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映椒房吧 关注:10,418贴子:572,170

回复:【杂记】杂记堆放贴,把看到有趣的历史内容堆放在这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半岛女主
它的第一位女王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在位时间:公元632-647),当她过世以后,侄女真德女主继位,开启了一段女皇妃当政主朝的兴盛时期;景文王之女,真圣女主在公元八八七年因兄宪康王、定康王过世而称王,并于十年后禅位于宪康王庶子峣(孝恭王)。除此以外,摄政的女性还有景德王妃(满月夫人,公元742-780年摄政)、尹大妃(贞憙王后,公元1418-1483摄政)、尹大妃(文定王后,公元1501-1565摄政)、沈大妃(仁顺王后,公元1532-1575摄政)、金大妃(孝懿王妃,公元1800-1803摄政)、金大妃(纯元王妃,公元1834-1839摄政)、赵大妃(神贞王妃,高宗在公元1863年继位后其以“大王大妃”垂帘听政)。在朝野内外的支持呼声背景下,高宗于一八九七年在德寿宫登基称帝,宣布大韩帝国成立。一九〇七年七月,高宗李熙退位,皇太子李坧承袭皇位,史称纯宗。皇太子妃尹氏随即封后,成为继明成皇后闵氏以来的中殿新任人选,同时她也是大韩帝国唯一的皇后。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23-11-03 23:43
收起回复
    19世纪朝鲜王权的一个特点是,国王皆是年幼或年少即位,即位初期必然经历垂帘听政,如纯祖即位后由英祖的贞纯王后庆州金氏垂帘听政,宪宗即位后由纯祖的纯元王后安东金氏垂帘听政,哲宗即位仍由纯元王后安东金氏垂帘听政,高宗即位后由宪宗母亲神贞王后丰壤赵氏垂帘听政。这既是“势道政治”产生的原因,也是“势道政治”发展的后果,导致每一代本就先天不足的王权在成长初期就已被“势道政治”控制,后期难以突破其权力包围,以至于国王成为金赵两家的傀儡,这在哲宗时期达到高潮。  宪宗十五年(1849),宪宗无嗣而逝,安东金氏与丰壤赵氏围绕王位继承人问题展开激烈角逐,两大外戚集团各以纯元王后金氏、神贞王后赵氏为后宫代表在王族旁支中寻找棋子。最后,纯元王后以长辈身份占得优势,选取恩彦君李裀之孙李元范为王位继承人,封德完君,命郑元容前往江华岛迎接李元范,改名李昪,入承纯祖大统,成为纯元王后的养子。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23-11-04 15:11
    收起回复
      2025-07-18 04:37:23
      广告
      确立垂帘听政体制,全面恢复哲宗家族名誉。新王登基之际,纯元王后垂帘听政,确立安东金氏对朝堂的控制。在哲宗即位前一天,纯元王后下令为哲宗祖父恩彦君恢复爵位,建造祠宇,同时删改公私文籍中有关恩彦君的罪行记录,新建恩信君李禛的祠宇。哲宗即位几日内,纯元王后又下令按照德兴大院君的前例,追封哲宗生父为全溪大院君,恢复伯父常溪君李湛的爵位,追赠伯父丰溪君李瑭及兄长永平君李昱,追封嫡母、生母为大夫人。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23-11-04 15:13
      回复
        哲宗在位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即位年到二年的纯元王后垂帘听政时期、二年纯元王后撤帘还政到八年纯元王后去世、八年到十四年哲宗去世。可以说,哲宗王权在安东金氏的严密控制下极度弱化,这是朝鲜时代的王权遭遇外戚压制的空前形态。安东金氏压制了王室、儒林、言官,控制了备边司、议政府、六曹,在哲宗时期成为权势熏天的政治集团,虽然丰壤赵氏暂时屈服,但仍伺机而动,所以哲宗朝廷政治的核心主要围绕金赵两家的斗争展开。在此局势中,以往的士林政治遭遇重创,言官活动受到压制。由于哲宗懦弱无能,王权无法依靠士林得以伸张诉求,士林也无法依靠王权来重振气象。久而久之,国内民生和国外“洋扰”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民众起义和列强侵逼成为必然之势。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23-11-04 15:14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23-11-04 16:51
          收起回复
            纯祖的夫人纯元王后是唯一两次垂帘听政的朝鲜王妃,这是宪宗与哲宗时期的事情。两次的垂帘听政时间加起来超过十年,这是朝鲜时代最长的垂帘听政。19世纪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也得益于此。或许是因为这种自信,纯元王后在哲宗初期垂帘听政时给娘家的族兄弟金兴根写了一封信,信中称名义上的国王哲宗是“无异于村童之上监”。[插图]这是把时任统治者的国王比喻为“乡下的孩童”。大妃的威严以及大妃的权力由是可见一斑。哲宗是思悼世子的庶子恩彦君之孙,他在江华岛务农时一跃被尊为国王,所以任何人都可能认为他是“村童”。但如果不是大妃,没有人敢在信中这样公然地说出来。把国王视为孩童的看法并非纯元王后独有。在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王宫中度过波澜万丈人生的大妃,显然会把年幼的国王视为成王之前不懂事的孩童。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23-11-05 10:50
            收起回复
              另一条争议颇大的有关用纸的记载,与和帝邓皇后有关。永元十四年(102)冬邓绥被册立为后,《后汉书·皇后纪》记载: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是时,方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邓皇后禁绝此前方国贡献珍丽之物的做法,只允许贡献纸墨,可见当时纸张用于书写,已经是较为普通之事。不过,坚持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学者,认为皇后不可能绕过皇帝自行向方国下达命令,因而主张此事发生在殇帝延平元年(106)邓后临朝称制以后。这一看法似是而非,成书较范晔《后汉书》更早的袁宏《后汉纪》记载:初,阴后时诸家四时贡献,以奢侈相高,器物皆饰以金银。后不好玩弄,珠玉之物,不过于目。诸家岁时裁供纸墨,通殷勤而已。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23-11-06 20:58
              收起回复
                可见在平时,皇室亲戚就会给皇后贡献礼物,不一定非得等到临朝称制以后。因此,邓绥为皇后时,诸家贡献纸墨是极有可能的。史载邓绥“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诸家贡献纸墨无疑应是抄写典籍用的。由此可知,永元十四年前后,纸张作为书写载体,使用已较为普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23-11-06 20:59
                回复
                  2025-07-18 04:31:23
                  广告
                  此前学界对造纸术起源的最早时间争议颇大,但基本认为用纸书写的出现比较晚。文献所载贾逵与邓皇后用纸书写的场合,与籾山明根据楼兰出土魏晋纸文书认为的纸张早期主要用于书信和书籍写作的特点相吻合。因此,认为纸张在东汉早中期已经比较成规模地用作书写,目前看来较为稳妥和可靠。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23-11-06 20:59
                  回复
                    虽然“纸”字早期表示丝质物品,但在粗糙的原始纸张出现以后,因为工艺和外观相近,时人也把纸张称为“纸”。随着造纸技术改良,尤其是蔡伦革新工艺以后,纸张作为书写载体得到迅速普及。为了避免“纸”字早期含义干扰,“帋”字被创造出来,以替代“纸”字表示植物纤维纸。不过,“帋”最终并没有完成历史使命,反而是“纸”字逐渐被稳定用来表示纸张,其早期含义不为人知。去汉已久的王隐和范晔,对“纸”、“帋”两字交替演变缺乏正确认知,望文生义阐释两字形体构造,认为早期的“纸”表示丝纸,后出现的“帋”表示植物纤维纸,并将造纸术发明权归于蔡伦。这一错误认识影响深远,所谓丝纸及蔡伦发明造纸术等认识,都是层累造成的,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放宽视野,从简牍到纸张的更替,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书写载体的变化,从此以后,书籍更易于制作与流通,信息更易于传播与获取,连带着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既深且巨的变化。清水茂指出东汉学风的转变与纸张的广泛使用密切相关,张荣强、韩树峰指出书写载体的更替导致了户籍制度的重大变化,张荣强还将之与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相联系。在这些观察之外,无疑有更广阔的空间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23-11-06 21:01
                    回复
                      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已立窦后。及后临朝,故委用于蕃。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及其支类,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自以既从人望而德于太后,必谓其志可申,乃先上疏曰:
                      臣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泛泛东西,耽禄畏害。陛下前始摄位,顺天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是时,天地清明,人鬼欢喜,奈何数月复纵左右?元恶大奸,莫此之甚。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疾之。
                      太后不纳,朝廷闻者莫不震恐。蕃因与窦武谋之,语在《武传》。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23-11-07 08:43
                      回复
                        《后汉书·卷六十五》:建宁元年春,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虏兵盛,颎众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激怒兵将曰:“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曰:“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埽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来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拜颎羌将军。夏,颎复追羌出桥门,至走马水上。寻闻虏在奢延泽,乃将轻兵兼行,一日一夜二百余里,晨及贼,击破之。余虏走向落川,复相屯结。颎乃分遣骑司马田晏将五千人出其东,假司马夏育将二千人绕其西。羌分六七千人攻围晏等,晏等与战,羌溃走。颎急进,与晏等共追之于令鲜水上。颎士卒饥渴,乃勒众推方夺其水,虏复散走。颎遂与相连缀,且斗且引,及于灵武谷。颎乃被甲先登,士卒无敢后者。羌遂大败,弃兵而走。追之三日三夜,士皆重茧。既到泾阳,余寇四千落,悉散入汉阳山谷闲。”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23-11-07 08:51
                        回复
                          永康元年(167)冬,桓帝驾崩,无嗣,年仅十一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垂帘听政,太后之父窦武为大将军执政。当初,窦妙被立为皇后,太傅陈蕃曾是最积极的支持者,因而大获窦太后信任,这种情况略同于前文所说的胡广之于梁太后。胡广与梁冀的关系不坏,陈蕃与窦武的关系更铁。窦武素有剪除宦官之意,与不满宦官专权的陈蕃一拍即合。于是,他们在尽除宦官这一共同的政治思想下结成同盟。
                          第一次党锢之祸,只是禁锢了党人,并没有大规模的杀戮之举。党人因为禁锢而声望更高。如今,在窦武和陈蕃的主持下,在桓帝时期被逮捕审讯的名士李膺、杜密、范滂等名士,均被赦免并获得重用,禁锢的党人被释放。他们摩拳擦掌,共商治国大计,意欲整顿朝纲,而整顿的重点,就是打击宦官势力,天下士人闻风,莫不扬眉吐气。
                          第一次党锢之祸,并没有大规模的杀戮之举。党人因为禁锢而声望更高。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23-11-07 08:54
                          回复
                            次年五月,日食,窦武以此为由,请求诛除宦官,并先除掉了中常侍管霸、苏康,窦太后觉得事情不可过分,反对尽数诛除宦官,窦武犹豫未决。宦官们获得喘息之机,怂恿灵帝出手,说太后和大将军要废黜皇上。于是宦官们簇拥着皇帝,发动反扑,动用禁军,杀死了窦武和陈蕃,李膺等名士也被抓被杀。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23-11-07 08:55
                            回复
                              2025-07-18 04:25:23
                              广告
                              应该还有伊莎贝拉一世,玛利亚特蕾西亚也可以
                              叶卡捷琳娜是君主制时代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物,唯一有资格与她相提并论的欧洲女性君主就只有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在俄国的历史上,无论在能力上还是成就上,她与彼得大帝都令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年里的其他十四位沙皇和女皇无法企及。叶卡捷琳娜还将彼得大帝留给俄国的遗赠进一步发扬光大。彼得大帝让俄国拥有了一扇波罗的海岸边“面向西方的窗户”,在那里建造起了自己的都城,叶卡捷琳娜继续在黑海海域打开了拥有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这两颗明珠的另一扇窗户;彼得为俄国引进了工业技术和政府机构,叶卡捷琳娜带来了欧洲的伦理、政治和司法理念、文学、艺术、建筑、雕塑、医学和教育;彼得大帝创建了俄国海军,组建了一支曾挫败过欧洲精英部队的军队,叶卡捷琳娜为俄国汇集了全欧洲最伟大的美术馆,以及医院、学校和孤儿院;彼得大帝剃去了大贵族们的胡须,截短了他们的长袍,叶卡捷琳娜则说服他们接受了预防天花的接种;彼得大帝将俄国建设成欧洲强国,叶卡捷琳娜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推动这个国家朝着文化大国的方向走去,在随后的一百年里这个国家滋养出加甫里尔、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巴兰钦、季亚吉列夫等人,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成了叶卡捷琳娜留给俄国的宝贵财富。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23-11-12 1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