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映椒房吧 关注:10,426贴子:573,382

回复:【杂记】杂记堆放贴,把看到有趣的历史内容堆放在这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除此之外,真德女王在位期间还在内政上有很大的举措:其一是职官制度的完善。二是在礼仪规制上的发展。政治改革是为了强化王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其中大量借鉴了唐朝的政治职官制度。如,所设执事部为国王秘书机构,所行之事与隋唐中书省基本相同。而礼仪制度中,真德四年(650)四月,命出身真骨为官之人执牙笏。新罗骨品制中,“官制的高低是以骨品的高低为依据。不同的头品可以担任哪一种官职有严格的限制,骨品越高擢升的官位也就越高,反之亦然”,而隋唐则有“文武之官皆执笏,五品以上,用象牙为之”之制,真德女王以真骨出身官吏执牙笏,其实就是对唐朝礼仪制度的借鉴。此外,五年正月朔,真德女王在朝元殿接受百官朝贺,此后这一制度成为固定礼制。而每年元正之会更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即为中原王朝所坚持的重要制度,也可知真德女王确定朔日“贺正之礼”的来源。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0-21 23:22
回复
    纵观真德女王在位的八年,唐罗关系发展较之善德女王更进了一步——完成了与唐朝藩属关系的完全确立,同时又大量借鉴了唐朝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在巩固新罗国家政权和发展与唐关系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新罗能够最终借助唐朝力量统一半岛奠定了基础。而真德女王也因其促进唐罗关系发展的功绩得以位列太宗昭陵十四蕃君长之列。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0-21 23:22
    回复
      2025-07-25 18:56: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善德、真德两代女王之后,新罗两百年间再未出现女王。但到了9世纪的时候,新罗又出现了一位真圣女王,也是朝鲜半岛各政权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女王。真圣女王的出现说明性别因素还没有被严格地执行于王位继承之中,这可以从真圣女王之前几代王位继承中的一些矛盾性说法中得到证实。如新罗第四十七代宪安王(857—861)死前提道:“寡人不幸,无男子有女。吾邦故事,虽有善德、真德二女主,然近于牝鸡之晨,不可法也。甥膺廉,年虽幼少,有老成之德。卿等立而事之,必不坠祖宗之令绪。”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10-21 23:22
      回复
        真圣女王本名金曼(一说“垣”),为景文王之女,宪康王、定康王之妹。于公元887年即位,在位共11年。真圣女王在位时期已经是新罗王朝的末期,国内经济困窘、政局动荡,而真圣女王为了增加收入,派遣使者督促各地租税,更加剧了叛乱的发生。其时“盗贼蜂起”,其中大者如弓裔、甄萱等,一派末世之景象。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10-21 23:23
        回复
          真圣女王,虽然史籍记载中对于其秽乱后宫、任用面首乱政等行为有颇多微词,但从定康王言真圣女王有丈夫之相;真圣女王八年,崔致远进实务十余条,真圣女王“嘉纳之”,并拜授其阿冶之职;十一年六月,因国内动荡,下诏罪己,并准备禅位太子等事来看,真圣女王也并非全然昏庸之主,只是遭逢乱世无力回天,且志多不在此罢了。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10-21 23:23
          回复
            真圣女王是由于自身“天资明锐,骨法似丈夫”的优秀素质获得定康王支持而得以即位的。此外,真圣女王也积极于佛教之事,即位当年即于皇龙寺设百座听法;第二年又因病重赦免囚徒殊死以下,许度僧六十人,并因此得以痊愈;又曾命担任国王文翰撰写的崔致远为诸多新罗高僧撰写碑铭等,都显示出真圣女王对于佛教的推崇。但在真圣女王时期又看不到对其女性身份的质疑,因而崇佛过程中也就看不出与此相关的倾向。不过这也只是朝鲜半岛女性统治者的最后余响,随着宋明理学传入朝鲜半岛,女性最终在王位继承中被彻底排除。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10-21 23:25
            回复
              尚侍:日本朝中最高的的女官,职位相当于天皇的秘书长,主要管理内侍司各事务,神器的掌管、后宫事务奏请和赏罚、后宫女官及官员夫人的管理,天皇敕令的传达等任务。原定品级是从五位,后因平城天皇宠爱其尚侍药子,将其升至三位,故此后尚侍品阶就定为三位。  尚侍定员两人,多由未婚的重臣之女或已婚的功臣夫人充任,但也经常成为天皇的妃子,是极高的荣誉职务。
              自真子后,内侍司正式女官最高为典侍,尚侍再少授与。且从道长时代,尚侍已成为预备女御之代名词,故后世又称尚侍为无品之女官,盖受天皇宠爱后,即可成为中宫皇后或皇太后,再无品级可言也。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10-21 23:30
              回复
                以“皇亲政治”为统治原则皇亲,即亲王(男)、内亲王(女)、诸王(子、孙、首、玄)的总称。皇亲政治,即以天皇、皇后和皇太子处于权力中枢的统治体制。它的出现是当时为了加强天皇的专制统治,防止贵族官僚干预皇位继承和进行分权活动的必然结果。为维护皇亲统治体制,禁绝皇亲以外人员插手核心政治,当时确立了一条不移的原则,即皇后的遴选仅限于皇亲范围,有助避免大化改新前苏我氏以外戚身份干预的历史重演,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皇权。由于皇后特殊的出身背景,这一时期有一个多见的政治现象,即每当皇位继承发生变故,或因皇太子尚年幼而无法即位理政,常由皇后继夫皇之后为天皇,如皇极、齐明、持统、元明等。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历史上女天皇辈出的时代。皇亲政治的再一个特点是,由皇亲出任摄政或太政大臣,以便天皇直接控制太政官这个重要官署,使太政官成为皇权的屏障和体现者。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权重位显的职官大都由皇亲出任。皇亲集团如此广泛而直接掌握国家各级权力,这正是古代天皇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性现象。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3-10-21 23:32
                回复
                  2025-07-25 18:50: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提起奈良时代,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遣唐使的派遣和唐风文化的繁荣,殊不知“在以正仓院宝物为代表的华丽的唐风文化这一现象的背后,该时代也是接连不断的叛乱、谋反、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时代”。[插图]
                  奈良时代共历8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孝谦为女皇,统治将近30年,圣武天皇虽在位25年,但实际由光明皇后执掌实权。与之类似,在位6年的淳仁天皇受孝谦女皇的操纵。因此奈良时代被称为“女人掌权的时代”。
                  按照皇朝惯例,如果天皇驾崩后产生皇位之争,当由皇后作为“过渡”天皇即位避免事态恶化。推古、齐明(皇极)、持统三位女皇,均属此类“过渡”天皇。
                  同“皇权归一”相关,平安以后女皇即位不再。至8世纪,同天皇生前禅让的制度性存在互为表里,皇位争夺经常围绕立、废太子展开。在两代天皇交替之际如果出现政治乱局,一般推拥过渡性女皇,如推古、皇极、持统、元明女皇,均属这种性质。但是自此之后,除了江户时代的两个例外,女皇不复存在。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3-10-21 23:35
                  收起回复
                    玛丽德美第奇与鲁本斯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3-10-21 23:40
                    回复
                      路易十三亲政的次年(1615),玛丽·德·美第奇聘请萨洛蒙·德·布罗斯以佛罗伦萨的皮蒂宫为模本,为自己营建新寝宫卢森堡宫。1622年2月26日,为装饰通往其寝室的宫殿底层西翼长廊,玛丽和鲁本斯签订了委托合同,要求画家在四年内“亲自设计并绘制24幅展现太后显赫生涯与英雄事迹的组画”10。玛丽继承了美第奇家族赞助艺术以服务于统治的传统,力图通过绘画让自己流芳百世。作为外来的法国太后,玛丽也需要借助艺术美化其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公共形象。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3-10-21 23:41
                      回复
                        1625年5月,作为玛丽之女亨利埃塔·玛丽亚与英王查理一世的代理婚礼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美第奇画廊正式揭幕。该组画在画廊内基本按玛丽的生平顺时针排列,可视为其主人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美第奇画廊入口的南墙上悬挂了玛丽的父母及其本人的三幅肖像画:《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奥地利的乔安娜像》(图2)与《托斯卡纳大公美第奇的弗朗切斯科一世像》(图3)均朝向居中的《玛丽·德·美第奇像:凯歌高奏的王后》(图4),形成一组美第奇家族的“三联画”。轴心画《玛丽·德·美第奇像:凯歌高奏的王后》赋予整套画作以定调之意,组画的叙事从此开始,又最终回到那里。西墙上悬挂的十幅画作描绘了玛丽从出生、远嫁法国、太子诞生到加冕为法国王后的辉煌前半生。北墙上描绘宣布王后摄政的巨幅画作既是整个组画也是玛丽生平的分界点。东墙上陈列的十幅画作则呈现了太后摄政、还政于路易十三、母子战争及其和解等更具争议性的主题。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3-10-21 23:41
                        回复
                          玛丽与享利四世的婚姻是组画前半部分的重头戏,为此,鲁本斯以《亨利四世收到玛丽·德·美第奇的肖像》(图8)、《玛丽·德·美第奇与亨利四世在佛罗伦萨的代理婚礼》(图9)、《王后登陆马赛》(图10)、《国王与王后的初会》(图11)这四幅画作来着重渲染此段联姻的重要性。1600年,年轻的鲁本斯见证了玛丽在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举行的代理婚礼,甚至将自己画入《玛丽·德·美第奇与亨利四世在佛罗伦萨的代理婚礼》13。玛丽其实是因没有子嗣而与亨利四世离婚的玛戈王后的替补者,而与财力雄厚的美第奇家族联姻,还可缓解法国王室的巨额财政赤字。嫁给亨利四世的次年,玛丽就诞下了未来的路易十三,《太子诞生于枫丹白露》(图12)表现的就是王储诞生的欢乐场景。王位继承人的降临对法国王室而言至关重要。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3-10-21 23:42
                          回复
                            如果说美第奇组画的起始部分尚未凸显玛丽的政治地位,那么中间部分则呈现了权力从亨利四世转移给玛丽的关键性场景。在《委王后以摄政权》(图13)中,以卢森堡宫样式的建筑为背景,亨利四世在出征前将象征法国王权的绘有百合花的球体转交给玛丽,玛丽牵着年幼的太子一同登台,显示出她对权力的接管是一种母性的保护,由此展现出一幅完美和谐的权力谱系图。紧接的“三联画”凸显了玛丽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它们不但在尺幅上是整个组画里最宽大的,还在叙事序列中占据了承前启后的枢纽位置。《王后在圣德尼大教堂的加冕》(图14)描绘的是1610年5月13日在亨利四世的见证下玛丽于圣德尼大教堂加冕的场景,加冕无疑巩固和加强了王后摄政的合法性14。加冕典礼的次日亨利四世即遇刺身亡,路易十三尚不及9岁,无法亲自主持朝政,玛丽开始以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作为组画转折点的《亨利四世封神与宣布王后摄政》(图15)同时表现了亨利四世在众神引领下升入天堂和身着黑衣悼念亡夫的玛丽在众臣支持下获得摄政权。在亨利四世被刺杀仅几小时后,巴黎高等法院就召开会议宣布王后摄政。亨利四世在世时对政局并无太大影响的玛丽,以太后这一新身份登上了法国政坛的前台。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3-10-21 23:43
                            回复
                              2025-07-25 18:44: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过要继承亨利四世的政治遗产并非易事,玛丽并不以武功见长,她唯一的军事胜利被鲁本斯戏剧性地呈现在《于利希的凯旋》(图16)中。太后的首要任务是调整先夫的外交政策,其摄政期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为儿女安排双重联姻,促成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西班牙等敌国和解。《为法国与西班牙互惠联姻之诸神集会》(图17)与《法国与西班牙交换两位公主》(图18)就是对这一双重联姻的生动描绘。1615年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安娜结婚,路易十三的妹妹伊莎贝拉公主则与未来的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结婚。双重联姻确实带来了明显的政治效益,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和平一直维持到三十年战争的最后阶段16。鲁本斯生活在赞助人对委托有明确要求的时代,在创作美第奇组画时不可避免地充当了太后赞美者与辩护者的角色,《摄政的美好时光》(图19)就是对玛丽摄政的直接礼赞。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3-10-21 2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