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Eythavon 的建议和大力支持,做了这么个东西,目前测试下来精度非常不错。
在b站发了视频,想看看怎么操作的可以瞅一眼,b站昵称是:御坂9532号
图1是设备,技术验证原型机,本着能用就行的理念完成的,线和开发板就裸露着,外观我是一点倒角都没做。
图2及以后都是测试结果图:颜色代表点出现的时间早晚,纵轴表示摇杆输出值,横轴表示实际物理位置。0~100分别代表摇杆的某一个轴的最小极限值到最大极限值,以及物理位置变化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图2为新的alps蓝边碳膜放大后的图像,两条不同颜色的线是因为往返程摩擦力方向不同造成的复位差,每条线都是完全线性的,且这个差异实际上很小,放大才能看到。(躺床上整理时发现没留完整的图片,白天补一张)
图3为谷粒TMR,即使不需要放大也可以看到往返程的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到明显存在曲线,不多做评价。
图4为严重磨损了的alps绿边碳膜,是我用了好几年的碳膜,往返程存在差异,而且点的分布也不再均匀,不过综合看起来还是相对线性,似乎略有一点点曲线?
图5为锦富TMR送测版本(大概过年前拿到的?记不太清了),基本没有往返程差距,放大也依旧是基本一条线,且线性度非常恐怖,物理位置和输出值相关度接近于1,要是大货也能做到这个水平就好了。
控银的新款TMR也得测测,目前有一个装在了盖世小鸡的灵狐上面(图6),由于这个手柄做了针对于原装霍尔的中心区域算法优化(图7为灵狐原装霍尔,曲线较为明显),导致中心存在一点曲线。但其余部分很线性,也基本没有往返程差异。估计换到其它手柄上能打平这个送测版锦富TMR。
还是得找一个没有曲线算法的手柄测试一下,白天拿个ds开刀!
本来想测测大货的锦富TMR,毕竟那个就算不用上设备也能看到往返程差异...但因为买的那一批太烂都扔了个七七八八,有时间找找看。
另:第3、4、6图xy轴标签标反了,撸代码的时候没注意,后来改过来测出的图2、5。不过这个不影响看整体曲线。
话说,这个分区选在这里应该没问题吧......







在b站发了视频,想看看怎么操作的可以瞅一眼,b站昵称是:御坂9532号
图1是设备,技术验证原型机,本着能用就行的理念完成的,线和开发板就裸露着,外观我是一点倒角都没做。
图2及以后都是测试结果图:颜色代表点出现的时间早晚,纵轴表示摇杆输出值,横轴表示实际物理位置。0~100分别代表摇杆的某一个轴的最小极限值到最大极限值,以及物理位置变化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图2为新的alps蓝边碳膜放大后的图像,两条不同颜色的线是因为往返程摩擦力方向不同造成的复位差,每条线都是完全线性的,且这个差异实际上很小,放大才能看到。(躺床上整理时发现没留完整的图片,白天补一张)
图3为谷粒TMR,即使不需要放大也可以看到往返程的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到明显存在曲线,不多做评价。
图4为严重磨损了的alps绿边碳膜,是我用了好几年的碳膜,往返程存在差异,而且点的分布也不再均匀,不过综合看起来还是相对线性,似乎略有一点点曲线?
图5为锦富TMR送测版本(大概过年前拿到的?记不太清了),基本没有往返程差距,放大也依旧是基本一条线,且线性度非常恐怖,物理位置和输出值相关度接近于1,要是大货也能做到这个水平就好了。
控银的新款TMR也得测测,目前有一个装在了盖世小鸡的灵狐上面(图6),由于这个手柄做了针对于原装霍尔的中心区域算法优化(图7为灵狐原装霍尔,曲线较为明显),导致中心存在一点曲线。但其余部分很线性,也基本没有往返程差异。估计换到其它手柄上能打平这个送测版锦富TMR。
还是得找一个没有曲线算法的手柄测试一下,白天拿个ds开刀!
本来想测测大货的锦富TMR,毕竟那个就算不用上设备也能看到往返程差异...但因为买的那一批太烂都扔了个七七八八,有时间找找看。
另:第3、4、6图xy轴标签标反了,撸代码的时候没注意,后来改过来测出的图2、5。不过这个不影响看整体曲线。
话说,这个分区选在这里应该没问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