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7,494贴子:3,468,787

要是90年代引进AL31生产线航发之路会不会更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毛子的航发材料和工艺难度比美国低的多,走毛子的路线是不是更容易呢?
像军舰用燃气轮机就是如此,90年代引进乌克兰UGT25000,结果2010年完全消化吸收,052 055系列才能下饺子一样不停造
和UGT25000一样,90年代初的AL31也是个半成品,初期寿命只有300小时。而且那时候的苏联刚解体,毛子穷疯了,那时候引进生产线应该是最容易的
要是中国2010年前吃透AL31技术,中国版的产品30也许2020年之前就能服役,也不用像现在2025年了涡扇15还没服役


IP属地:福建1楼2025-05-18 18:42回复
    1.涡扇10→涡扇10B→涡扇15
    D30→涡扇20→CJ1000
    2.AL31→中国版117S→中国版产品30
    D30-→PS90→pd14
    我怎么感觉下面这种路线会顺利的多呢,涡扇10这条路是弯路吧


    IP属地:福建2楼2025-05-18 18:52
    收起回复
      2025-07-28 05:13: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AL31都是在没有单晶涡轮叶片和整体粉末冶金涡轮盘的情况下实现了第三代发动机的性能,虽然牺牲了发动机的寿命,但后期通过升级提升了寿命和质量可靠性,按常理来说仿制AL31应该比自研涡扇10容易的多


      IP属地:福建3楼2025-05-18 19:12
      回复
        中国要求过进口发动机生产线,
        但是被俄罗斯断然拒绝了。甚至俄国都不愿意出口发动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8 19:12
        收起回复
          唯一能拿到全套技术的引擎估计是rd33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18 19:52
          收起回复
            明说了不要的,太行总师上书中央保太行,所以只引进了大修线。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18 20:30
            收起回复
              涡扇15不是早就用在20上了么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5-18 21:30
              收起回复
                有些路必须自己走,该踩的坑必须要踩,要不然最终结果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工业从来就没有弯道超车,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18 21:36
                回复
                  2025-07-28 05:07: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实际上90最合适本国的就是支点,rd33体积接近f110,而支点体积也接近鹰,大毛又愿意转让全套技术,当时作为中型机项目完全可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18 21:43
                  收起回复
                    涡扇15服役了,绿蛙发文不查资料张口就来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5-18 22:50
                    收起回复
                      这都属于本吧双中推中型机架空谠的月经架空了。
                      本来随着J36展示以及最近国际形势的发展还以为会学习进步,
                      不料依然是只痴迷于心头好啊,哈哈哈哈。
                      以前科普过很多次,字不想打太多,简单讲正反两面。
                      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从本吧架空谠的经典视角代入,
                      比如花了很多钱买发动机,以及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所谓风扇都能装反的所谓「研发真相黑料」,
                      引进生产线是必然对的选择。
                      但我也科普过很多次,架空不是翻垃圾堆,选一款垃圾买买买,
                      为啥买,是应为现实中没买,而我感觉就是有眼缘,
                      哈,
                      这样的操作不过又是一个三儿而已,只有落得个丢人现眼的结局。
                      现实中的时间线,我们慢慢往前推,
                      J36去年首飞,那么它的设计概念定型也就是11、12年左右,
                      J20设计概念定型一定是2000年前,
                      再加上一个被很多人笑的搞的鸡飞狗跳的J10,
                      如果再加上现在应该已经设计概念基本要定型的J36的下一代,
                      这是一条非常清晰明白的技术发展路线,
                      而为这个技术发展路线配套的发动机绝不是买来一个垃圾就怎么样的,
                      买来的东西总归会困死住自己,不服可以看看东北厂搞苏27到J35到J50,
                      一条什么乱七八糟的技术线,毫无气动技术前沿可言。
                      不小心说多了,换回到发动机,总而言之,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有了清晰的技术总路线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款可以靠买就能解决问题的产品,而我们是苏27的实际使用者,其发动机怎么样嘛,呵呵呵呵呵。
                      当时的海陆空发动机联合大交流,想突破燃气轮机问题,找到的短板是之前技术积累不够,很多实际重要且基础的实验都没有做,该搞的实验还得老老实实的搞,该花的钱和时间还得认认真真的花,去俄国不要看人家东西好想着买,那些基础实验数据该拍照的拍照,该复印的复印,
                      由此,我们有一堆的所谓复印机院士,胶卷院士,也就这样了。
                      不想当三儿那样的笑话,就得知道买技术纯属于三儿的行为。


                      IP属地:河北12楼2025-05-18 22:54
                      收起回复
                        毛子和牢美在禁止战斗机发动机到中国,后面中国自研搞出太行之后不找毛子买发动机毛子急了松口了,但是要求是整机一起买,后面有能耐自己拆他们也不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5-18 22:55
                        回复
                          al31这种苏联时代走世界大战耗材思路开发的引擎根本不适合后冷战时代的背景,大修保养间隔时间短,使用成本高,说到底就是纯纯的走弯路,仿制这破烂没什么意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5-18 23:43
                          收起回复
                            引进的钱谁出,太行是必须保的,不可能挪这笔钱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5-19 03:30
                            回复
                              2025-07-28 05:01: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0年代我国已经有船用斯贝的经验了,虽然不如同期英国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5-19 0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