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吧 关注:780贴子:22,461

回复:2022年下“五个一”阅读之一本专著《目标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的目标
一3部 徐春成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目标感》这本书,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及时的一本书,毕竟孩子的成长很快,帮助孩子找到人生为之努力的方向非常重要,也是我作为老师与父母的职责所在。
打开这本书的目录,从每一章的标题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威廉·戴蒙在心理学领域深耕多年,发现很多孩子越长大越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不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而这本书就是给父母的一个警醒,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引领孩子寻找并确定愿意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才能够让孩子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也更懂得为了自己的人生去努力。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章的内容,就是作者发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长大成人以后,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何处生活、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自己会跟谁结婚,他们对于未来是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的,导致整个人是迷惘的,出现了很多从学校毕业以后不工作的人,很多父母对孩子这样的状态表示担心,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到底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去改善,而其实这就是孩子缺少目标感的问题,根源是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根溯源我们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还在建立充分的自我认同和寻找积极的人生方向。
那么为什么作者特别强调目标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呢?就是因为目标是通过让人超越自我 并投入到一系列的活动中,来带给个人满足感的。有目标的人不再思考自身,相反会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或问题,而且这种持续的活力源自于目标感所带来的激励感,而不断增强的适应力则源于对超越我们自身的事业的坚定奉献。目标看似摸不着,但是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很多父母却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通过学习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展望,这就是建立目标感的过程,这个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确定下来的,是需要父母长期的熏陶和引领的。


IP属地:江苏40楼2022-12-19 18:04
回复
    努力探索有目标感的人生
    五3部 张志红
    《目标感》这本书根据当今年轻人在生活中所呈现出的目标感来划分四类,称为:缺乏目标的疏离者、空想者、浅尝辄止者和目标明确者。
    疏离者是指那些在我们调查和访谈中没有陈述任何目标的人。空想者表达出了关于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的想法——有时是萌芽般的充满幻想的想法,但他们很少或几乎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在现实中去尝试他们的任何想法。浅尝辄止者已经参与了一些至少看上去带有潜在目标感的活动,但是他们对这些活动“超越于当下”的意义几乎没有什么了解。目标明确者,是指那些已经找到了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愿意为此献身的年轻人,他们对这件事的兴趣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并且能够明确地说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想要努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


    41楼2022-12-19 18: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有规划 有未来
      一2部 李岩
      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前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永久性职业”这一概念被人们所质疑。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当多的年轻人在接纳成年生活角色时,比如“父母”、“职员”、“配偶”,会迟疑不决,“延迟承诺”现象普遍存在,迟迟无法完成青春期向成年的过渡。他指出,这是“漂泊的青春”,是由于年轻人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据统计,现在只有五分之一的年轻人有明确目标,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对未来不抱任何想法。如今只有少数年轻人在为成人生活做着准备,这种准备包括自我的评价,以及可以带来“召唤”感的目标性意图。这种现象没有受到能够对他们施加影响的人们足够广泛的重视。
      远大目标对于精彩的人生是如此的重要,因为目标是使我们在精神上保持方向正确的舵。他认为,“当年轻人面临生存挑战、追逐成就以及服务他人时,他们会做得最棒”。而没有建立目标感,人到中年就很难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来自iPhone客户端42楼2023-01-11 08:45
      回复
        找到目标,助力未来
        一1部 冯颖
        美味的糖果是孩子们的目标,优异的成绩是学生们的目标,找到体面的工作是大学生们的目标。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目标就是我们的指南针。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时间就是金钱,成功大于一切,此价值观将许多人裹挟其中。
        功利之心只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诸如“成功”“奖赏”之类的结果,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并不能带来持续的幸福感,而持续的幸福感来源于过程中的投入。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孩子的目标感低下,意义缺失问题严重,行动起来的不仅仅只是孩子,更应该是社会与家长,为他们重新树立起能够帮助他们建构意义的环境与文化!让我们从自己身边着手,为孩子,也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行动起来,改变就此发生!致敬正在为下一代精神生存环境进行改变的工作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3-01-31 13:56
        回复
          倾听心身 树立目标
          五2部 刘林霞
          《目标感》这本书提出: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前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永久性职业”这一概念被人们所质疑。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当多的年轻人在接纳成年生活角色时,比如“父母”、“职员”、“配偶”,会迟疑不决,“延迟承诺”现象普遍存在,迟迟无法完成青春期向成年的过渡。他指出,这是“漂泊的青春”,是由于年轻人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据统计,现在只有五分之一的年轻人有明确目标,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对未来不抱任何想法。如今只有少数年轻人在为成人生活做着准备,这种准备包括自我的评价,以及可以带来“召唤”感的目标性意图。这种现象没有受到能够对他们施加影响的人们足够广泛的重视。
          目标感文化的构建,需要从多维的细节层面入手,需要个人和机构承担起责任,从他们话语、行为、树立的榜样中传递出这些价值观。目标感文化是无法被强制培养的。目标感文化并没有物质上的先决条件,无论经济富足还是经济萧条的时代,都可以去建立目标感文化。最贴近目标感文化的先决条件,是社区的观念。我们应在建设社区的过程中,为年轻人提供积极的活动和生活指导。学校也可以在建立目标感文化做出贡献,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标准化考试,更必须跟学生沟通为什么"的问题,即学生在学校从事学习活动是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也应该更多地宣传正面榜样,传递正能量的文化。
          远大目标对于精彩的人生是如此的重要,因为目标是使我们在精神上保持方向正确的舵。他认为,“当年轻人面临生存挑战、追逐成就以及服务他人时,他们会做得最棒”。而没有建立目标感,人到中年就很难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书中对于发现孩子的目标有一个重要的方法,需要父母做到。就是善于倾听,只要认真倾听,发现细微处的思想,再加以引导,就可以让目标感这个种子种下。让其正向生长,至于发展成什么样的目标,父母不能干涉,只要是正向的目标,对孩子支持就行。支持包括精神与物质的,如果目标是有危害的可以阻止,引导到正向。对于目标感的说法,书中有几处说法,有的人是毫无目标,有的人是有目标但是空想家,有的人是有目标但是浅尝辄止。而真正的目标感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过度的,可以具体实现行动的。


          IP属地:江苏44楼2023-03-05 2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