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关于明军战兵的探讨中,发现一些资料,基于这些资料,作一些个人阐述。没有去核对原始资料,都是转用的,假定它们基本准确。明朝加征练饷,是为了练兵打建奴,估计这时起,朝廷又一次明确了战兵的定义。估计意义和之前文书中说的精锐之兵、堪战援兵差不多,应该是在身体素质、军事技能、装备上有所界定,不过我没看到这种原始资料,希望有吧友告知。不过,练饷抽练肯定是冲着增加战兵数量去的。抽练七十多万,重点保三十几万,要说三十多万都达到战兵标准,那是做梦,谁都知道不可能,参照之前兵部整顿兵马的例子,如果这三十几万有四成达到战兵标准,那可以打满分了。实际操作中,蓟辽又是重中之重,那么到松锦前的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