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网游吧 关注:2,150,603贴子:85,957,044
  • 9回复贴,共1

【倾国两相欢】各种颜色的背景故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事情的起因源于吧友的一个评论······


IP属地:山东1楼2023-02-22 17:36回复
    记得刚出这件衣服的时候只是觉得挺好看的,便没注意其他的什么,今天吧友说歹刘黄的故事我就去搜了一下,没想到每件衣服的染色名字都有一个故事!(当然一件衣服出这么慢也是不对的,不过该说不说文化底蕴还是在的)


    IP属地:山东2楼2023-02-22 17:40
    收起回复
      2025-07-22 11:44: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来说下马上要出的颜色【倾国两相欢·歹刘黄风格】

      《歹刘黄的故事》
      古时,洛阳有一个刘姓后生。自小爱花如痴,百花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但是花儿们常遭顽童袭骚,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响,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超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亦以金银相求,远近闻名。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IP属地:山东6楼2023-02-22 17:44
      收起回复
        【倾国两相欢·刘师阁风格】(需要仪裳值达到绝代)

        《刘师阁牡丹的故事》
        隋末,汝州庙下镇的刘家馆,有一个美丽的少女,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不幸父母相继过世,独留她孤怜一人,兼又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呵护下,白牡丹愈发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楼,如美人肌肤。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之手,故名为“刘师阁牡丹”


        IP属地:山东9楼2023-02-22 17:50
        收起回复
          【倾国两相欢·焦骨风格】

          《焦骨牡丹的故事》
          传说,有一冬日,武后到上苑游玩,见万物萧便突发奇想: 若在此寒冬,让百花齐放,岂不悦条,哉!她便下冒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众花仙深知武后皇威,纷纷在婴日冒雪怒放。武后大悦,带众人到上苑观花,突然发现有一花圃只有枯枝,便问随臣,这是什么花? 随臣告之是牡丹花。武后大怒,下令将牡丹焚烧并贬至洛阳。未料牡丹深受洛阳人的喜爱,并将此花命名为“焦骨牡丹”,赞扬其不屈的品格。


          IP属地:山东10楼2023-02-22 17:54
          回复
            【倾国两相欢·万卷书风格】

            《万卷书牡丹的故事》
            传说明代有位书生决心考取功名,却连年落榜有位好心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召天地之神。”于是书生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纸张太贵,他只得将文章抄写在墙壁上。一日他到后院散心。见那株多年未开的牡丹长得花繁叶茂。他突发奇想,以花代纸,将文章抄写在花瓣上那位好心先生路过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巷书”。也许此举感动了“花神”,书生果真中了举人。从此,这种白牡丹就被世人称为“万卷书”


            IP属地:山东11楼2023-02-22 17:57
            回复
              【倾国两相欢·枯枝风格】

              《枯枝牡丹的故事》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下将军率部途径洛阳,正值隆冬,百草枯黄。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撒了一段枯枝,打马而去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路过盐城便仓镇,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婴年春天,那枯枝竟神奇地开出了花。百姓听闻此事,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人们奔走相告: “大宋有望。”并将此牡丹呼称为“枯枝牡丹”。


              IP属地:山东12楼2023-02-22 17:59
              收起回复
                【倾国两相欢·紫根风格】

                《紫根牡丹的故事》
                牡丹仙子发现洛阳郎山极适合种植牡丹,准备将此花送至人间。一晚,仙子正在画牡丹。画至九十九幅,还缺少一个独特品种。睡梦中梦见一株紫中透红的牡丹,便赶紧醒来绘制。一抬手,紫红色颜料正好落在刚画好的牡丹花上,花朵忽而深紫,忽而浅紫煞是好看。她忙将汗水洒在这幅画上,花儿们结下了饱满的花籽。取下这些花籽撒入部山的沃士中,山上很快就综开了一百种花色各异的牡丹,其中最后一种就是“紫根牡丹”


                IP属地:山东13楼2023-02-22 18:01
                回复
                  2025-07-22 11:3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倾国两相欢·荷包风格】(暂未放出)

                  《荷包牡丹的故事》
                  古时,汝州庙下镇有一个风俗: 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方送去一个绣着鸳的荷包。镇上有位姑娘,名叫玉女,心灵手巧,尤其善在荷包上绣各种花卉,常招蜂蝶落在上面。到玉女家的提亲者们甚多,但都被姑娘家人婉言谢绝。原来玉女早有钟情的男子。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两载,却查无音信。玉女日夜盼望,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慰思念并一一挂在窗前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就变成了“荷包牡丹”


                  IP属地:山东15楼2023-02-22 18:03
                  回复
                    【倾国两相欢·紫斑风格】(暂未放出)

                    《紫斑牡丹的故事》
                    明末,有位僧人名“释易寿”,尤善画牡丹,细腻笔真,宛若天成。一日,易寿在院中对牡丹作画,忽听哺杂,抬望,竟是当地的恶雨“王大薇”。王见其一手好画,垂涎三尺,便上前索取。易寿拒绝。王大癞恼羞成怒,硬通其交画一幅。易寿不屈,将画撕烂,毛笔投入砚台中,愤然而去。谁知,溅出的笔墨,正好落在牡丹的花瓣上,又顺着花瓣流到花茎,凝结成块块紫斑。此后,每年花开,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此称其为“紫斑牡丹”


                    IP属地:山东16楼2023-02-22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