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搞连载,有什么不足还请大家帮帮忙指点一下。
长这么大,看了不少书,虽不能说有读书破万卷的功力,但经史子集也初窥些许,最喜欢的是历史,喜欢古时候的人和事,还有那流传千古的精神。
一年前,我看到了一本新书(虽然出版几年了,但头一次去看),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买下了。读一本想一本,于是乎买了一套(七本)看了一整年。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小半辈子白活了。
其实严格来说,这一年将这套书,反反复复至少读了三遍。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而且让我明确了目标,坚定了志向,谁说文科没前途?毛佩琦都说这话信不得。
感谢这本书,感谢书的作者,感谢对我人生的一次导航——感谢《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先生。
为了向明月先生看齐,我毅然决心写作,以此来表达对明月先生的崇敬之情。(推荐没读过的各位去读读)
我要写的,也是历史,但不是咱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能写的很多,但又非常不好写,原因还是一个字——多;除了多如牛毛的野史杂文、小说演义,单是二十四史我就还有半打没读过,更不用说找啥文献之类的了。所以说我没资格写,没胆写也没法写。
我写的,是咱那老不消停的东洋邻居——日本。日本国家小、土地少。历史也短,但偏偏因为不消停,也让小日本的历史热闹了百来年,这也就是我要写的——日本战国史
之所以写日本战国史,原因很简单:历史是人家的,又远又旧,知道的人也不多,就算是我乱写扯犊子也不至于被口水淹死;再者,想好好发扬”以史为镜“的精神,重新来好好认识认识日本人。
因为条件所限,文章大部分文献资料来自欧胜的日本战国史,特此声明并感谢!
所谓日本战国史,日本史学界将之规于从 应仁之乱 到 德川家康 建立幕府(1467-1603)这一百三十多年的断代史。就像中国的战国一样,日本战国也是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人才辈出,虽然规模缩水,但同样精彩!
前奏——纷乱の始
1159平治之乱-1467应仁之乱
话说从日本人派遣留学僧到中土大唐学去知识搞了大化改新,日本无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政治等方面都趋向于唐朝,虽然天皇很想学习中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无奈广大人民群众不答应(主要是地主和诸侯)。
正是由于这些“分封残余”(分封制度),所以这次该新也没新到那去。天皇还是只能管管京都小片地区,当名誉董事长;而在京都之外,发号施令掌握生杀大权的是各藩国的 管领(官职)和 守护(官职)大名——名义上受到董事长的节制,但手握实权的总经理们。
下图:日本各藩国
各管领和各守护,都养着一群看家护院兼保镖的打手,久而久之,打手们升级成为了打手2.0版本的职业打手——武士。在日文中,武士称为“侍”,而西方人根据发音,音译为“samurai”
武士们作为大名的侍从,负责大名的生活起居和人身安全,个别有才能和立过功,混得比较好的,从老板那儿得到封赏的土地和城池,于是乎摇身一变从职员变小经理,成为小大名。
随着权力和势力的不断扩大,武士集团开始渐渐左右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长这么大,看了不少书,虽不能说有读书破万卷的功力,但经史子集也初窥些许,最喜欢的是历史,喜欢古时候的人和事,还有那流传千古的精神。
一年前,我看到了一本新书(虽然出版几年了,但头一次去看),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买下了。读一本想一本,于是乎买了一套(七本)看了一整年。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小半辈子白活了。
其实严格来说,这一年将这套书,反反复复至少读了三遍。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而且让我明确了目标,坚定了志向,谁说文科没前途?毛佩琦都说这话信不得。
感谢这本书,感谢书的作者,感谢对我人生的一次导航——感谢《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先生。
为了向明月先生看齐,我毅然决心写作,以此来表达对明月先生的崇敬之情。(推荐没读过的各位去读读)
我要写的,也是历史,但不是咱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能写的很多,但又非常不好写,原因还是一个字——多;除了多如牛毛的野史杂文、小说演义,单是二十四史我就还有半打没读过,更不用说找啥文献之类的了。所以说我没资格写,没胆写也没法写。
我写的,是咱那老不消停的东洋邻居——日本。日本国家小、土地少。历史也短,但偏偏因为不消停,也让小日本的历史热闹了百来年,这也就是我要写的——日本战国史
之所以写日本战国史,原因很简单:历史是人家的,又远又旧,知道的人也不多,就算是我乱写扯犊子也不至于被口水淹死;再者,想好好发扬”以史为镜“的精神,重新来好好认识认识日本人。
因为条件所限,文章大部分文献资料来自欧胜的日本战国史,特此声明并感谢!
所谓日本战国史,日本史学界将之规于从 应仁之乱 到 德川家康 建立幕府(1467-1603)这一百三十多年的断代史。就像中国的战国一样,日本战国也是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人才辈出,虽然规模缩水,但同样精彩!
前奏——纷乱の始
1159平治之乱-1467应仁之乱
话说从日本人派遣留学僧到中土大唐学去知识搞了大化改新,日本无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政治等方面都趋向于唐朝,虽然天皇很想学习中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无奈广大人民群众不答应(主要是地主和诸侯)。
正是由于这些“分封残余”(分封制度),所以这次该新也没新到那去。天皇还是只能管管京都小片地区,当名誉董事长;而在京都之外,发号施令掌握生杀大权的是各藩国的 管领(官职)和 守护(官职)大名——名义上受到董事长的节制,但手握实权的总经理们。
下图:日本各藩国

各管领和各守护,都养着一群看家护院兼保镖的打手,久而久之,打手们升级成为了打手2.0版本的职业打手——武士。在日文中,武士称为“侍”,而西方人根据发音,音译为“samurai”
武士们作为大名的侍从,负责大名的生活起居和人身安全,个别有才能和立过功,混得比较好的,从老板那儿得到封赏的土地和城池,于是乎摇身一变从职员变小经理,成为小大名。
随着权力和势力的不断扩大,武士集团开始渐渐左右着整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