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难题”的另类解答
如果把思维分为二类:一是理性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二是非理性思维,即直觉非逻辑思维。康德认为有一个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理性只是反映了现象,而不能把握自在之物本身。理性本身存在着矛盾,康德认为理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问题理性不能解决。这无疑给超越理性的思考开了一扇大门。
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蛋难题”在现实中并不成为悖论,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它的答案。人们不过用它来说明思维中的一个逻辑反论。当摆脱不了这个思维中的一个纠缠时,有的可能走进去出不来,有的可能寻找另类答案。
“鸡生蛋,蛋生鸡”在理性思维里是一对无限因果的矛盾。但是在非理性思维里,“鸡-蛋难题”也许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佛教的可能答案是:“鸡就是蛋,蛋就是鸡。”因为它们都是“空”的;基督教的可能答案是:“神既创造了鸡也创造了蛋。”因为神是最初因,而且“自有永有”。对比这两种诉诸宗教的解答方法,就会发现它们是明显矛盾的,不同的宗教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他们所持的信仰不同,而都认为自己找到了终极的方法和答案。
有这样一种说法: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诉诸哲学,形式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采用高一级的逻辑方法,如辩证法;而哲学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诉诸宗教,那里有最终的答案。这只是表面现象。科学探索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探索过程,不会认为自己可以一劳永逸地提出一个终极答案。如果科学一旦把“鸡-蛋难题”也纳入了自己的范畴,无疑会出现类似于“大爆炸”理论带来的效应,各家纷纷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学的发言权往往是决定性的。
前面我们看到了七种类型的悖论。有的悖论可能被证明为我们难以从中解脱出来,例如克里特岛人的“谎言者悖论”,其中的“自指”就是哥德尔不完全定理的中心一环。但是,随着数学、科学研究的深入,很多过去认为是不可能解决的悖论,也可以找出解脱的办法来。例如,芝诺的四个运动悖论,在现代数学里就基本上得到了和我们观察相对应的解释。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陈述”、是“特殊的逻辑命题”,其特殊性的共同点在于自相矛盾。根据这个宽泛的定义,“真悖论”的命题就是无法从逻辑的自相矛盾中解脱出来,如概念自指的悖论、前提不自洽的悖论;“假悖论”则是可以被解套的悖论,如科学中的“佯谬”。有的悖论是历史形成的,即使被科学解套,依然可以称为悖论。
因此,悖论本质上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