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唐朝时期宰相、诗人。他是乌程令李晤之子,曾祖父为李敬玄。李绅早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期,他游历各地,目睹“安史之乱”后的民生凋敝,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便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二首》。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后南归润州,被浙西观察使李锜辟为掌书记。次年,李锜谋逆,李绅劝阻,遂遭其囚禁,后被释放。他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唐穆宗时为翰林学士承旨,与李德裕、元稹号为“三俊”。唐敬宗即位后,遭李逢吉陷害,贬端州司马。后量移江州长史。大和元年(827年),李绅历任滁州、改寿州刺史。其后任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宣武节度使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他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年后,罢为淮南节度使。后逝世,终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代表作:《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铸为格言,传诵不衰。全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追昔游诗》:共三卷,为李绅的诗集。《莺莺歌》:为李绅所作长篇叙事诗,与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相关联,也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作品。此外,李绅还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以及《寒松赋》《宿扬州》《四望亭记》《过吴门二十四韵》等诸多作品。总的来说,李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代表作:《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铸为格言,传诵不衰。全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追昔游诗》:共三卷,为李绅的诗集。《莺莺歌》:为李绅所作长篇叙事诗,与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相关联,也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作品。此外,李绅还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以及《寒松赋》《宿扬州》《四望亭记》《过吴门二十四韵》等诸多作品。总的来说,李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