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吧 关注:9,886贴子:265,787
  • 62回复贴,共1

松锦战役前明总兵的实力和对庞副将当前实力的认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以前关于明军战兵的探讨中,发现一些资料,基于这些资料,作一些个人阐述。没有去核对原始资料,都是转用的,假定它们基本准确。明朝加征练饷,是为了练兵打建奴,估计这时起,朝廷又一次明确了战兵的定义。估计意义和之前文书中说的精锐之兵、堪战援兵差不多,应该是在身体素质、军事技能、装备上有所界定,不过我没看到这种原始资料,希望有吧友告知。不过,练饷抽练肯定是冲着增加战兵数量去的。抽练七十多万,重点保三十几万,要说三十多万都达到战兵标准,那是做梦,谁都知道不可能,参照之前兵部整顿兵马的例子,如果这三十几万有四成达到战兵标准,那可以打满分了。实际操作中,蓟辽又是重中之重,那么到松锦前的情况如下: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14 17:21回复
    崇祯年有点兵大约还有50多万兵,其中守兵大约占2/3,能机动作战的兵力大约在20万,辽东方向6-7万,其他边镇13万左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14 18:16
    收起回复
      2025-07-24 00:25: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计划里督练三至五万,抚一万,总兵一万。后来有人在朝廷总结说大部未抽未练,而蓟辽主要是抽而未练。我理解,抽而未练,大概是指兵员补满了,战兵装备到位了,欠饷还了相当部分,但是军事训练未完成。也有少量的又抽又练了。假定,过了洪承畴的眼,能带出宁远的都达到了四成战兵,那么:较强的曹变蛟九千多人,其中战兵四千人(骑1500),王朴九千人,其中战兵三千五百人(骑1400),马科七千人,其中战兵二千八百人(骑1600),以此论,比起书中描写,曹王二总兵实力有明显上升。但是洪督标却只有四千人,第一强抚辽抚只有二千人,比兵额差太远,我这里假定这两家全算战兵,那和总兵比较也还算一个量级(其实很乐观的估计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4 19:29
      回复
        辽东,6万多人,战前第一次统计,战兵一万多,第二次统计,除了尽量从守兵营中抽调,可能还降了点标准,勉强两万多战兵,离四成还差点。本来最强的祖大寿,手握5个营,六千多全算战兵,又加4个夷字营,三千多,顶级战兵,但是松锦前,可能对形势严峻有预感,祖把相当多的战兵包含骑兵转给了吴三桂。现在的吴三桂一万人,乐观估计战兵六千人(骑3600)。以上吴曹王马四家就是当打的主力(督标不方便出战)。除了八总兵一督一抚,其他全国挤出来的合格战兵才两千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4 19:44
        回复
          按照你的数据,那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先后不到2万明军被打的撤职,罚牛录,岂不是明军质量更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14 20:02
          收起回复
            在书中,建奴估计庞:安庆奇兵营,将官是副总兵,姓庞。抓的活口交代……骑马家丁一千,炮十多位,亮甲家丁一千,不骑马。477章说庞鱼铜城驿报了斩首百余,东阿又报了,加上俘虏,差不多两百,而同时,一督加两总兵的庆都大捷一百五十首级却遭怀疑,这一督加两总兵三千家丁的战力该有吧,那么朝廷也大致认为庞营有两三千家丁的战力吧,后来孙传庭也认可庞有斩两百虏甲的能力。加上王庄,庞的辅兵也表现出来一定战斗力,落在其他军头眼里,补上装备也跟战兵差不多吧?另外,襄郧一带,庞估计张献忠最多两千骑,加上不敌左良玉等情况,而张复叛后不敌庞部,在朝廷眼里那里庞营当有两千战兵。这样,在朝廷看来庞的实力为5千战兵(骑/家2千)以上。到松锦前,即使庞仅仅恢复原实力,在朝中也是仅仅只次于吴三桂的第二实力派,更何况还有妖炮。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14 20:35
            回复
              庞的亮甲兵虽等同其他镇的骑丁,但各有各的用法。马二步八,是朝廷的最低标准,实际上出宁远的都做不到,理论上庞再有钱也做不到,除非大量收降流寇马兵。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4 20:43
              收起回复
                这次大战之后步兵很可能扩充,而马兵估计不会扩充太多,我估计最多3千骑就扩充不动了,因为南方少马。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15 09:56
                收起回复
                  2025-07-24 00:19: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还是把松锦之战全部战兵数估完吧,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根据当时观察,王廷臣部还不错,六千多人,战兵算2千5(骑600),其他几镇情况都不好,战兵估计达不到三成,杨国柱八千人,战兵二千(骑700),唐通八千人,战兵二千(骑1000),白广恩八千人,战兵二千(骑500),李辅明四千人,战兵一千(骑300)。另外,按这个标准,辽东其他营还能挤出来点战兵,但是那么城堡总要留点战兵作骨干,数量1千左右吧。总计洪出宁远战兵勉强3万5(骑兵1万三),另外祖大寿锦州战兵九千(骑2千),松山战兵算1千5吧。这已经是最最乐观估计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15 10:43
                  回复
                    祖大寿告诉洪要5万战兵,也还合理,如果三边再凑凑,保定集团不损失,理论上勉强凑得足。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15 10:46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11楼2025-05-15 15:57
                      回复


                        IP属地:上海12楼2025-05-15 15:59
                        收起回复
                          大明朝廷没有这么多兵力,朝廷的兵分为守兵与战兵,守兵几乎没有战斗力,也不能随便调驻,如果在大明九边各地,一般全家住墩堡或要塞内,大部分粮草靠自己种地维持。随了以上两种兵种外,还有辅兵,属于后勤人员,部分来自于守兵,部分就地征发。
                          战兵即野战兵,可以随时调遣的机动兵力,是对阵后金的主要力量。随着后金的崛起,战兵最多的地方是辽东,包括锦州、山海关等一线,战兵含兵骑应该不低于30000万,但太多人马朝廷也养不起。
                          比如,不缺钱粮,由曹化淳的御马监主持的勇卫营包括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等每人手下只3000人,如果扣除虚额,实际总人马可能不到8000人。这还是皇帝重点照顾,属于皇帝能控制得住的军队。
                          宣府这种九边重镇,实际可用战兵也不超过5000人,实际上可能更少。
                          按史料记载,松锦战役,明清双方的总兵力为13万对11万。
                          具体如下:
                          一、大明
                          洪承畴从陕西带来标营4200人,这应该是实兵;
                          祖大寿的锦州守军17000人,应该包括锦州城没吃掉,还活下来的男子,实际守兵应该不超过1万人;
                          辽东各地驻军4万人,应该都是守兵;
                          八大总兵9万人,这个就是虚额太多的战兵了。兵力最盛的山西总兵王朴的兵力都只有1万出头,其他如杨国柱能有2000人马顶天了,虎大威可能不到1000人,其他人马估计就地征发的民夫充数的。
                          二、满清
                          总兵力11万,包括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乌哈真超等一起。
                          历史上满清三顺王南下时,每人各带兵马1000出头,甚至只有几百人。


                          IP属地:广东13楼2025-05-15 16: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