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境:我是和你一样的环境成长出来的,也是有个弟弟没有读书,我年长你,也是和你一样纠结,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本能地扶助弟弟,为父母建房,支助弟弟的子女,现在好的情况是弟弟的儿子,已经培养成大学毕业了,后面硕士博士,将继续扶助,堵住了弟弟的口,但是兄弟关系还是说不清道不明,我也一值在思考,后面是我想到的。二、理想:刚才说了兄弟关系,说不清道 不明,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都想兄弟关系赤胆忠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一人有难,兄弟可以全力支持,但是这种想法,往往与现实想差很远。三、现状,你的情况,其实是老家的普通状态,很平常,很具体有代表性。四、我肤浅的思考出的原因:乡俗,常娥奔月,按家乡的习俗,都认为不对。五、感想:1、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大社会环境,个人的奋斗和大社会环境,一个是根本,一个是辅助条件。其实,中国80年到现在(特别是2000年到现在),读书的出路,和学手艺找工作的出路,没有太大的区别,你的述说也印证了这点,你弟也阔过,你也了倒过,差不多,但是按乡俗,你读书了,背负的任务重,你得承担更多的责任,到底承担多大的责任,乡俗才满意,监利能达到乡俗要求的成功,没有几个人,就是能够封妻荫子的,绝大多数读书的人,一类是固好自己的家后,有多余的能力再支持兄弟姐妹的,一类是自己都顾不好自己的,极少数是只顾自己的。2、读书、当兵,打工,务农,我们的乡俗要认识到人是有区别的,兄弟之间的能力是有区别,长辈也是因人而培养的,后辈的家庭和条件也会有差别,乡俗和长辈要理解这些。3、兄弟父母之间要有财产的界限的概念(这个话说出来,按乡俗非常不好),关于建房的事,就是这个问题,目前楼主纠结的没有说出来的,其实也是这个问题,呼吁老家的长辈,特别是有多子多女的,要有这个概念。在老家,兄弟不分家的,常见吗?兄弟分家出现了什么情况,大家见多了,分析分析下。4、古代帝王传位一子,日本家族财团只将财产传给一位后辈有能力的人,我们乡俗讲究同甘共苦,也不知道哪一种好。5、楼主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估计后面很难写,主要是担心词不达意(其实我也没有讲清,或者很生硬,后面跟贴也担心有人骂我了),楼主弟是个生意人了(我认识的一个监利老乡,生意人,生意大起大落,母亲经不住这情况去逝了的悲局),正在经历生意人的常态,自己把握,不要责怪任何人,从头开始,不要老说自己过去如何阔过,才是一个正常的好人,才会有好的兄弟关系,楼主就是一个打工,日子小康,不会大起大落,搞好自己的家,如果弟弟一条路走到黑,做好支持侄儿女上学的准备,刚才我说了,都是普通人,读书后搏得的能力摆着呢。六、总之,楼主纠结的原因,和这个贴上热门的原因,都是一样的,我们的乡俗,没有厘清人的关系的界线,父母,兄弟等等,希望社会生活方式的变更能影响到观念的变更,老乡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