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吧 关注:1,462,976贴子:16,392,197

回复:没看过 鬼吹灯 的可以来看下 (作者 天下霸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不容易等孙九爷这“不肖子孙”拜完了祖宗,我们三人见藏骨楼一层当中,再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了,就从楼梯上去。在战术射灯的照射之下,见到二楼是个藏经存典之处,架上都是古籍道藏,内容无外是那些黄老、炉火之术。
     临着窗阁两边,悬着一幅古画,画中描绘的场面,是盗墓贼在悬崖绝壁上盗发悬棺的情形,此画极有来历,正是传说中的《观山盗骨图》,是一件藏有许多历史信息的古物。
     我对孙九爷说:“这张画是观山封家的镇宅之宝吧?您还不给它收回去,留在棺材山里烂掉了岂不可惜?”孙九爷道:“岂止是镇宅之宝,说是国宝也不为过。但此物一出世,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关系到明代皇陵的秘史,更有许多历史都可能因为它而被修改。你以为早有定论的历史是那么容易改写的?与其自找麻烦,还不如就让它永远只是一个民间传说。”
     我说:“您算是看开了,真不想当反动学术权威了?”孙九爷道:“你这个投机分子,撺掇我把这个《观山盗骨图》带回去能是什么好心?其实现在说这些都没意义了,先前并非是我危言耸听,我看咱们谁也别想再从棺材山里爬出去重见天日了。”言下颇有绝望之意。
     我听他这么说,更是心头冒火:“孙九爷在北京的时候口口声声说是上了我们的贼船,结果到头来是我们上了你的贼船,而且现在想下都难了。”不过我可不打算给观山太保陪葬,又想:“我非把《观山盗骨图》给顺回去不可,不把这张破画糊到我们家窗户上,就难解我心头之恨。”我脑中打着歪念头,嘴里却告诉孙九爷说:“咱们就走着瞧吧,现在还不到寻思退路的时候,先找到地仙封师古才是当务之急。可也怪了……偌大个棺材山里,怎么连一个当年进入地仙村的人都没见到?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啊。”
     Shirley杨说:“既然祖先堂和封宅之宝《观山盗骨图》都在楼中,这座楼必定是个极重要的所在,咱们再仔细找找,要留意楼中是否有夹层和暗阁子。”
     这层楼中器物藏书众多,一是哪里看得过来,只得走马观花般的一排排搜寻,到了纵深之处,就见后壁之上另挂着四幅古画。Shirley杨借着灯光看了看,喜道:“像是棺材山里的详细地形图。”
     孙九爷抢上前详细的辨认,指着上手第一画卷中的字迹念道:“《棺山相宅图》……这是封师古的亲笔真迹。”
     我也凑过去细看,只见头一张画卷中,描绘的正是深藏地底的棺材山,四周是棺材板一样的绝壁围绕,地形狭长;棺中起伏的丘壑,则酷似一具无头尸体,整座地仙村依着山势而建,村中房舍宅院分布得很有规律,暗合九宫八卦之形。
     画中精描细绘,各栋房屋的建筑特征巨细皆备。从这幅《观山相宅图》来看,我们进山的那条暗道入口,正是位于“无头尸体”的左肩处,经过了炮神庙,又沿街进入封家老宅的后院,至此已是到达了尸形山的心窝所在。



IP属地:湖北1878楼2010-07-12 16:46
回复
    在无首尸形的丘壑尽头,绘有一座紧紧封闭的悬山顶大石门,其风骨近似于规模宏伟的乌羊王地宫,与地仙村整体风格迥然不同,应该是山中先民遗留下来的古迹。孙九爷说:“当年封师古可能就是通过那座石门进入棺材山,咱们走的暗道是后来才开通的。”
         我点了点头,又去看第二幅画,一看却是一怔,竟与第一幅画卷极为相似,但却不是地仙村,而是位于村庄地下的大片古墓群,几乎囊括了全部的墓室墓道,层叠交错,历历在目,规模格局与上边的宅院相当。
         我说:“这两张画是阴阳二宅的图谱,图中所绘与咱们所见相同,并无出人意料之处,不知道封师古究竟躲在了哪里。”Shirley杨说:“你们看尸形山的肚腹上是些什么?”
         我和孙九爷忙按着Shirley杨所说的位置看去,棺材山里仰卧的巨人尸骸,仅具其形并非真是死尸,只不过是轮廓起伏极其酷似尸体。在尸形山的腹部,绘着一道伤口般的裂痕,就好像棺中这具尸体,生前是被人以利刃所杀,刀痕犹在,天地造化之奇,令人难以思量。
         我看不出其中奥妙,只好再看第三幅画卷。这幅画却不是什么阴阳二宅的图形了,描绘的是一处狭窄的深壑,地势陡峭险恶,土层中露出不少古怪的青铜祭器,另有许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正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壁上蜿蜒的鸟道经过,往地底最深处行走。进山的人见首不见尾,而且画中人物各个神态怪异,男女老少皆有,上边注着“秉烛夜行图”五字,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神秘气息。
         Shirley杨说:“这大概是随封师古在山中建造阴阳宅的那些人。《秉烛夜行图》里描绘的深壑,会不会正是尸形山腹部的裂谷?”
         我说:“八九不离十了,看来封师古这个地主老头子,发动起群众来还是有一套的。但那些人走到尸形山的肚子里去做什么?真要去求个长生不死,还是另有所图?”说到这,我猛然想起一事,“对了,你们看山中这条深谷,岂不正是通往尸形山的丹田?”又念及这些画卷中的内容都有关联,说不定最后一张画中会藏有更重要的信息,当下就迫不及待地去看。
         但最后一幅画卷中,与前几幅描绘的场面截然不同,我看来却觉得十分眼熟:“这个……好像是咱们最初去过的那座古墓,被观山太保盗空了的乌羊王陵寝。”
    


    IP属地:湖北1879楼2010-07-12 16:47
    回复
      2025-07-04 17:54:26
      广告
      鬼吹灯2 第四卷 巫峡棺山 第四十五章 奇遇
      孙教授点头道:“的确是乌羊王古墓,不过当时还没有被盗空,画中所绘,应当是封师古在地宫中盗墓开棺时的情形……画卷上有字写得明白,这是……《棺山遇仙图》。”
           当年封师古违背祖训,盗掘了棺材山里最大的一座古墓,回来后性情大变,对在墓中的遭遇讳莫如深,只是称自己要成大道,以地仙自居,并用妖言蛊惑众人。包括日后他建造地仙村,要度尸炼药成仙的种种事端,都是从此而起。不仅是我和Shirley杨觉得好奇,孙九爷更是苦苦猜测了一辈子,此时乍见《棺山遇仙图》,激动之情实难自已,说话的声音都颤抖了。
           我劝孙九爷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只是封师古的自画像并非是地仙真身,还不是激动的时候。这时我们三人定睛细看,虽然先前做过种种猜想,可等真正看清楚《棺山遇仙图》中描绘的情形,还是惊得险些将下巴掉在地上。
           《棺山遇仙图》中所绘的场景,主体是乌羊王古墓的椁殿,画卷下方绘着殿前的墓道,许多身着戏装的盗墓贼,正在墓道里搬运堆积如山的明器,而在椁殿中,则完全是另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椁殿中的石椁揭得大开,四周躺着六个盗墓贼,各个尸横血溅,死状极惨,其中有两人身上戴着观山腰牌,应该都是封师古的同宗兄弟或门徒,只有一个身穿黑袍的中年男子依然活着。看此人在画中的身形气质,真乃“一袭乌袍裹云锦,两点冷目射寒星,手提三尺青风剑,胜似洞宾上八仙”,比起那伙普通的盗墓贼来,实在是有几分野鹤在鸡群的卓然风姿。想必此人便是《棺山遇仙图》中的地仙封师古。
           那具被揭去命盖的石椁里,有一具金首僵尸从中探出半个身子,因为画中描绘清晰,在古尸颈中有道勒痕,所以并不是带着黄金面具,而是僵尸无头,接了一颗面目狰狞的金头;又是在乌羊王古墓的椁殿中,所以可以肯定这具从棺椁中出来的无头僵尸,便是那位有首无身的移山广德王。
           金头乌羊王的尸身壮硕魁梧,远远超出常人,两只手的指甲长得奇长,上边鲜血淋漓,挂着碎肉,可能那些死在石椁前的盗墓贼,都在揭开棺椁的时候遭其所害,当场毙命了。
           幸存的封师古,并没有招呼墓道中的同伴,而是舍身上前,单手提剑贯穿了古尸的胸膛,另一只手抖开缚尸索,撒开天罗地网,连石椁带死尸一并套个正着。
           我看了此图,心中惊异莫名,《棺山遇仙图》中描绘的场面,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僵尸扑人多为生物电的作用。古僵为死而不化之物,在被活物接触的一瞬间,可能会产生剧烈的霉变,出现尸起之类的恐怖现象。可有一点,头颅为四肢百脉之祖,普天之下绝对不可能有无头之尸暴起伤人之事,图中的情形,可谓是古今罕有。
           我祖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物,曾给我讲些早年间的奇闻逸事,他也算是半个摸金传人,但我从没在他口中听过有这种事情存在;此外就连卸岭盗魁陈瞎子,以及搬山道人鹧鸪哨留下的笔记中,也都不曾提及此事,这说明从古到今的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之辈,皆未撞上无头尸起的异事。
           再者说来,更令人费解之处在于,这《棺山遇仙图》名为遇仙图,可纵观图中所绘,哪里有什么仙人?倒不如称作《棺山盗墓图》,或是《棺同降尸图》来得贴切。常言道”名之为名,必有其因”,但图中似是玄机暗藏,教人完全无法以常理揣测,《棺山遇仙图》与前面的《棺山相宅图》,<秉烛夜行图》究竟有什么关联?
           Shirley杨也觉不解,她问我和孙教授如何看待此图,孙九爷凝视着《棺山遇仙图》良久,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告诉我们说:“如果图中所绘的内容属实……看前三幅图画的模样想必这张遇仙图不会是凭空捏造的虚妄之事。但从图中看来,并无遇仙之事,除非带着颗黄金头颅的乌羊王不是僵尸。”
      


      IP属地:湖北1880楼2010-07-12 16:49
      回复
        我奇道:”不是僵尸是什么?难道是仙家?它要是真仙怎么还死了装棺椁里了?”孙九爷神色凝重,缓缓说道:”肯定不是僵尸,观山太保在椁殿中揭开命盖的时候,那乌羊王可能还活着。”
             我对此论不以为然,怀疑孙九爷脑袋进水了,就对他说:“乌羊王连脑袋都没有,如何还能说他在开棺时依然活着?并且巫陵王如果还活着,在几千年前也不可能被装在石椁里。看样子他并不像是因为暴虐无道,被活活钉死在棺中,因为那颗黄金头颅奢华精美,绝不像是临时打造出来的。”
             孙九爷道:”你说得不错,可你仔细看看这图,在封师古下剑之处,巫陵王身上分明有鲜血淌出,顺着剑刃往下流淌。千年僵尸死而不化,自然不会流出鲜血,即使有血也必是乌黑的尸血,这个细节足能证明他从石椁中出来的时候还和生人无异。”
             我又看了孙九爷说的那处细节,但仍不肯信:”地仙封师古丹青笔墨的造诣不错,懂得艺术夸张,但把僵尸身上画得血如泉涌,可就不是对待史实的正确态度了。”
             孙九爷微微点了点头道:”应该是这样,但我想其中可能还有隐情,毕竟《棺山遇仙图》描绘的仅仅是一个瞬间,虽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封师古亲身经历的一幕险情,但在他杀了千年不死的乌羊王之后又遇到了什么?究竟何事才使他情怀转变,继而进入棺材山里避世求仙?这些事情咱们就很难从图画中获悉了。”
             我们实在看不出更多名堂,便取了壁上挂的一阴一阳两幅《棺山相宅图》,随后径直登上顶楼。这层木楼空间窄小了许多,只设有一个神龛般的石柜,摆着不少器物,有十几本书卷,一些五花八门的瓷瓶,还有一口带鞘的宝剑。
             看起来都是地仙封师古随身之物,我心想就凭这点,封师古也不是什么能掐会算的真仙,完全没料到他的后人,会带着摸金校尉进入地仙村古墓,这些东西竟然如此毫无遮掩地放着。我们被观山太保蒙骗了多时,不抄他几件真东西如何说得过去?
             想到这儿,我伸手拎起那柄宝剑,按绷簧拔剑出鞘,只见锋刃寒芒闪动,端的是口利器。我对孙九爷说:”观山太保的东西都是倒斗所得,也不知本主是哪座坟里的古人。现在这管制刀具我就先没收了,我虽然不会剑术,但素闻宝剑可以镇宅辟邪,我回家挂着也总好过放在此地生锈。”
             孙九爷没好气地说:”你小子是贼吃贼,越吃越肥啊!不过,只要你帮我找到地仙藏身之处,他的东西你尽管拿去就是。”
             我心想这话亏你说得出口,正要对他说出两句戳人腰眼的话来,却见Shirley杨已经从那几本书卷中找到一本《观山掘藏录》,是地仙封师古亲笔所书,记载着封师古平生之事,并且把历代观山太保所盗发之古冢一一详述。孙九爷如获至宝:”找的就是它,棺材山里的秘密肯定都写在其中了。”当下便借着灯光,匆匆忙忙地翻阅起来。
        


        IP属地:湖北1881楼2010-07-12 16:50
        回复
          同时封师古也带着亲信,秘密在山里发掘尸器,几乎翻遍了地底全部的小棺材,历时多年终于挖出了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仙,并将挖开的沟壑造为阴宅,以做度炼成仙之后的藏真之所。为了保守尸仙的秘密,在棺材山外埋设九死惊陵甲,让随同他进入地仙村的人谁都甭想出去。
               这上古所传的仙法,不可自私,到了地仙入棺之时,所有的人都要秉烛提灯,跟着下到墓中陪葬。地仙村封家大宅中有血坟一处,待到坟丘中渗出尸血,便是棺材山地脉龙气复苏之兆,所有的尸体潜养于地下,届时便可受度为仙。后世有缘之人,凭《观山指迷赋》进山到此,可去往地仙墓中叩拜真仙。
               《观山指迷赋》是封师古生前所留,按照书中最后的记载,他是口含活丹,被门徒活活钉入石椁下葬,此后发生了什么,就无法从书中得知了。
               孙九爷看罢愤恨不已:“想不到我观山封家竟出了个封师古,他简直就是个魔鬼,让这么多人为他殉葬,要是不将其化骨扬灰,如何告慰成千上万屈死的冤魂。”
               我并不理解孙九爷这种封建世家出身视家门祖宗比天大之人的感受,心想他就是个地主阶级的遗老遗少,可能自打解放后就没吃过一顿饱饭,难免对旧事念念不忘。但我更觉得不解的是《观山指迷赋》与那几张图画,里面记载的内容也太离奇了,看起来却又不像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化作尸仙的活丹,是不是就是我们要找的丹鼎?被活着钉进棺材里的地仙封师古现在究竟怎么样了?那些殉葬之人都死在墓中了吗?
               shirley杨不解地问道:“随封师古进入的人成千上万,有这么多人进墓送死,难道期间就没一个人对地仙的举动产生怀疑吗?”
               孙九爷说:“从长远来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在乱世当中,人心多是久昧不明。凡是那等聚众的勾当,只要牵扯上真命、天道,往往就能一呼百应,让愚民愚众从骨血里信以为真,这种先例可就太多了……”他顿了一顿,又说,“心中起疑的人并非没有,只不过人数太少,说出来的话在当时也没有分量。我祖上封师歧就明白地仙是妖言惑众,所以才远逃避祸,给观山封家留下一条血脉,如今传到我这辈,终于有机会进到这棺材山中,想来该是封师古的报应到了。天底下最可恨的人,除了忘恩负义之徒,便是这欺师灭祖之辈。”
               我对孙九爷和shirley杨说:“封师古这本《观山掘藏录》,并没有明确地说尸仙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事关机密,只有他一人心知肚明。咱们要进地仙墓,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也许会发生《观山遇仙图》里描绘的情形。”
               地仙墓里的情形难以预期,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希望只有我和孙教授、胖子三人一同进墓开棺。这处封家大宅看起来还算安全,不如让shirley杨和幺妹儿两人留在这儿等候为好,可话刚说到一半,就听楼梯口响起一阵脚步声,胖子和幺妹儿两人都跑上来。
               常言说,见面休问枯荣事,观看脸色便得知。我一看那两人脸色不好,就知道肯定是楼外有事发生。果不其然,胖子开口就说:“老胡,我怎么感觉这地方要出大事啊,你快看外边是怎么了?”
          


          IP属地:湖北1886楼2010-07-12 16:59
          回复
            孙九爷身为观山封家的最后一个传人,他出于利用摸金校尉寻找古墓、又担心被路上甩掉的缘故,一直不肯把《观山指迷赋》的真篇全文告知众人,现在我们已经全伙进入了棺材山,便也不将这套隐晦的暗示谜语放在心上了,谁知最后竟然冒出这么一句,什么是“血雾入地,群仙出山”?难道封师古这地主头子还想借尸还魂出山夺权不成?我实在是没有办法理解孙九爷的脑袋里是怎么想的,这事连我都不相信,他也是常年和古物打交到的老元良了,为何如此信邪?
                 shirley杨将我拽在一旁说:“孙教授常年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他虽然没疯,但常会有些神经质的反应,你们别再刺激他了。”我说:“冤枉了,我哪有本事刺激他?他刺激我还差不多。你看他是不是脑子里的保险丝烧断了?净说些不着四六的话来,棺材峡一带的崇山峻岭是什么形势咱们都亲眼见识了,即便是天崩地裂,地仙村古墓也决不可能重见天日,碎石落下来将它埋也埋没了,墓中的古尸又怎么会自己爬出山去?”
                 shirley杨说:“要说地仙真有未卜先知的法子,我同样不肯相信。但我看封师古确实精于推算,他对棺材山里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也许这山里真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我明白了shirley杨的言外之意,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存在一定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大多是可以推算出来的,但冥冥中真正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却从不由人计较,所以才说“人有千算,老天爷只有一算”。而地仙封师古那套所谓的仙算,应该是介于天、人之间,他究竟能推算到什么程度,我们眼下根本就没办法判断,至少他算准了九死惊陵甲会穿山入地,从而使地仙村古墓中出现血雾,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所以很难断言封师古的尸体最后是否会离开墓穴棺椁出山。
                 我对shirley杨说:“这座棺材山是尸脉凶穴,想必地仙墓里的尸体都有尸毒,要是它真能出山,必定为祸不小。咱们只好先下手为强,不论能不能找到古尸真丹,都得想办法给它来个开棺毁尸,永绝后患。”
                 这时我们身上的射灯电池即将耗尽,灯光渐渐暗淡下来,虽然还有些备用电池,可还不知要在地底古墓中停留多久,不得不尽量节省使用。孙九爷说:“点蜡烛吧,手电、射灯最好留在必要之时再用。”
                 观山太保精于烟幻、雾化之术,多是唐五代时流传的邪术,可以通过焚烧蛇、鼬、猫、狐一类的尸体制造幻象。我看附近没有尸烛迷香,就让胖子取出半截蜡烛头,这都是进山前在幺妹儿的杂货店中购得,拿到桌上点了一支照明。
                 我借着烛光,仔细看《观山掘藏录》中关于地仙村和棺材山的记载,思量着要找条捷径进入地仙藏尸的墓穴,其余几人也各自翻找楼中的诸般事物。我正看得出神,孙九爷突然叫声糟糕,呼的一口吹熄了蜡烛,藏骨楼中顿时陷入了一片漆黑。
                 古墓乃幽冥之地,蜡烛则是命脉的象征,常言说不是厉鬼不吹灯,摸金校尉是最忌讳吹灯之事,蜡烛一灭,房间里立刻变得伸手不见五指。胖子勃然大怒,一拍登山头盔,他那盏关掉的战术灯顿时亮了起来,随即抬手揪住孙九爷喝道:“孙老九你活腻了,敢吹胖爷的灯?出门也不打听打听,上次吹灭胖爷蜡烛的粽子是什么下场!”
            


            IP属地:湖北1888楼2010-07-12 17:02
            回复
              鬼吹灯2 第四卷 巫峡棺山 第四十七章 忌火孙九爷一脸神经质的表情说:“王胖子你才活腻了,地仙村里不能点蜡烛!”
                   我拦住胖子,对孙九爷说:“先前不是你让点蜡烛吗?怎么又突然变卦吹灭了命灯,你到底心在哪里?意在何方?”孙九爷先是摇了摇头,又马上点了点头,他说:“点蜡烛是我的主意,但我今天心里太急,像是被猪油蒙了脑子,始终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自从进了这座棺材山,我就感到周围有些地方不对劲,实在是太不正常了,但我却说不出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对,直到刚才点了蜡烛,才猛然想了起来。”
                   Shirle杨问道:“孙教授,您指的反常之处是……灯烛?”孙九爷点头道:“没错,看来杨小姐你也留意到了,棺材山中地仙村的布置格局,处处都与清溪古镇一致,每处房舍宅院和人间无异,但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区别,这里所有的宅院中,都没有蜡烛和灯台、灯油,甚至厨灶中也没有柴火。”
                   我没能立刻领会孙九爷言下之意,奇道:“地仙村有阴阳两层,阳宅里没有火烛灯盏,这说明什么?难不成那伙观山太保都是耗子成精变来的人——地底下越黑看的越清楚?”
                   孙九爷说:“虽然没有灯烛,但在藏骨楼和各处宅院里,都备有一种阳髓灯筒。阳髓是种可以发光的矿石,当年的人们应该是使用矿物光源来照明。听祖上传下来的说法,在青溪古镇是从来没有用阳髓取亮的习俗的,很可能地仙村里有某种禁忌,在棺材山里不能点蜡烛。”
                   shirley杨说:“封师古留下的几幅图画中,有一幅称作《秉烛夜行图》,图中所绘的情形是许多人点着灯烛进入古墓,如果棺材山里有禁火忌烛之事,那些人为什么要在墓穴里点蜡烛?”
                   我听到此处,心中一沉,隐隐觉得当年藏在地仙村里的人们,所点灯炬皆为冥烛,那是一种殉葬者捧烛而死的旧俗,而他们正是全部去墓中殉葬的,进墓之后又是怎么死的?
                   孙九爷让我们将《秉烛夜行图》取出来,他再次看了看,更是确信无疑:“你们看看,图中画得很清楚,进入墓穴的这些殉葬者,凡是走在地下石阶的人,手中才有点燃的蜡烛和火把;而在高处的墓门前的人们,所持灯烛都是熄灭的。”
                   我问孙九爷:“就算是棺材山里确实有不动火烛的风俗,却不知点了蜡烛会出什么事情。我看附近也没有反常之处,咱就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孙九爷说:“我跟古物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稀奇古怪的事没少见过,搞阶级斗争那会儿也经受过考验,论胆量见识可都不比你们逊色,绝不是自己吓唬自己。咱们刚才点了那支蜡烛。怕是要惹大麻烦了。”
                   我和胖子对此不以为然,对他说:“有什么麻烦也都是你惹出来的,再说现在面临的麻烦还小吗?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除死了无大事,咱们这伙是专做摸金倒斗事业的,点根蜡烛算什么大事?”
              


              IP属地:湖北1889楼2010-07-12 17:03
              回复
                shirley杨说:“老胡,你别掉以轻心,先让孙教授把话说完。如果点了蜡烛,棺材山里究竟会发生什么?”
                     孙九爷说:“地仙村的格局形如无火灯台,我稍微懂些上古的风水,这应该是个忌火的布局。”
                     我平生所学皆出自摸金校尉的十六字风水,是一门以古风水为筋骨,融合江西形势宗秘术为血肉的青乌风水;而观山太保的观山之术,其根源则是出自棺材峡悬棺中的甲骨,是古风水术的一支,虽然与青乌风水出自一脉,却也存在不少差别,所以我并不太懂忌火之说,只是看《棺山相宅图》中的地仙村轮廓,确实正如一盏无火铜灯。
                     只听孙九爷说:“风水上的事情只是其一。其二,地仙村与明末青溪古镇格局相似,封氏蒙受皇恩发迹是在明代初期,历大明一朝两百余年,不断扩建祖宅,所以说青溪古镇的形势根基,都是从那一时期所定,后世经历清朝、民国,直到解放后,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以前从没有仔细想过青溪镇为什么要做成忌火灭烛的格局,或者说根本就没想到那一层,要是往深处琢磨,这肯定是与永乐年间观山封家设计毁掉发丘印、摸金符之事有关。”
                     古代军事编制的称谓与现代相似,现代军队的军衔有将、校、尉、士,其中每一级又分少、中、上、大,例如少将、中将、上将。在古代,将属于高级军官,校尉则属于中级军官,曹操手下的盗墓部队,为首的是发丘中郎将,又称天官,其下有摸金校尉,并配一印符作为信物,所以才留下了发丘印,摸金符。汉末的乱世结束后,发丘与摸金之辈流入民间,不再做官盗的勾当,专一地倒斗取财,以济世间穷苦之人。
                     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名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发丘,摸金这套官家的名号沿用了几千年,那枚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的发丘印,以及穿山摸金的古符,都是代代相传的信物凭证,共有九符一印。
                     由于摸金校尉倒斗之术出自《周易》,《周易》又为群经之祖,擅长以“望”字诀辨识天星地脉,是倒斗行里最重传统的一支,故此民间历来都有七十二行摸金为王之说。摸金校尉之魁首为发丘天官,但到了明朝永乐年间,皇室为求皇陵稳固,由观山太保设计诡计,毁了发丘印和六枚摸金符。
                     也许是天道有容,不该摸金倒斗的手艺从此断绝,最后仍有三枚摸金符下落不明。有道是,一日纵敌,万世之患,观山封家担心此事败露出来,早晚会有摸金校尉卷土重来大肆报复,特别是封氏祖坟都埋在棺材峡,所以思量起来,时时都是寝食难安,但这件事最终并没有走露风声,后来也就逐渐放心了。
                     孙九爷说,现在想来,观山太保最忌惮的始终是摸金校尉,地仙村的建筑布局暗合九宫八门之理,其轮廓又有忌火之像,在观山风水中,忌火之地不能点烛,点了蜡烛生门也要变作死门,这不正是专门对付摸金校尉的吗?
                     我对孙九爷说:“我看您是有点过度敏感草木皆兵了,摸金校尉与观山封家过去有什么恩怨,那都是历史的尘埃了,没必要再去掰扯旧账,仅仅是我们和你之间的这笔帐就已经算不清了。现在咱们别想多余的,还是先想法子把地仙封师古从棺材山理挖出来才是正事。”
                


                IP属地:湖北1890楼2010-07-12 17:04
                回复
                  2025-07-04 17:48:26
                  广告
                  孙九爷见我不信,只好说:“但愿是我多虑了。你们先看看地图找出行动路线来,我再翻翻这本《观山掘藏录》,这里面的棺材山一篇中,详细记载这地仙村里的大小事情,说不定还能找到些什么。”
                       我也正有此意,便接着去看封师古留下的图画典籍。深埋地底的棺材山是条尸脉,这种地脉只在最古老的风水传说中才会存在,而青乌风水对群龙无首的尸脉则是有名无解,很难说地仙借尸脱炼形化之事是真是假。但是我和shirly杨商议地仙墓中的事情,都觉得封师古谋算深远,他做出的事情鬼神难测,对于群仙出山之言我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不能让这墓中的古尸重见天日,否则肯定要出大乱子。
                       正说这话,就听到在窗外的幺妹儿忽道:“院子里好像有啥子东西在动—”此时半空中血舞弥漫,但山里仍然是漆黑莫辨,远处有什么动静只能以耳音去听。我走到窗格子侧耳一听,果然有些异动,声音密集纷杂,只不过并不是在院子里,而是出自地仙村外的棺板峭壁附近,好似滚滚潮水,正向着藏骨楼这边涌动而来。
                       其余几人也都觉得奇怪,棺材山里没半个活人,怎会突然出现这种动静?听上去数量不小,而且也不是九死惊陵甲那种铜蚀蠕动摩擦的声音。虽然来源不明,却肯定是来者不善,有些可怕的东西要涌进地仙村了。
                       孙九爷听得清楚,忽然匆匆把书卷向前翻了两页,猛地从地上站起身来,失声叫道:“咱们得赶快找地方躲起来,这声音—肯定是《观山掘藏录》中提到的棺材虫!”
                       这座棺材山尽得造化之奇异,山里这条盘古脉形如尸体,就像那些酷似卧佛的山丘一样,但没有脑袋平躺在棺材里,无论怎么看,就是个断首的凶地,可实际上又是条凶中藏吉的奇脉。
                       奇就奇在这里的土层中有暗泉流动,泉水腥臭如同尸血。在倒斗这一行里,把棺中流出清水的现象,称谓棺材涌,坟中有泉更是藏风聚水的宝地,所以说棺材山是个奇绝的所在,它与真正的棺材一模一样,既然有浑浊似血的棺材涌,那么在棺壁间有棺材虫出现也是理所当然。
                       棺材虫又称蚳虫,是棺木椁壁间生长的蛆虫变化而来,色如松皮,身具肉翅,生有七对螯牙,专愿意啃噬腐朽,其小者如米粒,但是最大的,可以生长到七八岁孩童的手掌大小,倒斗的人大多见过此物。但在那些寻常的古墓里,即便是一墓多尸,棺椁的数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即使出现棺材虫,也从来不会太多。
                       可在《观山掘藏录》的记载中,棺材山石壁上有天然生就的纹理图案,近似攀龙栖凤的古朴纹饰,这些岩隙里面藏纳了许多木质悬棺,满坑满谷的仅是丝藤,泥苔,尸骸,其中寄生着许多啃噬泥苔碎木的棺材虫。由于数量极多,当年的观山太保也难以将之尽数删除,所幸它们不离山壁悬棺,与地仙村古墓无碍。
                       但今天大概不是黄道吉日,棺材山里出现了种种反常的异象,四周的九死惊陵甲穿破岩层直迫棺壁,将藏在岩缝里的棺材虫尽数逼了出来。此刻听楼外全是蚳虫爬动之声,就知是有成千上万的棺材虫,从四面八方涌进地仙村里来了。
                  


                  IP属地:湖北1891楼2010-07-12 17:05
                  回复
                    孙九爷催命般地说:“棺材虫不像乌羊王地宫里的那些尸虫,被它们啃了连骨头渣子也剩不下,咱们得赶紧找个地方躲避。我知道你们都是胆大心狠不把生死放在眼里的人,可幺妹儿这丫头是不相干的,别连累她跟着一起送命。”
                         胖子冷哼了一声说:“老胡你听听他这话,说的太感人了,看来咱们先前误会了,原来孙九爷他也有一颗红亮的心呀。”
                         这时我虽知道事态紧急万分,被成千上万的棺材虫堵到屋里就只有死路一条,可是一步不着,步步难着,贸然行动的结果只会使处境更糟,于是我嘴上对胖子说:“单凭九爷刚才那番话,我也差点将他当作自己的同志了。”心中却在想:“地仙村里各处房舍都与寻常人家一样,并非铁壁无间,哪有什么可以让人藏身避祸的所在。”
                    


                    IP属地:湖北1892楼2010-07-12 17:05
                    回复
                      鬼吹灯2 第四卷 巫峡棺山 第四十八章 隐藏在古画中的幽灵孙九爷没理会我和胖子的挖苦,匆匆把封师古手书的几本册子塞进包里,指着楼下说:”地仙村下面有阴宅—这座藏骨楼的下方肯定是个墓室,咱们躲进地底,不仅能避开棺材虫,还可以顺着墓道去找地仙墓,否则被困在楼里怎么得了?”
                           Shirley杨拦住孙九爷说:”墓道里更危险,我先前看到地仙村阴宅的墓道中多有缝隙,棺材虫无孔不入,未必挡得住它们。”
                           我听shirley 杨这话很有道理,棺材山中的阴宅纵横相连,一处处不同朝代的古墓叠压在地下,每座墓室的结构和建筑材料各不相同,导致墓道间存有缝隙漏洞,倘若大批棺材虫铺天盖地而至,在狭窄封闭的墓室中实在是难以应付。
                           耳听远处虫足爬行之声渐渐逼近,愈发使人心中发慌。我沉住气想了想,那幅《棺山相宅图》中详细描绘着棺材山各处地形,在地仙墓入口处,绘有几道金属圆环围绕的标记,虽然在图中看不出究竟有什么名堂,但大概是位于墓穴入口,古时又有天圆地方的概念,圆为生、方为死,在卦图中圆弧暗含“生”意,按理推想这几道圆环应为墓前断虫、防盗之物,退入其中或许能够躲避棺材虫的袭击,这样做也属于以退为进之计,总好过困守孤楼独宅。
                           这时顾不上地仙村里是否真有忌火的旧例,我立刻招呼胖子一起动手,抡开铲子拆了几张木案木椅,又扯碎了那些布条裹在上面,要点燃当做火把驱虫。
                           孙九爷见状急得嗓子都哑了,扯住我的胳膊声嘶力竭的说:“不能点火,地仙村各处宅院里的木料全是老殇树,火头一起,非把底层的九死惊陵甲引出来不可。”
                           孙九爷翻看《观山掘藏录》,从中得知棺材山里全部的建筑,都是以老殇树作为原料,这与地仙村阴阳两宅的风水布局有关。
                           老殇树是种凶木,冬天冷,夏天热,如做棺椁,装殓的死人在地下都不得安宁,多生长在深山穷谷之处,但木中含有阴腐之气,阴阳两相的湿元宅里离不开此物。封师古为了使棺材山里的盘古神脉恢复原状,就让人大量砍伐殇木,仿照古镇原型建造阳宅。
                           地仙村虽然看似阳宅,但若是在风水之道中细究起来,却属于阴宅,死人送葬,常有白纸扎的牛马车轿和仆从,也有白纸扎的楼房宫殿,都要烧化了供死人在阴间受用的冥器,造在地底的这处村庄也有文章,专为给殉葬者的亡灵居住,又因鬼不见地,幽灵没有血肉形体,故称影宅。
                           地仙村里之所以忌火避烛,正是由于棺材山外面埋着九死惊陵甲,这种极其恐怖的惊陵甲有避阴趋阳之性,如果山中阳气太重,周遭密如虫茧的铜血烛,就会穿壁而出。明朝末年的观山太保以老殇树作为建筑材料,就是为了不使那些自行增殖的惊陵甲接近山中地脉。
                      


                      IP属地:湖北1893楼2010-07-12 17:06
                      回复
                        眼见再也支撑不住,多亏了shirley杨急中生智,从我背上拔出封师古那把宝剑,抢出两步,拔剑刺入撩炉中的伏虎椁的兽嘴中,触发了炉中机关,顿时一股股贡水顺势而出,将棺椁附近的棺材虫和败蛆全部吞没。
                             这口宝剑应该是当年棺山遇仙时,封师古用来刺死“乌羊王”的利刃,我从观山藏骨楼中带了这柄剑出来,本是有意要用其来对付“地仙封师古”,却被Shinley杨拿来插进了“伏虎椁”中。此时已遭水银所侵无法取回来。
                             我也知事急难全,暂时没有万全之策,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墓室里贡气弥漫,火焰也变得更加微弱,蜂拥而来的棺材虫却是惧怕贡毒,潮水般的溃散逃离。众人带上防毒面具,一起动手搬开挡住木门的朽木,又抛开残缺不全的铜门,先后奔入墓道。
                             各个相对独立的墓穴间,都有相同的墓道相互贯通,纵横交错犹如街巷,砖墙还算比较坚固完整,不似墓室中那般阴气沉重,手中火把上的火焰再次正常的燃烧起来,众人辨明了方位,就趁着还未有大量棺材虫钻进来的时机,迅速通过墓道向“地仙墓”所在之处而行。
                             “棺材山” 中的盘古尸脉,形如无头古尸仰卧,地仙村依着山势建在古尸胸前,陷入深壑的地仙墓,则是位于盘古脉的腹部,墓道曲折交错,周围的墓室墓坑一个挨着一个,似乎永远到不了尽头。
                             众人火烧火燎的跑了好一阵,仍然不见地仙墓的踪迹,胖子不禁嘀咕起来:“老胡,你是不是领错道了?怎么跑了半天都跑不到头呢?咱的原则可一直是吹牛不吹浅的,走路不走远的。”
                             幺妹也支持不住了,问我这条路还有多远,我只好拿以前shirley杨的一句话支应:“你们可千万别泄气,别问路有多远,而是问问你们自己——有没有信心和勇气走完这条路,无论路有多远”
                             胖子说:“歇菜吧,别忘了地球是圆的,不问路只顾往前瞎走,那不成瓜娃子了。”
                             这当口,我心中也没底,便对众人坦言相告:“这墓道里漆黑曲折,说实话我都有点发蒙了,看指南针的指向,咱们大致的方向肯定没错,但也备不住走过了。”
                             众人稍一商议,决定先看看《观山遇仙图》,确定一下处在什么位置,否则在古墓里绕来绕去不是道理。于是多点了两支火把,在墓道中清出一小块安全区域来,从背包里取出那几卷古画,一幅幅地展开,想从中找出绘有地仙村阴宅的图画来。
                             我见第一卷翻开的是《观山遇仙图》,就随手递给了胖子让他收起来,刚把第二卷古画展开,却是那幅描绘入墓殉葬情景的《秉烛夜行图》。我心中越发焦急,地仙亲手所绘的几幅破图,纸张装裱全部一模一样,卷起来后根本无法区分,正待再取出第三幅古画来,竟发现这张《秉烛夜行图》与我先前在藏骨楼中见过的不同了。
                             我记得十分清楚,原来的《秉烛夜行图》中,是许多人点着灯笼火把,走进一个地层中埋着玉璧、铜器的山洞,而现在眼前这幅古画,却多了一些东西,在那些祭山的器皿中,出现了许多模糊的黑影,细看起来竟像是一个个狰狞凶恶的幽灵,又似乎是阴曹地府中的厉鬼,在幽冥之中注视着进入古墓殉葬的鲜活生命,教人一看之下,顿生不寒而栗之感。
                        


                        IP属地:湖北1895楼2010-07-12 17:09
                        回复
                          回复:1897楼
                          太感谢 了 感动 谢谢


                          IP属地:湖北1898楼2010-07-12 17:13
                          回复
                            幺妹儿点了点头,表示虽然紧张过度,但还能跟着队伍走。胖子说:“你们尽可放心,我看要死也是孙九爷这个观山封家的孝子贤孙先归位,到时候也得拉上墓穴里全伙的观山太保给咱们垫背,不把他们这事给搅和黄了不算完。”
                                 孙九爷无奈地摇了摇头:“都到这时候了你们怎么还顾着逞口舌之快?”他又对我说:“你也别太拣大的吹了,是不是还留着一些火油准备焚烧墓中古尸?到时候可别看见满室明器就舍不得动手,千万不能犹豫手软,墓中尸仙如果真的逃出棺材山,咱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我正想说:“此事完全不用嘱咐,我自然知道轻重缓急的利害关系。”却忽听头顶上空的岩层里发出一阵阵裂帛般的声音,裂帛声连绵不绝,震得人耳底都是疼的。
                                 众人下意识地抬头往上看,但一来地底暗无天日,二来半空猩红色的雾气弥漫,根本看不到岩层中的情形。幺妹儿奇道:“这山要塌了?”Shirley说:“不是,棺材山是没有盖的石棺,好像是埋在山壳里的九死惊陵甲快要脱落下来了。”
                                 虽然近千年来从没有盗墓者遇到过九死惊陵甲,但是对于此物的犀利之处却也曾有耳闻。这种混合着青铜与血肉生长的地下植物,绝不是三五个人就能应付的。铜蚀血甲在岩层中挣扎蠕动的响声,在我们耳中听来,就如同是死神的咆哮,每听空中有一阵裂帛声发出,就恰似泼在自己身上一盆冷水,不由得心惊肉跳,寒意陡增。
                                 我们担心惊陵甲会随时从浓雾中出现,不敢在尸形山的表面过多停留,匆匆把孙教授和幺妹儿裹在中间,踏着嵌壁的石阶向下走去。
                                 棂星殿上方是两壁相峙的一条深壑,十分狭窄陡峭,两侧古壁刀砍斧剁般整齐,在射灯的光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层中条条岩层脉动起伏,但离在近处观看,泥土中也尽是参差凹凸之处。那些地方埋有许多形状奇异的玉璧,玉色古老,有的殷红,有的苍郁,都不是近代之物,大多都已残破不全了,按照《观山掘藏传》里的记载,这些玉器全是巫邪文化时期,埋藏在棺材山里的献祭之物。
                                 我想起先前在画卷中看到的场面,那些殉葬者入墓时正是经由这条道路。在埋有玉器的墙壁里,藏着许多幽灵般的鬼影,但身临此境,却并未见到《秉烛夜行图》中描绘的情形。其余的人肯定也有这个念头,人人都觉背后冷飕飕的,好像在后头有恶鬼悄然跟随,不时回头查看,越向深处走,这种不安的感觉便越强烈。
                                 Shirley杨突然想起什么,她对我说:“在那幅《秉烛夜行图》中,所有的人都拿着灯笼火把,而且咱们也是点了火烛才得以见到隐藏在画中的黑影,也许这是在暗示在棂星殿前要凭借火光才能见到一些平常看不见的东西。”
                                 我的直觉也告诉我,在盘古脉的岩土层中,确实埋藏着某种东西,很可能就是画卷中描绘的那些“幽灵”,由于不知道它的真正面目到底是什么?难以辨别吉凶,我们再继续向深处行走的话,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经Shirley杨这么一说,我便打算点支蜡烛看个究竟。
                                 反正点灯上亮子都是摸金校尉常做的举动,既然置身在山腹之中,更没什么顾虑牵挂,我当下摸出半截蜡烛,就在手里点了起来,用手掌拢住火苗,一边放慢脚步踩着石阶继续往下走,一边捧着蜡烛去照身边的岩壁。
                            


                            IP属地:湖北1900楼2010-07-12 17:15
                            回复
                              2025-07-04 17:42:26
                              广告
                              可能 到不了 2000了 快 完了 这 故事···最多 到 1900多


                              IP属地:湖北1902楼2010-07-12 17: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