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6,928贴子:53,093,673
  • 1回复贴,共1

论易筋经与般若掌的承接关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鹿鼎记中提到,练易筋经的前提是先练般若掌,那么,为什么练易筋经之前要先练般若掌呢?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如果不练般若掌,是否也能练易筋经呢?
【澄观道:“原来师叔没练过《易筋经》内功,要练这门内功,须得先练般若掌。待我跟你拆拆般若掌,看了师叔掌力深浅,再传授《易筋经》。”】
般若掌的最后一招是“一空到底”
【那姓迟老者向阿朱道:“阿朱姑娘,刚才我跟乔大爷对掌,使的是‘般若掌’,这路掌法是佛门掌法中的最高功夫。般若佛法讲究空无,使到最后一招‘一空到底’之时,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于无形,【没有了色,没有了受想行识,色是空,声香味触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
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无相,无相就是勘破一切诸相,当然也包含了我相、人相。
【段誉叹道:“外力摧残,那是没用的。须得自己修行,‘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若能【‘离一切相’】,已是大菩萨了。】
笑傲中就提到练易筋经要勘破无相,方生没有勘破,方证为了不让方生进入武学障,故而没有传他。
【方证道:“师弟,你天性执着,一切事物拘泥实相,于‘空、【无相】、无作’这三解脱门的至理,始终未曾参透,了生死这一关,也就勘不破。不是我不肯传你《易筋经》,实是怕你研习这门上乘武学之后,沉迷其中,于参禅的正业不免荒废。”】
梵文易筋经讲的心无所住,跟段誉讲的外离一切相,不住声香味触法,是一个意思。
【段誉叹道:“外力摧残,那是没用的。须得自己修行,‘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若能‘离一切相’,已是大菩萨了。】
【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千难万难。】
说白了,心无所住跟“外离一切相”(包括我相、人相)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练般若掌的人,只要勘破了“我相、人相”,都是适合练易筋经的。当然,没有勘破的人也可以练,只不过会进入武学障罢了,澄观就是个例子。所以,般若掌的最后一招“一空到底”,就是练易筋经的前置条件,易筋经跟般若掌的最后一招有着承接关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29 23:07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5-30 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