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8,590贴子:26,937,055

回复:【其他】 130916(转)CIA捅小白兔屋顶的故事(天涯战略忽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点并未在会议中提及,那就是米国飞机会成为这只传说中的秘密航空部队的骨干力量。因为这个问题早在当年春天就在CIA内部进行过激烈讨论。当时身在新德里的Sanford提议使用C119。首先,从1952年起就有50多架C119在三哥服役,三哥的飞行员和技师们都很熟悉这个机型。其次,从1962年11月起,三哥陆续订购了一批特殊部件对飞机进行改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改装后的飞机能执行高海拔飞行任务以及在小场地进行满负载起飞。另外,米帝还保证将在1963年5月再提供24架C119给三哥。
C119



IP属地:上海576楼2013-09-23 19:50
回复
    然而华盛顿的CIA官员们却更愿意提供C46。这种机型曾在二战期间飞跃过“驼峰”航线,因此其在喜马拉雅地区飞行的可靠性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当时CIA在亚洲的行动(主要是在寮国的行动)中正在使用C46,因此黑帮有现成的飞机资源。



    IP属地:上海577楼2013-09-23 19:50
    回复
      2025-07-19 06:28:14
      广告

      可是C46是出了名的难驾驶,而且三哥的部队也从来装备过C46,也就意味着飞行员和机械师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熟悉机型。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推销陈货,CIA还热心地派了一个米国空军军官去三哥对C46大唱赞歌。谁知飞机中的战斗机Grewal同学迅速地打住了对方的话头:你丫少欺哄俺们这些老实人!Sanford回忆到:“Grewal告诉米国军官,他与C46待在一起的时间比那个军官在米国空军服役的时间还长。”三哥V5啊!
      然而,三哥的细胳膊如何拧得过黑帮的大粗腿,CIA的热情推销让三哥们“被感动”了。于是在Marrero、Thorsrud与Subramanian的会谈中,双方默认了使用C46的事实。会谈后的第二天,Subramanian带着会谈纪要来找Marrero和Thorsrud。让米国人惊讶的是这份纪要居然和昨天的内容一字不差:“要不然就是丫吃了脑白金记忆力惊人,要不然就是丫监听谈话并做了记录。”吃惊归吃惊,两个米国人还是在这份纪要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作为合作项目的备忘录。


      IP属地:上海578楼2013-09-23 19:51
      回复

        最后Marrero还向Mullik抱怨,由于Charbatia机场(项目中的代号是橡树1号)还在修建中,这样在秋天之前都无法执行飞行任务。Mullik默然地看着这个热情的米国人,冷淡地说:“Bob(Marrero的昵称),需要时我会通知你。”
        虽然不知为何Mullik这么冷淡,但是秘密航空部队的组建工作还是开始了。1963年9月7日,三情局成立了一家官方机构Aviation Research Centre (ARC,航空研究中心),作为与CIA在航空领域进行合作的马甲。Grewal上校被任命为第一任运营经理,办公地点就在Charbatia机场。他全权负责挑选飞行员,这些飞行员都将在编制上和管理上从军队剥离,在任务期间将隶属于ARC。


        IP属地:上海579楼2013-09-23 19:58
        回复

          而在新德里,情报老手Rameshwar Nath Kao坐上了ARC的头把交椅。45岁的Kao和尼赫鲁一样都是克什米尔Brahman(婆罗门。尼赫鲁不少亲信都是这个背景)。。。这位间谍精英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衣冠楚楚的像个让人无法挑剔的教授。他还是个波斯语学者,能说一口流利的波斯语,他的庄重和精明迷倒了CIA新德里站的官员们。其中一个CIA回忆到:“我有幸开车载着他从加德满都返回三哥,他每过一座桥都会计算桥的技术参数,以此来比较其是否能承受小白兔家最重的坦克。”
          Rameshwar Nath Kao



          IP属地:上海580楼2013-09-23 19:59
          回复
            第二十五回外一篇
            CIA小黑本之最是那一钩的风情
            二战是间谍特务们活动的高峰期,当时各盟国采用多种方式往汉斯占领区投放特务。放特务进去相对比较容易,难得是回收特务,特别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但是什么也难不倒bt的盟国技术人员,只有想不到,木有做不到。


            IP属地:上海584楼2013-09-24 16:11
            回复

              米帝也不甘人后。1943年7月,陆军航空BU队(1947年后并入空军)开始试验这个系统,想要摸索出不利地形条件下营救飞行员的路子。一开始,使用器械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在回收过程中,这个装置创纪录的产生了大于17g的重力加速度,能经得起这么折腾的恐怕只有米国正义联盟成员了。不过,在更换了传输绳索,调整了降落伞背带后,数值降低到了可接受的7g(貌似现在飞行员承受的最高纪录是9g)。既然看到了可行性,米帝就开始玩真格的了。第一次活体试验中米帝贡献出了一头绵羊,可惜收回的只有一个杯具。在回收过程中,扭曲的背带绞死了那只可怜的动物。。。好在随着项目的顺利进行,后续系列试验中的绵羊则幸运的多。绵羊们内牛满面!
              米国正义联盟



              IP属地:上海586楼2013-09-24 16:14
              回复

                终于到了真人上阵的那天。1943年9月5日,勇敢的Alex Doster伞兵中尉自愿参加第一次活人回收。一架Stinson(史汀生)保持125英里/小时的速度飞行并按计划探出了钢索,接着Doster被猛然一拉直上青天,接着就是任随飞机拉拽着翱翔苍穹。整个回收过程不超过3分钟。
                Stinson L-5(KMT曾经引进过这个系列的机型,徐志摩失事的飞机就是这个系列中的SM-1F)



                IP属地:上海587楼2013-09-24 16:14
                回复
                  2025-07-19 06:22:14
                  广告

                  取得了成绩之后,米帝仍不满足,继续改进着这个系统。接着又研发出了可以空投的包裹,内含伸缩杆,传输绳索和背带,这些是回收系统地面部分的必需装备。1944年2月,全米系统第一次用于实战,一架C47在缅甸边远地区勾起了一架滑翔机,然后将其带回三哥家。可是到目前为止米帝还没有将此系统用于回收人员,而相对领先的女王国显然已经成功回收过特工。
                  时间一晃就到了思密达战争时,兔子在正面战场硬抗住了以米帝为首的群熊,一度还有推倒他们的趋势。因此米帝需要在其他非正面战场给兔子挠痒痒,让兔子无法全力对付自己。按惯例,CIA黑帮华丽登场。而出于阴谋任务的需要,CIA黑帮对全米航空系统产生了兴趣。1952年春夏期间,CIA企图在兔子东北搞一个免煮抵抗网络。因此黑帮使用旗下的Civil Air Transport马甲航空公司向吉林省大肆空投特务和相关补给,这也就是传说中的Tropic行动的一部分。可是问题还是在于扔特务是进去容易出来难,而黑帮需要的是收放自如。好在全米系统似乎为如何从东北回收特务的难题提供了答案。1952年秋,CAT飞行员们在脚盆国进行了一系列静态回收试验,并成功地回收了机械师Ronald E. Lewis。万事俱备,只欠西风。


                  IP属地:上海588楼2013-09-24 16:15
                  回复

                    到了1952年11月29日,在一个伸手不见兔爪的晚上,一架CAT的C47载着CIA特工唐尼和费可图从南棒出发飞向吉林,这俩倒霉蛋是准备回收一个以前渗透进去的特务。可惜那个特务已经向组织交心,并且愿意为人民群众立功以赎前罪,兔子将计就计设了个局把俩倒霉蛋引来,接着在预定地点击落了这架飞机。腹黑小白兔钓鱼执法的结果就是机上飞行员全部死亡,而两个倒霉蛋则被兔子请回家做客。。。费可图同学于1971年12月获释,而主犯唐尼同学直到1973年3月才回家。(关于这个故事的详情可以看看俺整理的《CIA被小白兔钓鱼执法的故事》)
                    让俺们再来看一位牛人---Robert Edison Fulton, Jr.(小罗伯特。爱迪生。富尔顿),一个天才的发明家。二战后小富尔顿曾经在伦敦观摩过一次全美系统的回收演示,不过他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可惜当时他正忙于flying automobile(飞天车)的项目,无暇他顾。


                    IP属地:上海589楼2013-09-24 16:15
                    回复

                      1939年二战爆发,各老流氓在欧洲互相打出了狗脑子。此时的小富尔顿担任了空中射击教官,并研发了一个利用电影来模拟空战的设备。1942年5月,小富尔顿向Luis de Florez演示了他的训练设备,后者正在为海军组建特别设备部。Florez老大对他的训练设备非常满意,于是向其提供了发展资金,并且由海军花费6百万米刀,采购了500台。最终小富尔顿研发的设备外加他编写的射击手册成为了海军空战教学的主要模拟器。
                      小富尔顿



                      IP属地:上海591楼2013-09-24 16:17
                      回复

                        二战后,小富尔顿在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的机场旁边购买了15英亩的土地,并建起了机库和车间。此时的他正为飞行车而着迷,将一切精力与金钱都投入了这个项目。
                        小富尔顿一共制造并测试了8种飞行车,但是在项目完成90%的时候却没钱了。他不得不出让了公司控制权来换取资金,指望能撑到完成政府冗长的认证程序,但是公司的新老板决定砍掉这个项目。
                        这是小富尔顿在1945年设计的一款飞天车。飞天车降落到机场后,只要卸掉螺旋桨、机翼和机尾就能一溜烟地直接开进城去。其设计时速为地面55英里,空中110英里。这个机型虽然生产了一些样机出来,并且经过多年的实验累计了2万英里的地面里程和6000次以上的拆卸工作,但是在销售方面却卡了壳。因为拆卸工作被认为太复杂,同时因为重量的问题导致空中性能也不太好。尽管小富尔顿的飞天车还激发了其他的空陆两用车的设计,可惜的是没有一个能实用化。



                        IP属地:上海592楼2013-09-24 16:18
                        回复

                          在试验飞行车的过程中,小富尔顿经常设想自己迫降在不利地形的情况,比如一个只有直升机才能到达的地区。这种情况下又能指望谁来救援呢,在他的想来现有的全美系统并非理想的解决方案。于是在飞行车项目遭受挫折后,他决定尝试开发一套更为可行的回收系统。
                          1950年,项目正式开始试验。经过若干次摸索,小富尔顿借助于探空气球、尼龙绳和10-15磅重的砝码等物品探索出了一套可靠的回收流程。他让自己的儿子将整个试验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带着这部影片找到了如今贵为CIA技术研究开发老大的Florez海军上将。Florez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不过在上将看来类似项目还是要由忠勇的米国虎贲直接掌控比较好,所以他将小富尔顿介绍给了Office of Naval Research(ONR,海军研究办公室)。最终,在Florez上将的引荐下,小富尔顿成功地拿下了ONR空中项目部的研发合同。


                          IP属地:上海593楼2013-09-24 16:19
                          回复

                            接下来的几年,小富尔顿继续优化回收系统---包括空中和地面的相关设备。他以加利福尼亚的El Centro为基地,在沙漠中用P2V进行了多次回收试验。他在试验中逐渐地增加回收物的重量,直到绳索的承受极限,试验证明一条经过编织的尼龙绳测试承重最大为4000磅。整个系统最大的难题在于确保绳索与飞机连接的闭锁装置,也就是传说中的天锚。不过小富尔顿这个大牛最终还是解决了闭锁问题。
                            P2V-5



                            IP属地:上海594楼2013-09-24 16:19
                            回复
                              2025-07-19 06:16:14
                              广告

                              到了1958年,小富尔顿的空中回收系统正式定型,传说中的天钩重装上阵。
                              天钩系统的地面部分设计了一个便于空投的包裹,内含回收工作地面部分所需的设备,包含了背带、连接背带的一条500英尺长、高强度的编织尼龙绳。还有一个可操控的气球以及用来充气的便携式氦气瓶,在气球浮空之后绳索将被拉直,便于飞机勾住目标。
                              而空中部分,则是在飞机的机鼻部分安装上两个30英尺长的钢“角” ,构成一个70度角的叉子。飞机会冲着浮空的绳索直飞过去,绳索上425英尺的地方会有一个发亮的胶带做记号。当机鼻上的叉子捕捉到绳索时,气球会同时被释放,而一个弹簧触发装置(天锚)会确保绳索与飞机的连接。当绳索在机身下被拉成直线后,负责回收的机组人员就用J型钩将其勾住,然后放在绞盘上将被回收的人或物品拉上飞机。


                              IP属地:上海595楼2013-09-24 16: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