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吧 关注:15,310贴子:117,846

看这个,我喜欢听《Seasons in the sun》。。。。。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什么不正常吧?
小说我很喜欢,看了怕有20遍了吧。
自己写了篇《Seasons in the sun》的小说,这里让发吗?
貌似不让,版主在否?


1楼2010-04-24 21:11回复
    如果是楼主原创的小说  当然可以发在这里
    若该小说切合《挪威的森林》的风格   就更加合适了
    视小说质量以及吧友回复  可考虑加为精品


    2楼2010-04-24 21:45
    回复
      2025-05-11 11:09:57
      广告
      呀,吧主来了
      这个我可以保证,小说绝对原创
      至于风格嘛,我只能说,是走这条清新文字,情感隐约路线的,因为我本人十分厌恶什么穿越,鬼怪,情杀,商场,觉得很多人,20多岁年龄,写这些东西,太虚了。


      3楼2010-04-24 23:45
      收起回复
        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是心境最为平静的时候吧,我经常性的在这种时候写东西,没来由的就不想睡觉。
        三年的心血,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也许,是我资质不够吧,写篇小说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呵呵。
        大学学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没什么兴趣,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不喜欢那种压抑和忙碌的气氛。
        很喜欢西城的歌,还有村上和川端的小说,喜欢里面营造的自由的生活和理念。
        毅然辞职以后,便投入写作的怀抱,属于半路出家,写出来的东西,恐怕也不过尔尔,就目前来说,三年过去了,可以说毫无建树,但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还是要继续走下去,不是吗?
        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当然有《挪威》,看了得有20遍吧,此外还有《伊豆的舞女》《雪国》《一个人的好天气》《追风筝的人》。
        小说的名字《Seasons in the sun》取自于西城男孩的一首名曲,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也不需要给大家介绍了,看自己喜爱的小说时,我是十分喜爱听这首歌曲的,里面的歌词,也格外有感触,结合自己曾经经历的感情和经历,有了一种虚构一篇小说的冲动。
        每个人,都年轻过,都懵懂过,都迷茫过,通过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故事,投射出大家心里所共通的一部分感触,也许,小说就算是成功了。
        许多有名的小说,不知道为什么刚开始都看不下去,《挪威》如此,《雪国》也是,《飘》等等其他的名著之类,我也很难读的下去,尽管读完后,却颇有感触,不得不再来第二遍第三遍。自己写的这个,虽然浅显和垃圾,但自认为也是属于读不下去的行列。
        本人新手一个,写的东西,不登大雅之堂,虽说没有抄袭之嫌,但自认为借鉴了这几部小说不少的手法和行文风格,甚至于个别语言,在这里明确提出,是不希望大家看了以后,认为我故弄玄虚,其实不过是很拙劣的翻版罢了。
        在此,向支持和读的下去的朋友致敬!
        


        4楼2010-04-25 03:48
        收起回复
          《Seasons in the sun》
          第一章
          1.
          至今我仍然这样想:
          一个人的心,其实和一枚枣核差不了多少,外面用硬壳包裹,两头还留有尖刺,除了保护自己,同时也伤害他人(唔…也有无心之过吧),至于里边的空间,那自然是有大有小,因人而异。
          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感觉有些孤独,却又非常的讨厌热闹场所,倒是乐意在听不到声音的远处静静的观望那一大片一大片熙熙攘攘的人群,那场景就像一大罐被装在瓮中的枣核,拿起来上上下下的摇晃,硬壳间摩擦发出的清脆声响,就像是人与人之间心的碰触,又像是人与人之间心的交流,而实际上呢,属于每个人最深处的秘密无疑都藏在枣核内部,那是别人永远也达到不了的位置,永远也不能。
          那时候我就想,其实,世间的人可真够傻的呀,天天在说些徒劳无益的话,乐此不疲,还浑然不觉。
          房间里漆黑一团,斜挂的天蓝色窗帘挡住那面半边,皎洁的月光从没有被遮挡的另外半边斜着泻入屋内,穿过窗台,漫过书桌,一直爬到床角,从床上耷拉下来被子的一个角,地上的阴影里躺着方格子衬纱和长筒袜,还有撒落在床底的四只拖鞋。总之,整个屋内的物事都影影绰绰,若即若离,恍如梦境。我搂着秦佑,胸口有她从鼻子里呼出来的湿湿的气息。
          是了,她和我,究竟说什么来着?
          大约也是说枣核的事吧。
          ‘你我的枣核,外面的壳比常人的还要硬,所以,能够进入的东西也极其的少,里边的空间也尤其的大,所以藏着的秘密也尤其的多,是呀,我们一直都彼此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一直如此。’
          尽管十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让这儿像是提前迈入冬季,但雪花却迟迟没来,这样的日子我一直等了好久,但就是不下,大概是雪花还没掉到地上,就在高空里化成水,又在半空里凝成冰屑,然后夹杂在猛烈的寒风里,刮的人脸生疼生疼的,其实我想过买条围巾,但想想有点太娇气了,那确实是很大的风,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
          一月间,又一股强大的西伯利亚寒流袭转而至,这下横竖下得成雪了,同时我也决定离开这儿了,回到南方去。在61次列车里,我安静的缩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穿了一件长到膝盖的黑色宽领呢绒大衣,深色的牛仔裤,还戴了一顶新买的高沿帽,帽子挺不错的,往下拉一拉就能盖住半张脸。这身打扮大约是奇特了一点,不过我懒的管那些,早早上车的我已经把行李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嘴里没滋没味的嚼着干碎的饼干,一面裹紧衣服茫然的注视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一面抓住记忆敲骨吸髓胡思乱想。
          距离春节大概还有一个月,但南下的人群已明显开始增多了。
          突然跑过来一个家伙,使劲拍打着我面前的窗户,我惊愕一下,回头来看,原来他是和车里的另一人打招呼呢,可是,面对面说多好呀,但我已经忘了车门是在哪边了,反正两人也乐意这样隔着窗户比划着,嘴里又同时大声使劲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真想告诉他,这样又听不见呀,但看样子,默契还不错,两人似乎都明白了。他俩挥手告别的时候,我顷刻之间感到有些难过,送我的人一个也没有,想起秦佑,想起佟魏,想起师师,想起我们竟然无一不是南方来的人们,想必他们也和我一样吧?一样经历过这样孤独离去的场景,也一样渴望过窗外能有挥舞的双手吧。
          车厢过道里的人有点多,走都快走不动了,寻找座位的,整理行李的,拿着站台票的,脱掉鞋子干脆站在座位上的。正出神的片刻,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在我面前停下,把一个装满食品的塑料袋放在桌上,于是我下意识的把胳膊往里挪了一下,他接着又踮着脚往行李架上塞包裹,我赶忙摘下帽子,倏的起身来伸手帮他推了一把。
          “谢谢你啊,年轻人。”
          我不大想说话,所以笑了一下,没做声,一声不吭又返身坐下,把帽子抱在怀里,支着脑袋继续怔怔的望着窗外。
          不一会儿,他大概是为了表示谢意,伸手过来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吃点这个吧,别光嚼那干巴巴的饼干了。”他指着桌子上带来的塑料袋对我说,袋口散开,里边有红扑扑的苹果,新鲜的盒装牛奶和白水煮鸡蛋,比起我带的那份来自然是丰盛得多了,我的食品袋里只有两袋可怜巴巴还被压的碎碎的威化饼干和半瓶矿泉水。
          


          5楼2010-04-25 03:52
          回复
            第二章
            1.
            在那匆匆似水的青春年华里,我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又失去了好多东西,但不管好的坏的,我居然都照单全收了(好象也拒绝不得),如秦佑所说,如周醒所说,如师师所说,如我自己所说---陆帆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说来也怪,就连记忆都响着同样的回音,‘陆帆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如今,谎言已经破灭,誓言不再永恒。
            然而,记忆到底是在愈行愈远,他们在不断离我远去,我所有的努力在时间面前显得那么徒劳和苍白,当我再回忆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一次比一次的费劲,总是要花更多的一点时间来才能想起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者一个细节来。或许在我看来,不仅仅只是我在前行,且记忆在我前行的同时也在朝我相反的方向在后退,要不为何我总觉得它离去的如此之快呢?于是,一切的一切,清晰的在淡漠,淡漠的在遗忘!
            18岁那年,我和父亲在电话里吵了一回。
            那是七月间发生的事,我想大约是七月底吧,天气真热呀,那时候我刚刚参加完高考,成绩虽然说不上顶尖,但若在中上等院校里边随意挑上一所都不是什么大问题,18岁也正是个懵懂的年纪,心智没有完全成熟,对事物也说不上能做出什么准确的判断和把握,但同时又想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对任何横加干涉的举动也每每充满敌意和反感,每个人都要经历那么一个阶段。
            是我,固执己见的想要去一座北方城市上大学。
            父亲不大满意我的这个决定,与其说不大满意,不如说完全没有符合上他的心意,在他看来,我那无非是叛逆和新鲜感!去那么远上大学,没有一点儿必要,总而言之,这个决定他认为太草率了,极力反对,按照他的意思,我在省内选一所名气更好的大学和一个更热的专业要简单实用的多。但那时的我几乎什么也听不进去,利用年龄、辈分、生养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企图使我屈服,他说的那些什么以后的工作呀,未来呀,前途呀,好遥远的事啊,对我来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也懒的去理会,再想想他们都好多年没有管过我了,却在这个时候想要插上一脚指定我未来的方向,我甚至觉得荒唐可笑,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反正结果是谈崩了,闹的不欢而散。
            


            7楼2010-04-25 03:58
            回复
              或许。
              大多数人,一旦迈入大学,仿佛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这种松弛带来的兴奋和迷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化成空洞匮乏的空虚感,半数的人染上了吸烟喝酒的坏毛病,生活也骤然变的无规律和邋遢起来,垃圾随手乱丢,桌子上横七竖八的摆满各类食品包装袋,半夜卧倒讲黄色笑话,手淫,追女孩儿和校外留宿,挂在窗台上的低音炮音箱朝外吼焦躁不安的流行音乐,楼道里充斥着一股衣服浸泡过久后散发出的湿气味,洗手间里即便半夜也经常有人大吐不止,透着难闻的腐烂食物同胃液搅拌后的酸臭,所有这些都让我心生不快,诚然,作为一个正常人的需求,某些事情我也偶尔为之,但你是不知道,这些家伙的厉害之处在于终日反复,乐此不疲。
              同宿舍另外三人倒还算正派和友善,吸烟的并不过分,酗酒的也不过量,也好吧,只要过得去我就不想多说什么,最多过几日打开窗户通通气,能发现明显脏痕的时候打来水擦拭桌子和玻璃,将他们洒落的袜子、球鞋、手淫后没洗的内裤归拢到各自的床底,一个月下来去洗衣房的时候记得把窗帘也一同取下,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春天的时候,还经常要隔三岔五的取下窗户的纱窗来清理上头沾满的杨絮,那几棵篮球场边的毛白杨,一到春天杨絮就满天飞,这边的春天有点儿烦人。
              由于我没有正在交往的女朋友,也就没有过多的私人约会,我也没有过于热衷的嗜好,也就没有时间和金钱所挥霍,我也不怎么喜欢同他人闲聊,也就没有太多的朋友。上课时喜欢一个人坐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我一直以来的好习惯,哪怕是最最简单无聊的课程都埋头做好笔记,偶尔兴趣来的时候会去教学楼上几次自习课,除电脑选课外去过三五趟图书馆,经常独来独往,形单影只,尽管如此,成绩还算过的去,拿过两次学校二等奖学金,英语也勉强四六级通过,一切中规中矩。
              如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些奇妙的日日夜夜,那时你若问我对将来有过什么打算?意欲何为?将欲何处?我是如坠五里云雾,完全回答不上来。也许,那是因为我从未有过理想,也没有过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也不曾羡慕过谁的生活,但若是换之为他们,他们连下周、明日、甚至眼前该做些什么,都回答不上来。尽管我从没想通过这到底是为什么,也不知道对以后的人生,对家庭,对社会到底有何影响,但我至少清楚地看的到,这种浑浑噩噩的畸形病态正在人群中无声蔓延。我看的清楚,可我无法表白也无力阻止,因为我本身也置之其中,挥之不去,这大概就是一种类似于特属某一个年代的徽征和宿命。
              只是,即便再退回去,从那同一个起点重新来过,这一切仍将那样发生,也仍将那样继续,再仍将那样结束。
              就这样,日落月升,春去秋来,从18岁到21岁。
              


              9楼2010-04-25 04:00
              回复
                楼主的写作精神应该得到表扬和嘉奖 
                至于小说本身的内容和质量
                还需要接受吧友们的阅读和检验   请耐心等待  
                是金子  总会发光的


                10楼2010-04-25 11:24
                回复
                  2025-05-11 11:03:57
                  广告
                  谢谢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其实,我倒想,即便不是金子,那也总有属于自己的光,哪怕是小一点,这也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动力。。
                  话说,西方文学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日本文学也如此,中国文学也有自己的特点,当年,村上和川端,都借鉴了西方的文学风格,结合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学道路,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呢?依然沉浸在穿越,鬼怪,官场的中国式文学漩涡中无法自拔,国人,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底蕴是深厚的,认识并不错误,但路总是希望越走越宽的,就算是吸收不了西方文学的特点,能结合结合日本文学的那种优雅气质与内涵,也总是可以的吧。
                  一家之言,莫笑,国内文坛,近年内只觉得好作品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浮躁了,让人感觉,似乎文学走到尽头。


                  11楼2010-04-25 13:46
                  回复
                    我觉得好象在哪儿见过他,最主要是我记性不好,又爱低着头走路,对谁都不认识,但又好像对谁都有点儿印象。整个年级共一百人分成三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是分开,但一些院系的集体活动,比如晚会啦、讲座啦、典礼啦等等就会汇聚到一块儿去。对我而言,那的确是些意义不大而又索然无味的活动,但一来二去,总是觉得有些人好象见过,但又没确切印象,稀里糊涂的。
                    “你好,这是信计系三班教室吧?”他压低了声音问我。
                    我点点头。
                    “实变函数课?”
                    我皱了下眉,说是啊。
                    他说声谢谢,长吸了口气,一古脑儿从怀里掏出课本、笔记和碳素笔。这课其实没什么意思,光是介绍和铺垫,需要记下来的东西很少,记下来也不会成为测试范围的吧,大家都在不扰乱课堂秩序的限度内小心的说着自己的事,但他居然支着脑袋一动不动,好象听的蛮有意思的样子,本来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接下去眼睛有意无意就拿余光瞄他,直到最后,我也几乎一无所获,唯一发觉的是他那拿碳素笔的手指倒是颇具有女孩儿手指的感觉,真是,又细又白又尖,握笔握得多的那种纤细感。
                    等到下课铃声响起,矮个子教师又‘啊’一声,将书合上,解释说由于是第一堂课,许多学生都没有来听,来的人又一个个浑浑噩噩,根本不在学习的状态,所以,今天的课便只讲到这儿,然后将教案夹在腋下,手抓桌沿走下讲台缓缓步出教室,等他背影消失,教室内顿时欢呼雀跃,学生们抓起课本和背包,如潮水般喧闹着纷纷离去。
                    由于无事可做,我坐着没动。
                    “啊,再打搅一下,下一堂课是什么时候呢?”他问我。
                    “周四下午三点吧。”我想了一下说。
                    “还在这个教室吗?”
                    “嗯。”
                    我有些漠不关心,也并不是针对他,只是学校里很多家伙都不地道,我懒的搭理他们。不过,他人看起来倒还不错,对我淡淡的反应也没表示什么,道声谢,然后收拾东西走了。我猜想,他不会再来了吧,才没人喜欢数学这种东西呢,费力不讨好的事。
                    未料想,下堂课的时候他准时来了,一声不响便径直朝我走来,好歹第二回见面了,我想要说点什么,但张了几次口也没找着觉得合适一点的话题,他好像说了句什么,但我没怎么听清楚,就低头回了一句是吗。
                    到下课要走的时候,他好象突然想起什么来了,问我是不是住在四号宿舍楼二层。
                    我有些惊讶,他居然认识我,要知道,在这所学校里边,我所认识的家伙没有几个,当然了,认识我的人也可以说是廖廖无几。
                    他点点头说,“反正,注意过你几回,只是叫不出名字来,好几次在二楼的窗户那儿发现你,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他用笔尖指指二楼。
                    教学楼二层分布着数计学院的电脑机房,计算机系和信计系虽属不同系别,却隶属于同一学院,学校机器原本紧张,因此机房惟有两系共用,在机房上课完毕后,我喜欢站二楼窗户那儿眺望一会外面的景色,借此呼吸新鲜空气,清醒头脑。
                    “嗯,机房里边总是闷热难当,气味古怪,数十台机器又同时嗡嗡作响,这种滋味可不好受,耳机摘下来的时候,脑袋就像戴过一回时间不短的棒球帽或散打头部护套,不许还手,来来回回的揍,一直在摇呀晃的。”
                    他用笔尖搔搔耳侧,呵呵附和道,“好有意思的比喻,不过确实很难受,我也经常有那种感觉,像是进了‘真空室’,耳朵里嗡嗡的。”
                    “不过,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来着?我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再次端详一下他的脸。
                    “二楼正对面墙上有个贴通知的玻璃橱窗知道吧?旁边还有面大概这样大小的黑板。”他伸开双手比划一下大小,“我,负责往橱窗里头贴院里新到的通知,当然了,也有时候会是课程表、报纸新闻或者宣传单,还有,不定期的,一到两个月左右更换一次新板报,这些都是学院宣传干事的份内事。”
                    我说声原来如此。
                    “你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吗?”
                    “和你同一个年级。”他说,“有好几回吧,我在那边写板报,发现你站在窗户那边,所以不经意的就注意到你了,倒不是故意的,就是突然觉得你这人应该蛮有意思的,心底里一种感觉,没料想,还真碰上你了。”我想了一下他说的,好象没什么印象,板报倒是知道,字迹挺清秀的,散文、短评、小诗什么的,总之有点意思,但我不其然的又想起他纤细的手指,那些字就是那手指写的?
                    “板报不错啊。”我说。
                    “哪里,其实是件挺无聊的活儿。”
                    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就剩我俩,我倒是无所谓,下午常常闲着无事可做。
                    “那怎么还做?”
                    “无聊是无聊,板报并不喜欢,做这个是出于别的原因。”
                    “今天有板报吗?”
                    “今天没有,下午还有其他课呢,再过一会儿,差不多就得过去了。”他摆弄着手中的数学课本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选修课,课本都没有带,没太多意思。”接下去,他这个那个说了一下,我感觉他是有话要说,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后说想和我借样东西,“在你们系里不认识什么人,问了好几个人都说没有,有的人说是弄丢了,想想也是,笔记这种东西,考试一过就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
                    “什么?”
                    “大学数学最最基础的科目,数学分析,笔记能借我用一下?好象在你们系别里是一、二年级期间开的课程吧?听说讲的十分详尽,一直很想看看。”
                    其实笔记我正好带在身上,大一时候买的笔记本,太厚了,刚写完前半部分,觉得挺浪费的,想在后面接着写。想想,借就借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其实,最主要是看他人还不错,我不是什么人都借东西,怕麻烦。
                    他一手接过,信手翻开几页浏览一下,合上,然后打开封面。
                    “陆帆…你的名字吧。”
                    我说是。
                    他小声念了两遍,仿佛将其确认记入心间。
                    “我叫佟魏,和你同年级计算机系的学生,这点刚才已经讲过了,笔记的事,容我想想,今天周四对吧?借我到周一怎么样?趁周末休息我可以赶不少的工,当然了,如果需要提前取回,直接来找我就好了,我也住在四号宿舍楼,房间在三层左手边最末端,就是靠近运动场那边,很好找的。”
                    我说好象没这个必要,原本只是想把实变函数的笔记写在后头,不过我一向习惯于把笔记一一分开,那样显得条理清楚,既然如此,买个新的就行,多些时日也没什么关系。
                    “反正,多谢了。”
                    他说这就要上课去,再见。
                    “再见。”我说。
                    


                    13楼2010-04-25 16:48
                    回复
                      谢谢LS的朋友啊。
                      背景自然是知道啊,对于这个歌曲,是有两个版本的故事,或者传说的。
                      至于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者说,都是真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女生的版本,我只知道超女那个谁,翻唱了一下(忘记名字了,是尚雯婕吗?)。
                      其实,西城也只是翻唱的而已,要追溯上去,故事就多了。
                      但。
                      的确是首哀伤的曲子,而绝对不是欢快。


                      15楼2010-04-25 18:06
                      回复
                        考虑到小说比较长,而每一页又只能写有限的字,我只能选择每天多发一点了。
                        别说我刷屏啊,见谅,呵呵。


                        16楼2010-04-25 22:46
                        回复
                          5.
                          第二天的天气没有昨天好,上课的时候我比平常去晚了一点点,课程倒是刚刚开始,看样子佟魏早就到了,他坐在最后排的位置,靠窗的位置留给了我,我一声不响的过去坐下,他也没有说什么。
                          等课完毕,他约我一起吃午饭,也好吧,反正也没什么事干,我好象天天都很闲呢。
                          下课下的有点早,整个一楼食堂大厅里就餐的人少的可怜,觉得味道不好,都不来这吃也有可能吧,年轻人喜欢换口味。不过大部分饭菜倒是已经准备得妥妥当当了,装在铝制大盘子里,各种稀里糊涂的饭菜味儿混合一气弥漫空中,厨房的窗口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声响不断朝外冒着白烟,两位女服务生靠在挨门口晒得到太阳的位置聊天,穿白色制服的几个男服务生在拼成一块的两场餐桌上玩纸牌游戏。佟魏说这顿饭他请我吃,不要推辞,我也就没有表示异议,找了一个靠角落又不显眼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他用铝制餐盒端上来两份土豆牛肉饭。
                          和平常一样,土豆依旧占大半,牛肉少的可怜,但今天汤汁的味道正经不错,有入味很深的辣椒味儿,像是吃咖喱,吃不下去要过一会儿才开始冒出辣味来,我说声谢谢,然后两人低头默默吃了一会饭。
                          “昨天去了哪儿?嗯…大概是下午两点左右,我去房间找你来着,他们说你不在。”他开口道。
                          “是吗,上午十点就出去了,骑自行车出去逛了好大一圈。”我说。
                          他抬头来看着我,有些愕然道,“好大一圈?都去了哪儿?”
                          “漫无目的的瞎跑呗,在学校周围绕了一圈。从正门出去的,去了国家图书馆,天成市场,在紫竹院公园南边绕到三环路上边,差不多五点才回来,那边有片新开的工地,好象是要建房子吧。”我用手捏捏鼻梁说,“不过,三环路那边有好大的风,睡了一个晚上,现在仍感觉头有点儿晕。”
                          他看着我笑了,“笔记放你枕边了。”
                          “看见了。”
                          “这顿饭算是答谢。”
                          “唔…”。
                          “就是味道不怎么好。”他用力嚼着嚼不动的牛肉。
                          “也不一无是处啊,汤的味道就很不错,我还挺喜欢的。”我边吃边说,“笔记都看完了吗?”
                          “没有,哪里看的完,才三天时间,看不完的。”
                          “那还这么着急还我?”
                          “本来说今天还你,但心里还是过意不去,我不怎么喜欢老借着人东西,不过对你的感觉还行,好象晚点也没关系,有这么回事?”
                          “不是吧,我不喜欢借人东西的。”我摇头道。
                          “嗯。”他叹口气说,“那么厚一本,一时半会哪里看的完,更何况,数学那种玩意如果光是看看就能理解就好了。而且借的东西总归是要还的,不能长久,所以我自己动手抄了一份,花了我两个整天,手都酸了。”两天抄那么大一本笔记,真够可以的,我偷偷瞄了好几眼他那纤细的手指。
                          “真抄了两个整天吗?”
                          “是啊。”
                          “复印一份多好,学校邮局那边有复印室,1毛钱一张,不用多少钱。”
                          “不是钱的事,复印倒是省事,我也那样想过,不过后来还是决定用手抄,写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有些加强记忆和理解的效果,复印出来的东西太没有感觉了,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就是辛苦一点。”
                          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这样做,显得认真过头了吧。
                          “你这人不一般啊。”我看着他说,“喜欢数学吧?”
                          “嗯?”
                          我嚼着牛肉的时候,不小心把花椒吃进去了,麻的厉害,连喝了两大口水都没缓过劲来,“学校对待选修课的态度,理工科选修文史类,比如舞蹈呀,书法呀,电影呀这种类型也都是可以的,反过来也一样。”
                          “我来这上课不是选修课。”他左手抓起水杯轻轻摇晃两下,里边装有半杯水,“也不是因为喜欢,我不喜欢数学,我比较讨厌数学。”
                          “是吗,不喜欢吗?”
                          “是啊,不喜欢。”
                          虽然古怪一点,但他这人挺有意思的,我忽然这么觉得,来了兴趣。
                          “我的喜好是文学,譬如小说,散文什么的。”他说,“还有听音乐,也不错。”
                          “那该去上语言文学系。”我调侃道。
                          “我也那样觉得。”他笑了,“你喜欢什么?”
                          


                          18楼2010-04-25 22:47
                          回复
                            文章最好多分段
                            排版要疏松
                            字数密集  读者的阅读劳力是很大的


                            20楼2010-04-26 11:32
                            回复
                              2025-05-11 10:57:57
                              广告
                              回复:15楼
                              是的,的确
                              http://59.58.164.138:81/qqmusic/Seasons.in.the.Sun.mp3
                              这是那个女生唱的。
                              尚雯婕唱的匠气太重。超女就不用多说了。
                              你可以下下来,听听看。


                              21楼2010-04-26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