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青阳吧 关注:66贴子:11,400
  • 1回复贴,共1

【风起青阳】【作文】影托举,光成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学校的话题作文qwq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IP属地:广东1楼2017-02-07 21:06回复
    拿着一句名句如果赋值赋成败功业好像没什么能说理的只能拼命举例子。。以下是拼命举例子的产物。。未修改
    大抵文章终了就只说了一句话吧,
    身前不肯艰辛事,身后哪来千秋名。
    阴托举,光成形
    无影,光无以成。昔曾有列夫·托尔斯泰,言说是世间一切的光影交错交映成人生最美一片风景——此言诚不虚。然而人们的目光却又总易被单单一片光色鲜艳夺取,为一幕鲜花掌声而目眩神迷,殊不知人生成败功绩也正如光影一场,光是阳光中灿烂的树冠,影是黑暗中虬虬深扎的老根,若无阴影,光无以成。若无艰苦,终无有玉汝于成。
    昔者,正如孔子困厄于列国而作《春秋》以褒贬,正如左丘失明潦倒而终有《国语》大章流传于天下,正如西伯侯幽拘于羑里而得演《周易》洋洋,正如孙子膑脚而终能坐论兵法于风云之中。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管仲举于市而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天将降光明于斯人也则必先置之于黑暗,而世间凡能成就一番功业功名者无有不和光影共舞者——单论光明,则光明单薄,一切光明千秋业必先于黑暗中孕育而生。故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曰智勇亦多困于所溺。一切不能直面黑暗并享受磨砺之人,手中光明必然也无法长久。
    阴影中的刻苦砥砺,是光明托举而出的必然准备。不论是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抑或孔丘“十户未有如吾之好学者”,凡要成就一代大才,无有不夙兴夜寐刻苦求学者。明代学者宋濂,作《送东阳马生序》以激励后才佳人,文中写至求学之时的家境贫寒并无避讳,同舍生皆披绮绣,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大才成就大抵如此。正所谓耐得住寂寞,方才守得住繁华。若没有十年寒窗,一举折桂也便无从说起。假使人人都只向往光明而不肯为了那灿烂的光色而沉下去在黑暗中砥砺前行,只希望功成名就却不肯为了名利等身而艰辛奋斗,终日也便只处在浑浑噩噩的灰色人生中,又哪还有光影交错映成的美丽风景?韩儒林先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所言正是此理。
    阴影中的沧桑阅尽,是光明历久弥新的保鲜前提。苏东坡自嘲一生功业尽全落在黄州惠州澹州三地,可若无一贬再贬后的一悟再悟,也便无苏子洒脱千岁之名。范仲淹历经市场官场战场浑浊,也方才能写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词句。一代词宗李清照虽历经家变国变世道之变,然也正因她处乱世而恪守品格抵住磨砺守住沧桑,也终落出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全了诗家之幸。真正有底蕴有厚度有积淀,值得人击节赞叹敬佩的光明之色,也必然是经历深重长远,沧桑写尽的黑暗方才能磨砺而出,其质正如宝玉,廉而不刿,质地明晰。若无黑暗中的初心守住,无阴影中的持重潜行,历经世事变迁而不变色,也便无光明灿烂的历久弥新。世间太多人为求功名急功近利,守不住黑暗,遇见风雨唯恐避之而不及,不肯接受时间的考验与砥砺,这般人又与无志无心之人不同,他们或志大才疏,或眼高手低,总想图得青云境,却没有在泥泞中走完长路的韧性。积不住黑暗的沧桑,也便垒不起光明的高塔。他们也曾有过许多光明,却无一次能长久,只因只看到了光明,却不懂得长久地享受黑暗的道理。“人生并非在凄风苦雨中挣扎,而是在狂风沸雨中起舞”,所言正是此理。
    综论光影,是影托光明。我们绝不否认光明的美丽亦应是人生所求——鲜花与掌声,是存放在每一个人心底的渴望。然而若因向往便双目只直勾勾盯着光的鲜亮而看不见暗的砥砺,则必然暗不纯正,光不光明。没有真正拥抱过暗的痛苦的人,也必然不会得见最纯粹的光的美丽。只有重视阴影,走进阴影,并享受阴影,方才能迎来人生最明丽的光色——到那时,光影交错,方才交相映成人生最美的风景。
    “世间一切的光影交错交映成人生最美的风景。”是的。故而当你欣赏光的美丽时,也莫要忘记了黑暗的艰辛。因为是要影的托举,光,方能成形。


    IP属地:广东2楼2017-02-07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