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吧 关注:39,219贴子:779,748

回复:【原创】长城失祭长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漫漫寒冬过去了,投降的没有再次造反,谈判双方默默等待着,只有那个被赶得到处跑的李自成让我头疼不已。在十一年六月,孙传庭上疏狠狠参了洪承畴一本,说他在四川不好好灭贼,让李自成从自己眼皮底下跑了。我极为愤怒,当即降旨处罚洪承畴,他吓得两度上疏写信请罪,最后与孙传庭通力合作,在南原地区将李自成的军队打的只剩下十八人。
内忧平息了!平息了!大明帝国上空的乌云终于消散了!清晨,我站在皇宫最高处,感受阳光的炽烈明媚,映着万里江山如诗如画,我第一次明白了君临天下之意。十年,我的努力终得到回报,我坚信,再过十年,定能重现仁宣、弘治之盛,大明天子,盛世之君,迟来的尊荣,决不缺席!
今天,平台召对。我坐于正位,群臣侍立两旁。我询问了陕西巡抚、四川巡抚、河南巡抚关于剿灭残贼之事,三位巡抚一一作答。之后,黄道周出班奏道:“陛下,今内寇剿灭,应宜发兵拒外贼。”
“拒外之事朕心中有数。”
“陛下的‘心中有数’莫不是让夺情入阁之不忠不孝之辈暗自议和?”
“胡说八道!”他这一句话令我心虚不已。因前不久拜杨嗣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擢陈新甲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并让辽宁巡抚方一藻暗中辅助杨嗣昌处理议和之事,但这三人皆有家表,我只好夺情任命,哪知黄道周连上三疏,指责三人不忠不孝。如今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此话,我连忙怒而将其喝止,而后解释道:“国家危难,此正是用人之际,朕自知不该夺情,但形势危急,朕也是迫不得已,并非他三人不忠不孝。”
“既是夺情,又何必官居显位以至入阁?且又私下妄自议和,将我大明天颜置于何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5-07-20 10:21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5-07-20 10:22
    收起回复
      2025-07-26 09:20: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5-07-20 10:24
      收起回复
        暖暖~


        IP属地:安徽76楼2015-07-20 11:10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7楼2015-07-20 11:56
          收起回复
            原创呀。棒棒哒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8楼2015-07-20 11:58
            收起回复
              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5-07-20 12:19
              收起回复
                到了~
                文中“为朕和杨尚书做个见证”,啧啧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5-07-20 20:45
                收起回复
                  2025-07-26 09:14: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夺情乃国计所迫。”
                  “那议和也是国计所迫?”
                  “……子虚乌有!”
                  “既如此,当令其三人退朝丁忧,以孝事父。臣闻经纶天下者皆孝悌也。不孝不悌,忘之父母,何颜立于庙堂之上?”
                  “他三人皆有辞疏递上,只朕不准罢了。”
                  “疆外战场夺情尚可,在朝不可。”
                  “同为夺情,何以有内外之分?”
                  “我朝夺情者前后五十余人,皆在边疆。故杨嗣昌在边疆尚可,在朝不可;在朝犹可,在内阁不可!”
                  “万历年间张居正曾夺情任首辅,神宗亦准之,奈何到朕这里便不行了?”
                  “陛下忘了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群臣弹劾,其中一条便是夺情?而且正德年间武宗曾准杨廷和夺情,杨廷和坚持归乡丁忧,孝子之名举国皆知。今杨嗣昌一人夺情便罢,还要呼朋唤友,与之狼狈为奸,陛下这般袒护于他,岂非其中有不可告人之处?”
                  “住口!”我闻言心似猛然被撞了一下,稍有些紧张,厉声道,“他夺情与否与你何干?自己不夺情就好!枉你满腹经纶,只学得以佞言顶撞君父!”
                  “臣之言是佞是忠,自有公论。敢问陛下,敢问列位同僚,岂非直言于君父前是为佞,进谗于君父前是为忠?”我被他驳的不知如何反辩。他接着说道:“忠佞不分,正邪混淆,何以天下治?”
                  “你……你……”忽而我眼前一黑,不醒人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5-07-21 13:23
                  回复
                    待众人走后,我对田贵妃说道:“把翔凤琴抱来,为朕弹一曲《潇湘水云》。”她坐在桌前,调弦试音,而后款按琴丝,泛音飘逸,尤如置身于烟雾邈渺、深邃幽远之境,起初平静而内敛,渐渐节奏加快,炽烈激昂,最终舒于和缓,直至结束。我的情绪也随着乐曲变化。我能感受到郭楚望的抑郁和孤愤,琴音寂寥,激荡空愤,期盼无期,欲救国而力不从心,却又那般的不甘,无人闻、无人问,归于山水永寂。
                    “再弹一遍。”我闭目缓缓说道。“陛下,这曲子……”她说话时格外担忧。我笑道:“没事,提点朕罢了。”
                    “陛下,恕臣妾斗胆说一句,若以此乐提点,倒不如您蒙头大睡来的干脆。”
                    “若真如此,天下如何治理?”
                    “经纶世物者,岂可……”她停顿了一时,改口说道:“郭楚望何许人也?宋之遗臣!”
                    “宋之遗臣!”我与她一同将这四个字说出来。
                    “您既知道他的身份,难道陛下要……”她再次话说到一半止住。
                    “过来。”我抬手让她到我身边,说道,“扶朕起来。”她将我扶坐起来,我拥她入怀,她一手搭在我肩上,一手扶住我胳膊,头枕在我胸前,我轻抚她长发,安慰她道:“放心,有朕在,有杨大学士在,绝对不会。”
                    “嗯,只求陛下不要再那样想。真的不会。”
                    “对,正如你说的有万灵庇佑,既受命于天,天又何必负我。”
                    “天不负陛下,愿陛下也勿负妾。”
                    我垂眸看她,素面朝天,纯净安娴,不由得心弦稍动,翻身将她压在身下,她惊了一下,轻唤道:“陛下……”
                    罗裳轻解,一夜缠绵,辗转承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5-07-21 13:2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5-07-21 13:27
                      收起回复
                        写的不错楼主加油更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5楼2015-07-21 13:31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86楼2015-07-21 13:46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5-07-21 19:22
                            收起回复
                              2025-07-26 09:08: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次日早朝,我下旨将黄道周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此事过后,我再也没提“议和”二字,完全将皇太极晾在一边。月余,清军进攻到密云,突破长城防线。在清军进攻前,我已做好了准备,调祖大寿、孙传庭、刘泽清和卢象升进京,并拜卢象升为战时总督。
                              我在太和殿召见他,问道:“此时形势,贤卿有何打算?”他看着我,说道:“自然是主战!”他正义凛然的说着这话,我稍尴尬的应了一声。他又问道:“臣听说陛下暗中找了人与满洲议和,有这事吗?”“没有没有,”我忙不迭地解释道,“议和之事都是谣传。有诸位忠臣勇将,朕还需与皇太极议和吗?”说着话,我偷偷看了杨嗣昌一眼,发觉他被气的脸色发白。
                              “话虽如此,但仍请陛下莫要让奸佞小人蒙蔽了圣聪。”
                              “朝中皆忠勇之士,何来奸佞小人?”
                              他没有回答,抬头看了看我,目光最终落在杨嗣昌身上。
                              我从他眼中看到了不屑与鄙夷。
                              僵持一时,我说道:“众卿旅途辛劳,朕在宫中设宴,为众卿接风洗尘。”卢象升以战事为由严辞拒绝,其余人也都婉拒了。我强笑道:“那好,众卿回邸处歇息吧,明日迎战皇太极。”
                              拂晓时分,我在太和殿召见卢象升等众将。我赐卢象升宝马、宝刀,他感动不已,跪下说道:“臣愿以死报国,绝不负陛下隆恩。”我将他扶起来,说道:“好!愿贤卿旗开得胜,马到城功。”他郑重答道:“是!”而后离开皇宫,率领军士奔赴战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5-07-22 1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