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0,018贴子:89,503,603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装修私宅
小曹老板外不修长城,内不垒堤坝,却为了求长生不老的办法,命令把汉武帝在长安的铜人和呈露盘等运到洛阳,给自己的新宫殿添彩。无奈铜人太重,半道只好放弃;而汉武帝建的呈露盘半道也断了,摔在地上的声音几十里外都能听到。
于是他就命令在洛阳另行铸龙造凤。
这还不够,或许是认为宫殿建设进度迟缓吧,他居然在洛阳让公卿全都跟着他挖土建殿,自己也亲自上阵。
魏国前有夏侯惇,后有邓艾,都曾经亲手干农活来以身作则鼓励农垦屯田,而您堂堂的魏明大帝,带头干的却是建立私宅?小曹老板此等的胡来,
自然遭到了反对。


1925楼2013-01-31 21:58
收起回复
    一个叫董寻的小官,就言辞激烈地上表,痛斥曹睿劳民伤财的表现,还说让公卿百官动手,简直就是丢人现眼。
    发表如此一番痛斥,董寻显然也是做好了必死的决心;不过曹睿依旧是那样我行我素,倒也不怪罪。看自己老板毫无收敛的意思,高隆堂卫觊等要员也是连连上表,希望曹睿能以江山社稷为重,曹睿这才有所收敛。
    说起来,诸葛亮病死后的这几年,吴蜀对魏国的攻势算是暂时消停了,然而这几年也是最能够体现曹睿为人的几年。曹睿在封建君主中可算个异类
    他昏,但不庸 这是什么意思?


    1926楼2013-01-31 21:59
    回复
      2025-07-28 02:31: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也就是私事糊涂,但公事上不怠慢。
      204年八月,曹操攻克邺城后,曹丕娶了甄姬为妻,于建安十一年生下曹睿。
      曹睿从小就很聪明,曹操对这个孙子也是宠爱有加,曹丕也挺喜欢他。之后虽然他的母亲失宠而被杀,导致曹丕没有正式立他为太子,但其实曹丕早就心有所属了。
      三国志中记载曹睿“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他在位的十二年中,军事上可以说是颇有建树,吴蜀的攻势都被遏制,即便是陆逊或诸葛亮这等人物都未能从他手里得到任何便宜,东吴大帝孙权更是出尽了洋相。
      同时,他并没有制定不切实际的伐吴灭蜀的计划。曹休兵败淮南,他能亡羊补牢;曹真遭遇大雨,他也能适可而止。
      政治经济上,他很注重法理,明于断狱,五铢钱的恢复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的优点的确很明显,但缺点,
      也同样明显


      1927楼2013-01-31 22:02
      回复
        ——私生活糜烂
        修宫殿招宫女,因此招致而来的犯颜直谏,不下二十多人,曹睿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倒是一视同仁:
        既不听,也不罪
        可以说是相当的宽容,但也同样的固执。这也直接导致了曹睿的个人悲剧
        ——他荒淫的私生活直接造成了他的短命。
        大家也知道,他老爸曹丕也很好色,我想这大概也是他们以四十岁和三十四岁英年去世的原因之一。(看到这儿,或许有的朋友会庆幸自己连女朋友都还没交呢~但我还是想友情提示一下,你们都懂,节制,总是没错的)
        不过幸运的是,曹睿在位时期,魏国总的来说在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情况都是相当不错的,加之他有一批忠诚正直的手下,所以魏国也没有什么衰退的迹象。
        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曹睿坐在那新建起的宫殿里,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开始忧心忡忡地考虑起国事来了。那个私事昏庸的曹睿,又要开始展现他公事不昏的一面了。
        曹睿想了想“这辽东的公孙渊已经公然反叛了,我总不能让他得意下去吧?况且这小子是北连鲜卑,南结东吴,的确是太嚣张了!而如今吴蜀都没有什么要大动干戈的迹象,应趁此良机加以剿灭!”想到这儿,曹睿不禁兴奋地拍了下大腿,但突然又愣出神了“si...但是田豫、毋丘俭等人都无功而返了,看来这个公孙渊也不是很好对付啊。。”想到这儿,曹睿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抹狡谐的微笑:
        “那就让他来吧!”
        曹睿下了决心,为了对付这辽东的公孙渊,
        魏国终于打出了王牌!
        【本话完】


        1928楼2013-01-31 22:06
        回复
          赶上直播了。。。


          来自手机贴吧1929楼2013-01-31 22:11
          回复


            IP属地:江苏1930楼2013-01-31 23:39
            回复
              听说此次的对手是司马懿,公孙渊也害怕了,立刻派使者入东吴再次称臣纳贡请求救兵。
              孙权虽然老糊涂了,但不是老年痴呆啊。他看到这个使者,又可气又可笑,想想当初公孙渊是怎么对待自己使者的,孙权就气不打一处来,当时就要把这个使者给砍了。
              大臣们连忙劝阻:“陛下,这并非霸王之计。如今我们还是应该好好款待这位使臣,然后派兵去看动静。如果魏国不胜,我们就有了不计前嫌之名;如果公孙渊不敌,我们就趁火打劫一把”
              孙权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压住自己的火气,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公孙渊,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东吴一定与您共患难。
              写了一番客套话后,孙权倒也说了一句心里话:“司马懿所向无敌,老弟啊,我真替你担忧啊。”
              六月,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果然不出他所料,公孙渊派出了几万骑兵沿着辽河附近连营六七十里坚守。这也就是之前司马懿说过的“先据守”。
              既然对方会怎么总司马懿已经猜的差不多勒,下面也就好办了。
              他先派兵虚张声势地向南调动对手,然后趁机将主力北渡,并烧掉了敌军的船只桥梁。司马懿扎下营寨后,并没有正面迎战,而是率军猛扑襄平。
              手下们有点儿懵了,纷纷跑来问司马懿,为什么不趁着大家士气正盛的时候开打呢?
              司马懿回答:“敌人营寨扎得如此坚固,就是想以此来疲惫我们。现在硬拼,就是中了他们的圈套。而如今他们的主力在这里,襄平老巢必然空虚。我们若是做出突袭襄平的姿态,他们还敢留在这儿吗?所谓攻其所必救。既然你们那么想打,那就等到他们惊慌失措时,用在半道截击上吧!”
              话毕,司马懿就带着人马大摇大摆地向襄平进发了。


              1933楼2013-02-01 21:52
              收起回复
                移营者,斩!
                都督令史张静就没有听从命令,司马懿立刻将其处死,强行压制军中的怨言。
                大家可能会很疑惑,为什么司马懿会如此不近人情呢?
                其实大家回忆一下当年刘备为了避暑而躲在树下,后来被陆逊搞成什么样,就知道了。
                【镜头切到燕军处】
                公孙渊被困襄平,粮草自然成了大问题,不过他占了天时,现在城外面水势滔天,魏军行动不便,于是他偷偷派人到外头放牛牧马收集粮草。魏军士兵看到后,当即就要动手,却被司马懿下令禁止了。
                现在这些士兵算是彻底懵了,司马大人你到底要干嘛?你到底要干嘛??!
                陈圭就作为代表发言了一下:“太尉您当年攻杀孟达的时候,千里奇袭八路强攻,十六天攻破上庸。而如今我们远道而来,却这么任对手放肆,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司马懿手下不理解他的作战方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甚至说可以算是定式了。我国古装剧常用的一句话叫啥来着?
                高人做事,高深莫测
                司马懿笑笑,回答道:“因为情况完全不同”
                “请太尉详解”
                “当年孟达兵很少,但军粮可以支撑一年;我军虽然兵很多,但粮食只能支撑一个月,你叫我如何淡定的了?既然我的人马是孟达的四倍,那不计死伤强攻硬打也是必须要做的。而如今,情况正好相反”
                司马懿顿了顿,“现在是,敌众我寡,贼饥我饱。况且现在下着这么大的雨,强行进攻我们赚不到便宜的。自从我们大军出发以来,我从来就不怕敌人来打,而是担心敌人逃跑。如今他们的军粮即将用尽,而我们的包围网尚不完美,如果攻击他们出来放牛牧马的小兵,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您的意思是?”
                “这是打草惊蛇的举动!他们现在仗着城池坚固,所以才会硬撑;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计就计,以假装无能来迷惑他们呢?如果把他们逼急了,冲出来跟我们拼命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
                多么精彩的一番分析
                这些蝇头小利,司马懿根本就不在乎,他心里装的都是斩草除根的大计!
                只可惜,她的对手公孙渊,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1935楼2013-02-01 21:58
                收起回复
                  2025-07-28 02:25: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来谈是谈不妥了,眼看襄平覆灭在即的公孙渊终于走投无路了。
                  能怎么办呢?既然横竖都是死,那身为一个战士,就该战死沙场!于是公孙渊选择奋力突围。
                  结果的壮烈,大家也是能预料到的,最终公孙渊被司马懿截击,斩首于辽河河畔。
                  司马懿入城后,点招燕国的公卿百官以及部分军队,共记七千多人。
                  他这是要干嘛?很显然,收纳叛军嘛。不过你们真是这么以为,
                  那就大错特错了
                  司马懿一声令下,七千人,统统人头落地!
                  俨然是一副人间炼狱的惨象
                  或许我们会觉得这样做太残忍了,但我们并不能否定司马懿的行为
                  因为他是胜利者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同样,正义,也只能由胜利者来定义。
                  此次战争,就这样一切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以自己的完胜而告终;同时,这个远离中土的独立王国
                  从此宣告覆灭
                  【本话完】


                  1937楼2013-02-01 22:06
                  收起回复
                    楼主快更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938楼2013-02-02 13:46
                    回复
                      距受奉还没几天呢,司马懿就接连几次受到了诏书,要他立刻回洛阳亲见曹睿。
                      也就是所谓“三日之间,诏书五至”,且内容相互矛盾。
                      这个是什么情况?莫非宫廷有变?
                      司马懿不敢多想,当即就抛下大军,和使者来个千里狂奔,到洛阳的这四百里路程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六十一岁了,看看人家这身体素质)。
                      只能说司马懿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这翻来覆去的几份诏书背后,
                      果然有着一番明争暗斗。


                      1940楼2013-02-02 16:55
                      收起回复
                        曹睿在此年的十二月,病重不起。
                        自知来日无多的小曹老板,开始考虑起他的后事了。
                        他先是立八岁的曹芳为太子,并任命了大将军曹宇为首,夏侯献,曹爽,曹肇和秦朗五人为辅政大臣。
                        这五个人中,秦朗是曹操的养子,也就是说,他们全都是宗族,而战功政绩威望资历都无可挑剔的司马懿并没有被列入其中。
                        不过,曹睿信任的两个内臣孙资刘放与夏侯献、曹肇私交恶劣,他们很担心这些人当政后会不利于自己,于是趁只有曹爽在场时,对病榻上的曹睿说曹宇难堪大任,曹肇秦朗调戏宫女目无法纪,不可重用;并推荐了曹爽和司马懿。
                        由于曹睿十分信任这两个内臣,当即就修改了辅政大臣的名单。修改完之后,曹睿还不忘问了问眼前的曹爽:“你能堪当大任吗?”曹爽这个废物却直冒冷汗,一句话都不敢说,最后还是靠孙资刘放打的圆场。曹睿笑笑,他也知道曹爽是个绣花枕头,不过犹豫再三,还是在孙资刘放的劝说下安排了以曹爽为首,司马懿为辅的新辅政班子,并专门任命了孙礼为曹爽的长史。
                        司马懿前后收到的那些自相矛盾的诏书,就是这一系列变故的证明。
                        【镜头切回】
                        司马懿到了洛阳后立刻去见曹睿,此时的曹睿已是泣不成声,以最后的力气挤出了几句话
                        “我死后,就全靠您了… 我能挺到最后见您一面,也算是瞑目了。。”
                        随后,曹睿把他的两个养子曹芳曹旬两人叫来,指着曹芳说:“就是这个孩子,您不要认错啊。”
                        此时的司马懿也同样是老泪纵横:“当年文帝把您托付与老臣时,我尽心竭力辅佐,这十几年的所作所为您也是亲眼所见啊,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交代完后世的曹睿,于不久后去世了。
                        公元239年正月,曹芳以八岁的年龄登基为魏皇帝,曹睿的皇后郭氏以太后的身份临朝主政。
                        对于曹睿的这份安排,完全可以评价为 给后来江山易手埋下了隐患,但原因,
                        或许和大家所想的不同。


                        1941楼2013-02-02 16:56
                        收起回复
                          来加油~


                          IP属地:河南1944楼2013-02-03 08:27
                          回复