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有人问这个辩题,碰巧今天在别的地方正好有人问到我这个问题,对方先问的正方立场,后问的是反方如何应对,粗浅的想了一下,把想法说一下吧:
正方:
倒地老人无人敢扶,问题不是道德上不想扶,而是不“敢”扶,内心的道德准绳还是存在,但是现实的残酷才让你不敢扶的。这个现实的残酷是什么?是对于讹人碰瓷这些现象从法律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惩罚,才使得人不敢扶,所以关键在于“不敢”,法治的不健全导致了“不敢”,所以是法治的悲哀,而如果真的内心都“不想”,那才是道德的悲哀。
反方的应对:
敢不敢扶这个问题,我们是把道德和法治放在天平的两边在内心做一个衡量。先看法治的一边,不是所有的碰瓷和讹人都不会受到惩罚(这个新闻上有报道),同时,实际上新闻的目的是揭露丑恶,如果不讹人就不会成为新闻存在,其实现实中大部分扶老人的人并没有被讹,碰瓷的只是少数,再看道德的一边,老人摔倒扶一下这几乎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观,除了极少数情况以外,扶人几乎是道德上的绝对正确。最后来看,左边是道德上绝对正确,右边是担心法治上可能的漏洞和少量的碰瓷,这种天平衡量下,你放弃了道德去规避极少可能出现的危害,难道不是道德的悲哀吗?
正方:
倒地老人无人敢扶,问题不是道德上不想扶,而是不“敢”扶,内心的道德准绳还是存在,但是现实的残酷才让你不敢扶的。这个现实的残酷是什么?是对于讹人碰瓷这些现象从法律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惩罚,才使得人不敢扶,所以关键在于“不敢”,法治的不健全导致了“不敢”,所以是法治的悲哀,而如果真的内心都“不想”,那才是道德的悲哀。
反方的应对:
敢不敢扶这个问题,我们是把道德和法治放在天平的两边在内心做一个衡量。先看法治的一边,不是所有的碰瓷和讹人都不会受到惩罚(这个新闻上有报道),同时,实际上新闻的目的是揭露丑恶,如果不讹人就不会成为新闻存在,其实现实中大部分扶老人的人并没有被讹,碰瓷的只是少数,再看道德的一边,老人摔倒扶一下这几乎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观,除了极少数情况以外,扶人几乎是道德上的绝对正确。最后来看,左边是道德上绝对正确,右边是担心法治上可能的漏洞和少量的碰瓷,这种天平衡量下,你放弃了道德去规避极少可能出现的危害,难道不是道德的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