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大同吧 关注:39,387贴子:2,347,858

【代王府复建的猜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代王府的复建应该是2011年大同古城复建中最值得期待的工程之一,最近看到吧友们发了一些有关代王府的资料,相必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关心代王府的复建工程。我在这里根据历史资料、现存的明代王府遗存,大致对代王府的平面及主要建筑的形式做了一些推测,只是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代王府的内涵及复建应当达到的标准。可能复建的设计图早已经做好了,只是我没有看到,有知情的高人,望赐教!
以下所说纯属个人观点,不当及错误处,请高人们指出!


IP属地:陕西1楼2010-12-17 15:08回复
    代王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辽金西京国子监改建”,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改封为代王后,就藩大同所建的王府。具体的内容吧内已有相关资料介绍,此次从略,当然也希望高人的补充。
    代王府复建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现存的代王府遗址,但除龙壁及广智门外,其余建筑都毁,只能期待地下遗址的发现,以确定各主要建筑的位置及大小。可惜现在见不到考古勘察的资料,所以只能作大致的位置推定。
    其次是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绘的“代王府图”。


    IP属地:陕西2楼2010-12-17 15:15
    回复
      2025-05-11 16:05:14
      广告
      明代王府图:


      IP属地:陕西3楼2010-12-17 15:17
      回复
        靖江王府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王府遗存,其主要宫殿建筑地基及王府墙保存完好,而且规模与代王府接近,应当是复建代王府的主要文物依据之一。此靖江王府的面积大于代王府,实际上代王虽为亲王及九大“塞王”之一,但他的王府规模真的不大,不仅无法与他的二哥秦王府(在西安,遗址现存)、三哥晋王府(太原,遗址已毁)、四哥燕王府(今北京故宫的前身)相比,而且比作为郡王(靖江王,二字封号为郡王级别)的靖江王府还小,难怪他老人家在四哥永乐皇帝死后要大兴土木扩建王府,搞得被侄孙宣宗皇帝批评。
        下面是靖江王府的Google地图:


        IP属地:陕西4楼2010-12-17 15:28
        收起回复
          综合文献记载、大同府志图、代王府地面遗存等内容所做的王府建筑平面推测图:


          IP属地:陕西5楼2010-12-17 15:30
          回复
            大家可以对照大同府志图来看,外围绿色代表王府墙及王府的整体占地面积。A王城正南的牌楼门,J为西遵义门,K为东体仁门,I为北广智门(现存基座)。
            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咱代王府的府墙是怎样的结构,按照现存的靖江王府及西安秦王府的遗存,王府墙与城墙相同,外包砖,上部有女墙垛口,而且现存的代王府广智门也是城门的结构,所以代王府有可能也是以城墙形式的府墙环绕;但府志图上的府墙并没有画出垛口,北东西三门画作城门形式,但正前门裕门却画作木结构的宫殿式大门(如华严寺大门的结构),所以,代王府还有可能是以红墙围绕,墙上铺瓦(就是北京中南海外的那种大红墙)。个人觉得后一种可能较大,不知道知府大人会采用哪种形式?
            以下是靖江王府墙:


            IP属地:陕西6楼2010-12-17 15:45
            回复
              重发,靖江王府墙:


              IP属地:陕西8楼2010-12-17 16:01
              回复
                代王府中最核心的建筑就是主殿承运殿,也是最值得关注的建筑,(原址在皇城戏台处)按照明代王府的规制、《大同府志》图中的记载、及靖江王府正殿的遗址,我们的代王府正殿应当是这样的形式:下部为双层须弥座,前部有月台,围以石栏杆(与故宫太和殿的样式基本相同,但太和殿是三重,这里是两重;纹饰相同,但不一定汉白玉石质),这是靖江王府正殿基座,代王府正殿建筑大致如此:


                IP属地:陕西9楼2010-12-17 16:10
                回复
                  2025-05-11 15:59:14
                  广告
                  这是细部,大家注意,靖江王是郡王,所以栏杆及底座上都是云纹而非紫禁城的龙纹,不知当年“宫室逾制”的代王是不是用的龙纹?很可能,连龙壁都比故宫的气派,别说台基了!


                  IP属地:陕西10楼2010-12-17 16:13
                  回复
                    至于大殿的样式,应该是面阔七间的重檐歇山顶形式,与故宫太和门相似,但考虑到代王的“逾制”,很有可能采用了面阔七间、带围廊、重檐庑殿顶的样式,也就是比乾清宫(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低一等,这种等级的宫殿有一处现存的实例,就是青海乐都县瞿昙寺的隆国殿,(建于明宣德二年,当时朱桂大爷还在世),此殿面阔七间,重檐庑殿顶,建于明初的宣德年间,面积约900平方米,为重檐庑殿顶,大殿四面设明廊,高16米,宽7间,深5架。大殿雄峙于3.2米的花岗岩台基上(只有一重),前面是束腰式月台,左右设踏垛九级,四周为玉石栏杆。
                    这座大殿的时代、风格、样式、等级都与代王府大殿最为接近,希望知府大人在复建承运殿时主要以此殿为参照:


                    IP属地:陕西11楼2010-12-17 16:29
                    回复
                      这是我拍的另一张隆国殿照片:


                      IP属地:陕西12楼2010-12-17 16:31
                      回复
                        至于承运门及端礼门、崇信门的样式,应该是以面阔五间,单檐庑殿或歇山顶的造型为主,这是北京明长陵陵门(代王的四哥永乐皇帝的坟),代王府大门与此样式应当相同,只是规模较小:


                        IP属地:陕西14楼2010-12-17 16:38
                        回复
                          按照府志图记载(我觉得应当比较可靠),存心殿,也就是内朝殿是单檐结构,也就是说,他的外形与14楼的那座门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四周有门窗环绕。至于长春宫,则是代王睡觉的寝宫,图志上将其描绘为重檐形式(但不好辨认是歇山还是庑殿),以理推测,寝殿等级较低,应当是重檐歇山顶样式,以五间面阔为宜,比较接近的现存的明清建筑是曲阜孔庙的寝殿。不过,代王府按规制应当使用绿琉璃瓦,不知道朱桂大爷有没有黄一把,估计可能性不大,就算他敢,后代的代王们也得改绿了!


                          IP属地:陕西15楼2010-12-17 16:49
                          回复
                            补充一下,上面的寝殿是七间周围带回廊,实际主体是五间,使用了石柱,这点是代王府不可能有的,石柱子一般都用在庙里。
                            此外,中轴线主殿两侧都有回廊围绕,并且在承运殿和长春宫主殿东西都有配殿环绕,这些廊庑中应当包括王府的服务机构。
                            请朋友们再拉回去看王府东路,M为广赡仓(也就是朱桂大爷家的库房了,当年里面的金银细软应该不少);
                            L为长寿宫,从名字及位置推测,这应当是奉养老王妃之类父母辈亲眷的地方,相当于故宫的慈宁宫;N为望亲楼,顾名思义,这座楼阁建筑也属于长寿宫的一部分,大概是老姨妈们和代王聚会赏景的地方;
                            O为清暑殿,为王府中的避暑附属建筑,这里有条窨子巷,在咱方言里,窨子就相当于冰窖,古代的中国帝王权贵们都会在自家窨子里存冰以备夏天避暑,现在我们知道清暑殿的位置应当就是代王家的大冰窖,所以在此取冰降温避暑,希望知府能恢复这一独特的古代避暑建筑;
                            P为宗庙,也就是代王家的祠堂,里面应该在最中间位置供朱元璋,也就是始祖,然后是朱桂大爷,是代王系的始祖,然后是各代王爷;这是一组建筑,应当包括大门、配殿、享殿(祭祀处)及寝殿(存放神主,也就是牌位的地方)等建筑;
                            Q为燕居之殿,所谓燕居,也就是闲居之所。 明宋濂 《净慈山报恩光孝禅寺住持仁公塔铭》中有:“别筑燕居於寺之西麓,曰潜庵 ,将有终焉之志。”这是代王们的别宅(那么多家眷,肯定一座殿住不下)!
                            以上是东路的主要建筑,这些建筑都是附属建筑,体量应当都不大,建筑等级也比较低,除了宗庙外,可能都以单檐歇山顶、悬山顶建筑为主。


                            IP属地:陕西17楼2010-12-17 17:14
                            回复
                              2025-05-11 15:53:14
                              广告
                              以上是大致的布局,bilicow吧友说的是啊!这工程两年能完就很不错了!
                              这是天坛的戟门,建于明代,代王府的戟门及最南部的牌楼楼与此类似,但为木结构:


                              IP属地:陕西20楼2010-12-17 1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