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6,930贴子:53,093,765
  • 20回复贴,共1

论易筋经与般若掌的承接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鹿鼎记中提到,练易筋经的前提是先练般若掌,那么,为什么练易筋经之前要先练般若掌呢?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如果不练般若掌,是否也能练易筋经呢?
【澄观道:“原来师叔没练过《易筋经》内功,要练这门内功,须得先练般若掌。待我跟你拆拆般若掌,看了师叔掌力深浅,再传授《易筋经》。”】
般若掌的最后一招是“一空到底”
【那姓迟老者向阿朱道:“阿朱姑娘,刚才我跟乔大爷对掌,使的是‘般若掌’,这路掌法是佛门掌法中的最高功夫。般若佛法讲究空无,使到最后一招‘一空到底’之时,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于无形,【没有了色,没有了受想行识,色是空,声香味触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
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无相,无相就是勘破一切诸相,当然也包含了我相、人相。
【段誉叹道:“外力摧残,那是没用的。须得自己修行,‘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若能【‘离一切相’】,已是大菩萨了。】
笑傲中就提到练易筋经要勘破无相,方生没有勘破,方证为了不让方生进入武学障,故而没有传他。
【方证道:“师弟,你天性执着,一切事物拘泥实相,于‘空、【无相】、无作’这三解脱门的至理,始终未曾参透,了生死这一关,也就勘不破。不是我不肯传你《易筋经》,实是怕你研习这门上乘武学之后,沉迷其中,于参禅的正业不免荒废。”】
梵文易筋经讲的心无所住,跟段誉讲的外离一切相,不住声香味触法,是一个意思。
【段誉叹道:“外力摧残,那是没用的。须得自己修行,‘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若能‘离一切相’,已是大菩萨了。】
【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千难万难。】
说白了,心无所住跟“外离一切相”(包括我相、人相)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练般若掌的人,只要勘破了“我相、人相”,都是适合练易筋经的。当然,没有勘破的人也可以练,只不过会进入武学障罢了,澄观就是个例子。所以,般若掌的最后一招“一空到底”,就是练易筋经的前置条件,易筋经跟般若掌的最后一招有着承接关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29 23:07回复
    不是【一部书】的情节和设定


    IP属地:广东2楼2025-05-29 23:08
    收起回复
      2025-07-19 04:49:10
      广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5-29 23:15
      收起回复
        李靖没练般若掌,令狐冲也没练,这两人都练成了易筋经,各本书设定会不一样的,甚至一本书各部分之间也偶尔会有矛盾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30 01:10
        回复
          其实很好理解。在天龙末世之前练易筋经需要很高的佛学条件,一直到笑傲。后来少林和尚发现练完般若掌的人更好练成易筋经,就把练武的路线规范化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30 06:05
          回复
            其实就是不同书的定位不一样而已,最初都是连载的,有一部分也不是金庸写的,把阿紫写那么惨就是他女徒弟干的,分析那么多真的没有必要,这里就是金庸不记得之前的设定了而已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5-30 06:37
            收起回复
              承接关系原文写明了,看的是般若掌的【掌力深浅】而已
              ————
              澄观道:“原来师叔没练过《易筋经》内功,要练这门内劲,须得先练般若掌。待我跟你拆拆般若掌,【看了师叔掌力【深浅】】,再传授《易筋经》。”
              般若掌既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练将下去,永无穷尽,【掌力越练越强】,招数愈练愈纯,可说学无止境,到最后一掌“一空到底”
              我突然之间明白了,【我自己空了,连对手也空了】,这才是真正的‘一空到底’。如不是有这样一位【不顾自己性命、不肯轻易伤人的仁义英雄,这一招如何能够悟成?】
              ——————
              而一空到底不是靠自己悟,是靠对手悟。即对手不愿意伤害你才能领悟。
              这要说【了却生死这关】也主要是【对手过了】


              IP属地:广东7楼2025-05-30 10:18
              回复
                这道理本寺僧人却也并非人人皆知,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之后,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
                ————而武学障是什么?
                就是武功越高导致禅理领悟受到障碍。
                这东西只对佛门弟子有意义......对俗家弟子 非佛门弟子没有意义的。
                ——————避免武学障是要先修佛法,佛法到一定境界后再练武功————
                像令狐冲 石破天这些完全没有学过佛法的人,直接练武功了,也就深陷武学障。
                而欧阳锋、周伯通这种就是深陷知见障。
                但那又如何,只是佛法领悟有障碍,武功晋升又没有障碍,该天下第一就天下第一。


                IP属地:广东8楼2025-05-30 10:22
                回复
                  2025-07-19 04:43:10
                  广告
                  在论武功范畴 应该担心的是 佛法障 道法障
                  ————因为它们会导致人不愿意练武功,阻碍武功的提升
                  ▲我那七个师侄之中,丘处机功夫最高,我师哥却最不喜欢他,说他耽于钻研武学,荒废了道家的功夫。说什么学武的要猛进苦练,学道的却要淡泊率性,这两者颇不相容。【马钰得了我师哥的法统,但他武功却是不及丘处机和王处一了。】
                  ▲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段誉道:“我从小受了佛戒。爹爹请了一位老师教我念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请了一位高僧教我念佛经。十多年来,我学的都是儒家的仁人之心,推己及人,【佛家的戒杀戒嗔,慈悲为怀,忽然爹爹教我练武,学打人杀人的法子,我自然觉得不对头。】爹爹跟我接连辩了三天,我始终不服。他把许多佛经的句子都背错了,解得也不对。”
                  ▲卷轴中此外诸种经脉修习之法甚多,皆是取人内力的法门,段誉虽自语宽解,【总觉习之有违本性】,单是贪多务得,便非好事,【当下暂不理会。】


                  IP属地:广东10楼2025-05-30 10:28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5-30 12:18
                    回复
                      天龙的易筋经和笑傲的易筋经 鹿鼎记的易筋经是三个东西
                      天龙的易筋经游坦之练成了,根本没有什么先练般若掌的前置条件,有人说新修版改成神足经了,某某部分不是金庸的写的,但是三联版是金庸大改的,三联版是八九十年年代,那个时候什么天龙三部曲 鹿鼎记 笑傲等等早就写完了,三联版游坦之一样的是练得易筋经上的图谱。
                      方证说方生不能练易筋经的理由,更像是借口。既然你方证都突破无相境界了,怎么岳不群当华山掌门时就派个小和尚来道贺,而令狐冲一个男人当尼姑派掌门这种离经叛道的事儿的时候,方证亲自来道贺,还跟着冲虚一唱一和的恭维令狐冲武功天下第一哪?方证这不还是看人下菜碟吗?他勘破个屁无相了!


                      IP属地:吉林12楼2025-05-30 12:38
                      收起回复
                        般若是指看透外相的智慧,练习般若掌的过程中以柔而体会空无,对于勘破四相便有了根基。因此,能作为修炼易筋经的基本功夫。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5-30 15: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