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01,426贴子:12,216,682

东汉三国百年羌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
羌人大概起源于青藏高原河湟地区。族群甚多,史载“凡百五十种”。在今甘肃、青海、陕西地区的有:先零羌、烧当羌、钟羌、勒姐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沈氐羌、虔人羌、牢姐羌、卦养羌、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当阗羌、滇那羌、黄羝羌等;在今新疆则有西夜、蒲犁、依赖、无雷、葱芘、白马、黄牛、阿色等;在今西藏有发羌、唐牦;在今内蒙古有南山羌;而西南地区则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等。
随着汉武帝时期攻占河西走廊,设立护羌校尉,羌人被渐渐纳入中央势力范围,后来在宣帝时期由于羌人时常叛乱而实行羁縻制度缓解了羌人的叛乱,慢慢将其纳入统治范围。
东汉时期,朝廷实行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在伏波将军马援的征讨下重新降服了羌人,并将其部众迁往安定,上郡,北地一带形成了东羌。而为什么要内迁这批羌人呢,主要还是为了河湟屯田和分散羌人有生力量。
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后汉书·西羌传》
但是,内迁反而加重了民族矛盾,双方常常爆发斗争,这也是羌乱的源头...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01 07:07回复
    护羌校尉主要负责管理羌族事务的官职,下属官职有长史、司马等。除了要负责巡视羌人部落,处理汉羌矛盾,保护河西走廊的交通线以外还要开展河湟地区的屯田。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护羌校尉手下也要有一定的武装力量,除了屯田兵和边军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羌人义从。以下是后汉书记载的护羌校尉名录:
    辛通:?-元始三年(3年)《汉书·辛庆忌传》:长子通为护羌校尉
    温序:建武六年(30年)《后汉书·温序传》:六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
    牛邯:建武九年(33年)《后汉书·西羌传》:光武从之,即以牛邯为护羌校尉
    窦林:永平元年(58年)-永平二年(59年)《后汉书·西羌传》:以谒者窦林领护羌校尉,居狄道《后汉书·明帝纪》:十二月,护羌校尉窦林下狱死
    吴棠:建初元年(76年)-建初二年(77年)《后汉书·西羌传》:复拜故度辽将军吴棠领护羌校尉,居安夷
    张纡(一作张纡绣[或刘盱):章和元年(87年)-永元元年(89年)《后汉书·邓禹传》: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绣诛烧当种羌迷吾等《后汉书·章帝纪》:烧当羌寇金城,护羌校尉刘盱讨之,斩其渠帅。《后汉书·西羌传》:以陇西太守张纡代为校尉
    邓训:永元元年(89年)-永元四年(92年)《后汉书·西羌传》:永元元年,纡坐征,以张掖太守邓训代为校尉
    聂尚:永元四年(92年)-永元五年(93年)《后汉书·西羌传》:和帝永元四年,训病卒,蜀郡太守聂尚代为校尉
    贯友:永元五年(93年)-永元八年(96年)《后汉书·西羌传》:五年,尚坐征免,居延都尉贯友代为校尉
    史充:永元八年(96年)-永元九年(97年)《后汉书·西羌传》:至八年,友病卒,汉阳太守史充代为校尉
    吴祉:永元九年(97年)-永元十二年(100年)《后汉书·西羌传》:明年,充坐征,代郡太守吴祉代为校尉
    周鲔:永元十二年(100年)-永元十四年(102年)《后汉书·西羌传》:以酒泉太守周鲔代为校尉
    侯霸:永元十四年(102年)-永初二年(108年)《后汉书·西羌传》:侯霸代为校尉
    段禧:永初二年(108年)-永初四年(110年)《后汉书·西羌传》:以西域都护段禧代为校尉
    侯霸:永初四年(110年)-元初元年(114年)《后汉书·西羌传》:段禧病卒,复以前校尉侯霸代之,遂移居张掖
    庞参:元初元年(114年)-元初二年(115年)《后汉书·西羌传》:侯霸病卒,汉阳太守庞参代为校尉
    任尚:元初四年(117年)在位《后汉书·安帝纪》:九月,护羌校尉任尚使客刺杀叛羌零昌
    马贤:永宁元年(120年)-永建四年(129年)《后汉书·安帝纪》:护羌校尉马贤讨沈氐羌,破之
    韩皓:永建四年(129年)-?《后汉书·西羌传》:其冬,贤坐征免,右扶风韩皓代为校尉
    马续:?-永和元年(136年)。阳嘉三年(134年)在位《后汉书·西羌传》:皓复坐征,张掖太守马续代为校尉《后汉书·南匈奴传》:永和元年,晔病征,以护羌校尉马续代为度辽将军《后汉书·顺帝纪》:冬十月,护羌校尉马续击破之
    马贤:永和元年(136年)-永和四年(139年)《后汉书·西羌传》:永和元年,马续迁度辽将军,复以马贤代为校尉《后汉书·西羌传》:征贤为弘农太守
    胡畴《后汉书·马融传》: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征之
    赵冲:汉安元年(142年)-建康元年(144年)《后汉书·西羌传》:汉安元年,以赵冲为护羌校尉《后汉书·后汉书·五行志》:三月,护羌校尉赵冲为叛胡所杀
    卫瑶(一作卫琚):建康元年(144年)-?《后汉书·顺帝纪》:领护羌校尉卫琚追讨叛羌,破之《后汉书·西羌传》:领护羌校尉卫瑶追击玄等
    张贡:永嘉元年(145年)-永寿元年(155年)《后汉书·西羌传》:以汉阳太守张贡代为校尉
    第五访:永寿元年(155年)-延熹二年(159年)《后汉书·西羌传》:永寿元年,校尉张贡卒,以前南阳太守第五访代为校尉
    段颎:延熹二年(159年)-延熹四年(161年)《后汉书·西羌传》:延熹二年,访卒,以中郎将段颎代为校尉
    胡闳:延熹四年(161年)-延熹六年(163年)后汉书·西羌传》:以济南相胡闳代为校尉
    段颎:延熹六年(163年)-?。建宁元年(168年)在位《后汉书·段颎》:冬,复以颎为护羌校尉《后汉书·灵帝纪》:使护羌校尉段颎讨先零羌
    皇甫规:?-熹平三年(174年)《后汉书·皇甫规传》:再转为护羌校尉
    田晏《后汉书·鲜卑传》:先是护羌校尉田晏坐事论刑被原
    泠征(一作伶征):?-中平元年(184年)《后汉书·灵帝纪》:攻杀护羌校尉伶征《后汉书·董卓传》:杀护羌校尉泠征
    夏育:中平元年(184年)-?《后汉书·盖勋传》: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
    杨瓒:初平元年(190年)在位《后汉书·王允传》:乃上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
    王琰《三国志·魏书·常林传》: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
    杜畿:?-建安十年(205)《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苏则:黄初元年(220年)-?《三国志·魏书·苏则传》:文帝以其功,加则护羌校尉
    温恢:约黄初四年(223年)。死于赴任途中《三国志·魏书·温恢传》: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徐邈:约太和二年(228年)-正始元年(240年)《三国志·魏书·徐邈传》: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IP属地:意大利7楼2023-07-01 16:57
    回复
      2025-07-19 01:22:25
      广告
      矛盾的发生除了汉人在河湟地区的屯田压缩了其生存空间,还有着气候变化,官吏压榨,劳役,民族风俗不一等原因所产生的摩擦。而随着东汉时期将战败的部众内迁或者部众的自主内迁导致矛盾日益激化。东汉为什么要任由他们进入汉地呢,主要原因我觉得有两个,军事上东汉朝廷需要内迁的外族戍边和服兵役,经济上关中在经历了西汉的动乱之后人口流失严重,急切需要人口填补,西汉是关中本位,他们利用陵邑制来强行迁关东富户,豪杰于关中,而东汉则使用了更方便更省力的以夷充实关中,以补充劳动力和税收。汉明帝死后,汉章帝继位,在此时期由于官吏压迫导致冲突战争走向了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从公元77年至101年。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7-01 19:27
      回复
        东汉初以来,羌人陆续迁入关中等地。《后汉书·西羌传》载,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先零羌被马援击败后投降,徙置于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其中扶风郡在今陕西关中西部,这是羌人首次大规模迁入关中。另据上文记载,明帝永平元年(58),窦固击败羌人首领滇吾,“余悉散降,徙七千口置三辅”。这些投降的羌人被迁入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从而使羌人迁入整个关中地区。东汉时羌人迁入关中地区有明确记载的只有上述两次。其实,绝不止这两次。除关中地区外,羌人还迁入陕北北部和陕西西部(即今凤县、略阳、宁强一带)。例如,在上郡、北地、西河、安定诸郡即有不少羌人(《资治通鉴》)。广汉、武都郡也有大量的羌人,东汉时此二郡部分辖地在今陕西境内。除羌族大量迁入陕西外,匈奴等少数民族纷纷迁入陕北等地,其数量已难确知。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7-01 19:41
        回复
          参考于《后汉书·西羌传》
          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一场由于安夷县官吏强抢卑湳部妇女引起的纠纷导致以卑湳、勒姐、吾良三个部落发动叛乱,陇西太守派遣军队随同金城郡兵平叛,由于局势紧张,护羌校尉吴棠屯兵安夷县,次年建初二年(77年),烧当羌豪滇吾的儿子迷吾便率各部一同造反,击败金城郡太守郝崇,斩杀两千余人。威名大震,得到了其余部落的响应,甚至连地处河西走廊的卢水胡也响应了,这也导致东汉朝廷开始重视起来,至此开启了第一阶段的战斗:汉朝方面以武威郡太守傅育为护羌校尉,派行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率领北军的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等五校兵以及各郡的弓弩手,共三万人前往冀县讨伐西羌,马防在临洮之战大破西羌,斩杀四千余。后又在建初三年(78年)三路出击击败了羌将布桥,斩杀俘获一千多人,缴获牛羊十多万头。羌将布桥率万余人投降。
          东汉元和三年(86年),恢复元气的迷吾侵扰陇西郡,其弟号吾被生擒。陇西郡太守张纡将号吾放走,号吾将自己的属军解散,迷吾退居到黄河以北的归义城。护羌校尉傅育想挑拨西羌人与小月氏互相争斗。西羌人与小月氏获悉傅育的企图,于是反叛出塞,依附迷吾。
          章和元年(87年),傅育调集诸郡兵马合两万人准备进攻迷吾,但是在军队尚未集结之时独自挺进,迷吾见状假意逃窜。三月,傅育以三千精锐骑兵追击,在三兜谷中伏兵,傅育及其部下将士八百八十人阵亡。
          章帝重新命陇西郡太守张纡为护羌校尉,在木乘谷打败西羌兵,迷吾表示投降,张纡接受。张纡在临羌接待迷吾,宴会上,张纡下毒酒毒死迷吾,伏兵杀死羌酋八百余人。由于张纡的行为导致羌人复叛,迷吾子迷唐继立,实力更加强盛。
          章和二年(88年),大臣推举原张掖太守邓训取代张纡任护羌校尉。邓训接纳了被迷唐攻打的小月氏,使得湟中地区的小月氏都敬服邓训。邓训再招降西羌各部,迷唐的叔父号吾,率本部八百户前羌人依附汉朝。邓训以四千军队出塞,在写谷打败迷唐,迷唐撤离出大、小榆谷,到颇岩谷。
          永元元年(89年)春,迷唐打算回到大、小榆谷。邓训命长史任尚率领湟中的六千兵士,袭击败迷唐,斩杀一千八百余人,俘虏二千人,缴获马牛羊三万余头,使迷唐遭到重大打击。迷唐收集余部,西迁一千余里,东吾的儿子东号前来归降。
          永元五年(93年),护羌校尉贯友派兵出塞攻打烧当羌王迷唐于大小榆谷,斩首八百余,迫使其遁逃。于是贯友便沿着逢留之河筑造堡垒,制造大船,建立河桥,欲追击迷唐,迷唐便率部落远迁至赐支河。
          永元九年(97年),迷唐率众八千人犯陇西郡,加上其他西羌人部落,共三万人步骑兵,打败了陇西郡兵,杀死大夏县长王超宇 。汉和帝派遣刘尚,小辫子代征西将军,越骑校尉为副,率三万汉、羌、小月氏兵行讨伐。迷唐逃到临洮之南。刘尚在高山大败迷唐军,斩俘一千余人。迷唐后来也使汉军死伤惨重,汉军不能再追,于是回师。
          永元十一年(99年),在谒者耿谭的计划下,迷唐投降汉朝,到京城洛阳朝见。这时候迷唐的残部已不足两千,因饥饿穷困,全部迁入到金城。汉和帝命迷唐率部返回大、小榆谷。因汉朝修筑了河桥,大、小榆谷已经不安全,迷唐以部众饥饿为托词,不肯远行。护羌校尉吴祉赐给迷唐许多金帛,让他购买谷物和牲畜,以求早日出塞。但西羌人认为朝廷又有阴谋。于100年,迷唐再度反叛,攻杀抢掠。
          永元十三年(101年),迷唐率兵回到赐支河曲,接近汉朝边塞。侯护羌校尉周鲔和金城太守霸,率兵三万,打败迷唐,烧当羌瓦解,六千余人投降,迷唐越过赐支河源头远逃,投靠发羌。
          至此,从汉章帝时爆发到汉和帝时结束,历时二十五年的羌乱得到了平息。双方以围绕着西海湖陇山一带进行了惨烈的互相征伐,但这个没能阻止部落持续向内地迁徙。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7-02 00:48
          收起回复
            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在安帝登基那年全国就有18个郡国发生了地震,41个郡国发生了水灾,28个郡国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而此时河湟地区由于恶劣气候的影响导致无法容纳那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能不停的向东迁徙,但是他们在凉州并没有生活的更好,依旧受到剥削和徭役。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7-02 07:06
            回复
              永初羌乱是由先零羌首领滇零带领下爆发的一场反抗东汉朝廷统治的叛乱,从107年的起义到108年正式称帝战争一直持续到118年才被朝廷平定,战争波及到了凉、并、益三州,叛军兵锋之盛甚至深入到关中河内地区。而战事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3-07-02 07:29
              回复
                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滇零从永初元年起兵,到永初六年病死,这段时期他先是击败了由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统领的左右羽林军、北军五校的部队及各郡军队共五万人,战死近万人,汉军主力战败造成的政治影响促使滇零在次年登基自称天子,并且带领诸羌对东汉朝廷进行了全面进攻,东路攻入并州,西路参狼羌攻入益州,而自己带领大军直扑三辅地区,迫使东汉朝廷从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先是由邓骘被召回,由任尚带兵继续在冀县抵抗,此时由河西走廊回来的梁慬在张掖大破羌人,斩获六七千,朝廷见状便以他为统帅,委以西方事,令为诸军节度。虽然第二任梁慬在军事指挥上是强于前任的,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在有限的兵力下只能进行防御,而羌人部队则四处攻城略地,各地城池沦陷,郡守战死的消息比比皆是,这也代表了东汉西部边防体制的奔溃。在这种情况下,东汉朝廷再度抽调了郡国兵由骑都尉任仁前往关中支援,但不久后梁慬就被派往讨伐南匈奴了。任仁在能力上十分堪忧,但也有可能是士卒战斗力问题,屡战屡败,而随着大批羌人南下益州发动了汉中之战,这也代表着冀城后方受到了威胁,朝廷便命任尚回军长安驻防。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3-07-02 08:22
                回复
                  2025-07-19 01:16:25
                  广告
                  永初四年,由于当时朝廷无法快速平定南匈奴、东羌叛乱,以邓骘为首的朝臣以无法兼顾两边为由,决议放弃凉州。虞诩则以祖宗之地不可弃,丢了凉州,关中就会变成前线以及凉州产马且凉州多将才为由进行了阻止,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而面对这种局势虞诩也提出了他的建议,总得来说就是对凉州人进行拉拢,落实察举制,以及迁民实边和募民实边。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3-07-02 22:41
                  回复
                    永初五年,任尚因作战不利被罢免,关中地区防务落到了班雄手上。而叛军在关中迟迟无法取得成果,转而攻打河东郡,在打穿河东之后继续深入河内郡,洛阳震动...至此叛军到达全盛。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3-07-03 00:14
                    回复
                      而东汉朝廷决定将边郡内迁,算是一个精简版的弃陇西,各地郡守强迫各郡百姓迁入内地,在暴力迁徙和恶劣环境之下百姓死伤无数,幸存者为奴为婢,此举迫使当地百姓联合羌人起义,其中就有杜氏兄弟和王信的起义军。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3-07-03 00:24
                      回复
                        永初六年(112年),是汉羌战争的转折点,汉人领袖杜琦和羌人领袖滇零先后去世,羌人由他的儿子零昌继位,零昌年龄还小,同族的狼莫为他出主意,另外任命杜琦之弟杜季贡为将军,分兵驻扎到丁奚城。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3-07-03 00:31
                        回复
                          113年,牢羌在安定郡与侯霸交战。
                          114年,西羌掳掠武都、汉中二郡,返回与零昌会合。先零、多号被侯霸、马贤在枹罕(今甘肃临夏)打败。
                          115年,先零羌与中郎将尹就在益州刺史部交战。
                          116年五月廿五,度辽将军邓遵率领南匈奴单于,在灵州进攻零昌,斩杀八百余人。十二月十二,任尚派兵在北地进攻零昌,杀死零昌的妻子儿女,焚烧他们的住舍,将七百余人斩首。
                          117年九月,护羌校尉任尚又收买效功羌人号封,刺杀了零昌。朝廷封号封为羌王。十二月廿五,任尚与骑都尉马贤在富平县大败狼莫的羌军,斩杀五千人,狼莫逃走。于是西河郡的西羌部落虔人部一万人前往度辽将军邓遵处归降,陇右郡县平定。
                          118年,度辽将军邓遵收买上郡羌雕何刺杀了狼莫,朝廷将雕何封为羌侯。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3-07-03 00:32
                          回复
                            从永初七年到元初五年的战役中,东汉朝廷征调了南匈奴的士兵,以马贤、任尚、邓遵、侯霸等人为将,又充分利用羌人之间的矛盾,一边在正面战场消灭其主力,一边又对首领进行了斩首行动。诸羌遂平。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3-07-03 00:36
                            回复
                              2025-07-19 01:10:25
                              广告
                              随着羌乱的平息,东汉朝廷开始逐渐收复失地,重新构筑西北国防,恢复生产,重新外迁郡县。但是,随着新上任的东汉政府任命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由于二人对百姓残暴骚扰,导致在永和五年夏,湟水地区且冻、傅难种羌起而反抗。他们围攻金城,进攻三辅,杀害地方长吏。至此永和羌乱爆发。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3-07-03 0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