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15,600贴子:1,436,643

回复:唐代著名诗人合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唐朝时期宰相、诗人。他是乌程令李晤之子,曾祖父为李敬玄。李绅早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期,他游历各地,目睹“安史之乱”后的民生凋敝,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便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二首》。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后南归润州,被浙西观察使李锜辟为掌书记。次年,李锜谋逆,李绅劝阻,遂遭其囚禁,后被释放。他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唐穆宗时为翰林学士承旨,与李德裕、元稹号为“三俊”。唐敬宗即位后,遭李逢吉陷害,贬端州司马。后量移江州长史。大和元年(827年),李绅历任滁州、改寿州刺史。其后任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宣武节度使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他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年后,罢为淮南节度使。后逝世,终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代表作:《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铸为格言,传诵不衰。全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追昔游诗》:共三卷,为李绅的诗集。《莺莺歌》:为李绅所作长篇叙事诗,与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相关联,也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作品。此外,李绅还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以及《寒松赋》《宿扬州》《四望亭记》《过吴门二十四韵》等诸多作品。总的来说,李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5-07-13 08:55
回复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出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其著有《河东先生集》等作品。
    柳宗元的代表作:《江雪》:是其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江雪图,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执着。《渔翁》:以渔翁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通过对渔翁夜宿、晨起汲水、燃竹煮食等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渔翁的悠闲与自在。同时,诗人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为点睛之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之间的清新与美丽。《溪居》:以诗人在贬谪期间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中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为结,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此外,《早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竹间》、《秋夜思》、《江上夜泊》、《山中杂感》、《春日游》等也是柳宗元的经典诗作。这些诗词不仅可读性强,而且思考性强,让人在阅读后能够深入思考,体会其中的深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5-07-13 09:12
    回复
      2025-07-27 14:46: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贾岛:(779年~843年8月27日),字阆仙,一作浪仙,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范阳(今北京西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奴”,是中唐“苦吟派”的代表人物。贾岛早年因生计无落,于北岳恒山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来,因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并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多次应试不第,直至52岁才任小官。他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晚年因诽谤罪被贬为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后来迁为普州司仓参军,最终在普州官舍去世。
      贾岛的代表诗作:《寻隐者不遇》:此诗描述了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的情景。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题李凝幽居》: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等景物,以及闲居、敲门等行事,都显得寻常而自然。然而诗人却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韵味醇厚。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更是成为了炼字史上的千古佳话。《剑客》:此诗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诗人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诗人以“十年磨一剑”来比喻自己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则表达了他愿意为世间不平之事伸张正义的侠义精神。《忆江上吴处士》:此诗是贾岛思念友人吴处士所作。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作。其中“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句更是成为了描写长安秋景的经典意象。此外,他的《宿山寺》、《暮过山村》、《雪晴晚望》等诗作也广为流传,深受后人喜爱。这些诗作都充分体现了贾岛苦吟作诗的精神和对文字的极致虔诚。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5-07-13 09:17
      回复
        胡令能:(785年~826年),唐代诗人,生活在唐贞元、元和时期,大约活动于公元785年至826年间。他是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在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圃田)。胡令能家境贫寒,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们因此称他为“胡钉铰”。关于胡令能,有一个传说颇为有趣:相传他曾梦见一个仙人剖开他的腹部,放入一卷书,从此他便能吟诗作对。这个传说增添了他身上的神秘色彩,也使得他的诗歌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虽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胡令能的诗歌确实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胡令能的代表作是《小儿垂钓》。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全诗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此外,胡令能的其他作品如《喜韩少府见访》、《观绣样》(也作《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王昭君》等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胡令能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5-07-13 09:26
        回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他是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属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为唐朝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自幼聪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年仅二十七岁便因病去世。他是中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他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李贺的代表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以及《高轩过》、《罗浮山人与葛篇》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瑰宝。其中,《雁门太守行》以其雄浑悲壮的气势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展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综上所述,李贺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5-07-13 09:58
          回复
            温庭筠:(812年~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又作庭云、廷筠,号温钟馗,世称温方城、温助教。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富有天赋,文思敏捷,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因此有“温八叉”之称。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及第,后入襄阳与荆南幕府从事,曾任国子监助教等职。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和词人,他的诗作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同时也对时政有所反映。他的词作更是艺术成就斐然,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的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且清俊明快。
            温庭筠代表作:诗作:《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山村黎明的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过分水岭》:“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溪水的惜别之情。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首词以精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闺中生活。《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此词抒发了女子的秋夜相思之情。此外,《望江南·梳洗罢》、《送人东游》、《利州南渡》、《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瑶瑟怨》、《苏武庙》以及《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等也是温庭筠的佳作,这些作品在诗词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综上所述,温庭筠作为晚唐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不仅艺术成就斐然,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5-07-13 11:29
            回复
              晚唐诗人:许浑:(791年~859年)字用晦(一作仲晦),出生地: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许浑是武周朝宰相许圉师的六世孙。他早年屡试不第,曾南北漫游。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许浑进士及第,后历任当涂令、太平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虞部员外郎、睦州和郢州刺史等职。晚年他归隐于润州丁卯桥村舍,自编诗集《丁卯集》。许浑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尤以律诗和绝句著称。他的诗现存约500首,皆为近体,无一首古体。其中五七言律诗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被称为“丁卯体”。题材与风格:许浑的诗题材广泛,以怀古、田园诗为佳。他的怀古诗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田园诗则多描写闲适的生活。此外,他的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在艺术上,许浑的诗以对偶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许浑的代表作包括《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等登临怀古之作,以及《丁卯集》等诗集。这些作品都体现了许浑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许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5-07-13 11:45
              回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是唐代大和进士,历任多个官职,晚年长居樊川别业,因此世称杜樊川。杜牧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他自负有经略之才,在诗、文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其受人称赞,世称“小杜”,并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杜牧的代表作众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以下几首:《江南春》: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通过莺啼、绿柳、红花、水乡、城郭、酒旗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秋夕》:这是一首写在七夕的诗,通过描绘秋夜的银烛、画屏、流萤和牵牛织女星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而忧伤的爱情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空旷无望的等待和幽幽心事。《山行》: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山林景色,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和枫林等元素,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画卷。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赤壁》: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遗物和想象周瑜的成功都归结于一场偶然的东风,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平之气。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泊秦淮》: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和商女的歌声,通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批判。此外,杜牧的代表作还包括《过华清宫》、《清明》、《寄扬州韩绰判官》、《题乌江亭》等。这些诗作都以明丽隽永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总的来说,杜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5-07-13 11:46
                回复
                  2025-07-27 14:40: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温庭筠:(812年~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又作庭云、廷筠,号温钟馗,世称温方城、温助教。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富有天赋,文思敏捷,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因此有“温八叉”之称。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及第,后入襄阳与荆南幕府从事,曾任国子监助教等职。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和词人,他的诗作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同时也对时政有所反映。他的词作更是艺术成就斐然,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的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且清俊明快。
                  温庭筠代表作:诗作:《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山村黎明的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过分水岭》:“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溪水的惜别之情。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首词以精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闺中生活。《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此词抒发了女子的秋夜相思之情。此外,《望江南·梳洗罢》、《送人东游》、《利州南渡》、《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瑶瑟怨》、《苏武庙》以及《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等也是温庭筠的佳作,这些作品在诗词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综上所述,温庭筠作为晚唐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不仅艺术成就斐然,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5-07-13 11:47
                  回复
                    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自幼聪颖,十六岁时便因擅长古文而知名。然而,他的一生也颇为坎坷,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后又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和谐,能够曲折细微地表现深厚的情感。他胸怀“欲回天地”之志,力促唐王朝中兴,但身处晚唐,这一抱负已无法实现。尽管如此,他的诗歌仍然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商隐代表作:《锦瑟》:此诗以锦瑟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感慨和追思。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句,意象迷离,情感深沉,历来为人所称道。《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此诗以男女离别为题材,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夜雨寄北》:此诗是诗人写给远方妻子的回信,诗中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情感细腻,意境优美,令人动容。《乐游原》:此诗是诗人登乐游原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夕阳美景的无限喜爱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此外,《无题二首》、《马嵬二首》、《嫦娥》、《蝉》、《贾生》以及《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等也是李商隐的佳作。这些作品涵盖了李商隐诗歌的主要风格与主题,既有朦胧含蓄的无题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展现了其“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综上所述,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艺术成就斐然,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5-07-13 11:50
                    回复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福建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六岁便能作诗,对神话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生命却十分短暂,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病逝时,年仅17岁。尽管如此,他仍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被后世誉为神童诗人。
                      林杰的代表作是七言绝句《乞巧》,这首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中,成为后世研究唐代节庆文化的重要文本。全诗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通过描绘七夕节民间女子对月穿针的习俗,展现了古代节庆文化中对巧艺的向往。诗中“牵牛织女渡河桥”一句,直接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点明七夕节的核心意象。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深受读者喜爱。总的来说,林杰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的诗作却流传千古,为后人所传颂。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5-07-13 11:54
                      回复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他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的文学家、诗人、辞赋家。罗隐出生于寒儒之家,少时便展现出苦学精神与文学天赋。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却颇为坎坷,历经二十八年的十次进士考试,却终未登第。咸通十二年(871年),他入湖南观察使于瑰幕府,任衡阳主簿,后任淮、润诸镇从事,但均不得志。广明年间,因局势动乱,罗隐北上受阻,遂隐居于池州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他投靠杭州刺史钱镠,在吴越势力历任钱塘县令、镇海军节度掌书记、镇海军节度判官、谏议大夫、给事中及盐铁发运使(一作副使)等职。后粱开平三年(909年),罗隐去世,享年七十七岁。罗隐的诗文誉满天下,在唐末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他的诗作多抒怀才不遇之感,间有刺时讥世之作,诗风浅易流畅,尤善于提炼口头语。
                        罗伊隐的代表作:《蜂》:这首诗寓意深刻,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生动描绘出蜜蜂忙碌采蜜的景象;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蜜蜂辛勤酿蜜却不知为谁付出的情景,影射出世间劳动者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感慨。《自遣》:此诗尽显一种豁达又略带无奈的生活态度。开篇“得即高歌失即休”表明诗人对得失的洒脱;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千古名句,形象地传达出一种活在当下、不过多忧虑未来的心态。《雪》:此诗立意新颖,起句“尽道丰年瑞”点出人们普遍认为雪是丰年的预兆;然而诗人笔锋一转,“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直接点明主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贫苦人民的同情。《赠妓云英》:诗人与云英久别重逢,回忆起当年分别场景以及眼前云英依旧轻盈的身姿,不禁感慨万千。“我未成名卿未嫁”,将两人的境遇联系在一起,都未能实现各自的理想。此诗情感真挚,充满对世态炎凉、人生坎坷的感慨。《西施》:这首诗对传统观点进行了大胆质疑。当时人们大多将吴国灭亡归咎于西施,而诗人开篇便指出“家国兴亡自有时”,表明国家兴衰有其自身规律,不应归责于个人。此诗体现出诗人客观理性的历史观。此外,罗隐的著作还有《江东甲乙集》《谗书》《太平两同书》等。其中,《谗书》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很强的战斗性;《太平两同书》则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他的诗作和著作在民间流传颇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25-07-13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