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吧 关注:1,558,789贴子:11,408,030
  • 10回复贴,共1

(学术)非典型机制敏化橙红光无机荧光粉(多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直播来了~~~~~~~~~~~~~~~~~~~~~~~~~~~~~~
首先是之前的连接,可以作为预备知识:
①Ca8MgY(PO4)7:Eu2+,Mn2+的制备/表征:http://tieba.baidu.com/p/2582652062?pid=38653653833&cid=#38653653833
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概念:
http://tieba.baidu.com/p/2639297960?pid=40039196142&cid=#40039196142
③LED领域研究中的常用稀土离子介绍:
http://tieba.baidu.com/p/2779219298?pid=43505787160&cid=#43505787160
由于这次我打算弄的复杂点,みんな覚悟しよう~(大家做好心理准备~觉悟吧!!)。一如既往的多图,一如既往的LED下转换。理论打算深入,请勿吐血…因为真的会比较难,尤其是对这方面接触较少的人群而言。


1楼2014-01-27 20:52回复
    先聊聊概况:其实稀土研究方向很多,上/下转换,量子剪裁,余辉现象研究等等。
    上转换应该是比较多人感兴趣的,这是个好方向,我也跃跃欲试。不过我就不负责任地说吧,这个方向目前很多人在做,尤其是湿法合成的,做出很多不同颗粒量级和形貌,有些人还做得很好。感觉高人就在那里,菜鸟很难超越,最坏的结果是发低端的paper,这是我忧虑而不敢混这趟水的原因。
    下转换目前最火的应该是LED,电视机的各种荧光粉,像PDP,因为之前说有技术瓶颈所以战斗力下降,现在要搞3D了感觉还是不如LED的势头劲。
    话虽如此,LED始终是照明or背光源用的,说白了就是个灯,感觉就是不高端不大气也没档次。而且未来的研究也越来越偏向氮化物,氧化物越来越不好出好的paper。我随着升学顺便改课题了,例如转投量子剪裁,这个现在跟太阳能相关。或者做余辉,红外余辉可以做生物显像等等,当然,做什么还没定论,得看导师怎么想了。
    好的,正式开始~~


    3楼2014-01-27 20:57
    收起回复
      2025-07-21 23:59: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首先是红粉概述:
      LED白光的一种思路是:紫外or近紫外芯片+三基色荧光粉(红、绿、蓝)。现在的问题是红粉要么效果差(不够亮),要么贵到死(氮化物,效果好,但是合成要求高,于是价格…),要么会吸收蓝/绿光,影响其他荧光粉的性能。于是得做些新化合物~~
      文献位置:大学如果有订阅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数据库(RSC)的话能看到我的文章,原文比这里更加详细,更多图,更加重口,可能完全丧失趣味。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3/dt/c3dt52214h#!divAbstract
      我做这个的时候是13年夏季,5~7月末
      这次我们的目标产物是:Na2Y2B2O7:Ce3+,Tb3+,Eu3+。其中Ce3+,Tb3+,Eu3+都是部分取代Y3+的位置。这是三掺杂,跟一般的三掺杂不一样,得研究三种离子的相互关系,(A-B,B-C,A-C)机理会比较复杂,所以上面说了,做好心理准备。


      4楼2014-01-27 21:03
      收起回复
        合成:
        原料:NaHCO3, H3BO3, Y2O3,CeO2, Tb4O7, Eu2O3(Ce和Tb合成中被还原。纯度:一般试剂是AR,稀土大概是99.99%)
        稍作说明:例如最终产物是Na2Y2B2O7:0.5%Ce3+,60%Tb3+,0.5%Eu3+,表示:Na2Y0.798Ce0.01Tb1.2Eu0.01B2O7(求别晕)
        即:Ce3+:0.01,总量是2,,0001占2的0.5%;Eu3+跟Ce3+同理。
        Tb:1.2,占总量60%。剩下的是Y3+:2- 1.2 -0.001 - 0.001=0.798
        合成方法:原料按所需比例混合,放在研钵中研磨。研磨时间根据个人需要,新手研一个样品30~60分钟(这得多枯燥)。如果有球磨机那当然爽。根据不同比例制作多个样品。我就徒手做了上百个,包括失败的。
        研磨后样品放入高温炉,一般这时用箱式炉,在空气气氛烧800℃,保温3h。降温后拿出,粉碎,稍作研磨,磨碎就行。
        再次放入高温炉,使用气氛用管式炉,1100℃(实际上如果要校准可能低于这个温度)保温3h,过程中通入N2和H2的混合气,N2:H2=9:1(这个比例不需要严格操控,有人9.5:0.5,也有8:2,H2别太多就行。)冷却后拿出(这个一般等第二天了)。
        拿出来后研碎,最好拿无水乙醇洗一下。(其实你不洗一样很亮……)
        XRD物相表征:有代表性的几个产物的物相与标准图谱(最底下黑色的ICSD-245226)的各个峰都对上了,证明我做出来的是纯相,结构基本上就是Na2Y2B2O7的晶体结构了。


        5楼2014-01-27 21:08
        回复
          今晚好像没啥人
          明天继续不太监


          7楼2014-01-27 21:37
          收起回复
            继续更
            今天内更完
            码字ing......


            14楼2014-01-28 14:38
            回复
              进入发光相关部分。在这里我有必要解释我掺杂这么多类稀土的原因。我做的是红粉,但是Ce3+在Na2Y2B2O7中是蓝紫光,而Tb3+是个绿光离子,而且比例很高,占60%,只有Eu3+是红光,红光离子最终就是0.5%~1%,这是这种掺杂模式的有趣之处~最终出来的可是红光。
              机理其实是这样子的:Ce3+→Tb3+→Eu3+,三种离子能量级联传递。
              一般情况下Ce3+和Eu3+是很难共存的,不用还原气氛,结果就是Ce4+和Eu3+,通还原气氛,结果就是Ce3+和Eu2+。不过在Na2Y2B2O7中,由于缺乏二价的位置,所以Eu3+不被还原,所以能共存。
              在做三掺杂之前做单掺杂,投石问路,再做双掺杂顺便看看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Part 1:单掺杂,光谱见下图
              Na2Y2B2O7:Ce3+
              Na2Y2B2O7:Eu3+

              蓝线:Eu3+的激发;红线:Eu3+的发射;绿线:Ce3+的激发;紫虚线:Ce3+的发射
              我只是把图标准化了,其实Eu3+的强度很低很低,跟Ce3+没得比。由于Ce3+的发射跟Eu3+的激发光谱重叠了,可以尝试Ce3+→Eu3+的能量传递来制造强红光,这样能成功的话就不用做下去了。
              另外,Na2Y2B2O7:Ce3+的强度可以稍微参考下图:上次的帖子贴过了,其实就是这个产物。实际是蓝紫光,这个略微发青,是因为照相机在蓝紫色部分(光谱400~460nm)显示不良造成的,蓝紫色部分,即400~460还占了Ce3+发射的大部分,仔细看上面光谱图就知道了,光谱图的光谱积分面积就是强度啊。所以实际上比拍照还要亮。


              15楼2014-01-28 15:05
              回复
                Na2Y2B2O7:1%Ce3+,wEu3+共掺光谱如下,下面的w是表示Eu3+的量,w变化,而Ce3+是固定在1%不变。

                杯具从图a就一目了然了吧。最大的黑线是不掺杂Eu3+的,掺杂了以后就是大幅下降,到后面就已经跟x轴贴在一起了,实际上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光,很是悲剧。Ce3+→Eu3+的能量传递失败。(其实这是意料之内~)
                图a的图中图是放大了550~700nm的光谱,纵坐标注目!就是原来的0~1%范围内,可看见Eu3+的发射随着Eu3+的加入而变强,不过这丁点儿的变强一点用也没有,是Eu3+自身的量增大而变强,跟能量传递无关。
                为什么Ce3+→Eu3+的能量传递失败?
                这个东西不是所有做发光的都知道,或者说他们压根没能把Ce3+和Eu3+放在一起,所以也没找过相关文献看吧。
                Ce3+和Eu3+之间会有一种叫做MMCTeffect(Metal-Metal Charge Transition effect,金属-金属电荷迁移效应)。这个应该没有中文翻译的,所以纯粹是我自己翻译的- -|||
                这个效应表现为:(Ce3+) +(Eu3+) = (Ce4+) + (Eu2+)
                虽然写了方程式,但这不是一个化学反应,而是物理反应,而且是先是左→右,然后右→左:当Ce3+吸收了能量之后(被紫外光照到),表层电子获能有逃跑倾向,并且Ce4+本身也稳定(市售CeO2~);而Eu3+是差一点子就达成半充满结构了,于是Ce3+愿意给、Eu3+愿意拿,电子就从Ce3+跑向Eu3+了(吸能过程,吸了紫外光);然后由于Ce4+正电荷较大,所以电子始终要被抢回,于是电子回迁到Ce,反应从右到左进行。这是放能过程,可惜放出能量不是电磁波形式的,也就是没光,大概成了热。
                于是,总的过程就是紫外光→热。随着Eu3+的含量增大,这种过程发生概率也增大,于是紫外光通通转化为热了。
                (注意:①MMCT是前人提出的假想过程,向G.Blasse等大师致敬!②这里离子的变价只是为了让所有人理解而“变”的,实际上,课本一定程度上使人容易理解原子价,也一定程度禁锢了人的思想,例如价态是整数之类的。电子和Ce、Eu离子都是处于亚稳态,Eu和Ce的价态还是问号,电子属于谁?这是个很暧昧的话题~~因此,大家只需要知道的是:电子由Ce跃迁进入Eu的引力范围了)
                小对比:如果没有Eu3+的存在,Ce3+的电子被紫外光激发进入激发态,然后回迁到Ce3+就会以电磁波形式放能,就发光了。
                至于为什么电子从激发态回迁是电磁波形式放能,而Eu3+回迁至Ce3+的时候“不是”以电磁波形式放能,那就不得而知了。个中机制还没人去研究。
                Ce3+~Eu3+直接传递不行。但是Ce3+可以把能量传给Tb3+,如果Tb3+能把能量传给Eu3+,那么这个Ce3+→Tb3+→Eu3+过程就能成立。前提是一头一尾(Ce3+和Eu3+)浓度不能太大,否则荧光猝灭。
                那么,级联传递的第一步,就是Ce3+→Tb3+
                ...............


                16楼2014-01-28 16:02
                回复
                  2025-07-21 23:53: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a绿线是Tb的激发谱,蓝色虚线是Ce发射谱,可见两者以后一定面积重叠,能发生Ce到Tb的能量传递,红线是Tb的发射谱,从左到右第二个峰是最强的,位于542 nm,绿光发射。
                  图b橙线是共掺杂后的激发谱,跃迁类别就不解释了。右边一堆的锐线是固定Ce含量,改变Tb含量的发射谱。随着Tb的增加,Ce的发射不断减弱,Tb发射先增强,后减弱,Tb的减弱原因是浓度猝灭...不管怎样,这大致证明了Ce3+→Tb3+能量传递。
                  接下来是Tb3+→Eu3+的能量传递

                  这次跟上一个配对的处理差不多。固定Tb,改变Eu。图a表示Eu增加,Tb发射减弱,Eu发射增强。图b是激发谱,可以看里面的照片,随着Eu量增大,Tb的特征绿光减弱,Eu是橙红光特征发射比例增大,结果混成黄色,随Eu的橙红光比例增大,呈现出从左到右的变化趋势。
                  于是,Ce3+→Tb3+和Tb3+→Eu3+两对传递都在Na2Y2B2O7中证明了。是时候搭建最复杂的Ce3+→Tb3+→Eu3+了。
                  这里先小结一下这个级联传递中每个离子的作用:
                  Ce3+:
                  由于跟Eu3+会有MMCT作用(上面提过了),含量不能多;
                  作为级联传递链的起点,也可以看成是入口,其近紫外区的f-d跃迁是后面两离子所缺乏的,所以这个宽阔的入口是很必要的。
                  Tb3+:媒介不能缺,为了把Ce3+的能量吸光,Tb含量要比较高。
                  Eu3+:MMCT跟Ce打架了,不过发橙红光指望它了,所以不能缺
                  于是我固定一头一尾的量,改变Tb3+的掺杂量,作出一系列样品


                  20楼2014-01-28 16:22
                  回复

                    图中的z就是代表Tb的百分含量。光谱400~500的宽峰(小小的)代表Ce的发射,可见Ce发射渐弱最后消失了。Tb的可以参考550附近的锐线发射,先是增强然后渐弱,只剩下一点点毛刺,再往后就消失了。然后Eu3+的是600左右的一堆锐线,一直增加,到后面略微衰减。
                    如果光谱看厌了,看实物吧

                    顺序很简单,从左到右。颜色跟光谱一致,Ce的蓝,转变为Tb的绿,最后变成Eu的橙红。
                    解释:
                    随着Tb含量上升,Ce的能量被Tb吸走,所以Ce一直衰减;
                    随着Tb上升,Tb获得了Ce的能量越来越多,发射增强;
                    当Tb上升到一定程度,浓度越来越高,在晶体中遇到Eu3+的几率越来越大,能量被Eu3+吸走的几率越来越高,于是Tb发射减弱,乃至消失,Eu则是不断上升;
                    当Ce,Tb能量被吸光后,继续增加Tb的量(15%的增速),会大幅影响晶体的结晶度等因素,影响发光强度,但是影响不是很严重,所以后面的强度略有变化。
                    由于实物图有了,原作中的色坐标我就不贴了。
                    能量传递可以由荧光寿命来说明,但是学术性太强,故省略~~
                    再来一张!


                    24楼2014-01-28 16:49
                    回复
                      最后固定Tb的量,改变Ce3+和Eu3+的量做优化:

                      纵坐标是积分强度
                      发现Ce3+和Eu3+越少越强大,不过柱子1%和0.5%的上升比较缓,估计是要到顶点了,所以没有继续减少了。
                      再贴一个能量传递的能级图,跟老外做的差远了。吧里有作图高人吗,求学习…PS,3D max什么的

                      这个图对于外行要说明比较麻烦,不细说。大家注意到Tb有4个垂直向下的绿色箭头吗?往上翻,20楼第一张图,看看Tb的发射谱上面是不是有4个锐线发射?(positions:500nm之前,550nm,600nm前面,600nm后面)
                      跃迁跟发射是一一对应的,而发射强度则是与跃迁概率相关,所以有的跃迁很强有的很弱。
                      Eu的5个也能对上的,如果发射谱上面有超过5个,也就是劈裂了…
                      对Ce的两个垂直向下蓝箭头有疑问?Ce不是一个大宽包吗,怎么两个箭头?那个大宽包是可以分解的,用高斯函数可以解成2个。
                      为什么Ce是宽包,Tb,Eu是锐线?这是跃迁类别决定的,以前的连接谈论着,见1楼。
                      结束。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
                      顺便求个精品~~
                      @真·凤舞九天


                      26楼2014-01-28 1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