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拉丁吧 关注:7,870,187贴子:131,356,809

回复:小白向大神的进阶之路:细说新手小白配电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人呢说好的帮忙顶贴子呢 怎么都不来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51楼2016-08-25 19:27
回复
    大家人呢说好的帮忙顶贴子呢 怎么都不来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52楼2016-08-25 19:27
    回复
      2025-07-15 18:15:04
      广告
      大家人呢说好的帮忙顶贴子呢 怎么都不来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53楼2016-08-25 19:27
      收起回复
        楼主今年12 28号开更 大家都散了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89楼2016-09-02 08:04
        收起回复
          楼主借楼问一下 有没有谁出一个e3给楼主用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29楼2016-09-29 12:28
          收起回复
            楼主定于十一更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30楼2016-09-29 12:36
            收起回复
              楼主今天开更 希望大家捧个场都来楼主并没有开玩笑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33楼2016-10-05 08:06
              收起回复
                来了 楼主先说明一下关于最近CPU的选购,换新一律推荐6代U,4代里面唯一值得推荐的是E3,如果家用以及办公建议G3900盒装,性价比不错,网游则是推荐i3 6100散片。
                京东主板微星B150 MORTAR又开始送8G内存条了,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入手。
                电源优惠力度不大,建议观望。


                IP属地:湖北634楼2016-10-05 09:28
                回复
                  2025-07-15 18:09:04
                  广告
                  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应该怎么根据CPU的TDP来选择最适合的散热器,下面我将引用图吧某位大神的实验结论。
                  以下结论不适合超频的U 下面开始引用
                  “不超频的情况下,小机箱(17厘米厚度以内)只能装13厘米以内的散热器。如果以cpu表面75度为限制条件,那么
                  125W可以使用4热管正常压制,3热管夏天勉强可度过,2热管的迷你型只有冬天能熬一下,而无热管的办公使用马马虎虎。
                  95W可以使用3热管正常压制,2热管夏天勉强可度过,无热管夏天普通使用还可以。
                  84W更轻松些,2热管基本就可度过夏天,无热管普通也能使用。
                  65W不需要热管散热器。
                  如果你的散热器符合以上条件还是不能度过夏天,那么检查一下安装是否正确;如果机箱内有热源(比如显卡温度高),考虑加强机箱通风。
                  散热器侧吹应该朝向机箱抽气风扇。
                  加两个风扇(前后夹住散热器)降温效果一般不明显,除非侧漏很多,那么加风扇有一点效果。”


                  IP属地:湖北635楼2016-10-05 09:38
                  收起回复
                    下面带来SSD的讲解和选购说明。
                    先来一个快速推荐哈
                    别买什么128的了,游戏30G,前夕预下载都要20G,一旦安装时再要你40G临时空间你就GG。还有系统60G,所以不建议120G固态。
                    平价正片(95%的用户实际上只需要这一级产品,挑个当时便宜的即可)
                    Intel 535 240G/480G (淘宝购买)
                    OCZ Arc 100 240G
                    东芝 Q200 240G
                    英睿达(镁光) MX200 500G
                    进阶:
                    Intel 730 240G/480G —— 消费级最佳可靠性
                    闪迪 至尊超极速 —— 最便宜十年保
                    mSATA:
                    英睿达 MX200 250G
                    M.2 / NGFF (AHCI):
                    Intel 535 240g(2280)
                    英睿达 MX200 250G(2280/2242)
                    快速推荐每个分类只写几个典型产品,以拯救重症选择困难患者。
                    通常同级都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下文有简单介绍,同样可以上。


                    IP属地:湖北636楼2016-10-05 09:56
                    收起回复
                      说到固态硬盘,先要说的就是接口。
                      1、SATA

                      最常见的主流产品。
                      几乎所有台式机主板上都有该接口,绝大多数游戏向笔记本也都有至少一个该接口。
                      2、mSATA

                      部分笔记本和ITX主板会有该接口。
                      可以在不占据SATA的情况下添加SSD。
                      3、PCI-E

                      所有台式机主板都会有的接口,但是不见得都适合上SSD。
                      只有在与CPU中PCI-E控制器直接连接的PCI-E插槽中使用才有接口速度优势。
                      所以如果上独显的话,主板需要有多个3.0版本的PCI-E插槽。
                      简而言之,显卡插哪里,它就得插哪里。


                      IP属地:湖北637楼2016-10-05 10:04
                      回复
                        主控极大程度上体现了技术特性,也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天花板。
                        如果熟悉了主控,你可以靠主控来估计这款产品最好能做到什么程度。
                        有些厂家会搭配缓存提升性能,有些厂家不搭配。通常来说搭配大容量高速度的缓存有助于性能的提升。
                        但有缓存的产品也并不一定强于无缓存的。
                        Marvell(马维尔、马牌)
                        中高端方案常见主控,英睿达(镁光)、闪迪(Sandisk)、浦科特、建兴、东芝等厂商采用此方案。
                        SandForce(SF)
                        常见主控,部分Intel(英特尔),金士顿、早期OCZ、以及一些小厂商采用此方案。
                        相比马牌,分数落后明显,不可搭配缓存也限制了性能的提升。但得益于压缩机制,实际体验并不落后。
                        因为SF更新速度很慢,最新的SF-2281也已经发布数年,所以很多新特性无缘支持。如DEVSLP,无损BitLocker加密等。
                        另外由于固件不开放,所以所有产品都有掉速的通病。不过表现在性能上并不明显。
                        厂家自有主控
                        如三星MEX、OCZ Barefoot、Intel自主等,不开放给其他厂家,也就没有什么比较价值。看产品特性就可以。
                        低成本方案
                        如智微(Jmicron)、群联(Phison)、慧荣(SMI),多为对岸产品,用于低成本方案产品。本文较少涉猎。


                        IP属地:湖北638楼2016-10-05 10:06
                        回复
                          颗粒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对性能也有影响。
                          烂成渣渣的黑片用来做成SSD,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值得选择。
                          按品质可分为:
                          正片
                          就是合格的正常产品,颗粒厂商打上自己的LOGO后出货。
                          白片
                          当颗粒厂商的产品达不到自己要求的品质,但本身缺陷不严重,具备一定可用程度时,会不打LOGO卖出去。当然价格也有优势。
                          美光的颗粒特殊一些,不合格时会打上自己的子公司SpecTek的LOGO卖出去(也就是俗称的大S)。基本等同于白片。
                          黑片
                          黑片的来源众说纷纭,你当垃圾就可以,碰都别碰。
                          按储存单元类型可分为:
                          SLC、MLC、TLC(3-bit MLC)。
                          每个cell存储几bit的问题。从左至右速度越慢、寿命越低、成本越低。
                          按工艺:
                          25nm、20nm、19nm、16nm等。
                          基本上的趋势是工艺越进步,寿命越低,但成本也略低。
                          部分情况除外,比如东芝19nm工艺产品就要好于IM Flash 20nm,两者本质上是同代产品。类似于Intel 32nm和TSMC 28nm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单元类型还是制程,技术更新的目的就是在单位面积的半导体上放置更多的内容。
                          而同样大小的晶圆,单位面积储存越多,厂商单位容量成本也就越低。但是密度太高受制于物理极限会有漏电等问题,影响读写次数。同时需要校验等开销,影响速度。


                          IP属地:湖北639楼2016-10-05 10:11
                          回复
                            下面进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环节:常见产品介绍
                            先说Intel
                            520
                            主控:SF-2281 颗粒:Intel 25nm(部分后期型号使用20nm)
                            上上代Intel高端消费,一度已经退市。14年下半年又突然冒出来了,而且价格还很便宜。这一拳把其他厂家的SF-2281产品几乎都打死了。
                            SF主控跑分不好看,但是用起来体验不低于主流产品。
                            5年联保,方便快捷。一度比较值得购买的产品,进入2015年后再次逐渐退市。
                            530
                            主控:SF-2281 颗粒:Intel 20nm
                            上代Intel高端消费,应该算是520的廉价版本,因为颗粒的原因性能还略微落后520一点。
                            但是现在被520重出江湖大降价一搞,变得一点购买价值都没有。唯一的优势是功耗,大概只有520的1/3,便携型笔记本办公用户可以考虑。但现在的此类产品很少用sata的了。
                            价格没什么竞争力,下有便宜更多的入门消费,上有海淘730,日子不太好过。
                            535
                            主控: SF-2281 颗粒: Intel MLC 16nm
                            祖传2281,可视为530的缩水马甲。
                            价格堪比海淘730,信仰之作。


                            IP属地:湖北640楼2016-10-05 10:15
                            回复
                              2025-07-15 18:03:04
                              广告
                              英睿达
                              MX100
                              主控:Marvell 88SS9189 颗粒:镁光 MLC 16nm(128G版本为20nm)
                              2014年秋入门级,性能已接近上一代甜点m5s。2015入门级已变为低成本主控方案。
                              较上一代M500,还解决了小容量性能短板的问题。128G也不是特别惨了,不过128的价格也没什么优势。
                              价格很好,入门佳品。唯有不能联保一点挫伤了很多人的购买欲望。
                              M550
                              主控:Marvell 88SS9189 颗粒:镁光 MLC 20nm
                              镁光2014年秋性能级。虽然和850Pro还是有些差距。但价格也合理的多。
                              只是现在入门级的性能越来越好,这个等级的产品生存空间也逐渐受到挤压。毕竟和入门级实在用不出区别来。
                              MX200
                              主控:Marvell 88SS9189 颗粒:镁光MLC 16nm
                              2015年推出的M550同级产品,因为主控相同,性能也拉不开差距。
                              颗粒略缩但缓存升级。
                              两者目前尚同时在售,根据价格灵活选择。


                              IP属地:湖北641楼2016-10-05 1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