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吧 关注:1,431贴子:5,279

回复: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修心七支法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上是对修心的介绍和修心利益的讲解,现在谈到实际的修心的方法。一般来说,所有佛讲的东西都是修心的方法,无论小乘、大乘或金刚乘,都是修心的方法,几乎可以这样讲,就算说某个法并不是用来修心的,实际上它也是修心的方法。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5-04 13:51
回复
    举例来说,虔诚心。所谓虔诚心并不是你给老师的一个礼物或者一个感谢老师的报酬,它实际上是一种修心的方式。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点,那你所说的虔诚心就成了一种执着,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佛教抱着一种宗教狂热的态度。各位一定碰到过这种人:他非常嘴硬地说自己是小乘或大乘的,但实际上讲这话的人可能对小乘和大乘完全不了解。虔诚心和加持好像一个是施,一个是受,你给他虔诚心,他就给你加持,这几乎变成一种交易行为,但虔诚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清纯的修心的系统,而且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因为我们一直都习惯想要听从某些人所讲的东西。比如你的发型,可能就是从某个人学来的,就算你认为这个发型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但是所谓“这个发型是你最先创的”这个念头本身就是某个别人所创的念头。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被别人所教导,当然,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很骄傲的,所以我们不愿承认自己希望别人来教导和影响我们,但我们永远都准备好了要对来自别人的影响力效忠。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3-05-04 13: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还有,加持,加持并不是任何别人可以给你的一种奖赏。你接受了那么多加持,你真的得到了什么你原来没有的东西吗?很抱歉,我不这样认为。真正很清纯的加持,是另外一个修心的系统而并不是一个洗脑的系统。比如你背痛,你去按摩,让别人用力地压在你背上,你本来就有一个背痛,现在那个人又加了一个力在你背上,可能使你背痛得更厉害,可是当他停止的时候,你就觉得舒服了。同样,当你的心处在不是很好的状态时,你就到一个你认为他比你高的人那里接受加持,他就把他热的手放在你冰凉的头上,或者把他冰凉的手放在你热的头上,这就产生一个很令人愉快的奇迹。因为你以前看了很多出版物,或者这个给你加持的人长得令人非常舒服乃至令人不太舒服,或者这个给你加持的人的学生认为他非常了不起,或者怎样怎样,所以这个人把他的大手放在你头上就会产生一些影响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灵的训练。这样讲并不是说你不应该去接受加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05-04 13:52
      回复
        在座有很多人认识我已经有很多年了,也许你们认为我反对一切佛教经常使用的方法,其实不是这样,我只是想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诠释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加持。另外一件事是我们有很多的本尊,如果我们仔细地去考量这件事,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的本尊也是一些非常精密的修心的方式。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3-05-04 13:53
        回复
          你的西藏老师是不是跟你说,你非得有七个杯子放在你的供桌上,中间一定要放花?你的大乘老师跟你说,碰到师父的时候要在他脚下顶礼三次,他没有说“两次”。这些都是修心的系统。但是你要知道,现代人已经不把这些当作修心的东西了,我们修这些东西的时候多半认为它们是一些文化上的影响,是一些传统上必须要做的事情,当我们以这样的观念去做的时候,佛法真正的精神和目的就丧失掉了,因为佛教的目的并不是在我们现存的社会之外再制造一个同样非常混乱、充满了毒性的社会给你生活在里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13-05-04 13:54
          回复
            我现在必须很有勇气地告诉你另外一件事:佛,伟大的佛,就连他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聪明和精密的来让你修心的系统。我这样讲有几个理由。你有没有读过佛的生平?很多人都读过吧?它说的是什么呢?它说以前有一个很伟大的王国,有一个国王和一个王后,他们生了个小孩叫悉达多,他长大了,突然就想要离家出走,他爸爸说,你不能出去!哦,对了,我的儿子长大了,想结婚了,然后他爸爸给他找了个非常漂亮的公主,两个人结了婚,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他在外面看到了老、病和死,非常惊讶,赶快跑来跟他爸爸讲,这太过分了,我从来都不知道有这种事,你怎么能隐瞒这种事呢?他很难过,他希望找到一个答案。他爸爸不让他再出王宫,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跑掉了,好像最后也得到了答案。这个故事难道没告诉你什么吗?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修心的系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3-05-04 13:54
            回复
              这个非常年轻漂亮的悉达多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我们都有我们的王国,我们有我们的床、房子、车这些东西,历史上的悉达多和我们这个悉达多之间只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他敢于去问很多的问题。当他看到一个老人的时候,他就问驾车的人,那是谁?回答说那是老人,他就问,老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回答说是的,老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包括你和我。这是他和我们最大的不同,他很勇于问这些问题,而对我们来说,我们天天看到老人,但是我们从来不问这个问题,我们假装说年老这个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还有另外一个不同,历史上的悉达多最后离开了王宫,我们呢,甚至连想逃出去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我们永远都想呆在这个王国里,从来都不问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胆量去问。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觉得整个佛的生平故事本身也是一个修心的方法。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2楼2013-05-04 13:55
              回复
                最后,佛教徒经常说的空性,我认为也是一个修心的方法。当然,修心的方法有很多,在小乘里面,修心的方法更着重在规律这个方面,这点我认为在这个时代是更加需要的。在小乘的系统里,修心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不伤害其他众生上,在大乘和金刚乘里,修心的方法则建立在帮助其他众生以及不伤害其他众生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13-05-04 13: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现在开始讲阿底峡尊者所教的修心七支法要,我将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方式来讲。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3-05-04 13:56
                  回复
                    第二点,你必须要了解不确定性。每一件事都是不确定的,因为你认为你自己如何、他如何、她又如何,这实际上只是你自己的概念。如果你现在很快乐,那只是你目前的概念。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它是会改变的,因为它只是你的概念,而你本身是非常脆弱的,你的概念很容易被任何一件事所影响。

                    比如说,你有一个很漂亮的太太,你们结婚十二年了,她一向很贤惠,突然有一个很有修证的人来了,说你太太其实是一个女巫,她只不过伪装成这个样子,从这天开始你晚上觉都睡不着。这说明我们平常所有的概念是非常脆弱的,简直不堪一击。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脆弱的世界里,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不是说,这里什么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让你们都到天堂去,那边一切都比较确定;我是说,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一切事情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去从事一件本身不确定但你却不知道它不确定的事,总是会把你搞得一团糟。如果你在做一件不确定的事,但你知道它是不确定的,那你就会有很多的幽默,有很多的笑话可说,因为你了解到:反正很多事情本来就会发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3-05-04 13:59
                    回复
                      第三点,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你必须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这跟第二点很像,但第二点主要讲主体,现在讲的是客体。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你是无法做成一件完美的事的。比如你是一个画家,你已经画了一个最漂亮的东西,但是就算如此,你也知道,这世上仍可能有一个人对此不太欣赏。你记得吗?我们讲过,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3-05-04 13:59
                      回复
                        问:整个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对不对?

                        答:对。但是当你提到“一体”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佛教所说的“一体”和数量是没有关系的,并不是谈到任何关于数量的事情。当谈到绝对真理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任何有关数量或质量(品质)这一类的东西,所以我们经常用“一体”、“合一”或“空性”来表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3-05-04 14:00
                        回复
                          问:如何面对孤独?

                          答:这是个很困难的问题。当然,去面对孤独本身并不是那么困难,因为我们一直都面对孤独,但是我们要处理我们所面对的状况就很困难,因为孤独有负面的感觉或影响。实际上,如果你能很好地处理孤独,那么它未必会带来负面的感觉。为什么我们一谈到孤独总是会和负面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呢?因为我们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多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来到地球上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所谓“目的”这个概念是我们所要好好分析一下的。身为人类,我们很习惯要有一个目的,比如笔的目的是写,纸的目的是给我们在上面写东西或者去包另外一个东西,我们对不同的东西有很多的分别,这个是用来干这个的,那个是用来干那个的。实际上所谓“什么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通常是由一些权威来决定的,比如神、宗教家、领袖等等,这些有权出主意的人。跟着我们就想找出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那么这个目的就被设定为“服务神”,这样的话,你生命的目的其实是被放在别人设计出来的答案里面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我不知道我们应不应该把“目的”这件事跟生命扯在一起,首先,佛教徒从来不相信人类是由某个超越他的神创造的,所以佛教徒也不接受人类生命的目的是服务神和传播其教义。如果你问我生命的目的是什么,恐怕我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可以在生命中定出很多目标来,这些目标由你来决定,比如你是否想要从军,或者是否想要过一种“出离”的生活,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以某种规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前面说过,身为一个佛教徒,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不偏颇的态度来看我们的生命,如果你能做到的话,这本身就是我们所说的“成佛”。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9楼2013-05-04 14:00
                          回复
                            问:什么是完美?

                            答:完美是无法数出来的,也许你可以非常完美地不完美。完美只不过是一种你接受某个情境的心态。对于“现象的完美”,佛教徒认为,现象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样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3-05-04 14:0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问:如何在保有无常的观念的同时对周遭的人和事物依旧保有高度的开心及努力、不怠惰的心态?

                              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看到大部分人所谓的宗教修持和他的日常生活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鸿沟,但是我不能责怪这些人,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佛法之间的鸿沟是非常难以消除的。我认为产生这个鸿沟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比较得太多。一提到佛或你的老师,你就马上拿他来跟自己比较,这样一比,你就会把自己贬得很低,因为你认为你自己是不完全的、不好的、不能跟他比的一个人。这种习惯逐渐在佛法和生活之间发展出一个鸿沟。一般来说,“悉达多”这个概念是这么地好,这么地超越,这么地伟大,我们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去接近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你应该这样想:我们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悉达多。我认为老师和徒弟之间沟通不良的状况主要也是这样产生的,因为我们总是把老师当作一个拯救者、一个比我更好的人、一个圣人,总之,他是处在和我们完全分开的状态的一个人。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上师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脸。现在假设你没有经过任何修心的训练,你是个很有野心的人,或者一个非常热情的人,或者一个攻击性很强的人,或者一个很愚蠢的人,或者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就以野心为例,因为野心是通向盲目的期望的最大门户之一,如果这样一个人面前有一点点的快乐发生,那么情况会怎么样?由于你的野心,你不能满足。有很多种方式来表现不满足,比如你买了10块钱彩票,中了1000块,这已经算不错了,1000当然比10多多了,但是如果你的心没有经过训练,你立即会觉得1000块还不太对,你会想到你如果买别的彩票,那也许会赢更多的钱,诸如此类。我用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没有经过修心的训练,我们就会任意地把不满意的状况扩大。其实这一切你都知道得很清楚,而且你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但我必须跟你讲,因为当听到别人讲的时候我们才会花点时间来想一下,没有经过训练的心是多么地贪婪和无知。就像前面讲的那样,训练身体,身体就会更加健康,训练心灵,心灵就能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来欣赏和感谢很多有趣的发生在你周边的事情。这次我们没有谈论大手印或大圆满这种很高的教授,但是这个修心的教授你还是应该很高兴地来接受,因为这个教授正是你目前所需要的,它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烦恼?为什么我们修了那么多的本尊,烦恼却一点都没有减少呢?为什么有一点点小状况出现就会使我们产生嫉妒和愤怒?因为我们的心没有什么弹性。开个玩笑,比如当一个人初恋的时候——你一定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几乎所有的蠢事他都会干,在那些恋爱了七八次的人眼里看来,这个初恋的人所做的事都蠢得要命,很多次午饭晚饭都没吃,电话单越来越贵,我们每个人都经过这个阶段对不对?后来这个曾经心碎过的人又把他的心修补好,经历同样的情况五次六次七次……。对于一些心性比较宽广的人来说,经过初恋,下次他就会处理得比较好一点,这表示我们的心是可以训练的。但是你不要认为训练自己的心性必须依靠某一个外在的力量,实际上训练心性甚至不必要成为佛教徒或做一些很特别的事,你只要好好看着你的生命,每天是怎么过的,你有什么样的期望,你有什么样的失败,有多少次事情没有照你期望的那样发生,所有需要做的除了看着你的生命之外再没有别的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1楼2013-05-04 14: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