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和应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话是帛甲五千言道论57章的内容:
第五十七章(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其表面意思很简单,就是作者选用了三个中空无物的简单实例:轮毂、陶罐、居室,归纳出了有与无的不同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有”,也就不存在任何器,从而也就无从谈起器可供利用之益了;而无“无”,则任何器也就都没有用处了。所以,正是有无相生、相反相成,才既有了器的可用之利益,又使器有了用处而可供利用。
不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教授学生以道治国,因而各章所论历来是论天道以喻人事,所以,归纳有无相生之利用之道,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如何遵循天道行事,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而不是漫无目的之东拉西扯。因此,作者总结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规律原理,也是教育学生必须象轮毂等那样,虚怀若谷,有与帝王相适应的胸怀空间之无,这才能成为合格有用的帝王之才,最终成为帝王,为邦国带来利益。说到底,就是教育学生要虚怀若谷,有包容天下、德被众生之胸怀空间之无,方能成为有用之才——无之以为用。而有这样的合格君王,当然就能为邦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有之以为利。总之,就是教育大丈夫学生如何成为一个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有用之才。所以,本章与14章的圣人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爱民如子,为天下浑心的模范君王论点,乃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之论。
任何建筑,有空间才有用处。所以,空间才是建筑的目的与主角。房屋并不是屋顶墙壁地板这些建筑构件,而是这些构件组成的空间,有空间才能住人、储存物品等,我们算房子的面积其实是在计算房屋的空间体积。
类似的,学生从小学读到博士,所学到的种种知识,也就是建筑胸中知识大厦的砖瓦,这些砖瓦越多质量越高,所构筑的知识大厦也就空间越大,人也就越有用——无之以为用。
第四章提到的“上德如浴,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媮,质德如输”之上广建质德, 其实就是一个虚怀若谷、德被众生、足以建功立业的胸怀空间,所以,也是一个合格有用的帝王所必须具有的品德。否则,就是残次品了。这对每一个想要建功立业人都是醍醐灌顶之方法论吧?!


这话是帛甲五千言道论57章的内容:
第五十七章(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其表面意思很简单,就是作者选用了三个中空无物的简单实例:轮毂、陶罐、居室,归纳出了有与无的不同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有”,也就不存在任何器,从而也就无从谈起器可供利用之益了;而无“无”,则任何器也就都没有用处了。所以,正是有无相生、相反相成,才既有了器的可用之利益,又使器有了用处而可供利用。
不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教授学生以道治国,因而各章所论历来是论天道以喻人事,所以,归纳有无相生之利用之道,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如何遵循天道行事,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而不是漫无目的之东拉西扯。因此,作者总结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规律原理,也是教育学生必须象轮毂等那样,虚怀若谷,有与帝王相适应的胸怀空间之无,这才能成为合格有用的帝王之才,最终成为帝王,为邦国带来利益。说到底,就是教育学生要虚怀若谷,有包容天下、德被众生之胸怀空间之无,方能成为有用之才——无之以为用。而有这样的合格君王,当然就能为邦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有之以为利。总之,就是教育大丈夫学生如何成为一个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有用之才。所以,本章与14章的圣人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爱民如子,为天下浑心的模范君王论点,乃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之论。
任何建筑,有空间才有用处。所以,空间才是建筑的目的与主角。房屋并不是屋顶墙壁地板这些建筑构件,而是这些构件组成的空间,有空间才能住人、储存物品等,我们算房子的面积其实是在计算房屋的空间体积。
类似的,学生从小学读到博士,所学到的种种知识,也就是建筑胸中知识大厦的砖瓦,这些砖瓦越多质量越高,所构筑的知识大厦也就空间越大,人也就越有用——无之以为用。
第四章提到的“上德如浴,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媮,质德如输”之上广建质德, 其实就是一个虚怀若谷、德被众生、足以建功立业的胸怀空间,所以,也是一个合格有用的帝王所必须具有的品德。否则,就是残次品了。这对每一个想要建功立业人都是醍醐灌顶之方法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