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以民为本错了么?

你理解错了!
儒家儒术不是以民为本,而是三纲五常甘当奴才的奴术奴役术,因而以保皇忠君盲从和防止犯上作乱为本。
这一点在儒家本命典籍《论语》中开篇就早已十分露骨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章“学而”开篇即宣示儒学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经邦治世: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我们的治世学说,并能与时俱进落实到实践中,这不是令人称道的事情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远地方的人都学用我们的学说而成了我们的朋友,这不是令人十分快乐值得发扬的事情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然,还有人不了解我们的学说,这证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缺陷和漏洞,因而我们不但不生气沮丧,反而还要更加努力。这不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素质吗)?!
传统的译文则是完全词不达意掩盖真相愚弄读者的此地无银胡扯:「孔子说:“学习过后,能经常温习一番,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为什么要如此掩盖真相,值得深思吧?!
而第二章就已经牙齿毕露,信誓旦旦宣示儒学儒术的目的就是以孝治天下,防止犯上作乱了: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能够孝敬父母、恭顺兄长的人,很少有冒犯上级者。而不敢冒犯上级的人,是不会犯上作乱的。君子立足于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自然也就有了正确的治国做人处世原则。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不就是正确的人生观吗?”
所以,这一章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是紧接前篇阐述儒学儒术奴役百姓治理天下的核心思想或学说的要害之篇。因为儒家的孝悌,乃是作为统治天下的人本基础论点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从孝入手,钳制人们犯上作乱的思想。因为凡是孝悌者,皆不可能犯上作乱是也。如果天下都是孝悌之人,何愁天下不平静如水??难怪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呢。
这才是《论语》的本来面目和儒学儒术真相。
可惜的是,有许多人如许多注释者,小看论语者比比皆是。大概以为有子只是要求大家孝敬父母,兄友弟恭,这有什么不对不好呢?真正知道其要害乃在于教授统治者如何治理天下百姓做顺民而避免他们犯上作乱,可以说赵普乃是其中一人。
至于孝悌,很显然,孝弟,就是孔儒所务的“本”,或根本。离真正正确的人生观,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完全是愚弄百姓做老老实实不造反的顺民的毒药而已。
那么,难道我们要提倡做不孝之人,反对兄友弟恭不成?当然不是。正确的人生观或做人要务的本,就是要做到像《五千言》道论所说的那样,具有一颗:“生而不有,为而不志,成功而弗居,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天下浑心”的“愚人之心”-----大智若愚之心。追求科学与真理,以及此基础上有原则的孝弟。
而孔儒鼓吹的孝弟,显然是无条件的!而也恰是这一点,揭露了它的愚民政策的本质!真正的孝弟,只能是在坚持真理与追求科学之条件下与基础上的孝悌。绝不能为孝弟而孝弟。父母兄弟也会犯错,错误的地方,当然不能听。敢于直言犯上,坚持真理,其实才是真正的为大家好!无原则的孝弟,其实就是愚民!
结合此章看上章,就不难理解孔老二为什么会那样说了吧?也不难理解本人的注释才是真正了解孔儒思想的注释吧?大家过去所尊崇的所谓名家,其实就是配合孔老二愚民的帮凶而已!实际上完全掩盖了孔儒杀气腾腾的愚民、驭民真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