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吧 关注:739,582贴子:11,371,947

回复:用真理揭开真相,戒烟的真相是没有痛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2-08-11 13:08
回复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真实作用】
    《这本书》对戒烟成功率的广泛好评,来自作者使用的三大心理学手段:
    一.描述自己的事迹,树以权威性。
    二.大篇幅描述吸烟的危害,使人对健康的重视或是恐惧,达到克服读者“拒绝”学习的心态。
    三.以快乐幽默的手法,引导读者转变心态,如“戒烟后一定是快乐的”“坚持21天理论”等等。
    先树以权威性,再以危害性,最后让人相信“戒烟后一定是快乐的”,“对21天理论”坚信不疑,使读者的负面情绪转变为正面心态,使其对未来的憧憬,获取精神上持续支持,让读者相信我一定可以戒烟。
    当复吸的人发现戒烟后不一定是快乐的,也没有所谓21天理论,就丧失了这本书的权威性,再看第二次也不再有效。
    但不可否认它是一本成功的书籍,卡尔也是成功的戒烟导师:信任→接受→引导→获取精神支持。前面说过【能量来源于意义】,人的精神需求永远大于物质需求,这是戒烟的关键,达到所需求的精神性,吸烟也就丧失了魅力。
    但还是那句话,生活无常,不能仅仅依靠“决不吸一支烟”,就能保证终身摆脱烟瘾,也不可能时刻依赖外界的引导,主导权在于内心,来学习其中的奥秘,自我也能在戒烟过程中保持快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4楼2022-08-11 14:55
    回复
      2025-07-15 04:16:13
      广告
      【戒烟的动机
      前面所说【意义是能量的来源】,由于它太过于重要,不得不重申。
      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秉承“为国捐躯”的信念直至壮烈牺牲不为所动,它就是冰雕连。上甘岭战役中,国旗被打穿381个弹孔,人能倒下但国旗不能倒下。
      “国旗”只是布料和图案组成,但它代表的是民族尊严和荣誉,代表的是人民解放事业,当然不会缺少意义,更不会缺少意义所产生的精神能量。
      比如你戒烟的目的是什么?超越自我精神?为社会创造福祉?或奉献自我服务于社会?还是像特蕾莎修女终身服务于加尔各答的穷人?
      当然不会缺少意义,也不会缺少意义所产生的精神能量。就像佛教所倡导的“菩提心”慈悲喜舍于众生自利利他,因为宇宙只有一种频率“无条件的爱”同体大悲不分你我,它就像无量之网连接所有众生,越是无私的,越是被支持。
      如开篇所述,尼古丁已不单单是一种物质,它已经是吸烟者获取精神支持的手段,当一个人为一件事矢志不渝,当然不会缺少精神上的支持,只是这件事是“无私”还是“私”,是“宏伟”还是“壮大”。
      信念不移,烦恼不进,痛苦不生,烟瘾不来。
      健康的戒烟动机就是精神能量的来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22-08-11 16:44
      回复
        朋友,看《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是英国人卡尔写的,他一天要抽5包烟,这本书讲了一些我从未涉及的观点,帮助我成功戒了2次。
        1,你可以百度搜索下载TXT版的看
        2,你也可以在淘宝买纸质的书籍看希望你能体会到我当初看书的那种感受,加油朋友。
        3,加威 1八九 0078 45四九 我发你TXT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22-08-21 21:28
        回复
          这种帖子理应删除


          IP属地:广西133楼2022-08-31 16:45
          收起回复
            看这么的文字,还要与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不断的说服自己,还不如直接抽,前提是身体能承受得了。


            IP属地:湖北136楼2022-09-04 23:08
            收起回复
              我觉得写得很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不好呢?


              151楼2022-09-11 12:24
              回复
                【意识与信念】
                单单戒除成瘾行为,并不能彻底摆脱对成瘾物质的渴望,因为人生总会出现种种烦恼痛苦,人需要的是成瘾物质带来的精神支持,需要的是其精神性,并不是成瘾物质的本身,自我达到较高的精神性,不但能改变人生,戒除成瘾行为只是其附赠品。
                我的建议是:转变意识寻找信念,并为此坚定不移,从意识与信念当中获取精神支持,这是必胜的关键。精神力和外界一切无关,哪怕一无所有,人生失意,也不妨碍由意识信念所产生的精神力。
                每个人都被自己所设置的思维障碍所束缚:戒断症状,身体疾病,工作,生活,婚姻,钱财名利等等,对我法二执深深的执着,难以跳出事物表面的思维,发出更宏大无私的心愿力,这是人生痛苦的所在。
                常感慨,人到中年就算拥有财富、美满的婚姻家庭,也难免感到人生失意。可知,人生的幸福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一个不快乐的人就算给予无数的财富,那也只是银行卡里一连串的数字,人生幸福和结果无关,和外界无关。所以,首要跳出被阻碍的思维,转变个人意识寻找信念,发出更宏大无私的愿力,赋予生活的意义。
                信念并不是使用蛮荒之力,它开始需要勇气和决心,之后内心却是如如不动,因为不管发生什么,我也不会为我的信念有所动摇。如果内心还有种种痛苦,说明信念并不坚定,因为只有动摇,才会产生烦恼,产生烦恼才会痛苦,产生痛苦才会使用种种方法去压制。
                当然,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提升自我精神服务于大众,成瘾是精神需求,不能把目光只集中于成瘾物质本身,而忽略问题的根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2-09-12 23:21
                回复
                  2025-07-15 04:10:13
                  广告
                  【存在的意义】
                  意义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生命失去了意义,自杀通常也就接踵而至。如果生命失去了意义,首先我们就会陷入很深的沮丧,不得不委求于成瘾物质,因为前者与生命而言就显得微不足道。负面的目标短暂易逝,如果目标达到了,剩下的也就是毫无意义的虚无。
                  另一方面,精神力却能不断激发我们前进,如果我们的生命是奉献的一生,比如,如果我们致力于提升所有和我们有联系的人或社会的福祉,我们的生命就永远不会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延续生命的目的,就是取得个人经济上的成功,那么这一目标达到了又会怎么样?这是中年男女陷入沮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算只以戒烟为目的,那么目标达到会怎么样呢?又会陷入精神上的虚无,这是许多戒烟成功又复吸的重要原因。
                  然而,成瘾行为所需求的是其精神性,戒除成瘾物质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所做种种“上求下化”都是为其精神的完整性。
                  沮丧,恐惧,怀疑,失去人生意义等所有负面情绪、心念都是不值得,因为它们除了使我们痛苦之外毫无作用。痛苦最终迫使我们在未来某一天改变意志,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痛苦。那么,为什么甘愿苦苦等待,不在现在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22-09-12 23:32
                  回复
                    【什么是精神力】
                    精神力或被称为:意识能量,心能量,精神能量,心神,磁场,叫法不同意思同归。精神的含义比较难理解,那不是心理,也不是生理,但是跟身心意识有关,它无形却能被个人所感知,会从有形的行为表现出来。思维能力,感知事物能力,表现于行为,都离不开个人意识所产生的精神力。
                    老君曰:夫人神好清(精神),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身心忧苦者,即希望寄托于成瘾物质,再生忧苦,如此往复。至精神衰微,心神不定,难摄于生活种种,忧苦不堪。
                    归根结底是心不静,为何心不静?是欲牵之。快乐无需外求,皆在内心。当意识快乐在于内,则欲自消,心自静,神自清,乐自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22-09-13 00:07
                    回复
                      【真相】
                      “戒烟没有任何痛苦”尼古丁的代谢并不会造成内心的痛苦,能造成内心的痛苦只有内心,这就是真相。《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件事没有经过论证,那么一开口它就是错的。
                      以上结论,它是经过笔者和卡尔的论证。戒烟的痛苦来自恐惧和怀疑,所以卡尔整篇书都在加强读者的信心。那么,恐惧为什么会造成人的痛苦?
                      因为,心上只要任何念头生起,必定就有感受伴随而生,你的看法决定着你的感受,你现在的感受是你之前对于事物的看法而生。
                      对戒烟的恐惧,产生于个人对戒烟的经验看法,在这个看法过程中,已经产生无数个负面念头,导致当下的感受。个人只是自身意识被动的观察者,所以在跳脱当前意识之前,个人并不会觉得自身想法有什么不妥。
                      “焦虑”是对事物过多担心,到念头无法停止的地步,且全是负面的……
                      “抑郁”是对于世界错误的认知,错误的看法、念头,且全是负面的……
                      “恐惧”对于事物过多担心,到念头无法停止的地步,且全是负面的……等等
                      由此可知,人的一切痛苦来自内心的负面心念,要做的就是停止你的负面思想,保持内心的平静。当人一旦意识到,“我”的痛苦来自“我”的内心负面想法,就是意识上的一大进步。并且我们注意到,战胜恐惧和一切负面思想的利器是什么?
                      不错!!!“它就是勇气和决心”,今后面对一切人生苦难,包括对待吸烟永不低头的决心,就算明日我即将死去,我也不改今日的决心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22-11-06 15:15
                      回复
                        笔者并不会删除那些反对的声音,自以为是是人进步的障碍,因为光无法照进封闭的盒子,他们信奉“毒品,戒就完了”阅读文字是对他们焦躁的内心一种折磨,他们在网上寻找信心且又要省事,但真理和智慧需要阅读和思维才能获得。
                        与意志力戒烟不同的是,意志力戒烟只要求与尼古丁做决断,也不乏勇气和决心,但他们并不知道所谓“烟瘾”是内心自我创造,如果不了解它的出现机制,和解决的方法,那么人生任何时段都有可能出现“烟瘾”,当痛苦一眼望不到头,复吸就成了常态,因为对于未知数的恐惧是人的本性。戒烟并不可怕,请各位读者不要成为成瘾路上的盲人。
                        如下图:
                        请各位读者谨记:①人的一切问题都是内心的问题。②心上只要任何念头生起,必定就有感受伴随而生。你现在的感受,就是你之前的念头想法而生。③如果你为戒烟感到痛苦,说明你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你还有恐惧和怀疑,内心还有种种负面心念,因为能造成内心痛苦的只有内心,且全是负面的。④尼古丁的代谢并不会造成哪怕一丝的痛苦。内心负面思维意识才能痛苦的根本原因。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22-11-06 1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