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吧 关注:8,200贴子:95,660
  • 2回复贴,共1

什么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常常在想,我们年轻人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中。
我们这些生活在东方大国的普通人,背负着极大的压力。在这个资本主义极度发展的社会上,人们所创造的文化都是与自身的“生产”相割裂的。流水线工人在封闭的工厂中,一遍遍地安装零件,直到有人接替他的岗位,然后拖着身躯回到宿舍;外卖骑手在接单消息的催促下,奔向导航终点的单元门,在派单停止的短暂闲暇中才能点上一根烟;学生在路灯的映衬下奔去学校,在“学习改变命运”的催促中投入背诵和计算,又伴随着被路灯拉长的影子归来。当他们回到自己的栖身之所,躺在床上拿出手机,才能通过小说、动漫、游戏、短视频之类的方式来消遣,使自己暂时抛掉一天的压力,最后沉沉睡去。这些生活与生产相割裂的现象反映的是这样一种事实——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和物化。人作为人自身的主体,是绝不会想变为被人随意支配的物品,所以在这样一种被物化的过程中,人是必然会感受到各种不适与痛苦的。与此同时,社会规训塑造出一种鼓励物化的社会意识,“劳动创造财富”“成绩决定一切”都是这种社会意识的体现。这种社会意识是受到资产阶级、小市民阶级和一部分无产阶级追捧的。
这造成了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无产阶级出身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接受着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另一方面他们的父母作为已经被物化的人要求他们的子女接受这种物化。这种要求他人接受社会规训的思想是那些生于上个世纪7、80年代老一代人精神上的典型特征。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见证了8、90年代的种种“阵痛”,变为2000年后的一个个“经济奇迹”,他们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国家通过资本主义由“落后”走向强大的时代。所以,他们坚信,在这个社会中,只要努力就有回报,只要敢想敢做就能获得成功,只要这样就能改变自己过去“落后”的生活——这就是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特征。而他们的子女——那些生于2000年左右的新一代人——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接受着“光辉”的历史宣传,接受着老一代人形成于上个世纪的价值观。由于上一代无产阶级们缺乏良好的教育(主要是逻辑方面),他们大多接触的家庭观念是“弟子规,圣人训”这种封建式的资本主义**制——即使其中的专制主义部分被极大的削弱,但仍会塑造岀某种“权威性”。他们想用这种“权威”来操控自己的子女,期盼着子女能够复现他们年轻时所听说过的那些成功神话。但他们造就的却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现实:新时代的青年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压力就极大,不同于过去那种为了博取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奋斗的学生们,新时代的青年们是被逼迫着投入到这种毫无人性的教育模式当中去的。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大分工的需要,学生们不得不进入学校脱离生产,应试性的教育模式又将脱产者散漫的天性压制住,强硬地用各种规章制度把他们集中组织起来,用他们对跌落到社会底层去过那种恶劣生活的恐惧逼迫他们内卷,然后把他们投入到“最公平”的成绩上的自由竞争中去。在这里,人被当成了劳动力市场上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的“物品”,作为个体的人的一切特性都被抹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抽象的只存在于概念中的人,人就变成了一种商品。但是作为一个人,他会本能地抗拒这种物化。所以当信息壁垒被打破,他们认清了这样一个社会现实:绝大部分学生在这种压抑生活中痛苦地挣扎,然而得来的结局却是泯然众人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就是所谓的学习要改变的那种命运——变成驱动这台创造了无穷竞争和剥削的,造成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的,剥夺着工人劳动成果的肮脏机器柴薪的命运吗?所以学生们为了暂时逃避对未来的恐惧(这里不是克服或者别的什么词,因为可能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克服,但是大多数人都要么是没有考虑那么多,要么是带着惶恐和不安继续面对明天的太阳),总而言之,就要在一种不被他人命令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和“学生职业”毫无关联的事情,他们只能要在这个过程中证明自己的主体性,证明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这样的行为在老一代人看来就是“浪费时间”,在他们眼中,这些子女的主体性是被忽略的,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的子女当成自己的私有物,他们的认识当中是不会觉得一个物会存在什么精神压力的,物只需要服从命令然后被投入工厂变成“人类无差别劳动的结晶”就好。在这一点上,他们这种行为甚至和殖民美洲、非洲,制造了残酷的奴隶贸易的殖民者没有区别。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那些学生寻求精神寄托的行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3 16:12回复
    上述所讲的内容不过是构成我们当下现实的历史的回溯。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矛盾会不自觉地展现出来。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的矛盾,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新时代资本家与旧时代资本家的矛盾等等,正是这些矛盾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这其中大部分矛盾在现实中展开的形式,实际上都是旧的资本主义阶段消亡,新的资本主义阶段兴起的表现。我们在互联网上也能看见这样一种特征:老一辈的势力让位于新的势力,旧一代的保守主义让位于新一代的自由主义与进步主义。
    现实表现为这样一种图景:互联网在这20多年间从起步到如今的繁荣,以此为基础的资本家在这段时间内——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走完了传统资本主义国家花费数百年才完成的发展;与此同时,新时代塑造岀的现代无产阶级们也逐步地登上历史舞台,劳资矛盾也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新的群体与旧的群体间,观念上的分歧转化为现实中的冲突。一句话,社会上到处充斥着矛盾,“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就当下而言,我们所熟知的这样一种信息化社会已经有10年以上的历史了。上一代的互联网被看作一种比较“纯净”的环境,其中的每个人都很和善,“包容,开放,共享”是那个时候的代名词。它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2001年后,经济的快速增长让每个人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也是一个积极的年代。但美好的现实不会一直美好,否则它也就无法成为现实。随着国内市场饱和,经济增长终归还是走向了低潮。社会的波动带来了大量的失业和裁员,人们感到了极大的痛苦,这些现实的痛苦一定是要反映到社会中去的。正如我们前面在谈到学生问题时提到的,人们需要从一个东西中获得精神寄托,他们需要缓解压力。此刻,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与移动电子设备成为了最好的工具,于是人们争相涌入,打破了以往互联网的环境。老人们抱怨新人“坏了规矩”,认为他们没有教养;新人们则指责老人是“婆罗门”,认为他们迂腐陈旧。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你不能去要求一个在学校或者工厂里消耗了十几个小时精力的人再继续保持一种“彬彬有礼”的态度,而经济的下行在塑造着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人。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是怎样的一个原因造就了这种现实,都不得不去接受这样一种现实,也就是现在的网络环境就是一个与以前相比更加浮躁又充满戾气的环境。所以渐渐地,也没有人再谈论那些所谓的规则和以前的环境了,因为这毫无意义现实是不会因为某种旧事物的意志而改变的。
    新的矛盾不仅仅在现实中体现,由于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实中的矛盾在这里变得更加的激烈。80年代所产生的那一批资本家与制造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代表着保守的立场。当代的新资本家们也需要政治、经济上的权益,面对一个早已被瓜分殆尽的市场,他们拿起了自己的武器向所有阻挡他们道路的人发起进攻:“自由、民主、平等”的老三样被提出来,与专制、封建的老人们展开了意识形态斗争;在经济领域,传统金融业的形式已经被改造成了更加信息化的形式,这一功能也就自然而然被一部分互联网企业继承了;信息文化产业的资本家也向传统制造业的资本家们展开了斗争。在这个过程中,新老资本家也意识到外国资本并不是在袖手旁观,而是对他们虎视眈眈。于是他们又开始连起手来对抗外国资本,把民族主义的口号提出来,与外国资本相对抗,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老一代人们的力量。三方力量此消彼长,最终,外国资本失去了竞争的力量,基本失败了,只能苟延残喘。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部分称赞外国的声音被海量其他的声音淹没,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的斗争愈演愈烈:提倡民主,批评现有制度的人,被扣上殖人或者汉奸的帽子;而提倡传统,甚至提倡西方伪史论的人,被扣上了反智皇汉封建的帽子。这就像是来到了历史上西方滞涨危机的年代。在这种年代中,总是会出现新的观念和老的观念的冲突,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反对无产阶级把握自己的命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23 16:13
    回复
      毫不奇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登上了历史舞台。经济下行戳破了那些沉睡在美梦中的无产阶级,使他们不得不面对第二天的清晨。然而,无产阶级何时真正沉睡不醒过?从安源到富士康,这些事实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被人们看见而已。疫情带来的动荡加快了这些矛盾的发展,以往就有的倾向被推向高潮,人们分成了两大群体:一群人对“抗疫神话”深信不疑;另外一群人则因为现实的痛苦,加入了反对的阵营。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避免地会让许多人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阵营当中。互联网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工具来做前期准备。人们左转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但结果就是人们因为现实的压迫开始了对社会的反思。于是,随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劳资矛盾也就被这部分人所搬到台面上来,这又加强了他们的力量。例如关于“网左”这个词的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网左”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这个词能有今天的讨论热度,都已经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现实已经到了逼迫人们去关注这类问题,使他们不得不去寻求途径改善自己生活的地步。劳资问题正在逐渐激化,但作为刚刚起步的阶级,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
      这几种冲突与矛盾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新的矛盾: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的矛盾。老一代人通过**制和和专制手段压迫新一代人,新一代人通过进步主义来反抗老一代人。无论是在资本家当中,还是在许多十分传统的无产阶级家庭里,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资本家通过互联网手段加强着自身的力量,同样,无产阶级也通过这种手段吸收更多的人加入他们。或是因为要对外进行经济扩张的需求,或是因为转移矛盾的需求,或兼而有之,“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手段也被保守的老一代人用来打击那些阻碍着国家利益的群体。封建式的**制和专制主义也通过这种手段想要巩固自身的地位。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首先是在文化上,其次是在经济上,最后是在政治上进行看不见却又十分激烈的残酷的战斗。在这场战斗的背后是一根根在工厂里被切掉的手指头 是一名名因为加班而猝死的公司职员,是一位位因为压力而跳楼的学生——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无产阶级还是最后的牺牲品。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并不只有数百万无产阶级的牺牲,它还带来了一位屹立于东方的巨人。巨人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让整个西方为之颤抖,而现在,我们也一定能让世间一切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们陷入对我们的恐惧!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牺牲,但无论如何,死亡绝不属于我们!让我们去相信,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只会失去锁链,但我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23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