显;随青春期睾酮的大量分泌及性器官的发育,导致首次遗精的发生。对女青少年性激素也有类似结论:唾液睾酮浓度随年龄和第二性征发育而增高,月经初潮组的睾酮浓度高于未初潮组。痤疮多发于青春期,此时肾气初萌,肾阴相对不足而肾阳偏旺,阴虚火旺,既可下扰精室表现为开始出现遗精和性欲萌动,亦可上熏胸中,肺津被灼而引发痘痘。


        23楼2013-03-30 23:14
        收起回复

          皮脂排泄不畅与痘痘关系
          肺主宣发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布散全身,外达皮毛,此即《灵枢.决气》所说的: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布散于肌表的津液可滋润皮毛肌肤,皮脂的基本作用与津液相似。痤疮患者的皮脂溢出率明显增高,且与疾病的程度平行。痤疮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查明显也有明显改变。脂性粘腻,皮脂溢出增加而排泄不畅,郁而化热,湿热壅阻,粘腻之湿热,或阻滞气血运行,血流不畅而为瘀;或阻滞津液布散而为痰。故而爆发痘痘


          34楼2013-04-06 18:29
          回复

            微生物感染 与痘痘关系
            湿热致病多与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有关。检查发现,痤疮患者常住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杆菌显著增高(P<0.01);过路菌如棒状杆菌显著增高(P<0.01) 研究还发现蠕形螨与痤疮关系密切,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痤疮患者达69.74%,正常人为53.48%,差异显著,并且各型痤疮皮损严重程度与蠕形螨中数量一致,其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人


            35楼2013-04-06 18:30
            回复
              其它因素
              痤疮常发生于体质强壮者, 此类患者属素体阳盛热重,因此更易感受湿热之邪,症状表现也较为突出;夏季气候潮湿,热蒸湿动,湿热交蒸,或使皮肤排泄不畅而加重皮脂郁积或利于微生物生长而加重感染;过食辛辣肥甘,损伤脾胃,内生湿热,加重或诱发痤疮


              36楼2013-04-06 18:30
              回复
                肺胃热盛
                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则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则亦发痤疮。
                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采用“以泻代清”的治法,通腑实,泻肺经风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37楼2013-04-06 18:31
                回复
                  2025-07-23 00:0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湿邪蕴结
                  从临床症状上看,面部油腻是痤疮最常见的皮损表现,源于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用西医来解释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多,而皮脂的堆积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减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疗的重点。中医学认为油脂与“湿”有关,而湿邪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第二,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脾阳,导致水湿停聚。湿邪蕴积日久则成痰,形成结节、囊肿;湿郁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形成脓头。因此,临床治疗应分别以健脾利湿、温阳化湿、清热除湿、消积导滞立法。
                  此型患者典型症状为面部出油较多,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皮损以红色丘疹、粉刺为主,平素面部较油腻,以“T”字区为重,痒痛相兼,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二便调;如皮疹发病部位以口周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方用保和丸合二陈汤化裁:生山楂30g、焦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薏苡仁30g、茯苓20g、泽泻20g、陈皮15g、虎杖15g、生白术15g(如大便溏改为炒白术)、生甘草10g。如部位以口周为主,可加栀子15g、藿香15g(泻黄散化裁),泻脾经伏火;如大便溏薄,加防风15g、羌活15g,干姜10g,升阳除湿,如粉刺较多,加清半夏15g、浙贝母30g、牡蛎30g,化痰软坚。


                  38楼2013-04-06 18:32
                  回复

                    冲任失调
                    本型常见于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冲任隶属于肝肾,月事来潮前,经血充盈,易为肝气所激惹,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炼津为痰,形成痤疮,故患者皮损常经前加重。肾主封藏,肝肾藏泄失调,可致月事紊乱,内分泌失调而发痤疮。肾有阴虚、阳虚之分,如患者伴有手足心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多由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阴降火;如患者伴有手足凉,行经腹痛,月事有血块,多属肾阳虚,虚阳浮越,治以清上温下,引火归原。又因肝肾同源,故在治疗上应兼顾彼此,滋肾阴不忘清肝火,温肾阳同时暖肝阳。
                    此型皮损集中在颜面部,以暗红色的丘疹、结节为主,时有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滑或细,伴有月经不调,常夹杂血块,治以调摄冲任,当归芍药散和二仙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5g、生白术15g、茯苓20g、清半夏15g、白芷15g、益母草20g、仙茅15g、仙灵脾15g、巴戟天20g、黄柏15g、知母10g。如以结节为主,加浙贝母3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蜈蚣1条,通络软坚散结


                    39楼2013-04-06 18:32
                    回复
                      热毒壅盛
                      毒有风毒、湿毒、瘀毒、热毒、火毒等分别,《内经》中提出了毒“皆阳热亢极之证”,暴发性痤疮发病急、来势迅猛、热火症状明显,符合中医“火毒”的致病特点。
                      此型患者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较重,面部油腻,皮损以结节、囊肿、脓肿、黑头粉刺为主,属于西医囊肿性、聚合性痤疮范畴。部分患者伴有头部穿凿性毛囊炎(中医称之为“蝼蛄疖”)、腋下化脓性汗腺炎,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或小数。此类患者皮损以化脓性表现为主,治疗上应从疮疡病入手,投以大剂凉血清热解毒药物,兼以凉血、祛湿、软坚散结。方以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化裁:金银花30g、连翘15g、公英30g、紫花地丁20g、白芷20g、浙贝母30g、天花粉20g、茵陈15g、当归15g、炙乳香15g、陈皮10g、生甘草10g。如皮肤瘙痒,加防风15g、羌活15g,疏风止痒,兼以胜湿(风能胜湿);如脓肿、结节较多,加甲珠10g、皂角刺20g、蜈蚣2条,破血软坚;如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5g,泻下通便,祛瘀生新。可配合外用金黄散箍围消肿,如脓肿形成,需配合手术切开排脓


                      40楼2013-04-06 18:32
                      回复

                        上热下寒
                        此型患者多处于青春期,颜面发炎性丘疹,平素手足凉,行经腹痛,舌淡薄白苔或舌尖边有瘀斑,脉滑或细或缓,大便溏或时便干。源于素体阳虚,虚阳浮越于上而发病,采用“引火归原”的治法,清上温下,交泰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重楼20g、黄芩10g、黄连10g、川牛膝15g、盐茴15g、肉桂5g、赤芍20g、丹参15g、郁金20g、生甘草10g。如便溏,加干姜10g、茯苓20g,温中止泻;如便干,加当归15g、玄参15g,清上焦浮游之火兼以通便。


                        41楼2013-04-06 18:33
                        回复

                          在治疗上还应考虑发病部位酌情用药。发病部位在额部的属心,常由于心火亢盛所致,又心火下移于小肠,故临床常见小便黄。左颊候肝,右颊候肺,故发于面颊部的常由于肝火犯肺所致。口周属脾,常由于脾胃湿热所致。背部为阳明经所主,常由于阳气虚不能卫外所致。


                          42楼2013-04-06 18:33
                          收起回复
                            总结战痘十六字:消炎为先,调理为主,防治结合,长期坚持。


                            47楼2013-04-10 00:20
                            收起回复
                              2025-07-22 23:5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泰尔丝,口服治疗痤疮的剂量应因人而异,从0.1~1(mg/kg)/日不等,一般建议开始剂量为0.5(mg/kg)/日,分两次口服。本药为脂溶性,进餐时服药可促进吸收,治疗2~4周后可根据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酌情调整剂量。6~8周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可停药8周,停药后短期内可持续改善症状。


                              64楼2013-04-22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