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大概忘记了,昨晚答应臣什么事。”崔胜寒只是垂着眼,带着诡异红晕的脸显得更加苍白,“也许是……臣不该逼殿下。”
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捡起箸,快速扒几口饭,噎得眼泪都出来了,便让丹青撤膳。
崔胜寒倒了一盏茶水,递到我眼前。
我再次一饮而尽,止住了喉中的阻塞感,无从开口,只是低头看着他手中的盏。
“殿下既然用膳完毕,现在臣开始讲学。臣知道殿下不喜欢古人的长篇大论,”崔胜寒却不以为意,“那便从今日宋国遣质入周开始说起,殿下认为,宋国遣质的意图何在?”
我抬头看着崔胜寒,他的依旧瘫着一张脸,眼角眉梢却有着极力掩饰的温柔颜色。这样恰到好处的温柔,为他平添了几分神采。不过,更多的,则是一种壮志初酬的得意之情。这样的他,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和他较劲,但是顺从他的思路回答一定不是我要的,于是我说:“我不知道宋国为什么送孩子过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把孩子送过来,大周不会借兵给宋国。”
崔胜寒果然眉头一蹙:“殿下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才能明白对方的想法。不然,无论殿下的考量多么精妙,都是一厢情愿的,也就是错的。”
在未来悠长的岁月里,我体味到了这句话的深意,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源于对疯子的恐惧,现在的我只想跳过这个话题:“宋国当然为了显示诚意,不显示诚意如何借兵。”
“宋国所以立国多年,自然也有其智慧,怎么会一味被动遣质?”崔胜寒不厌其烦地引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