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封仆固怀恩幼女为“崇徽公主”,嫁与登里可汗。崇徽公主经太原道入回鹘,唐诗中提供了证据。雍陶《阴地关见入蕃公主石上手迹》诗云:汉家公主昔和蕃,石上今余手迹存。风雨几年侵不灭,分明纤指印苔痕。晚唐时,李山甫有《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一诗: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据此可知,崇徽公主入回纥和亲曾途经阴地关。阴地关,位于长安至太原的驿道上,今山西灵石西南五十里,唐太宗取霍邑时曾驻于此。李山甫又有《代崇徽公主意》诗:“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按:一作“昭”)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其用意仍在借此讥讽唐廷无能。宋人欧阳修也有《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诗:“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北宋对外软弱,屈辱事敌,上层统治集团以权谋私,不恤国事,欧阳修借古讽今,其用意与李山甫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