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吧 关注:39,220贴子:779,748

【原创】长城失祭长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父亲大人墨宝镇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13 09:11回复
    一、南浦遇
    天,黯淡无光。风,刺人心魄。城内,惨淡凄凉压的人将要窒息。城外,硝烟横尸让人胆颤心寒。
    我站在城外的战车上,紧握着悬于腰间的宝剑,注视着我大明将士与皇太极军的战况。猛然间,一支羽箭穿过激战的人群朝我直直射来,突如其来的这一箭令我反应不及,却听“嗖”的一声另有一支箭垂直射向这支箭,将它带离我面前。我惊得向后退了两步,心仍“砰砰”直跳,此时,那位救我之人已来到我跟前,他金盔金甲、手握雕弓,说道:“臣救驾来迟,陛下受惊了。”我定睛看他,只瞧不清他的容貌,心下疑惑,正要说什么时,却见他一袭金甲变成了破烂囚衣,头发蓬乱不堪,身负重枷,被两个锦衣卫带离战场。混乱中我依晰看到他嘴唇动了动,偏是听不见他说了些什么,从他渐行渐远的眸中传出遗憾幽怨的眼神,一时间令我心慌。
    战场上此种情形惊碎我的梦境,他的眼神反反复复出现在我脑海中,我渐渐由心慌转为害怕,再也睡不着了,随即披衣起床,在房内来回踱步。不一时,田贵妃也起来了,说道:“如今才三更,时候还早,陛下再睡会儿吧。”我摆手,在桌旁坐下,想到了四年前的某一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7-13 09:12
    回复
      2025-07-25 10:35: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7-13 09:15
      收起回复
        退朝后,我即刻宣杨嗣昌御书房见驾,屏退侍者,向跪于地的杨嗣昌问道:“杨嗣昌,为杨鹤代罪奏疏是你写的?”
        “正是微臣。”
        “你不知父之罪?”
        “臣知道。”他说完话我正要说话时,不料他接着说道:“流寇复起罪在臣父。但恳请陛下念在臣父一介文臣,与军政之事一窍不通,且年迈体弱,请陛下苟存臣父之命,臣愿代父之罪,求陛下成全!”我听完他这一番话,半天没应他。过了一时,他轻轻抬头看我,此刻我方说道:“你既已知道还敢上书求情?朕若不准,你是否还要以死相逼?”“臣……”他明显惊住了,愣了一时,说道:“臣……臣不惜一死,只求陛下成全!”他坚毅的神情深深打动了我,赤子孝心亦令我动容。我望着他笑了笑,说道:“你退下吧。”“臣父之事还请陛下细思!”他忙说出这句话,声音也大了些,生怕我听不见、记不住。我只是摆手意示他出去。见此状,他也不敢再言语,怏怏而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7-14 11:37
        收起回复
          晚上,我在乾清宫批奏折,子时过半,眼已经有些睁不开了,头亦是昏昏沉沉的,我强撑着不让自己睡着。终是没能撑住,直接伏在龙案上紧阖双眼,手中还握着玉笔。
          这一觉睡得真足啊。我站起来看向殿外,天色阴暗,凉风飒来,我不知怎的想到宫外看一看,总觉得不出去会错失什么。到宫外,天大地大,我却偏偏跑到了法场。百姓围在场外,不住的谩骂着跪在刑场上的男人。他静静的跪着,身被桎梏似不知,充耳谩骂若不闻,神情淡然,双目轻闭。我依然只是看到他模糊的脸庞。良久,监斩官说道:“时辰已到,行刑!”他听到声音猛然睁开眼睛,目光穿过人群直直朝我射来,遗憾幽怨的眸色似曾相识,他看着我,大呼道:“陛下,臣不曾负你!”声音悲怆冲透天宇,又如一把利刃刺在我心头,恍惚间,我看清了他的容貌,他竟是——袁崇焕!但见他峻毅的脸留下风霜痕迹,曾经的书生意气存留不多,目光如炬,神色凄绝,且透着不甘心。刀在他身上割下一块块肉,鲜血映红了天空,他在一片血光中渐渐离我远去,脚下的砖路不知何时已变成了长城,低头看时轰然倒塌,我被重重摔在残砖碎石之间,痛感尚未袭来,猛然间被惊醒。定了定神,我缓缓坐起,抹了一把额上的冷汗,手撑着头,双眼迷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7-14 11:3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7-14 11:42
            收起回复
              “臣万万不敢!” 他伏地答道,声音平静如水。 我听罢,紧握拳头。良久才说道:“你回山海关吧。”语色毫无感情,脸亦偏向一边不看他。一时间乾清宫陷入沉寂。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起身退出大殿。 几日后,朕下旨将杨鹤发配袁州。一切,皆因孝子之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7-15 10:12
              收起回复
                我下令严惩王朴,并严命各部追击。
                当晚,我一夜无眠。
                一年后,同样的场景再度出现,被五省总督陈奇瑜围困在车厢峡的贼众诈降突围,接着造反。我愤怒不已,朝野亦震惊。在我下旨罢免陈奇瑜之时,他的请辞奏疏也送到了。解决了陈奇瑜,却解决不了贼寇之事。
                崇祯八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到河南收拾乱摊子。我调集了十万大军,加上左良玉的昌平兵、曹文诏的关宁铁骑、洪承畴的洪兵。我正忙着调兵,张献忠居然在正月十五带人跑到中都凤阳一通大闹,而且烧了太祖的祖坟,在上面树了旗帜,上书“古元真龙皇帝”,几日后,扬长而去。他走的那一天,我得到消息,当场昏倒在地。我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我大明还未亡,先祖的坟竟让人烧了。做为皇帝,连一个坟都守不住,如何能守住天下?气愤、怨恨、自责、耻辱一齐涌上心头,可这有什么用?张献忠依然逍遥自在,此事除了提升他的名气,其他的并无影响,他或许还因成功气到我而窃喜。他不会知道此刻我心中的悲愤,同时,也无人理解我的悲哀、心伤。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7-15 10:15
                收起回复
                  2025-07-25 10:29: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7-15 10:16
                  收起回复
                    我想的果然很美好,但现实将我一棒打醒:兵部尚书职缺,无人任之!原因是清将阿济格率大举进犯,兵部尚书张凤翼主动上书请求到前线,我十分高兴,当即准了。清军九月退兵,张凤翼竟然死了。他死了兵部尚书这位置便空了出来,平时挤破头都捞不到的尚书之职此刻居然无人任职!也难怪,兵慌马乱的年代,出点事都要人命,谁敢坐这个位置啊?但无论如何也要找个人补空缺。
                    这晚,我在批奏折时,猛然想到一个人。他,只有他。坚定的目光浮现我眼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7-16 10:4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5-07-16 10:4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5-07-17 09:14
                        收起回复
                          “但说无妨。”
                          “此计涉及地域颇广,故需大量兵源,要增兵十二万。若增兵、需加饷,饷增二百八十万两以上,同时,赋税也必须增加。”他不紧不慢的说着,我越听眉皱得越紧。自西北民变以来,我已增了数次赋税,若再增税,非逼得百姓全造反不可。不过转念一想,这个计划能平内患,反正流寇已这么多了,也不怕再多几个。斟酌一时,我说道:“好,依卿之言。”
                          “若行此计,还需推荐一人,望陛下准许。”
                          “何人?”
                          “熊文灿。”
                          我记得他是两广总督,曾招降了海盗郑芝龙。能有如此军功者,决非等闲之辈。我意欲将他直接宣至京城,但又觉过于冒失,万一此事不成功,悔之晚矣。遂派了心腹之人到两广之地去拭探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5-07-18 11:40
                          回复
                            次日早朝,我将这计划告于群臣,遭到大家一致反对,这也在我意料之内。我斥问道:“此计不行,你们谁能想出更好的计策?”朝堂上鸦雀无声无声。见状我继续说道:“前番他任兵部尚书时尔等也是反对,人家苦心孤诣地出谋划策,依然被你们驳来驳去,你们除了在朝堂上逞口舌之能,还会做什么?有本事就上阵杀敌、剿灭流贼!天下大乱之时,朕还要每天听你们在这里喋喋不休!不能为国分忧,就少说两句!”我怒气冲冲的斥责他们,而他们都不敢言语。只有杨嗣昌抬头看了我。
                            几个月后,我收到一封信,竟是皇太极写的,内容是他出兵时间及进攻路线,看完信我的第一反应是:皇太极你脑子该不是被驴踢了吧?虽这样想着,我还是很不安,急召杨嗣昌入宫,让他看这封信。
                            他看罢书信,倒不怎么慌,还安慰我道:“陛下不必忧虑。距皇太极进攻之时还有半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你的意思是发兵拒之?”
                            他笑了,说道:“出兵代价太大,臣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只是……”他稍稍迟疑,望着我。
                            “只是如何你说啊!别只看着朕!”我心急不已,他还有工夫卖关子。
                            他不觉含笑低头,而后抬头,说道:“臣的主意是:议和。”他神情十分正经,言语也变的严肃了。
                            “你说什么!”我声音冷到极致,脸上表情僵住,手按在龙案上的力道也加重了。他见状愣住了,看我一眼,欲言又止。短暂沉默过后,我终于爆发了,大怒道:“太祖遗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些,你不知道吗?”他见状,跪下说道:“这些臣都知道。但臣更知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理。昔者……”
                            “出去!”我再次看向一边,冷声说道。“陛下……”他这两个字说出口再次被我喝止道:“出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5-07-18 11:42
                            回复
                              2025-07-25 10:2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杨嗣昌走出乾清宫,侍者也都被我赶走。孤坐整整一日,想到这些年的种种经历:千辛万苦搬倒魏忠贤,调兵遣将镇压各处民变,内忧己让我焦头烂额,满洲偏又跟着捣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弄得我心力交瘁。早已数不清多少个夜晚不得安眠了。
                              门外宫灯被风吹得直摇晃,影子映在殿中地面上,交叠错落似鬼影。我来到外面,靠着汉白玉石柱坐下。夏日夜风终于凉了一些,吹在身上舒服极了。我闭着眼静享凉风之惬意,忽然想到一直将自己浸在军国大事中,何曾意识到要吹吹风、透透气?又想到今后再能像今天这样,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了?头欹在汉白玉石柱上,斜望天发愣,真的羡慕盛世之君了。我有福气做盛世之君吗?这话问得自己都不知做何回答,只痴痴的想着。
                              过了许久,王承恩居然到这里了,我让他立即传杨嗣昌入宫,他试探地问道:“陛下您都知道了?”我不解,问道:“知道什么?”
                              “杨大人在宫门外站了一天,现在还没走。”
                              “站了一天!?”我不可思议地抬头惊道。
                              他重重点头。
                              我实在猜不透杨嗣昌的意图,便说道:“宣他进来。”不一时,杨嗣昌到了,他正欲行礼,我抬手道:“不必。”说罢,又意示王承恩退下。
                              夜色中只有我们两人。我对他说道:“文弱,坐我身旁,我想和你说说话。”
                              “这有违君之礼,不太好吧。”
                              “君臣?”我笑了,说道,“我现在只当你是我兄弟,兄弟说话还要这么多礼数,岂不是生分?况且我连自称都免了,你还当我是君主吗?文弱,过来坐吧。”我边看着他边拍一旁的玉阶,示意他坐过来。我一直笑望着他,他终于迈步上了玉阶。我与他并排坐在一起,可,半晌无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5-07-18 1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