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水了,灌一个吧哈哈~~~~
二战美军的战略轰炸令人印象深刻,鲁尔工业区的地表废墟、科隆的断壁残垣......
但是战略轰炸达到高峰的44年下半年,德国的军工生产同样达到了高峰,甚至超过了39年吞并捷克时的水平。
当然,对军工设施之外的交通枢纽高强度的轰炸使得德军特别是装甲技术兵器大规模调动极其困难。
但是我觉得,
如果他们把那些资源投入到海陆推进中,也是完全可以直接取得胜利的。
换句话说,有钱、有东西,那个仗多半会赢。
老美之所以选择空中轰炸,最终目的还是两个:
一、减少伤亡,这个不言而喻。
尽管主要担负昼间轰炸任务的美军第八航空队损失不小,但相对于陆地推进直面德国装甲部队而言,使用占据优势的空军的好处妙不可言。那些损失对于美国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少能够有效控制在美国民众能够接受的心理范围之内。
二、威慑。
远程攻击敌人深远后方,在敌国民众认为远离战争的本土纵深制造巨大伤亡与损失,可以非常有效地打击对方的战争意志和士气,加速对方民众厌战情绪的蔓延和增长。
二战美军的战略轰炸令人印象深刻,鲁尔工业区的地表废墟、科隆的断壁残垣......
但是战略轰炸达到高峰的44年下半年,德国的军工生产同样达到了高峰,甚至超过了39年吞并捷克时的水平。
当然,对军工设施之外的交通枢纽高强度的轰炸使得德军特别是装甲技术兵器大规模调动极其困难。
但是我觉得,
如果他们把那些资源投入到海陆推进中,也是完全可以直接取得胜利的。
换句话说,有钱、有东西,那个仗多半会赢。
老美之所以选择空中轰炸,最终目的还是两个:
一、减少伤亡,这个不言而喻。
尽管主要担负昼间轰炸任务的美军第八航空队损失不小,但相对于陆地推进直面德国装甲部队而言,使用占据优势的空军的好处妙不可言。那些损失对于美国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少能够有效控制在美国民众能够接受的心理范围之内。
二、威慑。
远程攻击敌人深远后方,在敌国民众认为远离战争的本土纵深制造巨大伤亡与损失,可以非常有效地打击对方的战争意志和士气,加速对方民众厌战情绪的蔓延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