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仁波切开示实修的重要性和它真正的方法。
答:这个下面会谈到。
问:金刚乘弟子多半吃肉,而且心态恐怕是为了口腹之欲,这点大乘十分重视,请仁波切开示。
答:我应该说,吃肉是一件很不好的事。不过我不能完全同意多数金刚乘弟子都吃肉这个说法,如果简短地来讲,你应该这样想,金刚乘允许你吃肉的开许远比一般大乘给你不吃肉的限制修持起来更困难。大乘不会因为你喜欢吃肉就允许你吃肉,而金刚乘希望你做到没有任何的分别和比较,或者说没有任何的偏好,既然金刚乘的修行是不分别,那么对于金刚乘弟子来说,即或你比较喜欢吃素而不喜欢吃“不素”,选择吃素仍然是错误的,因为你有分别。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作为一个金刚乘的弟子在吃肉的时候就是充满了无分别的觉知来吃的,我吃肉是因为我对肉食的喜好和执着,这很糟,并不好。也许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更实际的建议:所有修金刚乘的弟子都不应该吃肉,但是如果有人给他们肉吃的话他们就该吃。你了解我说的吗?他们不应该吃肉,但是他们应该没有偏好。如果金刚乘弟子吃肉是因为喜欢吃肉,那就不但犯了密乘的戒,同时也犯了大乘的戒。
问:请仁波切对金刚乘中盲目追求加持、崇拜上师和迷信梦境的情况予以开示。
答:这个问题对各位来说不需要谈太多,尤其是发问的那位,在你的问题里面已经表示了你知道这些都是很迷信的,既然知道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虽然各位老早就知道了,但有件很奇怪的事,金刚乘里面的人数是一直在增加,可是增加出来的很多都是迷信的人,这实在不是个好消息。像我这类在精神上娱乐大家的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可以非常轻易地看出那些受害者比如各位的弱点在哪里,他们的弱点就是非常迷信。我发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些飞印度和尼泊尔的飞机经常满座的原因。这不仅是东方的问题,也是西方的问题,这是我在伦敦读书的时候发现的。我在那里学印度教,隔壁有个佛教的班,在教有关戒律的课。我很难过地认识到一点,从某个角度来说佛教是越来越兴盛了,但是对这种情况佛教徒要十分小心,因为在现代几乎没有人能真正花时间去研究那些深广而又精妙的教理了。假如在美国加州,你去书店找佛教方面的书,它们被摆放在哪里呢?在“新时代”的书架上。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但我不能抱怨这种情况,因为现在所谓佛教的书都充满了感性色彩,它们谈一些你喜欢听而不是你需要听的东西,像怎么样放松啊、怎么样治疗你啊、怎么样让你觉得舒服啊,这一类的,它们只想要在灵性上给你放一个假,让你到外面去吃一顿,仅此而已。我隔壁班的同学要写一篇关于佛教的报告几乎找不到参考的书籍。当然,你也可以用这种态度去接触佛教,但是我想要说的是,我们应该把这种态度再向前超越一点。我们这些人大概都知道有一个教授叫做“大圆满”,也都知道有一个词叫做“空性”,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佛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当然,我们总算知道那么一点点,但知道得不多,也不深入,而且缺乏正确性,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它并不重要,我们很忽视它,或者觉得没什么了不得的。但实际上了解佛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拿佛作为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把佛的生活对照或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变成活生生的我们的生活。
答:这个下面会谈到。
问:金刚乘弟子多半吃肉,而且心态恐怕是为了口腹之欲,这点大乘十分重视,请仁波切开示。
答:我应该说,吃肉是一件很不好的事。不过我不能完全同意多数金刚乘弟子都吃肉这个说法,如果简短地来讲,你应该这样想,金刚乘允许你吃肉的开许远比一般大乘给你不吃肉的限制修持起来更困难。大乘不会因为你喜欢吃肉就允许你吃肉,而金刚乘希望你做到没有任何的分别和比较,或者说没有任何的偏好,既然金刚乘的修行是不分别,那么对于金刚乘弟子来说,即或你比较喜欢吃素而不喜欢吃“不素”,选择吃素仍然是错误的,因为你有分别。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作为一个金刚乘的弟子在吃肉的时候就是充满了无分别的觉知来吃的,我吃肉是因为我对肉食的喜好和执着,这很糟,并不好。也许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更实际的建议:所有修金刚乘的弟子都不应该吃肉,但是如果有人给他们肉吃的话他们就该吃。你了解我说的吗?他们不应该吃肉,但是他们应该没有偏好。如果金刚乘弟子吃肉是因为喜欢吃肉,那就不但犯了密乘的戒,同时也犯了大乘的戒。
问:请仁波切对金刚乘中盲目追求加持、崇拜上师和迷信梦境的情况予以开示。
答:这个问题对各位来说不需要谈太多,尤其是发问的那位,在你的问题里面已经表示了你知道这些都是很迷信的,既然知道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虽然各位老早就知道了,但有件很奇怪的事,金刚乘里面的人数是一直在增加,可是增加出来的很多都是迷信的人,这实在不是个好消息。像我这类在精神上娱乐大家的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可以非常轻易地看出那些受害者比如各位的弱点在哪里,他们的弱点就是非常迷信。我发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些飞印度和尼泊尔的飞机经常满座的原因。这不仅是东方的问题,也是西方的问题,这是我在伦敦读书的时候发现的。我在那里学印度教,隔壁有个佛教的班,在教有关戒律的课。我很难过地认识到一点,从某个角度来说佛教是越来越兴盛了,但是对这种情况佛教徒要十分小心,因为在现代几乎没有人能真正花时间去研究那些深广而又精妙的教理了。假如在美国加州,你去书店找佛教方面的书,它们被摆放在哪里呢?在“新时代”的书架上。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但我不能抱怨这种情况,因为现在所谓佛教的书都充满了感性色彩,它们谈一些你喜欢听而不是你需要听的东西,像怎么样放松啊、怎么样治疗你啊、怎么样让你觉得舒服啊,这一类的,它们只想要在灵性上给你放一个假,让你到外面去吃一顿,仅此而已。我隔壁班的同学要写一篇关于佛教的报告几乎找不到参考的书籍。当然,你也可以用这种态度去接触佛教,但是我想要说的是,我们应该把这种态度再向前超越一点。我们这些人大概都知道有一个教授叫做“大圆满”,也都知道有一个词叫做“空性”,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佛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当然,我们总算知道那么一点点,但知道得不多,也不深入,而且缺乏正确性,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它并不重要,我们很忽视它,或者觉得没什么了不得的。但实际上了解佛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拿佛作为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把佛的生活对照或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变成活生生的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