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15,603贴子:1,436,169

唐代著名诗人合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由于唐代社会繁荣稳定、科举制度的推动、帝王与贵族的倡导、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等共同作用,使得唐朝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诗人相当众多,在这里列举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李白杜甫镇楼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12 12:59回复
    初唐诗人: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会稽郡(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人。他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生性沉静,执着好学。他历仕陈、隋二代,隋朝灭亡后,又依附于夏王窦建德,授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成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他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虞世南的作品包括《咏萤》、《春夜》、《赋得临池竹应制》和《怨歌行》等。其中,《咏萤》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借物喻人,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春夜》则描绘了一个静谧清新的春夜园林景象;《赋得临池竹应制》以竹为意象,凸显了竹的高洁品性,展现了初唐应制诗含蓄规劝的创作特征;《怨歌行》则以宫廷女性失宠哀怨为主题,通过秋景起兴和典故串联,隐喻了封建时代女性命运的无常。此外,虞世南还编有《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他的诗文集原有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后人辑录有《虞秘监集》传世。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12 13:06
    回复
      2025-07-27 15:01: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王绩:(585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祖籍山西祁县,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唐初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隋唐时期的大臣。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曾在隋朝大业年间因品德高尚和清正廉洁被推荐为秘书省正字,后来还担任过六合县丞。然而,他性格孤傲,酷爱饮酒,常因此受到责难,最终辞官回到家乡。在唐朝,他先后被召回朝廷担任门下省待诏、太乐丞等职,但都不久便辞官归隐。王绩晚年亲自耕种田地,最终在家中去世。他的诗歌创作标举“以会意为功”的原则,是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结合,言志述怀中夹杂着玄学思辨。他的诗歌风格朴实清新,语言宁静自然,摒弃了梁陈时期的浮华雕琢,为当时的诗歌带来了新的风尚。
      王绩的诗歌代表作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醉后》、《独酌》、《过酒家》等。其中,《野望》是早期出现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为人传诵。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田园景色和诗人闲适的生活,已经具备唐诗的格调,堪称为田园诗派的前驱之作。其他作品也多以饮酒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此外,王绩还著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散文《五斗先生传》、《自撰墓志》等也表现了其鄙弃功名富贵又不满现实的思想。在音乐方面,他还精于弹琴,曾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12 13:14
      回复
        骆宾王:640年~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他出身寒门,但自幼聪颖过人,7岁便能作诗,被誉为神童。骆宾王在唐高宗时期曾任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等地,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为临海丞,世称骆临海。他的文学作品丰富,现存各体诗数十首、赋3篇、文30余篇,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骆宾王的诗歌辞采华瞻,格律谨严,尤擅七言歌行和咏物诗。
        他的代表作包括:《咏鹅》:这是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诗作之一。全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鹅的形态和动态,语言简洁明快,形象栩栩如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在狱咏蝉》:此诗作于患难之中,骆宾王以蝉自喻,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蒙受冤屈的悲愤之情。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于易水送人》:此诗借咏史以喻今,抒发了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帝京篇》:这是骆宾王的长篇歌行代表作之一,以初唐时期的都城长安为背景,描绘了帝京的繁华景象和宫廷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讨武曌檄》:这是骆宾王为起兵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起草的檄文。全文激昂慷慨,气吞山河,极富鼓动性和号召力。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此外,骆宾王的代表作还包括《送别》、《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等多篇佳作。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骆宾王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12 13:22
        回复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出身赵郡李氏,是唐朝时期的宰相、诗人。他自幼便通晓五经,二十岁便登进士第三,举制河北策甲科,由此开始步入仕途。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他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均祭酒、鸾台侍郎、知政事等,并一度被封为赵国公。然而,他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唐睿宗即位后,他被贬为怀州刺史,后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后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李峤在庐州去世,享年七十岁。在文学领域,李峤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与崔融、苏味道、杜审言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他的诗歌富有才思,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杨炯等人有着接触。作为唐武后、唐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他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学者取法的对象。《旧唐书》更是誉其为“一代之雄”。
          他的代表作:《风》: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风在不同季节、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展现了风的特点和力量。全诗语言简练,节奏明快,是李峤诗歌风格的质朴自然、形象生动的典范之作。全诗内容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雪》:这首诗描绘了雪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用词优美,意境深远。全诗内容为:“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松》:此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松树坚韧、高洁的赞美。全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体现了李峤诗歌风格的典雅庄重、托物言志的特点。全诗内容为:“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除了以上几首诗外,李峤的《桥》、《龙》、《海》等诗作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值得一读再读。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12 13:30
          回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文学家、诗人。他是隋末思想家王通的孙子、泽州长史王福畤的儿子。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他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次年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去世,在文学上,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王勃主张文学要以“立言见志”为本,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其创作的诗文“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其代表作有:《滕王阁序》:这是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王勃的一首诗作,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春思赋》:这是王勃创作的辞赋名篇,在赋中他表现了自己崇高的品质、美好的人格,抒发了心中的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此赋可认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实反映,是对理想和功业执著追求的见证。《七夕赋》:这是一篇著名的赋,收录于《全唐文》,体现了王勃的文学才华。除了上述作品外,王勃的《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寒夜思友三首》等诗作以及诸多学术著作也都流传于世,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12 13:38
            回复
              贺知章:(659年~744年),子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他出生于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生活在唐代这一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时期。生平经历:贺知章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后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秘书监等职。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天宝初,他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贺知章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他的作品大多散佚,但《全唐诗》仍录其诗十九首。其中,《咏柳》和《回乡偶书》等作品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些诗歌以其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感悟。
              代表作:《咏柳》: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柳树的诗歌,作者运用新巧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柳树比作碧玉妆成的高树,用万条垂下绿丝绦来形容柳枝的柔美。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回乡偶书二首》:这组诗是作者晚年辞官归乡后所作,通过描绘自己回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人生的感慨。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7-12 13:48
              回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后世称其为“陈拾遗”,唐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他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及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在文明元年(684年)登进士第,后任麟台正字,又升为右拾遗。他为人直言敢谏,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反对滥刑、主张任用贤能而屡次上书谏诤。尽管他的谏论常被忽视,但他仍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也曾随军北征,有过平定契丹叛乱的军旅经历。后来,他辞官归乡侍奉老父,不幸遭人陷害。
                在文学上,陈子昂提倡以“风骨”、“兴寄”为代表的复古主义诗论,主张恢复“诗言志”的风雅传统,对齐梁以来绮靡的文风进行了批判,并推动了唐代诗歌的革新。他的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人誉为“诗骨”。
                陈子昂代表作:陈子昂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代表作有《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等。《感遇》诗38首:这组诗深刻反映了陈子昂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体现了他的诗歌理论和美学追求。《登幽州台歌》:此诗是陈子昂在极度悲愤的情态下写成的千古名篇,以苍茫悲凉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此外,他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宴胡楚真禁所》等诗作也广受好评。这些作品共同奠定了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7-12 14:00
                回复
                  2025-07-27 14:55: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盛唐诗人:王翰:(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人,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少时就聪颖过人,才智超群,举止豪放,不拘礼节。他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进士,曾任驾部员外郎等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因性格豪放不羁而多次被贬,最终在前往道州司马的途中去世。
                  王翰的诗作题材广泛,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他的词语绮丽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尽管他的诗集在宋代已经失传,但仍有部分诗作被《全唐诗》收录,共有14首。其中,他的代表作《凉州词二首》尤为著名,以下是《凉州词二首》的第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在出征前痛饮葡萄美酒的壮烈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悲壮情怀。此外,他的《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诗作也颇受后人赞誉。总的来说,王翰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不羁、感情奔放而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7-12 16:57
                  回复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他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之一,自幼聪颖好学,十几岁就能精通经籍,善作文章,但科举上屡举不第。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谤而辞官。此后十五年,他居家游历,远游边塞,与高适、王昌龄等人交游甚密。天宝元年(742年),王之涣再入官场,任文安郡文安县令,以为官清白、公平著称,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王之涣的诗多被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尤以风景、边塞题材诗作著名。他用词朴实,意境深远,西北风光的诗篇大气磅礴,韵调优美。然而,其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
                    代表作为《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二首》(其一)。其中,《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等名句,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充分展现了盛唐气象,被广泛收录于语文教材之中。总的来说,王之涣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7-12 16:58
                    回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其入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的代表作包括:《春晓》: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早晨宁静、美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愉悦感受。《过故人庄》:一首田园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秋宵月下有怀》:一首抒情诗,全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夏日南亭怀辛大》: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其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尤为精妙。总的来讲,孟浩然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清淡自然,语言平易近人,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7-12 16:59
                      回复
                        王湾:(693年~751年),字为德,唐代诗人。他出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是盛唐时期的北方诗人。王湾在玄宗先天年间成为进士,并担任过荥阳县主簿。他往来于吴楚地区,深受江南山水的吸引,其诗作也受到了当时吴中诗人的影响。王湾还参与了集部的编撰工作,并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的诗作现存共10首,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备受读者喜爱。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更是受到当时宰相张说的赞赏,被悬挂在宰相政事堂上,成为文人学士学习的典范。此外,王湾的其他诗作如《奉使登终南山》、《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等,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7-12 16:59
                        回复
                          高适:(700年~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是安东都护高侃之孙,虽然家世显赫,但到高适出生时家境已经逐渐衰败。高适早年家贫潦倒,曾有过乞讨的经历,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志向,而是努力求学,广交好友,如李白、杜甫等。近50岁时,他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历任封丘县尉、河西幕府掌书记、左拾遗、监察御史、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他因敢于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臣李辅国,被贬为太子少詹事,后历任彭州、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谥号“忠”。 高适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雄浑。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燕歌行》:此诗开篇即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结尾处则直接评论,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该诗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同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蓟门行五首》:这组诗是高适在边塞时期所作,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别董大》: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豪迈的气概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此外,高适还有《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信安王幕府》、《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等诗作,都是他的重要作品。高适是一位才华横溢、非常敢于直言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7-12 17:18
                          回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原籍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后迁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祖籍山西祁县。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家世显赫。十九岁赴京兆府应试,获第一;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也极为精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王维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他代表作:《相思》:以红豆为引,抒发相思之情,语言简洁而情感深挚。《山居秋暝》:描绘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清新景象,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真挚的送别之情,被广为传唱,后又名“阳关三叠”、“渭城曲”。《使至塞上》:展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十七岁时所作,表达了在异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了千古名句。此外,他的《杂诗三首》《桃源行》《栾家濑》《鸟鸣涧》《山中相送》《鹿柴》《竹里馆》《终南别业》等诗作也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7-12 17:29
                            回复
                              2025-07-27 14:49: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另外一种说法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他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后,继续游历。唐肃宗李亨即位后,他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李白的诗歌作品享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开创意义,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他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李白的代表作:《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瀑布的磅礴气势。《行路难》:抒发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展现了他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气概。《蜀道难》:通过对蜀道艰险的描写,反映了古代人民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坚强意志和力量。同时,也寄寓了李白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将进酒》:表现了李白在失意中仍怀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借酒浇愁,抒发豪情壮志。《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李白在流放途中突然获得赦免的喜悦心情,以及江峡的壮丽景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李白对好友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清新自然等特点而著称于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7-12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