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牛牛
12岁的男孩正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无限的精力和能量的时候,牛牛自然也不例外的属于这个行列。天生好动的牛牛非常快速地适应了陌生的访谈环境,跳跃式的思维,敏捷而清晰,有着孩子的天真,也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成熟见解和思维方式。
牛牛喜欢音乐,尽管通向音乐圣殿的道路即狭窄又坎坷,但是他依旧充满信心,原因很简单——热爱。正是由于儿子的这份执着,妈妈放弃了厦门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全心全意陪着牛牛来到了上海。初到上海的牛牛非常努力,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正如他自己所说:努力、努力、再努力,每一天都要很努力。牛牛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越难就越想弹。这种天生挑战一切的劲头让牛牛获得了专业上的很大长进,从“柴一”到“拉三”,从勃拉姆斯到普罗科菲耶夫,从古典到、浪漫到现代,仅协奏曲牛牛就已经掌握了将近三十部,但同时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也又多少让小家伙吃了一些苦头。于是父母不断的和儿子一起调整心态,凡事都要打好基础,慢慢来,让牛牛在身体上、心理上正常全面地发展,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是牛牛全家现在所最希望的。牛牛除了每天四五个钟头的练琴外,同大多数孩子一样,甚至是更丰富一些,去逛博物馆、画展,听交响乐和歌剧,游泳、玩儿遥控飞机,看书,还有就是听成百上千张的CD。而且他现在除了学习钢琴,还在学习小提琴、学习指挥和作曲,学习调律,原因也很单纯——喜欢,“或许,钢琴不是我以后唯一的选择”。看来,牛牛的心是远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